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诸葛亮与司马懿之后,魏蜀战场对垒的双方元帅是郭淮、姜维。姜维是孔明的门生,深得诸葛之传,小说中美化姜维笔触随处可见,郭淮却相形见绌了,给人以魏也无大将的印象,直到邓艾、钟会出场,方才令人耳目一新。其实作者对郭淮的形象是矮化了的,能继司马懿后都督雍、凉一线,绝非闲之辈,姜维的九伐中原,均未成功,前期抵抗的是郭淮。后期是邓艾。郭淮在位列抗蜀主角前,已历练有年,军功彰显。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镇西将军(曹真)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正始元年击退蜀国姜维。后累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嘉平二年,迁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阳曲侯。正元二年正月癸未日,去世,追赠大将军,谥号为贞。郭淮早年便随曹操出兵征战,担任过丞相兵曹议令史,用现在的话说,上级机关和一线经历都有过的。他先配合过夏侯渊,协同过张郃,辅佐过司马懿,为夏侯玄当过先锋,均有不俗的表现。突出的军功有这几件:其一,夏侯渊战死,主动提张郃为军主,稳定军心,当刘备召阳乘势依水追击,人人惊恐时,郭淮沉着应对,认为这时示弱反而会败,不如陈兵以待,等刘备领兵渡水,半渡而击,刘备反而胆怯退兵,显示出郭淮具有临危不惧、应势而变的大将风度;其二,人似熟知攻街亭的是张郃,与张郃兵分两路攻列柳城的是郭淮,二城俱失,诸葛亮不得不退兵,挥泪斩马太有戏剧性,掩饰了郭淮与攻占街亭不相上下的功劳;其三,料定诸葛亮出兵必争北原,分兵袭击败廖化,使姜维首尾不能两顾等,诏书表彰其"外征寇虏,内绥民夷""临危济难,功书王府"。《世说新语》曾记载郭淮一件逸闻:他的妻子因受娘家牵连,罪当诛,御史来逮人时,郭淮的部下上千人叩头请求郭淮留住妻子,郭淮不听。当他妻子上路时,众人扼腕以恨,甚至想劫留,他的五个儿子叩头流血不止,郭淮忍不住了,命人追回妻子,主动去追的有"数千骑"。追回后,他致书处理此事的司马懿,"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亦无淮也。"今已将妻子追回来,是违法了,如处罚,便处罚我这个家主吧。亲情与法理的抉择,极富戏剧性,郭淮的个性也可见一斑。
2、郭淮是个怎样的人刚刚刷到一个朋友对电视剧《风起陇西》里面魏国间谍“烛龙”的一个说法。陈坤饰演的陈恭既是“白帝”,又是“烛龙”。毕竟“白帝”的身份只有冯膺知道,“烛龙”的身份只有郭淮知道。郭淮举孝廉出身,先是在夏侯渊处当个司马,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战死,郭淮又投到了张郃旗下,慢慢地建功立业,最终得到了大将军曹真的赏识,升为镇西将军,实为曹真的长史。一直跟随曹真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着实是一个司马懿看到他都要忌惮三分的人物。诸葛亮跟郭淮之间有着什么猫腻呢?“白帝”的存在不仅仅是替蜀国刺探敌情,与此同时还要跟魏国交换情报,所以他的保密级别非常高。就像剧中所说,白帝的上线只有冯膺,他们传递消息用的都是暗语,即便是再聪明的人也几乎无法破解。这样一来,这个假情报就有问题了?哪里出错了呢?一个是冯膺,一个是陈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杨仪。倘若冯膺是“烛龙”,那么白帝早就应该身首异处了,又怎么会传递出上百条重要的情报呢?杨仪就更不可能了,电视剧怎么会把这样的历史人物给黑化呢?若是说“白帝”和“烛龙”都是陈恭,那么陈恭的戏演得也太逼真了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确遭到了荆州和益州的贵族代表李严的抨击,作为政敌,难道真的是诸葛亮想要除掉李严而布下的疑阵?怎么看陈恭都不像烛龙,我倒是认为未出面的“烛龙”倒像是双面间谍,陈恭不过是一个诱饵,让所有人把目光都放在陈恭身上,这样一来,诸葛亮可以利用“烛龙”跟郭淮交换情报,从而打击李严。要知道,自打街亭一战失败,诸葛亮就开始谋划一件大事,他跟杨仪的谈话中特意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李严真正的目的就是只有司文曹,确定好了以后,开始了他的全盘计划,李严以为捡了个便宜,殊不知已经掉入人家的陷阱里面了。所以说陈恭是烟雾弹,诸葛亮手中握有王牌,李严如果不老实的话,恐怕他就要打酱油杀青了!#风起陇西征文#
