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大清第一廉官吏于成龙的墓,被村民集体盗掘,村民边挖边说:“如果不盗墓,我们就活不下去了!要是于成龙泉下有知,希望他不要怪罪我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成龙不是个少年得志的人,他的为官之路并不顺畅,先后两次乡试落榜。直到44岁的时候,才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到广西罗城任县令。当时罗城十分的混乱,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罗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于成龙的才能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此后的官路格外顺畅,几乎一年提拔一次。最高被提拔为两江总督,康熙皇帝御赐了诗歌和马,于成龙也成了当之无愧的朝廷重臣。但这时候,于成龙已经63岁了,长期为国操劳,让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四年后便与世长辞。于成龙为人清廉,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吃青菜,肉也很少吃。所以,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于成龙去世的时候,他装行李的箱子中仅仅只有一套官服,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康熙知道后,也感动不已,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清官第一”。他去世后,老百姓哀痛不已,为他建造塑像进行祭祀。康熙下令对其厚葬并亲自为他写了碑文。于成龙死后,被葬在山西吕梁的横泉村。1947年,山西发生干旱。老百姓为了活下去,挖草根树皮吃,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横泉村也不例外。眼看着村子里的人一天天都没有活路了。村长便召集大家开会,商讨如何度过难关。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忽然有个人说:“实在没办法了,与其这样等死,不如我们把于成龙的墓挖了吧,把里面的东西卖了,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大家沉默了好一会儿,农会的郝东清吸了口气:“实在没有活路了,只能这么干了!”于是,大家在郝东清的带领下,全村的壮劳动力都开始挖掘于成龙坟墓。于成龙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去世200多年后,村里的百姓为了活命,竟然会挖他的坟墓。坟墓很坚固,劳动工具根本就打不开,他们用炸药才炸开。墓室自内向外,全被瓷碗堆砌,碗里装满象征清廉的白灰和象征万世留芳的松香。村民们拿着陪葬品换回了800公斤棉花,平均后,每个村民分得几斤棉花。而出土的瓷碗与珍珠,每户则分得5个瓷碗、7颗珍珠。他们通过挖掘于成龙的坟墓得以渡过难关。到如今,于成龙墓已经重建,他的清正廉洁,永远值得铭记。盗墓是为了换取食物,但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对此,你怎么看?作者:陈墨编辑:十二#历史##头条群星8月榜#
2、清朝清官于成龙简介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人。于成龙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物,在45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当时的罗城县百业待兴,盗寇横行,但于成龙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鼓励农业生产,打击盗匪,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上司赞赏,获得卓异的荣誉,于康熙六年升任合州知州。后来仕途之路开挂,出任过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加兵部尚书、大学士。尤其是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清初汉臣里十分难得,汉臣中的佼佼者!清末,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为大清立下大功,才被封为两江总督,可见于成龙多么厉害!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深受老百姓赞誉!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逝世后,被康熙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回顾过去,再看当代,于成龙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被拍摄为电视剧、电影、戏剧等等!走进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看一看于成龙的故居,拜见一下于成龙陵,就会更加感叹于成龙伟大,于成龙的智慧,要学习于成龙的精神!社会需要像于成龙这样的廉吏,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的好官员!#山西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于成龙# #吕梁头条# #广西头条# #两江总督##清朝的于成龙简介#
3、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大器晚成、铁骨铮铮的清代廉吏话剧《于成龙》感人至深、热血沸腾…
