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旭有哪些作品(著名书法家张旭生活的时代)

1、著名书法家张旭生活的时代

张旭偶得宝书,狂草更上层楼!张旭,唐朝著名书法家,苏州吴县人,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年长后,张旭通过征辟而入仕,任苏州常熟县尉,刚上任十来天,有一个老头呈上一状,张旭及时判了。不几日,那个老头又连续递状子,惹得张旭大怒,谴责老头道:“你竟敢无事多次来扰乱公堂,乱递状子。”那位老头说:“我确实不是来告状的,只是看您的字写得太好了,我视它如同传家宝。”张旭对这个老头的所作所为很觉惊奇,就盘问他为什么这样爱好书法,那老人回答:“过去我父亲就很喜欢书法,并且有著说。我受他影响,也很喜欢。”张旭立即命老头把书取来仔细钻研一番,夸道:“写这本书的确实是天下善于 书法的人啊。”张旭自此以后,字写得更好了,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725年,张旭调任洛阳担任左率府长史。此时,张旭的书法已臻高境,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之后,张旭又担任金吾长史,世人因而多称其为“张长史”。

2、书法家张旭有哪些作品

颜真卿的楷书“问鼎之作”,比《多宝塔碑》好太多,可惜如今在日本!大家在选择书法学习范本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倾向于书法家晚年完成的作品,因为书法家也存在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一般的书法家越到晚年书法就越精熟,水平越高。颜真卿也是如此,他的书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自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五十岁之前,也就是张旭传授笔法给他之前,颜真卿的书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最熟悉的颜真卿的代表作,《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楷书创作第一个阶段的作品。他真的书法功力大成是在六十五岁之后。在那之后,他写下的问鼎之作,是这件《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帖》写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当时颜真卿已经72岁高龄,不论是张旭传授给他的正统“二王”笔法,还是他自己继承的书法篆籀家学,他都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这件《自书告身帖》也呈现出了成熟、典型的颜书风貌:雍容、敦厚、宽博、笃实。当代书法家邱振中先生曾经说:“颜真卿是从山的另一面攀上峰巅的”,这个“另一面”指的就是不同于“二王”所代表的魏晋楷书的一面。颜真卿从《草篆帖》当中自述:“真卿从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他从张旭那里继承了正统的“二王”笔法,又将它和自己的篆籀家学融合,才形成了颜楷。褚遂良、虞世南等唐楷大家的楷书,都是内紧外松,而颜真卿的颜楷是外紧内松;他的楷书采用外拓结构,结字宽博、稳健;不论怎样放大缩小,都不会失势。并且其中还有浓厚的篆籀笔意,《自书告身帖》当中的用笔都是圆硕厚重的,这也为作品增添了高古气息。稳健,可以任意放大缩小而不失势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楷书的结字方法;其中的高古气息,又能更好地避免浮弱之气,避免流俗,所以很多人都将颜楷作为楷书入门的范本。“告身”是朝廷任命官员的一种官方文书,因为这个特质,颜真卿在这件作品中没有任何的炫技。和其他的作品不同,它没有任何的在情绪支配下的偶然之笔,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显得稳重、周到,更便于初学者把握。这件《自书告身帖》也是唯一的一件颜真卿的楷书墨迹本作品,入笔、收笔的提按顿挫的痕迹也比其他刻碑作品更加鲜活、真实。日本人对颜真卿的推崇甚至已经超越了王羲之,在2019年,他们还专门举办过一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颜真卿的许多作品都收藏在日本。这件《自书告身帖》原本被收藏在圆明园当中,在1861年时被抢劫,此后又流落日本,现在被收藏在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是日本书坛重宝。我们经过多方的沟通和协商,终于有机会将此作进行前所未有的,完整的超高清的复刻,并将其进行了精心装裱,连细节处的牵连映带与墨色变化,都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3、书法家张旭个人资料

洛阳一日之三绝!张旭(675~750),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性格豪放,嗜好饮酒,经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走到书桌前,提笔落墨,一气呵成,创作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他的书法奔放自由,笔法连绵不绝,有飞檐走壁的感觉,受到一致的认可,被尊称为“草圣”。吴道子在洛阳遇到以剑法闻名的裴旻和大书法家张旭。他们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舞剑一曲,收放有序;张旭挥毫泼墨,潇洒自如;吴道子奋笔绘画,妙笔生花,洛阳百姓大饱眼福。张旭的书法作品传世的不太多,但书写于天宝元载(742)的“严仁墓志”1992年在洛阳出土。墓志上的楷书方正饱满,显示出深厚的楷书功底,堪称书法界的“国宝”。#文化# #历史# #洛阳头条#