3、郭淮之死《孙子兵法》原文:“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本篇还是不对原文进行解释,提示各位读者根据兵法原文“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对照郭淮汉水拒刘备的战例,来理解地什么地形在兵法上叫“支形”,以及郭淮选择列阵位置和刘备不渡河的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张郃带兵退回阳平,当时曹军失去主帅,军心不稳。杜袭、郭淮收拢各军,临时推荐张郃为主帅,军心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想渡过汉水来攻,曹军诸将都认为寡不敌众,想在水边列阵抵御。郭淮说:“这样反而让刘备看到我们兵少,又不足以挫敌。不如远离河水列阵,引他渡河,等他渡过一半,再出击攻打,则可击败刘备。”曹军如此列阵之后,刘备也不敢贸然渡河。郭淮于是坚守,以示没有撤退之意,并将军情向曹操汇报。曹操对此安排给予肯定,并任命张郃为主帅,郭淮为司马。本战例中,郭淮远离河岸列阵,就是《孙子兵法》里的标准战术。两军之间隔着一条河,或者隔着一道山谷,各据一山,这种地形在兵法上就叫“支形”;正如兵法原文所说,支形,就是谁先进攻就对谁不利;隔着河,刘备如果要进攻就要渡河,而渡一半时正是自己最脆弱的时候,此时郭淮半渡而击,显然对刘备不利。所以,此战郭淮是按兵法布阵,等刘备渡河;而刘备也不是白给的,他知道如果他渡河,郭淮会怎么做,兵法上说得清清楚楚,所以刘备也不渡河,这一仗也就这样了。2023我的第一本书依旧是《资治通鉴》和《孙子兵法》,通过看三国历史战例,对照兵法学习。#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分享历史五千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
4、郭淮简介和资料公元230年,蜀汉猛将魏延奉丞相诸葛亮之命,和副将吴懿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行军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这次阳溪之战是三国时期有史以来难得的一场大胜,魏延轻而易举击败了费瑶和郭淮,因此被封为丞相司马,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直接被封为南郑侯。公元230年7月,秋七月,魏大司马曹真因为诸葛亮两次北伐,再加上东线石亭之战的失利,搞得魏国非常被动,极力主张主动伐蜀。此战,不仅曹真亲自出征,司马懿、郭淮、费曜等名将参与其中。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三路大军共同进攻蜀国。得知曹魏大军出击的消息,蜀汉丞相诸葛亮连忙调遣在江州驻守的李严,率领两万人往汉中支援,准备在汉中与西城的交界处东西夹击司马懿。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时的托孤大臣,又是益州方面的实力派人物,为了顺利调动李严,诸葛亮向刘禅上表,封李严为骠骑将军,同时封李严儿子李丰接替李严主管江州防务。并且,诸葛亮本人也是亲自坐镇汉中,以此避免汉中防线被曹真突破。李严的到来,加强了蜀汉在汉中的军事力量。经过反复考虑,向来谨慎的诸葛亮一反常态,决定采用一个极其大胆的战术:千里迂回,奔袭陇右。此次千里迢迢急行奔袭,山高路险,孤军深入,所以要求统兵将领,既要能征善战,又要善于搞好地方及民族关系,依托当地羌人提供军资,解决大军粮草问题。于是,诸葛亮考虑再三,大胆决定派遣魏延、吴懿深入曹魏境内,以此对曹真的大军形成牵制。就这样,魏延、吴懿各领数千精兵,从汉中出发,对魏军开始实施千里大迂回。对魏延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单独领兵作战机会,心里无比兴奋。魏延带着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汉中精锐,出阳平关,向西至下辨,然后向南折向桔柑,沿白龙江并翻越山岭后至临洮,再沿洮河至狄道,然后向东抵达羌人聚集区陇西郡。这里魏延的军政才能得以发挥,陇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力支持魏延,使魏延很快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后面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得到羌人的大量援助。