4、清朝于成龙和雍正清朝的12位知名总督一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于成龙!他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当时百姓爱戴,曾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虽然于成龙身居高位,他自己一生没有享到福,他的家人更没有享到福!但是于成龙所任官的地方,百姓都得到了实惠!深得民心!据说,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几套旧衣服,别无他物,群众为之痛哭,皇帝为之动容,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于成龙的墓碑由用瓷碗叩白灰铸成,松香灌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此待遇的官员,寓意为“一世清官”!#清朝的于成龙简介#
5、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吗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让一向精明的康熙帝大吃一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大家对纳兰明珠可能不是很熟悉,而一提起纳兰性德就知道了,他是清代著名的词人,而纳兰明珠则是他的父亲。后世对纳兰明珠的评价有好有坏,一方面,他是清朝有名的贪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对康熙十分忠诚,总能十分清楚的知道康熙心里的想法。继鳌拜倒台之后,索额图就替代了鳌拜,成为了康熙王朝有名的权臣,甚至他的侄女都成了康熙的皇后。渐渐地,索额图就变得狂妄自大,在朝廷上多次和康熙唱反调,为此,康熙十分不爽。眼看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了稳定朝廷势力,康熙不得不挑选一个能牵制索额图的能臣,纳兰明珠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康熙挑中的。公元1662年,这个时候的纳兰明珠只是康熙身边一个小小的侍卫,由于他办事认真,聪明干练,很快就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仅仅用了十年时间,纳兰明珠的权力与索额图不相上下。不得不说,康熙的眼光是很好的,纳兰明珠的身份和功绩都能与索额图相媲美。自此之后,康熙指哪,纳兰明珠打哪,完全按照康熙的意思,逐渐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时间,朝廷中分为两大派,分别是索额图派和明珠派。康熙对此非常满意,两大派互相制衡,倒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据史料记载,纳兰明珠在成为了清朝重臣之后,就开始了贪污受贿,对此,康熙心里也很清楚,有一次他问心腹高士奇:“为什么纳兰这么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一直以来都没有人举报他呢?”高士奇说:“只要是人都会害怕死亡,无一例外!”康熙听到此,转念一想,确实如此,如今纳兰明珠一手遮天,除了索额图,没人敢与他抗衡。但鉴于纳兰并没有对自己产生威胁,反而立下了很多功劳,因此,康熙并不是很想处置纳兰明珠。而纳兰明珠的做法终于还是招来了别人的不满,在公元1687年的时候,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看完奏折后的康熙非常吃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这样说道:“朝廷的官位已经被纳兰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向来精明的康熙从这里嗅到了危机,如今朝野中有一大半的官员都是通过纳兰明珠之手得来的,为了避免养虎为患,最终,康熙决定对纳兰明珠下手,随即就派人把纳兰抓了起来,接着就带人抄了纳兰的家。此刻,在狱中的纳兰明珠意识到了危机,他了解康熙,康熙搞这么大阵仗,绝对不是抓他这么简单,搞不好要为此丢掉性命。性命攸关之际,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当他的妻子来看他时,他跟妻子交代:“夫人,你马上去找安插在索额图身边的眼线,告诉他,我要造反,让他把这个消息散发出去!”他的妻子对此很多疑问,但她相信自己的丈夫,知道他有自己的主意,便也没有多问。话很快就被带到了,眼线立刻照办。果然就和纳兰预想的一样,索额图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把纳兰要谋反的消息禀奏了康熙。朝野中一片哗然,明珠派的官员们纷纷说:“这不可能,纳兰是冤枉的!”而索额图派的官员们,则是一边嗤笑一边说:“这个消息还有假?这可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并拿出很多罪证,势必要把纳兰明珠的谋反罪坐实。高台上的康熙看着两大派的官员你争我吵,吵的不可开交。而对纳兰造反一事,他显然是不相信的,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纳兰明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在逼自己放过他呢!但此刻的康熙无计可施,只能先革除纳兰的职位,然后放了他。就这样纳兰明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自己性命,跟着康熙的这二十多年来,他没有白混。对于康熙的想法,他心里十分清楚康熙只是想利用贪污这个由头处罚自己,不想把事情闹大了,不然不好收场。而谋反罪就不同了,没有其他人的帮忙,仅纳兰一人是无法谋反的,因此纳兰明珠要造反的消息一出,所有的人都该着急了,为了不引火上身,只能为纳兰明珠求情。而这样一来,康熙也不能只处置纳兰明珠一人,连同明珠派的官员们都要查一遍,而这跟康熙的初衷完全不同。康熙十分佩服纳兰明珠的脑子,这个计策太高明了,成了,纳兰能安然无忧,反之,则会因此牵连全族。后来,纳兰明珠虽然恢复了官职,但是康熙把他排除了核心之外,但纳兰明珠也因此能安然的度过余生。参考文献:《正说清朝十二臣》#历史开讲#
