鲁迅的父亲详细介绍(鲁迅父亲的资料简介)

1、鲁迅父亲的资料简介

鲁迅在十三岁时,作为一名官员的祖父在官场出了事,父亲被革了秀才,然后生了病。三年后,他父亲便去世了,当时鲁迅的父亲只有三十六岁,这一年,鲁迅十六岁。在父亲生病的三年里,鲁迅每天去买药,昂贵的药材使鲁迅不得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到当铺去换钱。少年周树人认为,去当铺非常没尊严。然而,昂贵的中药并没有治好父亲的病,还使鲁迅家破人亡。于是,他有了偏激的看法:鲁迅觉得中医骗了他。后来,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了一段幻灯片,他看到当时国人对同胞受难的麻木冷淡,觉得做医生没用。鲁迅本想做医生救国的,可他认为如果国民的精神是麻木的、冷漠的、傻的,那身体再强壮也没用。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有一段话,记录了藤野先生对他的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尽管鲁迅后来弃医从文,但他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2、鲁迅的父亲详细介绍

历史老照片:1947年,鲁迅之子周海婴以及妻子马新云与好友们同游时的留影。1929年,周海婴出生。出生时母亲许广平难产,父亲鲁迅当然不假思索的要留大人,好在他运气极好,最后母子平安。1945年,马新云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这也与周海婴家相邻。很快二人便心生情愫,然后结为伉俪。#鲁迅父亲简介#

