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简介(宋仁宗赵祯简介)

1、宋仁宗赵祯简介

1141年,南宋与金国大战于陕西,宋军杨万阵前生擒金军千户一名,跑到主将吴璘面前夸勇不料吴璘怒喝道:把杨万斩了!众人大惊,但吴璘一解释,大家也觉得杨万有罪,他的擅自行动确实不利全军。好在最后结局也还是皆大欢喜的。要说清这件故事,先要从北宋说起。宋军作战,从北宋开始,就特别重视阵图,讲究各级武将打仗一定要按照阵图来打,否则虽胜亦算败。史载,宋太宗赵光义就特别喜研习阵法,每次用兵前都要给领军将领预授阵图,要求按阵图作战,且不得更改。他御制的最著名阵法称“平戎万全阵图”,分前、后、中、左、右五军。中军主阵有十一万步兵,分三阵,每阵各方五里,周长二十里,三阵之间各间隔一里,配备战车、拒马、床子弩、弩机、望楼车(瞭望楼)等。前、后、左、右四军总计三万,均为骑兵。从名称看,赵光义对他自创的这个阵法十分自得。按说这种呆板的阵法非常拘束,很多人一直以为是为了约束武将权力而设置。但细看历史才发现,宋军的阵法确实有效的。尤其是在对阵机动性高的游牧民族骑兵队伍,配合良好的阵法的确大大提高了防御力。《宋史·岳飞传》中载,岳飞早年在宗泽帐下从军,深得宗泽欣赏,但宗泽仍提醒他要重视阵法:“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并特地向岳飞传授他的阵图。回到开头故事的主角。在南宋抗金中使用的最著名阵法,当数吴玠吴璘兄弟发明的“驻队矢”和“叠阵法”。驻队矢是一种弩阵,全部由弓弩手组成,主要用于防守。叠阵法是由弓弩手、长枪手、骑兵组合而成的大阵,以防守为主,也能组织进攻。建炎四年(1130)九月,张浚集陕西五路军在关中平原富平组织与金军会战。诸军大溃,狂退入川,几乎丢掉整个陕西。吴玠汲取富平之战教训,与其弟吴璘率军退守秦蜀之交大散关东北面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择险扎营,构筑工事。次年五月,金兀术会兵十万来攻,吴玠、吴璘以“驻队矢”据高轮射,连发不停,杀伤大量金军,金兀术“中流矢二,仅以身免”。绍兴三年(1133)二月,金将撒离喝攻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吴玠自河池(今甘肃徽县南)一日夜驰三百里抵达饶凤关。金军披重甲登山仰攻,“(吴)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而敌不退”。最终撒离喝不敢进,退出兴元。次年二月,金兀术、撒离喝、韩常再率十万金军破和尚原,攻仙人关,发动第三次夺蜀口之战。吴玠在仙人关右侧筑垒,取名“杀金坪”,以万人驻守,又在其后构筑第二道关隘。仙人关路狭多石,金军下马步战,南宋军以神臂弓射之。南宋军转移至第二关隘时,金军“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吴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吴玠派精兵持长刀、大斧出击,金军溃走。在这三场战役里,吴家兄弟在对阵金军时,尤其是著名金兀术时,全部取得了胜利,很大程度是依靠他们创制的阵法。几年后,哥哥吴玠去世,队伍由弟弟吴璘指挥。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金西路军统帅完颜杲攻取陕西部分地区,派部将蒲察胡盏、完颜习不祝合军五万余进据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刘家圈,伺机南下入川。吴璘率军两万八千自河池北上,在剡家湾以自创的“叠阵法”布阵。《宋史·吴璘传》中,吴璘自己介绍叠阵法说:以长枪手坐在第一排,第二排持强弓,第三排持强弩,都采跪姿,最后是站立的神臂弓手。敌人距阵地百步时以神臂弓先射,距七十步则强弓、强弩齐射,敌骑到近前时,以长枪手刺杀敌战马或骑手。两翼骑兵伺机前出。拒马如在受攻中出现损毁,则根据战鼓声音进行更代。布阵完成后,南宋军突然点燃万余火炬,蒲察胡盏慌忙率军出战。吴璘指挥叠阵中的弓弩手轮番射击,连续打退金军数十次冲击。金军出现松动,吴璘命令骑兵侧翼出击,结果头脑简单的宋将杨万生在战场生擒金军千户一名,十分得意,竟然跑到吴璘面前夸勇,吴璘呵斥道:把杨万斩了!大家大惊失色,怎么打着打着要杀立了功的大将呢?“战方急,岂可得一贼而遽返耶?”吴璘说,按照战场整体形势而言,杨万此时应该在侧翼继续进攻,现在跑回来就是擅离职守,如果士兵们看到大将返回,军心动摇出现溃退,最终宋军阵法因此整体动摇可怎么办?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不过好在杨万终于机灵了一次,赶紧“投千户于地,仓遽复上马入阵”。 而关键时刻,吴璘“轻裘驻马阵前,麾军亟战”,将士们大受鼓舞,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遁,被杀数千,降者万余。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吴璘一直奋战在抗金第一线,依靠他的阵法在数次战役中打败金军,尤其是二十年后大败海陵王完颜亮。客观的说,宋军搞得这些阵法,并不只是约束武将的,在战场上的确是起到很大作用的。但这也要依靠睿智的将领来训练士卒,指挥大军。如果碰上庸将,那什么阵法都是没什么用的。