6、清朝于成龙最后结局康熙十九年,保定闹饥荒,担任直隶巡抚的于成龙想开皇家粮仓来救济百姓,下属前来劝阻:“私开粮仓可是死罪,请大人三思!”于成龙慷慨激昂道:“我既然敢开仓放粮,就没打算要这颗脑袋!”说罢,于成龙开仓放粮,不久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中,康熙皇帝非但不生气,反而盛赞他是国家栋梁。于成龙,清朝初年名臣,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康熙皇帝称赞其为“天下第一廉吏”。康熙十九年二月,康熙皇帝破格提拔于成龙为直隶巡抚,随后,于成龙便从福建赶往保定赴任,到了保定之后,于成龙发现保定正经历着严重的旱灾,使得当地的百姓颗粒无收,食不果腹,有的甚至啃起了树皮。作为新上任的直隶巡抚,于成龙看在眼中,痛在心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开皇家粮仓救济百姓。于是乎,第二天一大早,于成龙便领着一众衙役来到保定府常平仓,准备打开皇家粮仓,而就在这时,直隶大大小小数十位官员听闻于成龙要打开皇家粮仓的消息后,纷纷来到了保定府常平仓来进行劝阻。当时,有一位官员劝阻于成龙时,这样说道:大人,赈济灾民固然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但是因为这个事情使得大人丢官,丢命,就有点得不偿试了,因此,请大人,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啊!与此同时,与于成龙有过师生之缘的周老先生也来到了常平仓,他拄着拐杖,缓缓走到了于成龙的面前,然后开口说道:北溟,救济当地的灾民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你如果私自打开皇家粮仓,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吗?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抄家掉脑袋,因此,我希望你能够先冷静下来,在寻求解决之策。于成龙听后,慷慨激昂道:周老先生,我知道您这样说,是为了学生的好,也知道私自开放皇家粮仓是死罪,但是我守着这个装满粮食的皇家粮仓,去眼睁睁地看着千千万万的饥民活活被饿死,我是于心不忍的,因此在我看来,眼下只有打开皇家粮仓放粮,赈济灾民,才能够让当地的老百姓度过难关。周老先生见于成龙执意如此,便又开口劝道:北溟啊,你还是要听老夫一句劝,切勿打开皇家粮仓放粮,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这个时候一旁的官员们也齐声说道:于大人,私开粮仓可是死罪,请大人一定要三思啊!于成龙见此情形,当即情绪激昂地说道:我既然决定了要打开皇家粮仓放粮,就没打算要这颗脑袋!”说罢,于成龙对着看管皇家粮仓的官员董大人说道:董大人,请你将打开皇家粮仓的钥匙给予本官,本官要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了。董大人对此,显得犹豫不决,但是当他看到于成龙眼神中带着坚毅后,最终还是将钥匙递到了于成龙的手中。而于成龙拿着这把钥匙走到了常平仓的大门前,然后将钥匙插入锁头,缓缓打开了这座皇家粮仓。常平仓这座皇家粮仓被打开后,于成龙命衙役开始给城内的百姓发完粮食,而城内的百姓纷纷下跪叩谢,感谢于成龙这位父母官。与此同时,于成龙私自打开皇家粮仓放粮,救济灾民的消息传到了京师,康熙皇帝起初是龙颜大怒,对于于成龙不请示朝廷就擅作主张的行为进行了痛斥,但是等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他却对于成龙进行了盛赞。康熙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样说道:于成龙没有上报朝廷,便私自打开皇家粮仓进行放粮,这是谁借给他的胆,上一任的直隶巡抚曾向朝廷上报过直隶闹旱灾,闹饥荒的事宜,但是你们有一些重臣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并没有去落实解决,使得这个事情延续到了于成龙赴任时。在朕看来,满朝的文武大臣中,只有于成龙与朕同心同德,为朕分忧。康熙皇帝说罢,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们纷纷闭口不语,羞愧难当,愧疚地低下了头。事后,康熙皇帝一道诏令将于成龙,召进了紫禁城,当面对其进行称赞,称赞于成龙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在随后将其破格提拔为两江总督,就这样,垂暮之年的于成龙,终究达到了他人生功名事业的顶峰。1684年,68岁的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 他病逝后,身边的幕僚和侍从在收拾他的物品时,发现他的遗物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于成龙出殡的当天,两江的百姓为之罢市巷哭,步行相送20里。于成龙作为清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清官廉吏,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体恤百姓,就凭这几点,足以让他流芳百世,名传千古,可以与两宋时期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相互媲美!#历史真知棒#
7、清朝于成龙几品官清廉的于成龙清朝历史中,一直有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贪污和腐败问题,例如和珅。清朝的贪污腐败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一方面和清朝皇帝的用人方式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封建制度的固化有关。虽然清朝时期的贪污腐败特别严重,但清朝也曾出现过多位清廉的官员,其中一位名字叫于成龙。于成龙在黄州担任地方官时,他的清廉事迹已经被百姓广而告之,当时黄州闹饥荒,于成龙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救济百姓,而自己则是吃野菜度日。后来于成龙当了两江总督之后,此时他的权力极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清廉的本心,据历史记载,于成龙在当上两江总督之后,每天依然粗茶淡饭,甚至穿的衣服还带有补丁。康熙曾经对于成龙有过这样一句评价:他是清廉第一人!这应该是属于皇帝对臣子的最高评价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清朝清官于成龙简介(清朝于成龙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