3、鲁迅的父亲个人简介

鲁迅先生13岁那年,家中发生了滔天大祸,他的祖父周介孚被捕入狱,光绪皇帝朱笔御批“斩监候”。三年之后,他的父亲周用吉因病去世,一个望族大户,瞬间破落,少年的鲁迅,跟随母亲,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周介孚犯了什么大罪,竟然成了钦犯呢?首先要介绍一下周介孚的经历了。周介孚29岁中举,33岁进士及第进了翰林院。三年散馆之后,外放江西金溪知县。因顶撞上司,被降职。在同乡京官指点之下,他卖田捐官侯补,补了一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的京官。直到十多年后,他的母亲去世,按照惯例,他回乡丁忧。光绪19年,(1893年),是江南乡试之年,主考官名叫殷如璋,是周介孚同榜进士,且和周颇有交情。当这一消息传来时,在家丁忧的周介孚心动了。他的大儿子周用吉这一年33岁了,十几岁考中秀才,却在乡试中屡试不中,而自己33岁已经金榜题名了,而儿子连个举人也未中,这令他耿耿于怀。那时,,科举舞弊已经司空见惯,夹带、雇佣枪手、行贿考官屡见不鲜,何不利用这次机会,为儿子谋取一个举人呢?他知道,殷如璋也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有了银子,加上两人的交情,这点事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就在他筹备资金时,有五家亲戚带着银子前来请求帮忙。他想,一个牛是放,十个牛也是放,何况,钱多了,把握性更大,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给主考官殷如璋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行贿人名单和约定的暗号,连同一万两银票装进信封。当他打听到殷如璋官船要在苏州停留时,就将装有银票的信封,交给心腹仆人陶阿顺,要他把信交给殷主考。临行时,他反复叮嘱,信封里装有万两银票,千万要小心,别弄丢了。陶阿顺虽然对主子忠心耿耿,却从未在官场混过,不懂得官场的游戏规则,更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关系到主子的身家性命,比那一万两银票更重要。当他找到殷如璋的官船时,就急不可待的跳上船去,却被殷如璋一个跟班拦住了。跟班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俺家主人是殷大人同年,我奉主人之命,给殷大人送信,信中还有万两银票,我务必要亲自交给殷大人。跟班说:殷大人正在船上会客,除了副主考大人,还有苏州府的地方官,这时不便见客。然后又说:这样吧,你把信交给我,我转交给殷大人。陶阿顺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信交给了跟班。跟班把信交给殷如璋,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殷瞟了一眼信封,已经心知肚明,他收下信,继续和苏州知府聊天。跟班出来之后,看见陶阿顺还在船上,就问:你怎么还没走?陶说:你家大人收了信和银票,连个收条也没有,我回去怎么和主人交待?跟班不耐烦的说:刚才告诉你了,俺家大人正在会客,你下船去等着吧!下了船,陶阿顺老觉得心里不踏实,一万两银票,可不是个小数目,连个凭据也没有,万一对方不认账,他陶阿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他愈等愈烦燥,愈觉得时间难熬。可是,左等右等,天快黑了,仍不见那跟班送收条来。就站在岸边,扯起嗓子大喊:殷老爷,信封里装有一万两银票,您怎么连个收条也不给我?他想,这样一喊,就把事情挑明了,如果殷大人说他收到了,他心里就踏实了。听见喊声,殷的跟班迅速跳下船,伸手给了他一个耳光,怒斥道:混仗东西,你乱叫什么?他用手捂着脸,大声争辨说:银票我是交给你的,你不给我收条还打人。你不让我喊,我偏叫喊!说着,他又向岸边走了两步大喊:殷大人,信封里装有一万两银票,那是我们家周老爷托您办事的!他的喊声,引来码头上很多看热闹的人,众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殷如璋这时正在陪客人在船上吃饭,陶阿顺的喊声,船上的人听得清清楚楚。几个人面面相觑,殷如璋则显得十分尴尬。不过,殷是个官场的老油条了,他知道,这件事瞒不住了,立即喊来跟班历声问:怎么回事?跟班的瞟了一眼苏州知府,嗫嚅地不知所措。殷立既取出信来,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一张万两的银票和一张纸条从信中掉下来。只见纸条上写着:计开:马、顾、陈、孙、章;又小儿用吉。均用“宸、衷、茂、育字样。”意思是说,周用吉是我儿子,其他五个人也花了钱,他们在试卷中,都会标注上述四个字,见到这样的试卷,请主考大人给予照顾。殷如璋把信件、字条以及银票交给苏州知府,让他从严查处。由于人脏俱在,案件很快传到光绪龙书案上。此时,正处戊戌变法,光绪帝正要发奋图强。看了卷宗,光绪帝震怒了,他朱笔御批,主犯周介孚斩监候,所列生员革去功名,不得参加应试。事发之后,周介孚逃往上海,官府逮捕了周用吉。由于是钦犯,周介孚无处可藏,又怕连累家人,只好回乡自首,然后被押往杭州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周用吉放出来之后,变卖田产四处打点,想留住父亲一条命。他本来身体就不好,经此打击和惊吓,三年之后便辞世了。戊戌变法之之后,光绪帝被囚,国家处于动荡之中,再也没有人追究此案。由于周家舍尽家财贿赂有关官员,周介孚在入狱八年之后,被赦免出狱,三年之后在家中病逝。#鲁迅父亲简介#

