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晚年精品(董其昌晚年真实情况)

1、董其昌晚年真实情况

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也不尽然,明末文笔与书法双绝的大师级别人物董其昌,集淫棍、恶霸于一身。讽刺的是,董其昌竟然还当过太子太傅,因品行低劣,被称为史上最无耻的艺术家。董其昌1555年生于松江华亭,家境贫寒,天资聪颖。17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迹欠佳导致失利,从此精研书法,一不小心竟然成为书法宗师。董其昌练习书法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家中墙壁、蚊帐、地面等都是他练习的“纸张”。其实,原因无他,只因家贫购不起纸张。董其昌学习众家之长,悟得颜真卿、钟繇、王羲之等名流大家精髓。十年之后,董其昌书法大成。与此同时,他又钻研书画,从学习元代画家黄公望开始,十几年后,书画也成一绝。1589年,董其昌高中进士,因文笔、书法、绘画俱佳,他被选入翰林院。不久后,董其昌接班师傅田一儁(jùn)(去世),成为太子朱常洛的师傅,身份地位极其尊贵。然而,作为皇长子的朱常洛,却不被明神宗朱翊钧喜欢,备受冷落。董其昌贵为太子太傅,本想政治投机,却被冷酷复杂的政治现实所吓倒。干了一段时间,他干脆以“养病为由”拍拍屁股回老家了。回到老家,董其昌成为地方世家大族、官宦士绅巴结的对象。毕竟,董其昌曾为太子太傅,朝中有人,甚至可以直达天庭,能量不是地方官吏所能企及的。董其昌趁机大肆“捞油水”,以鉴赏书画、作书作画等各种方式,“明码标价”攫取财富。很快,董其昌名利双收,成为富甲一方(松江首富)的江南艺术家。泰昌元年,朱常洛登基称帝,董其昌以“帝师”身份被召回北京,担任太常少卿。不久后,董其昌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当时,魏忠贤一手遮天,董其昌害怕遭到残害,主动请辞归乡养老。崇祯年间,董其昌“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不久后,他又辞官归乡,当时已是77岁高龄了。如果不论人品,单说艺术水平,董其昌的大师称号名副其实。他的书法连康熙皇帝都极其推崇,更是巧夺天工的书画大家。他的艺术成就及特点论述起来,可以著述多部著作,这里不再过多赘述。然而,董其昌却被百姓称为“变态的大淫棍”。靠着特殊的身份地位,董其昌不仅聚敛了大量财富,而且欺男霸女,祸害一方!董其昌最典型的污点就是沉迷女色,花甲之年,仍然不断更换妻妾,研究房中之术到了痴迷变态的地步。为了寻欢作乐,董其昌不惜奸淫童女,以采阴补阳。这样一个恶棍,地方政府竟然和他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凡是被董其昌看上的姑娘,他会不择手段也要得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董其昌六十大寿时,他看上了朋友陆兆芳的丫鬟绿英(奉命前来为他送寿礼)。董其昌竟然直接将绿英扣下,绿英誓死不从,找到机会逃回。董其昌指使儿子董祖常带领200多个家丁烧毁了陆兆芳的房子,将绿英抢走。陆兆芳气不过,一纸诉状告到松江府。官府害怕惹麻烦,置之不理。陆兆芳见状告无门,编了一本故事集《黑白传》,将其恶行在民间广而告之,董其昌的名声彻底臭掉,连三岁孩童都能吟诵出“若想柴米强,先杀董其昌”的谚语。董其昌勃然大怒,他千方百计调查,最后将所谓的“背后主使”范昶捉来,动用私刑凌辱逼供。范昶的母亲还是董祖常的姨母,范昶咬紧牙关死不承认(也许就没做),最终被虐打致死。范昶的母亲纠集女眷及家属上门哭诉,董其昌竟然将女眷关进坐化庵,扒光衣服,令家丁们凌辱一番后,打开房门,供百姓观看。范昶83岁的母亲因此气绝身亡。此举引起松江百姓民愤,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围攻董其昌豪宅,董其昌不识时务,竟然令家丁们与百姓对抗,还让家奴扛着大粪勺子从屋顶往下泼大粪。百姓们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将董其昌偌大的府邸烧成灰烬,就连前来制止的官兵也置之不理。董其昌幸亏跑得快,一路向西跑到丹阳,否则,他将会被民众活活打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直到半年后,董其昌才敢回到家乡。不过,他不知悔改,竟然勾结官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一番运作下来,董其昌竟然把直接参加烧抢董家的良民以“流氓刁民”定为死罪论斩。受到牵连的还有华亭县的13名秀才,5人被革除功名,5人被降级处分,3人被当众拔去裤子打了屁股。真应了那句话:“树德务滋,除恶务尽”。官府给出的理由更是荒唐:“董老大人(对家中的恶事)一无所知,皆是家丁所为,民众烧屋实在是不应该,罪大恶极”。我去,临时工顶包原来在古代就有,还说得冠冕堂皇,可见董其昌其人也是多名无耻!因为康熙皇帝太喜欢董其昌,负责编撰《明史》的张廷玉曾为董其昌“辩护”。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艺术成就再高也难抵其人品的低劣。

