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事迹简介)

1、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事迹简介

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一一钱学森

2、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几个

“我在美国长大,并不是中国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侄子——钱永健,公然宣称自己不是中国人,一时舆论哗然。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家喻户晓,所以,他的侄子获得诺奖,也让咱们老百姓热血沸腾,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国人的喜事,值得庆贺!于是,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可谓热度空前。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年后,钱永健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博士荣衔后,面对采访,竟然公开声明:他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钱永健的这一说法,让很多中国人不理解,情感上更是难以接受。在普通老百姓的看来,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那就是龙的传人,就是中国人。可是,他怎么能说出这样不负责的话语呢?于是,有人对他口诛笔伐、宣泄不满;也有人花费尽心思思查找资料,试图从他的家族史和成长经历中,找到一些答案。钱永健出身浙江钱氏家族,是吴越王钱镠第34世孙。由于家道中落,父亲钱学榘时常受到堂兄钱学森的接济,两人的关系丝毫不逊于亲兄弟间的往来。而在学业上,兄弟俩更是如影随形,钱学森考到哪个学校,钱学榘就就以之为榜样也考到那。1939年,钱学榘如愿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当时的国民政府邀请他回国,并聘任他为贵州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谁知,他筹备的为国家造飞机的资金,却被他人贪墨,5年后,钱学榘带着满腔悲愤和失望又回到美国。1950年,钱学森秘密策划回国时,曾劝钱学榘随他一起走,当时钱学榘的内心是犹豫的。他不是不想跟堂兄一起回国,但自己曾在国民政府任职,回国后会不会因此遭受不公正对待呢?因为这个顾虑,钱学榘最终还是决定留在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1952年2月,钱永健出生,根据美国法律,他一出生便拥有美国国籍,是无可厚非的美国人。此时,他的父亲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赫赫有名的教授,尤其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颇有建树。受父亲的熏陶,七八岁时,钱永健擅自把地下室改成化学实验室,成天泡在里面做实验。实验过程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尤其是烟火和奇妙的颜色变化,让他无比着迷。一次,为了做重铬酸铵火山实验,他制作并点燃了火药,没想到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打翻了药剂,把乒乓球台给烧着了,幸亏灭火及时,才没酿成大祸。可事后,爸爸妈妈一点也没责怪钱永健,只是让他下次做实验时,再仔细一点,这更让他放开手脚做实验、搞研究。1968年,16岁的少年钱永健大放光彩。凭借一个科学调查项目,他轻松斩获“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第一名,而这个奖在美国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可谓含金量十足。仅仅4年后,哈佛大学授予钱永健化学和物理的双学士学位。从此,世界科学的天空上,升起一颗冉冉的新星。1993年,钱永健首次从水母体内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GFP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发生反应,而附着在肿瘤细胞上,形成“造影”效果。这一发现,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切除手术的精准程度。但是,这个发现一直都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直到论文发表的15年后,钱永健才凭借这一研究成果,摘取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而此时,他已是生命科学领域集大成的科学家了。获奖后,钱永健举行了电话记者会。他回答记者问时说:“我的DNA来自中国,我还有不少亲戚在那里。我们家是一个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混合体。”而一年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钱永健却公开强调自己不是中国科学家。对于拥有中国血统这件事,他前后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实在是费解。至于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恐怕没有谁能知晓了。2016年8月,钱永健骑着自行车,从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的家中离开,不久,他被行人发现倒在自行车道上,已经去世,死因不详,终年64岁。斯人已去,他留下的那些科学成就不会磨灭,而围绕他的有关血统与国籍的争议,终将随风而逝。作者:河丁编辑:木棉参考资料:1,中国新闻网2009年02月23日 钱永健获杰出科技奖 承认受到家族科学氛围影响2,《世界科学》2017/01/10 钱永健(1952~2016) 作者:杨雪忆#头条创作挑战赛#

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个人简介

请您为伟大的科学家停留1秒,程开甲,一生为国铸重器,呕心沥血为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隐姓埋名40年,有中国“核司令”美称!集中国六大顶级荣誉于一身: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改革先锋、人民科学家。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心]他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栋梁中的栋梁,中华崛起不可缺少的领军人物!请记住他的名字:程开甲!

4、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一些事迹

致敬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目前,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仅有3人健在。他们是:孙家栋、周光召、王希季。这才是民族脊梁,国之重器,国士无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要上今日头条#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简介#

5、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及事迹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我们有这样的底气背后,一直有这样一个人在默默付出,他用生命最后的10个小时,感动了全中国。这位老人就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林俊德院士,他这一生都致力祖国的科研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紧张地工作……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闽南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连学费都交不起,他就靠着贷款刻苦学习,用自己的奖学金支撑着读完了大学。从浙江大学毕业之后,年轻的林俊德立志于做出一番大事业。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且核研究工作非常的危险,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意外,所以缺少大量技术人员。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林俊德去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毅然地加入了核研究的科技实验。为了实验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我国的核试验场设立在人烟稀少的罗布泊深处地区。在接到前往试验场的命令后,林俊德第二天就带上了几件衣服,直接就去了罗布泊。当时妻子看到他收拾行李担忧地问道:“怎么突然收拾东西了,你要去哪里呀?”由于实验项目需要保密,林俊德平淡地说道:“就是出个远门,事情办完就回来了。”妻子还是放心不下,但林俊德坚持没有说出任何消息,只是让妻子在家等他回来。然而这一去,竟然就是50年,林俊德也从一个年轻小伙子熬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戈壁的每一天,他都早早起了床,一头埋进实验室里。1963年,组织上下达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林俊德担任了组长,带领队员们一起实验,当时根本没有制作这种记录仪的先例,他们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困难可想而知。一年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罗布泊爆炸,林俊德在经历无数次实验后已经研究出了记录仪,只等这一个爆炸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我们成功了!咱们的仪器上面什么参数都有!”队员们兴奋地说道。看着密密麻麻的参数,林俊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仅如此,在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林俊德也顺利地完成了数据采集任务。几十年内,他带领着团队不断攻下一个个的难题,他也因为能力出色被调到实验室当主任,立下种种功劳。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核辐射,林俊德患上了重病。在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由于病情严重,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靠氧气面罩来维持生命。他却坐到了电脑桌前整理文件,这些文件都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他不敢交给任何人,只有自己整理才放心。到了31日,林俊德病情再次恶化,他不断请求医生:“我还有一些工作没完成,我可以再用会儿电脑吗?”医生们都担心地说:“您现在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最好还是躺在病床上休息。”最后医生们实在是不忍心,把电脑又拿回到桌子上。上午10点,在电脑桌前工作了两个小时的林俊德终于放下了鼠标,此时他的手已经开始不受控制了,他颤抖着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旁边的老伴早已流下眼泪,赶紧对他说:“医生们交代了让你躺下休息一会,既然做完了,咱们就去床上歇着好吗?”林俊德却说:“不能躺下,坐着比躺着好,我要是躺下了就起不来了!”听完他的话,一旁的老伴再也控制不住眼泪,静静地在旁边陪着他。他拉着老伴的手,慢慢地交代事情:“后事一切从简,把我埋在马兰。”老伴赶紧答应他,“还有不要向组织提其他要求。”说完这两句话,林俊德就陷入了昏迷,再也没能睁开眼睛。林俊德院士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把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值得流芳千古!向他表示出我们最真挚的敬意!#两弹一星元勋# #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