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的精髓在讲什么(楞严经内容简介)

1、楞严经内容简介

南怀瑾有一次讲课:你们都要听好,《楞严经》有个大秘密,明白了少走几年冤枉路!这个大秘密,藏在《楞严经》的八字经文中: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有多少修行人,天天在妄想里打转,自己还不知道,每每遇到过不了关的事,就会求佛保佑,求菩萨慈悲。在他心里,佛祖就是那个“相”,就是那个胖胖的形象;菩萨就是手里拿着个玉净瓶,到处做好事。错啦!大错特错了!南怀瑾说《楞严经》说得很明白啊,你自己的心就是佛,就是如来,你修行不就是修心嘛,拜佛也是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可倒好,找来找去,找到一尊胖胖的塑像,觉得这就是佛,真是可悲啊。南怀瑾在《楞严大义今释》中,用直截了当的白话,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什么是外道!修行就是修神通!我说这句话,你如果立刻想到腾云驾雾、点石成金,完了,你迷了!《楞严经》的大秘密不就说了嘛,心能转物,就是说能应万物的那个东西就是神,随缘起用种种“心”,但是“心”本身却毫无挂碍,这不就是通嘛,合起来不就是神通嘛,不就是“如来”嘛!修行就是修的境界,你若无心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就是成大事者的气场和境界,也是读《楞严大义今释》能带给你的人生转变!如果你平时遇事容易激动、慌张,在生活中毫无气场,我建议你读一读《楞严大义今释》,传承千年的群经之首,岂是浪得虚名!

2、楞严经的精髓在讲什么

南怀瑾先生在讲授《楞严经》的时候,开篇就说了很重要的一点: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知见要正,知见错误,越修行,越堕落!这就是南怀瑾先生对《楞严经》的精辟总结,因为这是一部让外道视若洪水猛兽,但却担当起佛法中兴大任的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当初南怀瑾先生在讲座中,谈及中国文化的脉要断了,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其实南先生这里的文化,不是知识,而是佛法和儒家文化。所以他用了毕生精力,多次讲解《楞严经》,以为大众正知见、祛迷茫,这些讲座并非人人都有福缘听到,所以后期他又将讲座内容汇集成册,就是大名鼎鼎的《楞严大义今释》。现在很多修行人都不敢触碰这部经,甚至说就算读也读不懂,这部经的翻译文字,可以说是古文的顶峰,不输任何古文名篇。千言万语,只为明心见性,这正是经中所言: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把这个知见立正确了,你修行的路子就对了,在生活里就会顺遂豁达,自在潇洒,因为你的心量足够广大了,可以应纳万物。你想要入门,《楞严大义今释》是不可错过的珍宝,南怀瑾先生自己就是亲自修行的,而且古文功底和现代文造诣都很好,用最美的白话,翻译最美的古文,确实难得。

3、楞严经

有人问南怀瑾:为什么传说佛法毁灭,先消亡的就是《楞严经》?南怀瑾:因为《楞严经》太直接了,讲透了外道修行的种种样子,让对方没有存活可能,所以也会最常被攻击。如果说《金刚经》是破执的,那《楞严经》就是除魔的,何谓外道,何为正法,完完整整地说清楚。当然,南怀瑾也说:《楞严经》也是所有经典中,最难读懂的,因为他包含的东西太全面、太深奥了,你悟透了,智慧和福报与日俱增。悟不透,这本书也不过是一部文辞优美的文学书而已。但是南怀瑾先生觉得不能这么放弃,要想给文化铺一条大道,《楞严经》是绕不过去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所以南先生除了在多个场合讲解《楞严经》以外,更是撰写了《楞严大义今释》,以自己证悟禅净密的通达,直指人心的解读了这部佛经。国学大师叶曼为破生死之困,拜师南怀瑾,学的就是《楞严经》,感慨:自从一看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说实话,读佛经的目的就是开智慧,你不要用学知识的心去看《楞严经》,而是要“参”“悟”,千万不要去理解,而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是最好、最白话、最明心见性的著作。#楞严经简介#

4、楞严经讲解

在《楞严经》中,有一句话,说出了修行的根本大义,可破终生痴顽,经常诵读,有大功德,可长智慧。这句话就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虚云大师曾说,末法时代的人,往往注重定慧,其实没有“以戒为师”的坚韧,你的定慧都是假象,遇到事立刻就破了。所以南怀瑾先生在《楞严大义今释》中苦口婆心地说:修行不是打嘴仗,不是玩禅机,修行就是做功夫,功夫到了,才是修行。千万不要只求理解,不去自证。摄心为戒,这句话太重要了,有个居士,持戒非常严谨,不吃肉、经常放生、早晚功课都做,你说他守戒好不好?表面看很好,但他有个问题:看见吃肉的人,就非常厌恶,心里暗想这都是有因果的;看见别人不信佛,他也很生气,觉得这人根性太差。其实这就是没有做到“摄心为戒”,他守住了世俗的戒律,殊不知最大的戒是“心戒”,内心不沾染,时时自觉,事事无碍,这才是摄心的功夫。但这个居士却把别人的业报种在自己心里,而且种得还很结实,时不时提起来批判一番,念佛的时候,脑子里还是那个人吃肉的形象。我且问你一句话:你说这块肉,到底是被谁吃了?别忙着回答,也别思考,但凡思考都是妄想,你要参!读一读《楞严大义今释》吧,先把自己的知见正了,再去谈修行!

5、楞严经全文

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南怀瑾先生从《楞严经》里为大家找到答案!现实的虚空世界,不过是人的觉性中的一个小水泡而已!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的身体呢?成住坏空,不过是因缘和合罢了,是缘就有生灭,万事万物皆是如此。南怀瑾先生在《楞严大意今释》中写了首诗: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楞严经》讲如何找到自己的觉性呢?千万不要把妄想当成心性,经中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翻译一下就是:你见到的种种现象,都是妄想而来,如果你把这些生生灭灭的现象当做自己的本身,把各种缘分放进这个身体里摇晃,各种念头都向外跑,昏头昏脑的去按压这些念头,结果这个下去,那个又起来,没完没了。这时候南先生说了,千万别迷了啊,这个不是你的心性啊,不是觉性啊。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南怀瑾说这是《楞严经》的大秘密!那些外缘统统放下,最后放无可放的时候,你还留下的,不就是你的妙明真心嘛,还去哪里修个什么神通妙用,你本来就有这个大宝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人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楞严大意今释》,用实证功夫、直指人心地解读这部佛法第一大经,打开人的心胸和格局,以天道智慧开启我们的人生另一层境界。

6、楞严经电影

南怀瑾说《楞严经》中有一段非常妙的话,经常读诵,比念任何咒子都管用,可以说是佛法奥秘全在里边了。这句话就是经中所言: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南怀瑾先生翻译说:那些你可以还出去的,当然就不是真的你,那些你还不出去的,不是真的你,又是谁呢?古代一个大禅师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当下开悟,作了一首非常美的偈语: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南怀瑾先生讲到这里,不禁感慨,这就是中国佛法的妙处,兼具文学和哲学思辨的双重智慧,也只有《楞严经》才能做到这一点。南怀瑾先生对《楞严经》全本的讲解,后来被集结成册,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楞严大义今释》,在整个南怀瑾作品集中,此书的地位可以说是第一位的,他用最美的白话,翻译了最美的古文佛经,而且是群经之首,智慧超然。如果想修行有成果,《楞严经》是明心见性最快的方法,直指人心,没有虚头巴脑的禅机,全都是直接告诉你了佛法的大秘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楞严经的精髓在讲什么(楞严经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