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徐为原型(徐渭的简介)

1、徐渭的简介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10万大军攻打南唐。到了江北,却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道路。 当时,赵匡胤已经用武力陆续平定了湖南、南平、后蜀、南汉。眼看就要天下一统,却被这江水给拦住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个叫樊若水的读书人建议宋军用大船和竹筏搭浮桥渡江。消息传到南唐时,南唐君臣不屑一顾,“自古以来,从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肯定办不成!” 于是君臣继续喝酒赏乐。没想到宋军采用了这个建议,花了三天时间,真的搭了一座浮桥。不久之后,宋军渡过长江,很快打到南唐国都金陵城下。此时的南唐国主李煜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当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都是宋军旗帜,才知道大事不好。于是连忙派大臣徐铉去东京,要求宋朝退兵。这个徐铉,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他自幼聪慧,十岁就能做诗文,很快就成为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他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而且口才很好,能言善辩。颇有当年苏秦、张仪之风。连宋朝都有官员担心徐铉不好对付。宋太祖却笑着说:“我自有办法。”第二天,徐铉拜见了宋太祖,辩称:“李煜没有罪,陛下攻打南唐师出无名。”宋太祖于是让他讲原因。徐铉说:“我家后主李煜对待您,就像儿子敬奉父亲一样,从来没有什么过失,您为什么要讨伐他?”谁知宋太祖反问他道:“你既然说像父子一般,难道父子可以分成两家吗?”徐铉身负国主重托,自然不能相让。旁征博引就开始了争辩。听得宋太祖坐卧不宁耳鸣目眩,最后忍无可忍,拔剑相向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不敢再讲,只得回去复命了。李煜求和不成,赶快调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救援金陵。但这些士兵并不是宋军的对手,很快便遭到了宋军的两路夹击,南唐军全军覆没。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宋朝,成了阶下囚。李煜被押到东京,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这个称号对他来说无疑是个羞辱。逍遥放纵的帝王生活结束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不得不经受被侮辱的痛苦,内心十分哀怨凄伤。于是只能寄情于诗文,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表现内心愁绪的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包含亡国之痛及故国思念的词被宋太祖听到后,认为李煜是“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南唐,于是赐李煜一种叫“牵机药”的毒药。最终,李煜以一杯毒酒结束了人生。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词人。他热爱文学,尤其擅长写词,对书法乐理也很有研究。李煜登基后,不敢得罪宋朝,每年送去大量金银财宝,甚至宋朝向别国出兵,他也进贡财物,以示支持和祝贺。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他恐慌万分。第一时间派使者向宋太祖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尽管李煜想尽办法,委曲求全,可是宋太祖怎会容忍南唐长期割据下去呢?最终还是亡了国,丢了命。有人说,李煜是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你怎么看呢?

2、韩徐为原型

【徐铉】那些你没有读过的唯美宋诗1提起宋朝,人们往往会认为,宋词是宋代最婉约清丽的一朵奇葩。所以,有些朋友对宋词追捧有加。殊不知,在宋代,还有很多诗歌也像一朵又一朵山间小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例如,与韩熙载并称为“韩徐”的徐铉,幼年即有文采,十岁即能属文,他的这首《送王四十五归东都》你未必读过: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隐隐手中柳,此是向南枝。这首诗表达了和朋友不舍离别的真挚情谊,离别的感伤中有祝福和劝慰,语言平易朴实,情感深厚,不失为送别诗的佳作。#大有学问#