4、鲁迅父亲个人资料

奇葩父亲鲁迅。奇葩父亲鲁迅:你当过父亲吗?无论你当没当过,你都可以听我讲一讲这位奇葩父亲-鲁迅,这也许对你的当下和未来有所帮助。鲁迅先生在谈如何做父亲的时候非常离经叛道,他认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应该是先爱自己后爱孩子,所谓凡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讲一个趣事,鲁迅老年得子非常疼爱孩子,但是在美食面前他就非常护食,当家里仅剩几块点心时他会先吃掉而拒绝给孩子吃。鲁迅先生的这个行为竟然在现代社会找到了同道,有网友在推崇一种新的育儿方式,他们说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孩子年龄小以后有的是吃的,我不行,我是吃一顿少一顿了,再说我当过孩子,我知道养孩子没啥用。以上说法虽然有可能仅是笑谈,但也反映了当下年轻父母的一种心态。鲁迅先生推崇的爱己,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一个父亲自己都过不好,过得委委屈屈随波逐流,你怎能给孩子带来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你怎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你怎能让孩子成长成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鲁迅先生遵从顺其自然,尊重孩子天性和意志的教育原则。他的儿子周海婴小时候非常喜欢拆玩具、拆家里所有的东西,他从不阻拦甚至鼓励。周海婴小时候文学方面的天赋不高,甚至背书都记不住。鲁迅先生说孩子资质一般当个普通人也无妨,这种顺其自然的结果使周海婴度过了一个自由而快乐的童年,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后来他考入了北大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成为了一名无线电专家。他也很喜欢摄影,拍了很多不错的照片。鲁迅一直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他甚至说过孩子长大之后,如果不喜欢他给起的这个名字,可以随时改掉。另外你们可能不知道鲁迅先生是坚决拒绝生二胎的,周海婴长大一些之后也变得淘气起来。鲁迅多次跟友人表示过,每次听说孩子快从幼稚园回来他都非常崩溃,因为孩子在家里会非常影响他的创作,所以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坚决不生二胎。但尽管如此,他作为父亲仍然给孩子很多高质量的陪伴。例如为年幼的海婴讲故事、唱歌谣、陪伴他入睡、尊重孩子的爱好,陪他去看戏剧、看电影、玩摄影等等。从鲁迅的杂文中我读到:鲁迅是反对父子之间有恩这种说法,他认为孩子属于父亲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做父母的应该解放子女。鲁迅只陪伴了孩子七年就逝世了,但就是这七年的言传身教却也深深的影响了周海婴的一生。最后引用鲁迅先生关于父子关系的一段论述作为结语。自己背着殷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5、鲁迅父亲经历简介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是鲁迅曾经对中医的评价,有人说他对中医深恶痛绝,其实事出有因,根源还得从他父亲的病说起。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文章写得很好,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可“进学看文章,中举却靠命”,周伯宜连续考了四次乡试,都没能中举。周伯宜一直考不中举人,常年无所事从,抑郁不得志,只能解酒发泄心中苦闷,但他屡败屡战,没有轻言放弃,直到鲁迅的祖父入狱,家道中落,周伯宜才彻底放弃了仕途。32岁那年,常年酗酒引发的肝硬化导致周伯宜全身浮肿,家里为他请来最有名的中医治病,作为家中长子,鲁迅与这位名医打交道最多。名医是否有名,从他的诊金上就能看出一二,这位名医出诊一次就要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还要加倍,出城也要加倍,那个时候,一元四角已经是巨款了,何况还是隔日就来一次。除了出诊贵,名医用药也与众不同,年少的鲁迅虽不懂药,但就是“药引”也实属难得,普通的“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都是不用的了。他要求的药引是芦根,必须到河边现挖,要不就是经霜三年的甘蔗,单是搜寻就得两三天,奇怪的是,再稀奇的药引,最后都能找到或者买到。鲁迅跟这位名医打交道两年多,被他的药引彻底折服,但周伯宜的水肿始终不见好,名医也败下阵来:“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要不推荐一位陈莲河先生,他本领比我高,你们再试试。”鲁迅虽然心里不悦,但还是恭敬的送名医出了门,周伯宜不想换新大夫了,他觉得自己的病已经拖了两年,大概是好不了了。家里人都不同意,还是决定请陈莲河来看看,这位名医,诊金跟上一位相同,用药却颇有不同,他的药方上,总会出现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二者兼有之。最好找的药引是“蟋蟀一对”,即使要求“必须要原配”,这也难不住鲁迅,百草园里多的是,要十对也容易得,他将一对蟋蟀用线一绑,活活地扔进煮沸的药汤里就成事了。还有一味“平地木十株”就难找了,鲁迅问遍药店,跑遍乡下,追问读书人,找寻好木匠,皆没问出个所以然,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最后,鲁迅想起一位远房的叔祖,平时最喜欢摆弄花木,连忙去询问,这才知道,原来是一种长在山中树下的小树,能结出红色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籽儿,一般人称“老弗大”。药引总算寻齐了,却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的丸药,只因水肿又名“鼓胀”,故而,名医觉得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水肿。就像清朝的刚毅憎恨“洋鬼子”,给自己的兵起名“虎神营”,就是“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起初,陈莲河信誓旦旦的说:“我这丸药,点在舌上,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父亲服用“破鼓皮丸”一百多天后,水肿依旧没有“破”,陈莲河又说:“我这样用药怕是不大见效,要不你们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毕竟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从此,鲁迅再不信陈莲河,连带着对中医也有了偏见,最后,周伯宜的病还是没治好,36岁就走了,鲁迅那时才15岁。鲁迅对父亲的病有着过分的执着,他还专门把父亲看病的过程写进了《朝花夕拾》,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去世时,他在父亲的床头使劲的呼喊,仿佛想要将他喊回来。书中说:“我一直叫父亲,直到他咽气,现在有时还能听到那时的自己的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由此可见,年少的鲁迅对父亲的病逝多么耿耿于怀,知道这个缘由,再谈他说中医是“骗子”就很好理解了,这不是鲁迅对中医的全面评价,只是一种遗憾罢了。后来妻子许广平的病就是中医治好的,鲁迅还推荐给了萧红,而且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回忆,鲁迅反对的是庸医,批判的是旧文化,仅此而已。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是造成误解的根本原因,就像现在网络上的杠精一样,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对错,只是喜欢打压别人,通过诋毁别人,达到拔高自己的目的。中医好不好,只有病人知道,但鲁迅对中医的评价,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全面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对事物本身有自己的判断,不因名人效应而跟风追捧,也不能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去诋毁。文:妞妞#历史开讲#