2、宋真宗简介

广东肇庆莲塘镇生活着大宋宋太宗赵匡义的后裔2万多人。莲塘镇地处肇庆市城区南面10多公里。据介绍,南宋以来,中原战乱,赵宋族人纷纷南迁避乱,经绍兴、诸暨、福州、潮汕而到广州、肇庆各地。目前仅在肇庆高要区莲塘镇,就生活着赵氏一脉2万多人。石巷村的一本《赵氏上古源流谱览》里,对肇庆赵氏一族的来龙去脉和谱系延续有详细记载。书中介绍,莲塘镇赵氏家族的始祖赵鼎,乃是宋太宗赵匡义第15代孙,原籍河南汴梁县,后占籍莲塘石巷村,为赵氏家族在肇庆的第一世族。现石巷村还保留着赵鼎故居,里面悬挂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等宋朝18位皇帝以及部分先祖、太后、皇后的画像。该村的大人小孩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是曾经尊贵无比的“大宋天子”。#宋太宗简介#

3、宋太宗简介生平经历

命运的低洼处,有黄金!​​赵恒是北宋第3位皇帝,庙号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的第3子。​他​当皇子的时候,听说四川多美女,命左右帮忙寻觅。​​有一位姑娘出身寒微,早年跟一位四川银匠到京师卖艺讨生活,被王府属官张耆发现,就把她介绍给了皇子赵恒,二人一见倾心。​​这位姑娘叫刘娥。​​后来这事被宋太宗知道了,皇子纳江湖女子为侍妾有失体统,便下令将刘娥逐出王府。​​这事儿恰恰发生在赵恒的青春期和逆反期,所以就阳奉阴违,将刘娥金屋藏娇于张耆家中。​​所以张耆对刘太后是有大恩的。​​没错,赵恒登基之后将刘娥迎入宫中,并一路从美人、修仪、德妃,直至立为皇后,母仪天下。​​后来宋真宗驾崩(55岁,1022年),当时皇子赵桢尚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家的祖坟可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刘太后的贵人,张耆必然有无上荣宠!​​其时他已经当了淮南节度史,​刘太后尤觉不满,在垂帘听政三年后,欲提拔张为枢密使。​​这可是相当于国防部长的重要角色!​​作为朝廷其他官员,从为官之道上来说,自然应当向张耆表示祝贺、亲近之意,这可是太后的大红人。​可​晏殊不答应!​他​铿锵上书,曰:​国防部长这么重要的职位,就算一时找不到特别优秀的人才,至少也要选拔个中等偏上,各方面说得过去的人来担任!​张耆为官已经不低,报恩可以许以荣华富贵,但是不能当国防部长,才不配位,会出事!​​得,触逆鳞了,这时候一般庸官就等着看好戏了!​​如他们所愿,​刘太后后来果然找了个小错儿,把晏殊贬出京城了。​但​晏殊毕竟是宋真宗的宠臣,且一向淳直诚实、审慎持重,素有贤名,不能像寇准那样一撸到底。​​就贬为宋州知州(河南商丘,宋应天府)。​​没错了,当市委书记就是对晏殊的惩罚了,不愧是后世赞叹的太平宰相。​​晏殊一生三起三落,这是他的第一落。​​而在这段命运的低洼处,上天已经对他有了宠溺的安排:​​1.因为这个小波折的推动,他写出了著名的个人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圆转清丽,流传千年。​​2.他到任后,看到应天府学校荒废,就着力大兴教育,拉开了宋朝兴学的序幕,还延请了当地一位颇有能力的基层官员到应天府当校长。​​一年后,又推荐这位基层官员入京当官!​​这位颇颇颇颇颇颇有能力的基层官员,叫范仲淹!​是的,​太平宰相和范文正公,就这样偶然又必然地相遇了!​​庸官多阿谀,​敢触逆鳞者,必然有浩荡清正之气!不惧天威,天必厚之!​​当然若是论起触逆鳞,范公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晏殊都能吓一大跳!惊出一身冷汗![大笑]​​这个留到下回再说吧!这本书真不错!#阅读的温度# #读书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微头条 @头条健康

4、宋太宗学书

#同样是夺位,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口碑天差地别?#因为业绩差太多了,不是一个层面的。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兼修,粮价历代最低,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赵光义?被人揍得坐驴车逃跑的货色,还多次越级瞎指挥,事后甩锅手下人。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的候选人,教科室给予单独篇章重点介绍的历史人物。换句话说,我国对他的定位就是,只要接受义务教育,就应该知道他的存在和功绩赵光义?抱歉,很多人压根不知道他。教科书一笔带过的角色,民间故事的重点是烛影斧声,绘声绘色的描述他是如何如何狼心狗肺,对不起待自己不薄的大哥的。

