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读后感(悉达多书评)

1、悉达多书评

做一个“灵肉双修”的人,灵魂和肉体都在修行的路上!遇山、遇水、遇菩萨、遇众生、遇真我!今日又重温了黑塞笔下的《悉达多》,唯美、启智、不断探寻…

2、悉达多读后感

?这本《悉达多》看完第一个感受就是,幸好我没有错过它!?全书一百来页,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却概括了悉达多的一生。不建议睡前读,因为读完会一直思考人生!?少年悉达多出身高贵,家境优渥,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喜欢,但他却感觉这一切都没有意思,他离开亲人、家园,踏上寻找自我之路。?青年悉达多成为沙门,风餐露宿,遇到佛陀,佛陀讲述的人生道理却并没有让他开悟,他继续找寻…?中年悉达多偶遇名妓,追随她学习情爱,追求金钱,名利,并日渐沉浸在赌博所带来的快乐之中。?老年悉达多在河边当船夫,学会了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从出世到入世,再到最后悟得生命的本质,获得圆融。悉达多这一路看似传奇,但实则映射出的却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我们这一生,本就充满了孤独、怀疑、自证、沉沦、觉醒、自我厌恶和通达的矛盾。但终究,「我们都在寻找自己」,且最终都要足履平地与自己和解,去接纳我们所有的不堪与美好。?到最后会发现,只要是自己经历的,怎样都算完美的一生!✍?一些摘抄:“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亲爱的,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谎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或许是。”悉达多疲惫地说,“我就像你。你也谁都不爱——否则你怎会将爱当作艺术经营?像你我这类人大概都不会爱。如孩童般的世人才会爱。这是他们的秘密。”“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孩子带来的不是幸福安宁,而是痛苦忧虑。”#好书大晒 #悉达多 #黑塞 #书单 #焦虑

