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字玉珊,是清代著名的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被誉为“徽班第一名角”、“徽班四大名角”之一。程长庚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市,自幼喜爱曲,师从徽班名角王瑞泰学徽剧,他不仅精通徽剧和研究京剧,而且还擅长评剧、越剧、梅戏等多种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全才”。程庚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他的唱腔婉转听,行腔流畅自然,舞台形象生动传神,深受观众爱,被誉为“京剧表演艺术的一面旗帜”。程长庚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非常高,程长庚幼年在当地徽戏科班学艺,道光二年,随父北上入京,咸丰、同治年间参加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被举为“三庆班” 班主,擅长演老生,艺术上融徽调、汉调、昆腔,弹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代表作品有《文昭关》、《群英会》、《战长沙》等。1880年1月24日逝世,享年69岁,他的艺术造诣和表演水平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神风貌,对后来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程长庚是个什么样的人清代安庆花部史诗般贡献,从京剧到南方赣剧、婺剧、闽剧、粤剧、滇剧等各大戏曲剧种,推动皮黄艺术革命,花部取代雅部。在其发轫地皖河流域,湮没的历史遗迹正在被挖掘,石牌镇徽班博物馆,王河镇“京剧鼻祖”程长庚故居旧址,小池镇“富连成”科班创始人叶春善家族梨园叶氏京剧宗师堂,五庙乡许家畈老弹腔班社,码头文化繁荣的黄泥镇、徐桥镇老茶馆。摄影:菱湖夜月
3、程长庚的介绍程长庚的师傅就是湖北汉剧艺人,所以今天京剧还是湖广音,可以说安徽人对京剧起了重大作用
4、程长庚的真实身份这位叫荆楚骑行的老兄,说徽班进京唱的是汉剧,演员是汉剧演员,唱的是汉调!大家同意吗?他不知道二黄调徽剧吗?京剧早期最著名的演员程长庚,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是徽剧演员不知道吗?这么肆无忌惮的编排谎言,就不怕懂行的网友揭发后面子挂不住?人还要要些脸面比较好!
5、程长庚的主要事迹简介京剧界有几位里程碑式的宗师泰斗级人物:程长庚(京剧鼻祖)、谭鑫培(京剧大王)、萧长华(著名京剧教育家)、杨小楼(武生泰斗)、王瑶卿(通天教主)、余叔岩(老生宗师,余派创始人)、梅兰芳(京剧大师,旦角集大成者)。他们以自己的精湛戏曲艺术永垂中国戏剧史册。
6、程长庚简介图片谈谈四大须生后的高派两大家李和曾与李宗义(一)京剧老生自前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和谭鑫培、汪桂芳、孙菊仙后三鼎甲,然后是老生三大贤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再就历经前四大须生余叔岩丶言菊朋丶高庆奎丶马连良到后四大须生马连良丶谭富英丶杨宝森丶奚啸伯一百多年来可以说明流派纷呈爭奇斗艳。和四大须生同期的好佬也不少,也都是身怀绝技领军一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四大须生先后淡出或退出舞台,有二位高派传人如双雄并立驰骋氍毹之上,他们就是大气磅礴李和曾和铁嗓钢喉的李宗义。这二位大家一位是科班出身的高庆奎亲传弟子,一位是票友出身私淑高派最佳的传人。李和曾(1921年一2001年)李宗义(1913-1994),二位均是高寿一位八十岁辞世一位八十一岁往生,他们都活跃在舞台上六十多个春秋而且高龄出演仍是正宫调雄风不减当年。有人问我二位李先生谁更高一筹?对二位李先生我是全听过的(我说的“听”是亲眼看过他们舞台演出),我只能说是双雄耸立一时瑜亮!二位全宗高庆奎,李宗义是私淑,前中期是冠名谭派老生到中晚年全宗高派。李和曾是高庆奎的嫡传弟子授业最多的一位,中年又拜了麒麟童在高派基础上兼收了麒派一些特点。高庆奎本是硬里子出身初宗老谭派后学刘鸿声丶孙菊仙和龚云甫丶裘桂仙的特点创出了高派,他徒弟不少可能传其依钵者不多,我知道的有高派传人有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范钧宏、李和曾。 