5、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说起“狸猫换太子”,相信大多人可能并不陌生,但实际上,民间流传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与民间流传的版本不同,历史上真实的刘娥并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恶毒妇人。相反,刘娥是一位知恩图报、精明强干,同时还带着些自卑的女性。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一定是要哭几声的,有时候为了孩子哭出来,甚至还要在足底打几下。但刘娥却与众不同。她刚生下来时并不哭闹,反而不停地对着周围的人咯咯地笑。刘娥的父母,顿时便慌了神。他们将刚出生的小刘娥好一番摆弄,甚至使劲打她的屁股,但小刘娥却笑得更欢了。在封建迷信十分严重的古代,一家人都不认为这是什么吉兆,但也没人敢说出去,生怕招来什么麻烦。不过说来也怪,自打小刘娥出生以后,刘家还真就霉运不断。小刘娥出生没多久,她担任右骁卫大将军的祖父刘延庆突然就丢了官职,紧接着暴病而亡。随后,刘娥身为禁军军官的的父亲刘通接到了朝廷出征的命令,便一去不返,等回来的,只有一张薄薄的阵亡通知书。随着两位顶梁柱相继离世,刘家从此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小刘娥的母亲庞氏只好带着嗷嗷待哺的女儿投奔回成都老家。但小刘娥的悲惨遭遇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外公一家人并不待见她们母女二人。庞家不仅逼迫小刘娥的母亲将刘家在太原的房产变卖,此后的十几年中也从未给过她们一点好脸色。等到刘娥成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庞家便迫不及待地将她卖给了一个比她大七岁的首饰商人当媳妇。幸运的是,这位名叫龚美的年轻商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三好青年。他见刘娥年纪小,还长得国色天香,媚骨天成,便动了恻隐之心,将刘娥像亲妹妹一样对待。日久天长,刘娥便对龚美产生了一种女儿对父亲般的依恋。可惜没过多久,这段对于刘娥来说弥足珍贵的时光便暂时“宣告结束”。因为生意的缘故,刘娥跟随龚美北上开封。随着龚美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结实了不少达官显贵,其中便有襄王府的管家张耆。要说那位襄王,来头可不小,他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不过当时,赵恒还没当上太子,只是一个封王。这一天,张耆张管家正愁眉不展地走在路上,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前些天认识的年轻商人龚美。龚美见到张管家,很是热情,便请他到家中做客。