4、书法家张旭文章

张旭写的皇家草书,与魏晋正统一脉相承,永恒美的绝佳代表,稳占千年草书鳌头!大唐有公认的三绝:李白的诗、裴旻的剑、张旭的草书。张旭写的草书,就是大唐草书的门面,稳占千年草书鳌头。作为书法发展继魏晋之后的又一个巅峰,唐代的楷书创作,众人被卷成了麻花,但还有人们熟知的欧、虞、褚、薛、颜、柳争奇斗艳;而草书人们所熟知的,也就是“颠张狂素”两颗双子星,尤其是作为狂草开创者的张旭,他的草书就是大唐的国宝级草书,为什么?张旭出身门第可不容小觑。他的母亲陆氏,是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柬之的先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这还不算晚,其实还可以再往上数。总之,张旭属于富N代。虞世南的书法受之于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禅师,所以张旭所接受的书法教育,是根正苗红的“二王”笔法,他与魏晋的正统笔法可谓是一脉相承,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础。美,本来是不应该用高级与低级来进行划分的。自然美、壮阔美、纤弱美、残缺美……每一种美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张旭向我们呈现出来的,的确是一种最为雅俗共赏,永恒的符合审美普遍性的美。张旭有一件草书《古诗四帖》,是他最为著名的狂草代表作,也是张旭的全部生命结晶。首先是狂放美。人们将魏晋的书法名篇称为“逸品”,“逸”是魏晋风韵的核心,也就是自由、潇洒。《古诗四帖》满纸云烟雾绕,运笔奔放流畅,气势腾挪跌宕,力顶千钧,丝毫没有迟滞和凝重之笔。这是一种与王羲之的典雅草书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王羲之代表的是理性主义,但是张旭代表的是浪漫主义。虽然与王羲之的草书创作风格截然不同,但是张旭始终以继承“二王”为骄傲,《古诗四帖》中,保留了浓浓的魏晋风韵。其次,《古诗四帖》所呈现的还有一种法度严谨的“正大气象”,正大气象也就是庙堂气象,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美。《古诗四帖》虽然大开大合,汪洋恣肆,通篇形随势生,毫无矫揉造作,人工雕琢的痕迹;但是细究起来,其中的文字,无一不是章法严谨,它是狂而不怪,狂而不野的,这是这帖狂草的正。《古诗四帖》的大主要是依靠文字的宽博和气势的雄壮来实现的。其中笔墨挥洒所造就的“高峰坠石”、“虎踞龙盘”的气势自不必说,其文字的结体也是极其开张,宽博雄强的。张旭利用高超的技法,将狂和法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符合主流普遍审美的美学风格。《古诗四帖》中的点画和结体,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领会了这种狂草美,走向其他的美学风格也会容易很多。这帖《古诗四帖》现在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我们将其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期待您的喜欢。

5、书法家张旭20字简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张旭的书法家。他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学书法,一直苦练不辍,终于成为了一位非常出色的书法家。张旭的书法作品被人们广泛称赞,很多人都愿意花大笔钱去买他的作品。然而,张旭并不愿意卖掉自己的作品。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为人类留下的财富,应该免费赠送给大众,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自己的艺术。一天,张旭听到一位不识字的老人说,自己很喜欢看书,但是因为不识字,无法阅读。张旭听后心中一震,决定用书法的方式帮助这位老人。于是,张旭便开始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写字,让大家能够观看。他编写了很多的小短文,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启示。渐渐地,他的写字成了村里人的话题,颇受欢迎。然而,这时村里的恶霸赶来了。他看到张旭在写字,便讥笑起来。他告诉张旭,即使他写得再好,也没有人会买他的作品,因为大家都还不如鸭蛋值钱。张旭十分气愤,他立刻写下了一行字:“无价之宝,不在于珍稀,而在于内心的价值。” 这句话让恶霸感到惭愧,他终于明白,价值并不是只有物质,内在的力量同样重要。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时期,但是它依然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书法家张旭不仅在艺术上独具慧眼,还传递了无私奉献、内在力量的价值理念。无论在当时或如今,这都是极为珍贵的品质。

6、当代国家一级书法家张旭简介

张旭!草圣!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喜欢饮酒,被誉为“草圣”,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年长后入仕,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约在乾元二年(约759年)逝世,享年约七十五岁。