6、鲁迅父亲的药方

1906年,鲁迅新婚第二天,印花被的靛青染青了他的脸,大家都猜测他可能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当时的周家已非小康之家。鲁迅父亲早已病故,只有母亲一个人苦苦支撑。在当时大多数人的眼里,鲁迅是走投无路才去南京读的新学堂。当时,鲁老太太只是想给鲁迅找一个温顺知理的媳妇,而年龄和相貌其次。那时在朱家看来,周家的情况也差强人意。但朱安已经二十多岁了已属于大姑娘。于是周朱两家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鲁迅在得知亲事后只提到了两件事,一是希望女方放足,二希望能进学堂念书。但是在那时旧社会的农村这两方面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朱安也未能做到。只是回复到,脚已放不大,女子进学堂会被耻笑的。也许当时鲁迅只是想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但他最初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虽然当时鲁迅已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但他为人厚道,不忍违背母亲的意愿,只能默默接受。结婚当天,鲁迅穿着整齐的套袍,外面罩着纱套,穿着崭新的靴子。只是他的那条假辫子那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新娘身材矮小,脸比较长。全身古装,上身着红纱单衫,下身黑绸裙。因知道鲁迅不喜小脚,特意穿了一双大号的绣花鞋。在花轿进门掀开轿帘时,还不小心掉出来一只。等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被送入洞房时。由于宾客的拥挤,有人踩掉了新郎的一只新鞋。第三天回门,因鲁迅没有辫子,也引来了不少人来看热闹。有些老人说,这都是“不吉利”的。鲁迅曾说过:“朱安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至于爱情我是不懂的。”等到这些繁琐的仪式结束后,鲁迅就睡到了母亲的房中。从此也注定了朱安悲剧的一生。朱安就如同黑暗中的影子,徘徊在鲁迅身边,无法安置。也许她在想,慢慢熬,慢慢熬,总会等到大先生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头条历史# #中国历史人物#

7、鲁迅父亲人物简介

鲁迅由家室显赫的少爷沦为处处遭人白眼的“乞食者”原来是这样造成的_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原为清朝光绪年间的内阁中书,为使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等人能考上秀才,便试图买通与自已同登科的进士通政使司参议殷如璋,但因家仆阿顺办事不利而导致事情败露,银铛人狱,先后被判为“斩监候,秋后处诀”和“牢固监禁”,周家人因此变卖家产,其祖父在监狱蹲了八年之后才被释放。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也受此事牵连而被革去秀才,从此仕途断绝,终日借酒浇愁,久而久之,郁怒成疾,周家为之而大费周章,却最终人财两空。他身为长子为挽救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在尝遍人世间的心酸之后 他对事态的炎凉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 。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鲁迅的父亲详细介绍(鲁迅父亲的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