此时魏军郭淮,考虑到东边汉中作战不顺利,曹真被大雨困在子午道进退维谷,没有大军前来支援,于是决定固守严防。重兵防守南安-祁山之间的阳溪谷道(现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南的大南河流域),目的是堵住魏延东进关中的道路,把魏延困在陇右。魏延这次千里行军,其目的不是打仗,而是牵制魏军,减轻汉中作战蜀军的压力。得到羌人的大力支持后,魏延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对脱离城廓的郭淮、费耀部,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魏延先让吴懿拖住魏军费耀,自己亲自率军攻打郭淮。蜀军势如破竹,打败魏军郭淮后,魏延又回过头来与吴懿合兵一处,将费耀杀的狼狈逃窜。阳溪大捷,以魏延、吴懿所统领的蜀汉军队大获全胜而告终,大约斩敌七、八千人,这也是蜀军北伐以来正面作战最辉煌的一次成绩。同年九月,因连续三十余日的大雨,曹魏方面不得已下令停止进攻汉中。魏延果断从陇西撤出,并把陇右的粮草及人畜一并带回汉中。阳溪大战,史书记载非常简单,但它的的确确是蜀汉取得的一次辉煌的战绩。尽管历史简略,蒙尘遮云,但根本无法掩盖魏延高超的统兵能力,其千里奔袭,孤军深入敌之重兵防守领地,凭着强悍的军事能力,取得歼敌数千的胜利,足以说明魏延独立的作战能力。
5、郭淮孙坚三国名将郭淮千年显赫家世人脉郭淮在《三国演义》里被“手无寸铁”姜维射死的曹魏名将郭淮,在历史上不仅不是姜维射死的,他一生都是刘备、诸葛亮、姜维的劲敌,姜维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我们看看他们家族从东汉到大隋是多么显赫。郭淮出身出身太原郭氏。太原郭氏,东汉末以来家世非常显赫,为魏晋太原郡五大姓之一,为隋唐中原主要士族之一,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山东中原地区八大姓族之一。郭淮在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曹真的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击退蜀国姜维。后累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嘉平二年(250年),迁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阳曲侯。曹魏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去世。先祖:郭遵,东汉兖州刺史,光禄大夫。祖父:郭全,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东汉末雁门郡太守。妻子:王氏,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女、曹魏太尉王凌之妹。弟弟:郭配,字仲南。曹魏城阳郡太守。弟弟:郭亮。弟弟:郭镇,字季南。曹魏谒者仆射,昌平侯。长子:郭统,曹魏荆州刺史、阳曲侯。侄子:郭展,字泰舒,郭配之子。西晋太仆卿。侄子:郭豫,字泰宁,郭配之子。曹魏相国参军。女儿嫁西晋大臣、琅琊王衍。侄女:郭槐,郭配之女。嫁西晋权臣贾充,生女贾南风(晋惠帝皇后)、贾午,累封宜城君,谥号“宣”。侄女:郭氏,郭配之女。嫁西晋司空、地图学家裴秀。侄子:郭奕,字泰业,郭镇之子。西晋尚书、平陵县男。侄女:郭氏,郭镇之女。郭奕寡姊。侄女:郭氏,郭镇之女。嫁西晋光禄大夫刘蕃,生刘舆、刘琨。刘琨,字越石,西晋司空,为晋朝名臣。侄子:郭彰,字叔武。西晋尚书、冠军县侯。孙子:郭正,郭统之子。曹魏咸熙年间,设五等爵,因郭淮功著前朝,改封汾阳子。七世孙辈:郭祚,字季佑,郭亮七世孙。北魏尚书左仆射、东光县伯。八世孙辈:郭崇,郭淮八代孙。西魏侍中,临淄公。九世孙辈:郭衍,郭淮九代孙,郭崇之子。隋左武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武山郡公。#三国人物##郭淮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郭淮是个怎样的人(郭淮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