7、北京书法家张旭简介

他是被遗忘的“草圣”,唯一的草书被日本私藏500年,李白:这字不比王羲之差!提到书法史上能被称为“草圣”的人,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索靖、张芝、张旭、怀素等人;若将范围限定在唐代,恐怕就只有张旭、怀素能当得起这个大名。其实在唐代还有一位被大家遗忘的“草圣”,是他一手成就了张旭,这个人就是贺知章。大家了解贺知章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那些绝妙的诗词,鲜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贺知章与张旭、张若虚、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与张旭又是姻亲,两人交往甚密。贺知章年长张旭二十六岁,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书法,他对张旭狂草艺术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贺知章的书法,“诗仙”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借用王羲之写《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夸赞贺知章的书法水平不比王羲之差。贺知章只有一件作品传世,就是这件草书《孝经》,现在还被收藏在日本,所以他书法家的身份才鲜为人知。可以说是这件作品,拉开了唐代草书浪漫主义的序幕。这是一件小草作品,通篇有一千余字,每个字都以极其精准的草法写成。在以前的书法作品中,大家往往都将关注点放在书写的法度上,这件《孝经》提醒我们,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它的最终面目的呈现,是笔法、章法、行笔速度等各种因素共同组合完成的。这件草书行笔迅疾,点画激越,虽是小草,却无拘无束、浪漫潇洒。它单字不超过两厘米,但文字结体却开阔灵活,甚至还有以侧取势的态势,作品中文字的开合、向背;墨色的浓淡、枯润;章法间气韵的变化,对比尤为突出而流畅自然。《孝经》在明代时流落到日本,由日本近卫家进献给了日本皇室,此后此作就被日本皇室秘藏了500余年;现在被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直到2006年,中日联合举办了一场“中日书法珍品展”,这件《孝经》才重新走入我们的视野。唐代流传下来的小草真迹,一共也只有三件;这件《孝经》是一件“标准草书”,是我们感受唐人书法气韵不可错过的作品。贺知章作为一手成就了张旭的书法家,他的这件《孝经》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我们慢慢走近张旭、怀素的狂草提供了机会。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连细节处的牵连映带与墨色变化,都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书法家张旭简介#

8、书法家张旭简介与故事

“草圣”张旭写的《心经》,甩“二王”几条街,至今依旧独霸书坛!在盛唐时期,文化界有著名的“唐代三绝”一说,这“三绝”分别是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以及张旭的草书。关于张旭的草书,在书法史上流传着许多各种各样的传说,他的书法是跟他的堂舅陆彦远学的,陆彦远便是大书法家陆柬之的儿子,而陆柬之的舅舅则是鼎鼎大名的虞世南,而虞世南的书法又是从智永和尚而来,智永和尚乃是王羲之根正苗红的七世孙,乃是王羲之笔法的正统传人。可见,张旭乃是“二王”笔法正统的传人之一,当然张旭在书法上的贡献也绝不仅仅于此。张旭以超凡脱俗之才学,和顶级的艺术家气质,将晋人书法中的道统与大唐盛世的开张之气相融合,将大草书法写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高度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晋人书法乃是一种向自然学习的成功范例,这种一种艺术发展之初的创造力,并且在晋人时期已经达到了一种完备的境界,而到了唐代,张旭继承并且发展了这种气势,尤其是张旭在饮酒之后的书法创作,更是将自然万物融入胸中,从而发之于书法当中,形成了一种任情而恣意且又能合乎法度的境界。张旭没有墨迹本传世,如今能够基本确认为张旭所书的作品,不过“肚痛帖”、“断千字文”、“心经”等寥寥数件而已,而其中尤其以《心经》字数最多,并且气息最为连贯,也最值得学习和临摹。张旭的这件《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后来便不见了踪影,在书法界已经失传了100多年了,但所幸有拓片传世,并且拓工极其精良,乃是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张旭的弟子颜真卿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意思是“二王”之后的笔法全靠口传心授传授,一直传到了张旭这里,虽然他生性癫狂,但其书法艺术至真而至纯,乃是真正的笔法传承人。张旭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大师,其中包括了颜真卿、邬彤、怀素等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师。张旭的这件《心经》全篇以草书写就,笔势绵延,字法虽然纵逸而奇崛但点画肌理皆在法度之中,尤其这件作品当中的线条,每一根都似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圆融而遒劲,弹性十足,这种功夫不是一般的书法家所能够写出来的,正应和了孙过庭所说的“变起伏于锋杪”的状态,无一根线条不在变化,无一处点画不在震动,这便是晋唐书法的高妙之处。张旭的这件草书《心经》奇险而犹如山峙,意态而不可收拾,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评“纸上的舞蹈”。对于当代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张旭的这件大草《心经》乃是值得你终身临摹不辍的极精之作。如今我们将此作拓本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原,字字与真迹一模一样。并配以纯手工的装裱,以便于学习和收藏。欲购此张旭草书《心经》长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书法家张旭有哪些作品(著名书法家张旭生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