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彻资料(元彻名字)

1、元彻名字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宋平县(今越南河内),为唐代六个“大都府”之一,设大都护、副大都护(或副都护)等官唐代与越南一带相关的道教人士,大致有这么几位:一是钱朗。其传记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钱朗传》:钱隐居,名朗,字内光,洪州南昌人也。少居西山读书,精勤有节操。五经登科,累历世宦,清直著称,去有遗爱,时论美之。唐文宗朝开成初为安南都护副使,后为光禄卿,归隐庐山。情澹好道,师东岳道士徐钧,得补脑还元服炼长生之术。昭宗世,钱塘彭城王钱缪慕朗得道长年,乃迎就钱塘,师事之。时朗已一百五十余岁,童颜轻健,玄孙数人,皆以明经进身,仕为宰官,已皓首矣。朗忽一日告别言:“我处世多年,适为上清所召,今须去矣。”俄气绝。数日颜色怡畅如生,举之就棺,身轻若空衣然,已尸解矣。其玄孙谓人曰:“我之高祖,年一百七十余岁。”南唐沈汾《续仙传》卷中亦有《钱朗传》,内容大同而小异。二是刘瞻。事见《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七:相国刘公瞻,南迁交趾,道过江陵。既登扁舟,将欲解缆,回首道左,见像设甚严,而朽殿倾圮。问其名,即真符玉芝观也。入门升阶,拜手潜祝。是夕,舟中梦青童前导,登大山之上,松径连延,崖巘奇秀,芳芝幽草,好鸟灵花,灿然在目。行一里许,见元始天尊,坐宝花座上,瞻仰粹容,乃玉芝殿中天尊也。拜祝曰:“某得罪圣朝,窜逐且远,非敢怨望,但祈生还尔。”天尊曰:“尔之青简,列于方诸矣,何忧于世难乎!再居相位,而后得道。自此斋一旬,戒三日,则蛮陬瘴海魑魅之乡,无所惮矣。辰未已午,与子为期也。”自是刘公南征,至湖岭间,所在籓方,劳问相继。旋得金帛,寓信于荆帅,持创天尊殿,斋厅廊宇,选精介焚修之士以居之。于是再征,入掌钧轴,洎厌俗弃世,果符梦中之言,岁辰亦无爽矣。按这个“相国刘公瞻”就是晚唐懿宗朝的宰相刘瞻,新、旧二《唐书》中皆有传,而《新唐书》尤为详赡。在唐代,安南驩州、爱州等地常常是官员贬谪之地,路途遥远,蛮荒烟瘴,九死一生,故视为畏途。唐代前期著名诗人沈佺期因坐交张易之,被流放到驩州,作《初达驩州》诗曰:“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配远天遂穷,到迟日最后。水行儋耳国,陆行雕题薮。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夜则忍饥卧,朝则抱病走。搔首向南荒,拭泪看北斗。何年赦书来,重饮洛阳酒。”其诗凄恻感人,是当时贬谪者的生动写照。刘瞻贬官驩州,应该也是这种心理,故而在途经江陵时向神灵祈祷,希望得神灵庇佑,能够平安回归中土,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而且传文说,刘瞻还有个弟弟叫刘助,性恬淡,“喜黄老言”。“黄老言”即道家之书,此二兄弟性情颇相类似,故刘瞻或许原本就有道教方面的信仰吧。传文最后说:“僖宗立,徙康、虢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召,复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唐僖宗即位于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故刘瞻在驩州大约呆了三年时间,就回到内地,再度入相,但居官仅仅三月就去世了,这些都与《云笈七签》所言相合。三是元彻和柳实。事见宋張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六《南溟夫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三《柳实传》。大意是说,唐宪宗元和中(806-820),有柳实、元彻二人,同志访道,在衡山结庐栖遁。二人都有叔父在浙右为官,因事各被流放到安南驩州和爱州,于是相约一同前往探视。至廉州合浦县登舟,将越海而济,南抵交趾。遭逢大风,将船吹入大海,抵一孤岛,四顾茫然。后遇南溟夫人与玉虚尊师,二人告哀,求示归路。夫人命侍女送二人归,化出一座百华(花)桥,二人履桥而过,即达昔日合浦系舟所在。回视,桥已隐没,询时代已过十年,驩、爱二州亲属已然作古。二人惆怅,遂重归衡山修道不再复出。四是张巨,其传记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九《张滋传》:张滋,字元微,系师长子也。辟丞相掾、给事黄门侍郎,历汉中太守,封昌亭侯。久之,得道,尸解而去。四弟:曰永、曰盛、曰溢、曰巨……巨,字儒宗,仕历侍御史、安南正参、义阳太守。久之,得道尸解。按这个张巨是张滋之弟,张滋为系师长子,系师就是汉末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领袖张鲁,如此说来,张巨应该是汉魏之际的人。但是,这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个传记里重点介绍的张滋的另外一个弟弟张盛,也就是开创龙虎山天师系统的张盛,其传记也疑点颇多,文中有“西晋永嘉中(307-312年)夜望大江之东有瑞气彻天”云云,此时距离张鲁去世的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已历百年,作为张鲁的儿子不应该如此高寿。因此这个传记不尽不实,不具有可信度。唐代是我国道教外丹学盛行的时期,在教法上仍然承袭六朝,重视金丹服饵,丹经著作很多,对越南一带的方物也比较重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元彻资料(元彻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