2、董其昌晚年精品

禅境之意:董其昌草书艺术的光与影董其昌,一位晚明书画大家,他在艺术领域广泛涉猎,其草书尤为让人称道,空灵、淡远的禅意成为董其昌草书最为引人瞩目的特点之一。然而在追求极致禅意的同时,也存在着笔力羸弱、神气寒俭等问题。在草书的笔法、结构、章法和用墨上,董其昌确实有独到之处。他笔法精微入妙,结体似欹反正,章法疏空萧散,用墨浓淡润枯相杂。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正是为了在作品中展现出一种禅意,一种远离繁杂世俗情感、追求空灵淡远的理念。他的影响甚至远超过其他明代草书家,尤其在清初时期。然而,在高远境界追求的同时,董其昌的草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笔力和气局的羸弱。康有为曾批评道:“董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又说:“香光俊骨逸韵,有足多者。然局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这些评价显示出,董其昌草书在追求禅意的同时,却存在着问题,限制了他草书艺术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董其昌的草书成就。笔力的羸弱、神气的寒俭确实是他草书作品高远境界追求的一个羁绊。董其昌草书在追求空灵、淡远的禅意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评价董其昌的草书艺术时,我们既要看到他的光辉成果,也要看到这些不足之处。董其昌草书的光与影,正是我们研究他艺术历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思想,以期为书画艺术研究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视野。#民国董其昌简介#

3、民国董其昌

董其昌--大师还是恶霸?董其昌有可能是因为得罪了权贵才被刻意抹黑的。董其昌是公认的文人画一代宗师,但历代对他都是一些横行乡里,仗势欺人的恶评。难道董其昌真的有那么渣吗?董其昌确实是一直饱受争议,在一些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不过就艺术而论,董其昌毫无疑问是属于殿堂级的宗师。他的诗文书画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杆,特别是他的南北宗论构建了一个山水画的传承的体系。虽然这一论述有其局限性,但他提倡了这一美学观点,直到今天都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有人说画品即人品,董其昌在艺术上有这么高的成就,人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其实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太大的关系。董其昌是明朝末年的大臣,也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大师。为人极其精明,他在仕途三进三出,既营造了虚心谦逊的形象又攀上了权利的巅峰。按照现在的说法,董其昌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董其昌有可能是因为得罪了权贵才被刻意抹黑的。但民抄董宦案却是有文献记载的。这起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因董其昌的儿子强抢民女而引发的民怨,让董其昌私宅被毁,毕生收藏的无数书画古籍珍品几乎化为灰烬,这也让董其昌背负了恶霸的骂名。不仅如此,功成名就后的董其昌还十分看重钱财。这个应该跟他不是很宽裕的家庭出身有关。董其昌在当时就被誉为书画本朝第一,他的字画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于是他就让他的弟子代笔,很多山水作品只落个款盖个印章就可以拿去卖了。这也导致了董其昌的作品真假难辨,也开启了传统书画靠卖名气的恶果。后来也有很多清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有不少都有这种请人带笔的嗜好,这种恶习影响至今。前些年书画市场非常好的时候,有一些急功近利的画家因为作品受追捧就让学生们来画,自己收拾一下签个名就卖给了藏家。当然我并不是想让董其昌来背现在画家代笔作假的锅,但是确实是董其昌开启了靠代笔卖名气的先例。就凭这一点我就对他的人品不敢恭维。不过尽管如此,这也无法撼动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他的南北宗论成为之后300多年来文人画创作的指导思想。由于董其昌对文人画的发展的贡献,他同苏东坡赵孟頫被后人并列为中国文人画的三大宗师。