3、徐子涵的身高

林如海捐馆(放弃了自己的官邸)扬州城(一)九月初三根本没有死,只是因病被调职了,黛玉迷离恍惚间看见林如海又娶了一继室,做了湖北粮道,贾政的弟子傅试(师傅)就是罢官的林如海,傅秋芳就是另一个林黛玉。芳龄永继,芳官和宝玉像孪生弟兄,龄官像黛玉。第八十二回凤姐道:“你还装什么呆。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如今想着你撂在这里,不成事体,因托了贾雨村作媒,将你许了你继母的什么亲戚,还说是续弦,所以着人到这里来接你回去。大约一到家中就要过去的,都是你继母作主。怕的是道儿上没有照应,还叫你琏二哥哥送去。”说得黛玉一身冷汗。黛玉又恍惚父亲果在那里做官的样子,八十二回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继母: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九十六回贾政放了江西粮道黛玉过继给了贾政,贾政是继父(嗣父,养父),王夫人是继母(嗣母,养母)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不是去世黛玉死在林如海死之前。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舍”。卷十九《赵策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宋·鲍彪注:「妇人死曰捐馆舍,盖亦通称。」译文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普天之下,各诸侯国的卿相大臣,以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尊崇大王施行仁义的行为的,都愿接受您的教诲,向大王进献忠心,这已经有很久了。然而,奉阳君妒嫉贤能,使得大王不能专理国事,以致宾客疏远,游说之士都不敢前来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死了,大王才能够和各方面的人士接近,所以我才敢来敬献一点愚忠以报效大王。(“今奉阳君捐馆舍。”意为奉阳君死了)。奉阳君李兑(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权臣,在赵惠文王时担任相邦。公元前295年与安平君赵成合谋击杀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与代相田不礼,平定了“沙丘之乱”;后为司寇,并在赵成死后,担任相邦,封奉阳君,主张联齐抗秦。他主政期间,与魏、韩结盟,并参与苏秦主持的五国合纵攻秦,借此谋取了陶邑作为自己的封地。后因赵国国策改变,加上其贪婪专权,被赵惠文王及大将韩徐为免相。本名李兑,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一起,发兵保赵惠文王,杀太子章,进围沙丘(今广宗县大平台村)宫,逼死主父(武灵王)。从此独专国政,由司寇升任相国,号奉阳君。基本内容本名李兑,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一起,发兵保赵惠文王,杀太子章,进围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宫,逼死主父(武灵王)。从此独专国政,由司寇升任相国,号奉阳君。他对外主张合纵,曾与苏秦协力,发动五国(赵、楚、齐、魏、韩)联兵攻秦,进屯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无功而退。秦可卿之死隐射秦桧的死秦可卿七七四十九天出殡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桧病死十一月初一第十天十二月初一第四十天十二月初十第四十九天第十二回最后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这年冬底(冬月是十一月,冬底是十一月下旬)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秦可卿死的第三十三天)秦桧死的底三十三天是十一月二十四日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4、徐子涵个人简介

宋朝,一年春,皇宫后花园豢养的大象老死了,宋太宗赵光义突然有了个奇思妙想:何不取下象胆,食之壮胆?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了熊心豹子胆”。意指原本胆小之人,突然之间变得大胆起来。而相比熊和豹,大象的块头更大,陆地上几乎无对手。那是否可以理解,若是吃了大象胆,胆量岂不是能突破天际?赵光义正有此意,于是马上命人前去挑选几个技艺精湛的屠夫,准备剖象取胆。通告发下去后,一时间,京城所有屠夫都磨刀霍霍,希望能争取到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古代屠夫的地位极其低下,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如果能被选中,为皇帝剖象取胆,以后谁敢低看一眼?不久后,三个技艺精湛的屠夫被选入宫中。几人虽然没有解剖大象的经历,但四足动物的结构大抵相仿,几人在宋太宗面前倒也不露怯,很快就干净利索剖开了大象。可当他们在大象肚子里取胆时,意外却出现了。原来,几个屠夫在大象肚子里摸索了很久,却怎么也找不到大象的胆!大象的胆到底跑哪儿去了?屠夫们实在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如实汇报。由于宋太宗全程盯着几个屠夫,很明白他们没有做手脚,也不敢做手脚,倒也没有恼怒。对这个不翼而飞的大象胆,他越发来了兴趣,于是派人请来大学士徐铉探寻究竟。徐铉曾是南唐大臣,后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此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与五代名相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当初,李煜为了请宋太祖赵匡胤高抬贵手,放南唐一条生路,于是派徐铉出使大宋。徐铉不负所望,一人舌战群儒,竟稳居上风。最终,宋太祖不得已亲自下场,一句震耳发聩的“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才让徐铉败下阵来。能逼得宋太祖带点“无赖”性质的回应,徐铉也算是挣足了面子。南唐灭亡后,徐铉随李煜入宋,成为大宋的臣子。后来,大家遇到什么难题,都喜欢找徐铉请教。徐铉来者不拒,且对答如流,赢得一众好评。正因如此,宋太宗才会想到找徐铉答疑。徐铉赶来后,果然没让宋太宗失望,他仅仅看了一眼,便指着大象的左腿,胸有成竹地说:“象胆在左腿中。”宋太宗一听,满脸不可置信,象胆怎么会长在腿上?他循着徐铉的手指看去,这才发现,大象的左腿处的确有个鼓包。莫非,象胆真的藏在此处?为了一探究竟,宋太宗当即命屠夫剖开大象左腿。很快,在屠夫的惊呼声中,一个圆滚滚,形似胆囊的东西挖了出来。事实胜于雄辩。宋太宗不再怀疑,大大赏赐了徐铉和屠夫们。事后,宋太宗问徐铉,这象胆为何藏于大象足上?徐铉回答道:“象胆的位置并非固定的,而是随季节变换而变化,春季在其左前腿,夏季会移到右前腿,秋冬季节则分别在左后腿与右后腿。”宋太宗闻言,不禁拍手叫好!那么,大象胆真的在腿上吗?其实不然。实际上,大象与马、鹿、长颈鹿等动物一样,天生没有胆囊,自然不存在什么“胆囊位置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而徐铉之所以说大象胆在腿上,大概是与他博览群书有关。唐人段成式曾写过一本名为《酉阳杂俎》的笔记小说集。书如其名,这是一本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的杂书。书中有言: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想必,博览群书的徐铉,定然是看过这本书。当他看到大象左前腿有凸起物时,与书中所记载相对应,这才有那番惊世骇俗的话。至于屠夫在大象的左前腿找到的那个胆状物体,大概率是囊肿或硬疖。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得不说,即便聪明如徐铉,也有他的局限性。当然了,徐铉之所以会误解,也是种种巧合堆积在一起,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聪明才智。

