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文物简介及图片(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部)

1、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部

北京,锈铁锅下边的破水缸里,有48块碎瓷片,后来成了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48片能够完整的拼成一把壶,20多年后,在新疆伊犁发现了同样一只壶,经过比对,它们竟然是雌雄一对!首都博物馆里藏品很多,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文物说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非常特别的瓷器景德镇龙凤首扁壶。为什么说况它特别呢?因为它是由48块碎拼接而成的,但这么一件并不"完美"的瓷器却被评为了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讲起。1970年的一天,钟鼓楼旁宝钞胡同的施工现场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据考古队员们回忆,当时人们先是发现了一个侧壁残破的大缸,缸上扣着一个锈迹斑斑铁锅。铁锅的尺寸刚好卡住大缸,相当于给大缸配了一个盖。人们掀开铁锅,发现缸里有大量的瓷器残片堆叠在一起。大缸、铁锅、瓷器残片,这些东西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呢?原来这里以前是一个窖藏。所谓窖藏,指的是遇到战乱时,主人会把家里的贵重物品藏在容器中,埋到地下来保存,一般藏的是金银等珍贵且体积个大的物品。可是这家主人藏的却是瓷器,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这个破瓷片,一定很宝贵。主人对瓷器的珍视引起了考古队员的兴趣。专家花了很长时间,把散落的瓷器碎片分类整理。青花瓷的残片有48块,碎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些瓷片经过"文物医生"们的反复清洗、拼对、粘结,终成功复原成一件完整的瓷器一一青花凤首扁壶。为什么这件扁壶会得到镇馆之宝的"待遇"?原来当时我国文物界对青花瓷起源的时间一直有争议。很多人都认为青花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年间才有的,而这件元代扁壶的出现,整整把青花瓷的出现年代提前了一个朝代,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可说对历史,对青花瓷的研究,都具有颇为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件盛装酒水的日用器物,整体是扁圆形的,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壶的出水口叫流,造型是凤首。凤凰的鼻子上还顶着一枚宝珠,水就从凤凰的嘴里流出来。另一侧的柄,也就是把手,被做成凤凰尾巴的形状。嘴和柄之间是凤凰的身体部分,可以看出凤凰正在从缠枝牡丹丛上展翅飞翔。整件文物从正面看是一只壶,从侧面看又好像有一只飞翔的凤凰正在穿越牡丹花丛,非常巧妙。这是一个经典题材,叫"凤穿牡丹"。整件扁壶纹饰巧妙,造型也独特。我们通常见到的壶肚是圆鼓鼓的,但是这件却是扁扁的。其实它的造型源自蒙古等游牧民族常使用的皮囊壶。这种形状的壶容量大又便于携带,游牧民族用起来正合适。生活在马背上的人们更喜欢使用结实耐用又方便携带的器皿,而陶瓷不耐磕碰,自然不是首选。元朝政权建立后,蒙古人从游牧转为定居生活,这时候才开始烧制陶瓷。凤首扁壶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它既是制瓷工艺上的创新,又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的重要物证。刚才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对这件扁壶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的故事到这里还没讲完。1999年,新疆伊犁地区也出土了一件凤首扁壶,虽说那件瓷器出还算比较完整,但很可惜壶嘴和壶柄已经残缺了。伊犁出土的那件瓷器上的纹饰中有一只雄的凤风,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瓷器上是鸾,一只雌鸟。2009年3首都博物馆举办过一场特别的展览,这是两把壶"重见天日"后的首次相聚。经过专家鉴定,它们都是"元代制造",也都是在景德镇烧制的,而且极有可能是同一窑烧出的一对壶。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年这两把壶有可能同时被烧出,又一起到了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留了下来,另一个辗转到了新疆伊犁。然后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一个在北京被发现,一个在新疆出土。又因为一场展览,失散了几百年的一对"双胞胎"终于相聚,这可真是有缘千年来相会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绵延万年,有学不完的历史,有数不清的文物。#文物# #我要上 头条# #历史#