白家麟以文武老生红生为主,他姑爷比他还出名是李鸣盛;王斌芬也叫王家麟是汪派老生;虞仲衡是票友他还不如她女儿虞俊芳出名,荀慧生有一南一北两大得意弟子,南为童芷苓,北即虞俊芳;范钧宏是以编剧成名,《杨门女将》出自其手;李盛藻当年红得很,学马宗高又是高庆奎的乘龙快婿,但一生非马(连良)非高(庆奎)也挑过班但后来就越来越平淡了,我只听过他的《鞭打督邮》和《打渔杀家》录音录相。真正传高派艺者唯有嫡传弟子李和曾,私淑最佳者唯有票友出身的李宗义。高庆奎1921年—1933年挂头牌自组庆兴社,高庆奎与梅兰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演出红极一时。到1934年5月,高庆奎嗓音失润塌中,直至无法正常演出。高庆奎到1942年辞世,年仅52岁。高庆奎桂头牌也就十余年时间,舞台生活并不长。高庆奎艺术后继乏人和他本人中年塌中和他的艺术要求有关。老生三大贤的特点是余叔岩无腔不巧丶马连良是无腔不美丶高庆全是无腔不高,另有言菊朋无腔不怪。这四位余丶高丶言都是五十多岁就故世了。而且高庆奎极喜欢反串,如果在年终封箱偶一为之,倒也合乎梨园旧例,但是高庆奎却一年四季,一高兴就反串,老旦、花脸、武生什么都唱,人送外号“高杂伴”,他的唱响遏行云的正宫调,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尤善用大气口,以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达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高派条件要求很高,必须具备嗓子好、调门高、音色厚、音域宽、底气足等条件,缺一不可。这样岢刻的条件很少有人具备也很难长期站在舞台上,为什么辛宝达也是中年塌中,不就是嗓子承受不了压力了吗?而独特的是李和曾和李宗义二位唱了五六十年,到老了一张咀还是正宫调,这就说明二位养生有道用嗓科学,加上赶上新社会,不象高庆奎这一代人为养一班人,辛苦劳累一天几场戏,岂能有长寿之可能。先谈谈李和曾先生李和曾是中华戏专和字科的学员,按“德丶和丶金丶玉丶永”算二科,如一科的傅德威丶二科的周和桐丶三科的李金泉丶四科李玉茹和五科的高永(玉)倩。李和曾9岁入中华戏曲学校,初习旦行和武生打下手。他红的晚,但是他红到老。王和霖到宁夏了嗓子早塌了,关德咸唱了没几年,后来就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沈金波在上海,并不全宗高派。高派的嫡传就是李和曾。后因受在校任教的高庆奎器重而技艺大进,尚未出科,就与当时京剧界另外两位新秀——赵金年(余派)、王和霖(马派)同时被称为“三小贤”。有一次,天津中国大戏院落成,因为王和霖变嗓,就由李和曾接替了他。那时,李和曾十岁刚出头。从此以后,他就正式唱老生了。《立言画刊》1938年第6期曾发表评论称“李和曾嗓音之佳,直冠童伶,但恐一二年倒仓后则一蹶而不能起矣。戏校当局其慎慎,至于沈金波完全为童音,且吐字不真…”。李和曾1939年出科后就正式拜在高庆奎门下。高庆奎对于李和曾是倾囊相赠,李和曾是囊括而收,李和曾从学校起直至高庆奎故世相伴了七年。这种际遇,是高先生的其他弟子白家麟、虞仲衡等梦寐以求而未能实现的,李和曾确是得天独厚的。但是也有被累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好多艺人都抽大烟,每天晚上高庆奎给李和曾授课一到半夜,李和曾犯困,困得打哈欠流泪的,这时的高先生就用大烟一口一口地喷李和曾,这一来二去地李和曾也学会了抽大烟。(未完待续,见二)#程长庚简介#
7、程长庚故居湖北团风长江退捕渔民程长庚中秋节前向两家福利院赠送慰问品(通讯员 陈绪乐)8月 26日,团风县长江退捕渔民程长庚带领公司员工,回到他的家乡黄州区,分别向堵城镇福利院,陈策楼镇福利院赠送价值4万元慰问品和慰问金。家乡人们热情接待了他,对他的举动高度赞赏。程长庚曾是渔民,长期的水上生活让他练就了一身救生和打捞本领。2018年渔船上岸后,在长江海事部门领导的指引下,程长庚和5位退捕渔民一起筹办打捞公司,承担阳逻到黄石长江段的救援和打捞任务。现公司一年收入200多万元,退捕渔民在这里从事技术工作,个个年收入有10多万元。为了带领更多渔民就业,程长庚开始扩展业务。去年年底,承包30亩荒地,做出各种苗圃造型,建起蒙古包供客游览。他还开了两家童装店,提供了6个工作岗位。“是中央的好政策让我们告别长江,上岸开始了新的生活,团风县政府无微不至地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公司做强做大,我们理应回报社会。春节前我们在团风再慰问两家福利院。”程长庚高兴地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程长庚是个什么样的人(程长庚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