5、

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和李煜一起降宋的南唐旧臣徐铉接到任务: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徐铉倒吸一口凉气,对家人说:“此事危险,一旦处理不好,我命休矣!”徐铉是南唐著名的才子,从小便聪明伶俐,文采了得,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入仕后,徐铉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也算是平步青云。徐铉对南唐忠心耿耿,曾多次劝说李煜远离小人,励精图治,奈何李煜贪图安逸,没有奋发图强的心思。97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征讨南唐,李煜大惊失色,慌忙派徐铉到宋朝求和。徐铉进言说:“宋室早就想要吞并南唐了,我朝一再退让,导致局面越来越被动。今天敌兵已来,我们再度求和,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拼死一战,方有一线生机啊!”李煜不听,依然派徐铉去谈判,徐铉只得北上面见赵匡胤。第一次谈判时,徐铉对赵匡胤说:“李煜待陛下,如同儿子对待父亲,没有过失,为何要被征讨?”赵匡胤说:“你觉得我们父子能分两家吗?”徐铉无奈,只能回去告知李煜赵匡胤灭南唐的决心,让其早作准备。第二次谈判时,徐铉再次对赵匡胤解释说:“李煜只是因为生病而不能来朝拜谒,并不是拒诏,乞求陛下缓兵,保全南唐百姓的性命。”赵匡胤想驳斥徐铉,但又辩不过他,一怒之下,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这才结束了此次争辩,颇有些胜之不武的意思。第三次谈判时,赵匡胤实在是不想和徐铉这个能言善辩的大才子过招了,直接派了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使者去对付徐铉。徐铉这次无论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得不到对方的一字回应,无奈之下,只好郁闷而无奈地回到南唐。南唐灭亡后,徐铉和李煜一起被俘虏,被押送至开封。赵匡胤看到徐铉,火冒三丈,指责他道:“你多次劝说李煜负隅顽抗,难道不知道会有今天吗?如果你早劝李煜投降,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徐铉反驳称:“作为南唐的臣子,为国效力何罪之有?我今已为阶下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赵匡胤看徐铉如此正气凛然,倒是生出了敬畏之心,又怜惜他才高八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没杀他,还留他在宋廷任职。徐铉倒是不死板,从此一心一意在宋廷效力,兢兢业业,从无半点差错。徐铉考订的《说文解字》,撰写的《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为北宋的文化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徐铉倒也算平安如意。但978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徐铉再次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这一年,南唐后主李煜写了《虞美人》来缅怀故国,激怒了赵光义,随后赐给李煜牵机药,草草结束了这位诗人皇帝的一生。在为李煜办丧礼时,赵光义决定让来自南唐的文人徐铉来撰写墓志铭。徐铉接到任务后大惊失色,他知道,这是一个凶险无比的任务。作为南唐旧臣,如果贬低旧主,将会被人扣上以下犯上、不忠不义的帽子;如果称颂旧主,又将被宋朝君臣忌惮,命不久矣。思虑再三,徐铉想出了一个办法。当天,徐铉找到赵光义,恳切地说:“皇上,臣一生忠义,不敢怀有私心。希望陛下能体谅臣的难处,容许臣保留一点对故主的情义,否则臣万万不敢写这墓志铭。”赵光义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便允许徐铉据实来写,不必有顾虑。之后,徐铉真情流露,写出了《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从为人、为政、为文等角度,中肯地评价了李煜的一生。墓志铭完成后,有人拿里面的文字告状,称徐铉赞美李煜,有不臣之心。赵光义想到徐铉之前的请示,没有为难徐铉,反而称赞他正直忠义。【晴朗文史阁】徐铉历经吴越、南唐、北宋三朝,始终坚持遵从本心做事,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堪称文人中的楷模。最令人叹服的,是徐铉的才德兼备不迂腐。无论对南唐还是对北宋,徐铉都做到了问心无愧。他既不卖主求荣,又不随波逐流,作为亡国之臣,真的是非常难得。《宋史》评论徐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可以说一个非常到位的评价了。心胸坦荡,做事光明,同时不放弃思考,不做无畏的牺牲,这就是徐铉的人生智慧。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晴朗文史阁 一起品读旧时光的精彩故事。#头条中国史##韩徐为简介#