4、董其昌最终下场

普通人看来平平无奇,专家看来是绝世佳作,称霸书坛500年的董其昌,是如何征服康熙的?看不懂才正常!董其昌在专业书坛的地位一直是不容撼动的,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诸代的精华,被人称赞是“颜骨赵姿”,集古法之大成。他称霸了书坛整整500年,《明史》记录他的书法“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康熙、乾隆两爷孙被他的字迷得“神魂颠倒”,亲自为他做“代言人”,康熙亲自为他作代言人,在朝中掀起学董热潮。但是许多人却表示,董其昌的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他的字真的有这么好吗?其实董其昌的书法,看不懂才是正常的,看懂了,就说明你对书法已经有相当的领悟。当代书法大家崔寒柏先生说自己四十岁以后,才看懂公认的超一流大师董其昌。他的太太回应他说:“你以前都在技法层面摸索,在用笔和结构中追求精准,这种具象约束了你,你现在感受到了形而上,所以才能会意董”。崔寒柏先生走过的路,也是绝大多数书法学习者要走的路,从字形的具象层面走向形而上的层面。崔寒柏先生曾经说:赵孟頫得王羲之之实,而董其昌是得王羲之之虚;把两个人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王羲之。赵孟頫的字,光是看其字形便能领会其中的妙处;而董其昌的字,更重要的是通过字形,领悟其中的含蓄和蕴藉,欣赏其中的魏晋神韵。在学文征明和学赵孟頫盛行的明代,董其昌却能不为时代所绑架拘束,兼取晋、唐、宋、元各家书风。并且亦官亦隐但是地位尊崇的董其昌,拥有绝佳的书法学习条件,光是苏东坡的真迹,董其昌就阅览了不下三十余卷。在诸体之中,董其昌成就最卓著的是他的行草书。在如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一卷董其昌的行草真迹《华清宫词》,乃是台北故宫的书法镇馆之宝。《华清宫词》是董其昌的行草书“笔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代表,看完了这卷草书,你就能明白,董其昌是如何征服康熙的。这一卷《华清宫词》笔墨润秀,毫无迟滞之笔。其文字结体和章法布局都极其疏淡,其中文字的浓淡变化也被处理得非常自然。通篇都透露着自然平和,温润潇洒的气质。康熙曾这样评价董其昌的草书:“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董其昌的字,是书法学习的更高一级。书法的创作,始终要向董其昌所代表的神采境界走去,做到含而不露,笔尽意无穷。我们将这卷行草书《华清宫词》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希望对您的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5、清代董其昌人物简介

当年的"高考移民",你是否听说过?他们是那些为了应试背井离乡、冒险前往陌生地方参加乡试的人。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高考移民”——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明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参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偏习兵器、屯田、盐策、水利诸书。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徐家汇)。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万历九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万历十年,第一次乡试不中。明代徐渭所著《读通鉴论》“徐光启,……万历十六年,为寻出路,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俱往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应乡试,光启落第。”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南直隶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个省份,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在明清时期,南直隶设有多个州、府和道。松江府、太平府同属南直隶。府是一个地级行政区划,由若干个州、县组成,一般来说,每个州、府和道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乡试名额,其名额数量也会受到该府所辖人口、经济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乡试名额较多或者政治环境较为宽松,有些考生会通过伪造籍贯、利用关系等方式,冒充其他地区的人员前往应试地参加乡试。太平府并不是比松江府更加发达,而是在当时乡试名额和政治环境方面更为适合冒籍应试。徐光启等冒籍“俱往太平府应乡试”,就是类似于今天的高考移民。民国版《当涂县志》对松江府人徐光启冒籍一事,有确凿记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董其昌晚年精品(董其昌晚年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