3、悉达多摘抄

这便是如来佛祖本人印度新德里市德里博物馆藏的佛陀头像雕塑他叫悉达多

4、悉达多简介资料

一个船夫在河边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士带着一个孩子摔了一跤,他连忙上前查看,竟然意外发现这位女士是他以前相好过的一个名妓,而那个孩子,则长得和他有九分像!这个船夫名叫悉达多,眼前的前名妓则叫珈玛拉,是他当富商时的伴侣,而这个孩子,则是他们的儿子。悉达多本是婆罗门之子,他出身高贵,家世显赫,家教也非常好,而且还长得俊美,是个妥妥的高富帅。如果按照既定的轨迹,悉达多会继承他爸爸的财富和地位,娶个白富美,再生几个娃,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快乐地过一生。然而,这中间出了个小岔子,悉达多虽然身体住在黄金屋里,可心里却空无一物。在焦虑和煎熬中,他遇见了3个僧人,并在他们身上感觉到了一丝安心,于是他决定放弃所有,当沙门去!他爸爸听了,又急又怒,这孩子瞎折腾个啥,这不闹吗!然而,悉达多去意已决,不论爹妈怎么劝,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一路上再苦再累他都没有后悔,因为他以为已经有了自己的追求。可是渐渐地,他开始迷茫了,苦行僧的生活让他找不到意义。为了寻找新的意义,他重新上路,并在城市里成为了一名富商,还遇到了一个名叫珈玛拉的名妓。两个人一拍即合,整天寻欢缠绵,好不快哉。这时的悉达多沉迷于情欲中,早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终于,在一次彻夜狂欢后,他感受到了无尽的空虚。悉达多选择独自坐在芒果树下思考人生,这次,他觉醒了,他看到了自己的路。于是,他再次丢下自己的财富和伴侣,绝尘而去。他还重新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新身份——船夫。在日复一日的船夫生涯中,悉达多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就在一切都要走上正轨之时,悉达多却又在无意中重新遇到了自己从前的伴侣——珈玛拉,以及他那已经满11岁的儿子——小悉达多。珈玛拉因为在河边被蛇咬了,不治身亡,留下了她和悉达多的儿子小悉达多无人照料。悉达多不愿意儿子再回到世俗,被金钱名利污了身心,于是强行把他留在身边。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儿子的叛逆让悉达多有心无力,父子俩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有一天,儿子和年轻时的自己一样,也选择了离家出走,悉达多这才明白了当时父亲的心情。这一刻,他悟了。这就是《悉达多》的故事,它是德国著名作家黑塞在1922年发布的,也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它的篇幅并不算长,只有100多页,按照一般的阅读速度,大概2个小时就能读完。但这本小书,却让不少读着惊呼“像真正在过自己的一生”。不为其他,只是因为书里字字句句,都如同醒世良言一般,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轻易看见“自己”,也让人忍不住深思那些关于自我和生活的困扰与回答。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卡尔夫,由于他爸爸和外公都是干牧师的,所以他们默认为黑塞以后也会成为一个牧师。于是他们就把黑塞送到了当地的神学院就读,为他量身打造了一个“牧师养成计划”。然而,黑塞本人对当牧师并不感冒,他在13岁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么“成为一名诗人,否则什么也不做”。为了实施自己的“牧师养成计划”,黑塞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封闭的神学院学习,他只能在那里寄宿。然而不到半年时间,黑塞就跑了,原因是他实在无法忍受封闭刻板的经院教育,这和他浪漫自由的诗人气质太不符了。不幸的是,黑塞很快就被抓回来了,逃学计划以失败告终。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让黑塞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导致他多次尝试自杀。父母没有办法,只能让他辍学回家。辍学后的黑塞四处打工,他当过钟表匠、图书管理员、学徒…只要不是当牧师,他什么都愿意做。在打工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歌德、尼采、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并笔耕不辍地写诗。不当牧师的黑塞,快乐极了!他还接触了新的文化,并快乐地从中汲取能量。1911年,黑塞到中南半岛、新加坡等地游历,并在华人街接触到了中华文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黑塞在他的各类作品中都加入了不少东方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在作品中引用李白的诗;以佛陀修行的故事为蓝本,创作《悉达多》;把老庄和道家思想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不仅如此,他还甚至在给茨威格的信中坦白称:“我笔下的圣者虽然穿着印度袈装,但他的智慧更接近老子而非释迦摩尼”。为此,甚至有评论者戏言: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国人。在《悉达多》一书中,黑塞以自己独特的宗教家学渊源和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为我们描绘出了悉达多的人生,让我们能够在书中获取能量,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不论您是佛学爱好者,还是您正陷于某种困境中找不到出路,亦或者您对黑塞的作品特别偏爱,我都建议您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悉达多》。它是浮躁生活中的一缕微风,让您烦闷的心可以静一静,然后更好地启程前行。#每天推荐好书# #好书好故事分享#

5、悉达多画像

黑塞的《悉达多》只有100多页,我2个小时读完,却像真正在过自己的一生!书里字字句句,如同醒世良言,我阅读过程中,总能轻易看见“自己”。读到悉达多与儿子的章节,一瞬间,我全身力气像被抽走,像滩泥一样趴在书桌上,半天没晃过神来。不得不感叹一句「黑塞对佛学的理解真的太NB了!」怪不得有些看过本书的人说:“这是指导人生的神作!”书中,悉达多备受父母宠爱,拥有许多财富,成年后,他凭借俊俏容颜,吸引着诸多美丽姑娘。世人眼里,大都以为拥有一切就会拥有幸福,可悉达多却用一生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悉达多,他像极了现实中的你我,不断努力却不断失望…起初,他为追求真我,甘愿舍弃一切,追随苦行僧,踏上修行之路。接着,他遇见乔达摩,却发现与自我所求完全不同,几度迷惘。然后,他跟着迦摩罗半生研习爱欲,逐渐丢了初心,活成了曾经蕞讨厌的人。后来,他与船夫交流,内心终得宁静,却因想把自身经验教给儿子,陷入了更大的痛苦……蕞终,他是如何觉醒的呢?我想,只有真正沉浸书里,灵魂才会真正被洗礼。正如黑塞书中所写这句:“所有意义和本质并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人的思想和感官都隐藏着终极的意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书中好多触动我的句子,分享部分给你:“ 所谓的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我是我接触过的人、碰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等等所有的一切,才有此刻的我,少一点儿都不是,所有的万物与灵魂,都是圆融统一的。永恒存在于当下,完美存在于残缺。”“走过许许多多的弯路,我逐渐从成人变成了孩子,从思想家变成了平凡的人。而这条路仍属不错。仅仅为了再度成为孩子并从头再来,我需要体验那么多的愚蠢与罪孽,那么多的谬误与恶心,那么多的幻灭与悲伤。但是事情本应如此,并非差错。”“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悉达多# #读书提升认知# #读书心得# #每天读书分享# #读书每日书摘#