2、首都博物馆文物简介及图片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班簋”,也叫“毛伯彝”,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原本是清宫旧藏,乾隆年间便被乾隆皇帝纳入到“内府”收藏,估计是酷爱古玩的乾隆皇帝花费重金收购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这件青铜重器曾经不幸被抢出皇宫,流失到民间,从这时开始,它就历经诸多风雨,并且破碎成了诸多大小不一的碎片。直到1973年夏,那些碎片被送到故宫文物修复厂全面修复之后,才得以恢复本来面目。这件西周班簋,通高27.7厘米,口部直径为26厘米,形制方面,外部有四个以兽首做装饰的“耳”,上面的“耳”与下面的“长珥”相连接,共同组成了支撑整件器物的四个“足”,口沿之下有“冏纹”做装饰,其中夹有两道弦纹,在器物腹部还有用“阳线”刻划的兽面纹。针对这件器物的归属和来源,是通过器物底部的铭文来得知的,底部的铭文一共有20行,共198字,大致意思是:某一年的八月,周天子下令让毛伯继承了原本虢国的国君“虢成公”的官位。同时,还赋予了毛伯监管繁、蜀、巢这三个方国的权力,目的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辅佐周天子,除此之外,周天子还曾让毛伯率领西周军队去讨伐“狷戎”这个方国,经过三年的征讨,终于平定了“狷戎”发起的叛乱。此后,毛伯就把他人生中的这些过往全都告诉了他的子孙“毛班”,同时还告诫“毛班”一定要吸取“狷戎”这些蛮夷之国灭亡的教训,务必要做到礼敬周天子,同时关爱国中的百姓,绝对不能做任何违背礼法和道德的事情。正因如此,“毛班”就特意铸造了这件青铜簋,并且把他祖辈“毛伯”说的那段历史以及留给他的遗训全都刻在了这件青铜簋上,以作传世之用,继续警醒后世子孙,这个也是为什么会把这件“班簋”称作“毛公彝”的原因所在。#走进博物馆##头条历史##我要上微头条##历史##文物##博物馆##全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我要上头条##我要上 头条##首都博物馆文物简介#

3、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首都博物馆藏· 明代嵌宝石累丝叶形金簪】北京万贵夫妇墓出土

4、首都博物馆展览最新

【首都博物馆藏· 清代茶晶玉兰花水丞】放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

5、首都博物馆文物售卖

说到瓷器文物,始终绕不开的品类就是“元青花”,由于这“元青花”不仅开创了瓷器新品类的先河,也由于元朝延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元青花”就因为存世量少变得极为稀有。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的元代居住遗址,这是一个与元朝都城“大都”有着密切关系的地点,出土时间是1970年。由于这件文物出土的时候破损十分严重,碎成了48块,所以,出土之后进行了重点修复,2004年,这件器物的碎片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馆由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修复,历经13个月才修复完成,目前我们在首都博物馆里看到的正是经过“蒋道银”先生修复的“元青花凤首扁壶”。这件器物在器形方面,壶体扁圆、直颈、唇口小、圈足浅,底足在沙胎上挂有一层很薄的护胎釉,以一个昂起的凤首作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圆形的壶体上部还绘有整个凤身,双翅垂至壶体的两侧,壶体下部以盛开的牡丹做装饰,呈现出了一种典型的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景。此外,既然是“青花瓷”,绘制图画的时候使用的是极为珍贵的“苏麻离青”颜料,使得壶体之上的画作显得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这就增加了这件青花壶的艺术品位。针对这种绘有“飞凤牡丹”图案的青花瓷器,根据史料以及考古发现可以得知,最早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定窑、耀州窑和景德镇这三个地方,元朝时期得以传承”。“元青花”是从元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烧造的,当时烧制的瓷器一共有两种形制,一种器型高大,纹饰繁密,比如大盘、大罐、梅瓶等等等。另外一种则显得更为小巧,纹饰也比较疏朗,主要流行于元代宫廷及贵族群体之内,1970年在“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均属于这种类型,也就是说,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应该归属于一个元代的贵族之家。#走进博物馆##头条历史##我要上微头条##历史##文物##我要上头条##博物馆##全民博物馆##博物馆奇遇记#

6、首都博物馆夏商周时期的文物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班簋(西周中期)

7、首都博物馆官网预约

首都博物馆藏品#首都博物馆文物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首都博物馆文物简介及图片(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