6、

奢华背后是逢场作戏。作给谁看呢?从《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了千年前南唐的衣食、乐舞和文化。在我们看来,展现了盛世文化,文人雅士频出,好一幅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今山东省青州市) 。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秘书少监韩光嗣的儿子。出身南阳韩氏。韩熙载高才博学,精通音律,善于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所作制诰典雅,颇有"元和之风" ,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神仙中人" 。其所撰诗文颇多,有《拟议集》《定居集》等,今皆佚失。《全唐文》《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等存有其诗文。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一是说因为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另一种说法是说,因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相传,一日李煜得知近日,大小官员常出入韩府,立马冷汗直流,生怕韩趁机串联逆反。情急之下,下了道密旨,派遣画家顾闳中,趁夜潜入韩熙载宅邸,将夜宴的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来到韩府的画师,没见到什么乱臣贼子,放眼望去全是美女,成群的歌伎、舞伎、乐伎,琵琶声、萧笛声、鼓声、牙板声、笑声、嬉闹声,更是此起彼伏。看得眼花的顾闳中才反应过来:这哪是谋反呀,明明是嫖娼!一无所获的顾闳中,最后还是发挥自己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将夜宴的每个细节默记在心,回去挥笔作画,交了差。李煜看过成画后,觉得韩氏只是贪图享乐毫无谋逆之心,便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而这幅“间谍”所作之画,凭借惊人绘技和传奇故事一同流传了下来,甚至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第一段:琵琶独奏。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第二段:六幺独舞。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捶,使人感觉仿佛这二捶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可以照顾到韩击鼓,一边可以欣赏王屋山的舞技。画中还有一位青年在打板,应是韩熙载的门生舒雅。第三段:宴间小憩。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红烛已经点燃,床帖拉开,被子堆叠,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此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代宋人宴会的场景,他们遮窗夜饮,载歌载舞,累了就歇一会儿,常常忘记了昼夜的变化。第四段:管乐合奏。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虽同列一排,但也没有感到整齐统一的滞板。旁边一名打板男子坐姿端正,与富有变化的吹奏管乐的女伎们又形成一对比。第五段:宾客酬应。这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韩熙载夜宴图》中,顾闳中对人物的刻画,以形写神,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白然连贯。设色工丽雅致,富于层次感。多处采用了朱红、朱砂、石青、石绿以及白粉等色,对比强烈。画中运用的线条是“铁线描”居多。作品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顾闳中擅长用此种描法,史料记载这种线描是受后主李煌书法影响而成,颇有韵味。《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的身姿容貌及手势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生动传神,线描细劲准确而流畅,色彩明丽而协调,取得了出色的艺术效果。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以书之名 文通天下##韩熙载夜宴图##诗漫大讲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徐为原型(徐渭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