路上,龚美见张耆无精打采,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便开口问道:“张管家,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张耆闻言,叹了口气道:“唉,别提了,还不是因为我家主子。老夫人给他介绍了几位贵小姐,他是一个也看不上,反而要我给他找个不染风尘的曼妙女子。每天四处东奔西走,可苦了我这把老骨头呦。”龚美见张耆一派苦相,心里也不由泛起一丝同情,对他说道:“张管家不必发愁,开封这么大,还怕找不到一个入得了你家王爷眼的姑娘?不瞒您说,小弟近来得了一坛好酒,据说不比宫里的差。张管家不妨先把这事放一放,今日我们一醉方休。”一番话下来,张耆眉头舒展了几分,笑道:“好,那今日就与老弟你一醉方休。”不多时,他们到了龚家,龚美命人摆了一桌子好菜。两人正闲聊的时候,一个貌美少女端着一壶酒从后面走了出来,张耆抬眼扫了过去,两只眼睛当时便瞪得溜圆,半晌都未眨一下。他自问身为王府管家,一生阅人无数,也从未见过如此风姿卓越的女子。直到少女退下,张耆才回过神来,连忙询问龚美女子的来历。得知刘娥只是龚美的妹妹时,张耆心里当时便乐开了花,真是想睡觉便有人给递枕头。两人喝了几杯酒,张耆将把刘娥引荐给襄王的想法告诉了龚美。龚美一番思量,觉得嫁入襄王府对于妹妹来说也是好事,便又送了张耆几件玉器,答应了此事。于是,刘娥迎来了她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转折点——她与赵恒相爱了。但可惜的是,由于刘娥出身卑微,宋太宗一纸诏书将这对眷侣拆散。临分别前,赵恒向刘娥承诺将来一定会接她回来,而刘娥也保证自己会等他。这一等,便是整整十五年。十五年后,赵恒继承皇位,如约将刘娥接入宫中。而此时,刘娥已经三十岁了。即便如此,赵恒依然对刘娥格外宠爱,一心想立她为皇后。于是,便有了民间传闻“狸猫换太子”的一场闹剧。事实上,由于赵恒之前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夭折,而刘娥又因为年纪较大不易生养,所以这位九五至尊便想到了“代孕”这个主意,用以堵住老臣的嘴,让刘娥名正言顺的坐上皇后的位置。于是,在刘娥的一位贴身侍女怀上孩子后,此事便立刻被压了下来,并对外宣称是刘娥怀孕。而孩子生下来后,便立刻被抱到刘娥宫中抚养。这位贴身侍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对这件事,无论是皇帝还是后来当摄政太后的刘娥,都是心怀愧疚的。所以即便后来刘娥权势无两,甚至隐隐有武后的势头,也从未有半点亏待过李宸妃。而对于曾经帮助过她的龚美等人,她也都给了他们极大的回报。摄政期间,刘娥也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丝毫不逊于先代明君。与民间传说相比,真实的刘娥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女中豪杰。#头条历史# #宋朝那些事#文|墨飏编辑|长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宋真宗简介(宋仁宗赵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