6、悉达多照片大全

《悉达多》这本书是网络跟风买来的,因为怀着期待的心情,于是怀着忐忑其内容会不会让我有所失望的心情去读了作品。一句话说这本书,我认为是:一个幸运的高级阶层智者的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书里开局就为主人公设立了一个许多人无法达到的高阶家庭,好似一个不谙世事,被家人保护得极好的王子,衣食无忧,不沾染世俗。正是因为未曾沾染世俗,一切都如此顺利,让渐渐长成少年的悉达多产生了迷茫与好奇,也产生了不安与抗拒。这些想法让本就已经站在金字塔顶层的主人公以为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的这般,只是还有更好的天地未被探索,于是他决定去出发。其实说来,这更像是一个人在探索世界的真理,和人生的意义的全过程。年幼的我们以为所有事情都可以用真理表述出来,事情都是有尽头的,于是我们一直在寻找自己所期待的世界。然后我们脱离父母去上学,去工作。而这其中的上学就对应着文中主人公离家寻找到对真理和世界有更高理解的乔达摩和佛陀。在这一段路上,我们和主人公一样,对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也坚定了我们所期待世界的存在,认为距离我们所寻找的东西越来越近。而工作则对应着主人公结束学习,开始步入社会,遇到迦摩罗,开始经商,开始从一个单纯王子的身份到变为世俗的每一个人,有了贪,色,恶。这同时也是一个人少年到中年的转变。我们和悉达多开始被世界,被社会以及这其中的人改变,这一改变,改变的是我们对世界原有的看法。原来世界我并是我所想的,那么单一,并不是只要达到某个境界,掌握某项真理,就能完全理解的世界。悉达多的中年经历告诉我们,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诡诈的,诱惑的。告诉我们,寻找世界,远不是寻找一个真理和悟出一个道理那么简单。然而悉达多的老年生活,给我们的启示却截然相反。就好像一个人的处境运气糟糕到了极点,最后一下就是触底反弹,没人知道这一次反弹会让你发生怎样的变化。而悉达多的反弹给了人巨大的震撼。他由人性最低劣的谷底,升华到了人性最顶点,就如同作者所言:不再讲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的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而我为什么总结本书的一句话是:幸运的高级阶层的智者呢。首先高级阶层的解释是:经历了这么一切,主人公在最后年老之际却幡然醒悟,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王子”的身份。因为从小的优越生活(文中没有具体描写他优越生活的描述,但有可推断依据)让他在先天条件上就有了和常人不同的认知和一定的知识底蕴。因此他可以将过去抹除,重新开始。其次“幸运”的解释,悉达多开始经商,赚钱,拥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我暂时将他们归结为幸运。当然不包括这是作者因为这一段并非内容主题突出因此未加多余赘述。最后的智者则是指悉达多最后的结局。而在本书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让我们也发现主人公的变化。是他由一个,可以和一同长大的玩伴毫不犹豫的分道扬镳的自负冷傲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可以对自己素未谋面的孩子充满爱意的智慧老者。这两处对比,体现着悉达多的成长甚至更多的对世界的理解。悉达多最终成为一个智者,他质疑过世界,探索过世界,也经历过世界并成为过世界中一个,最终选择了去爱去接受世界。我不知道最后的结局能不能称之为,他向世界妥协,但我知道,他一定和内心的世界和解了,他不再选择博弈和对抗,他选择包容和理解。这是悉达多的一生,更是作为读者的我认为的自我疗愈。悉达多最终的豁达,就像,挫折后的我终于接受失败,但也感恩失败;平凡的我最终承认平凡,也庆幸平凡;叛逆的我后来终归平淡,也接受平淡。悉达多与世界交手,为敌也为友,最后属于世界,也爱上世界。这一件件事情是自我疗愈,也是我们和悉达多同样的心境,同样拼命要自己变好的证明。希望每个人都是悉达多,千帆过尽后,自己是自己的真理和英雄。

7、悉达多太子简介

释迦牟尼(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年4月8日诞生于古代印度迎毗罗国的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释迦牟尼幼年时惯于沉思,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痛苦极为同情,于是他研究解脱的方法。#悉达多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悉达多读后感(悉达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