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戏祖李芳桂号“十三”每当经过渭蒲高速“蔺店“口时,总想到电影秦腔剧《火焰驹》,老师在班上也常用碗碗腔《四岔捎书》剧中“忙故一人”与“亡故一人”教育我们。村谁家过事也常请皮影戏也叫“影影”戏来热闹一下的,记得那“影影”开场就是铜锣老腔唬一阵伪。李芳桂“李十三”是中国最早期的戏剧家,对中国戏剧有着特别的贡献。李十三是他的外号,真名李芳桂,其十四代祖先排行十三者,躲避兵祸隐居渭北下邽官路一带,自立村名,为李十三村。李芳桂,出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字村一,号秋岩,又号鹫峰。自视高远。李芳桂,以编写戏剧剧本出名,熟知他家境的乡d们,为了易于记事,随口称为“李十三的戏”,渐渐地不呼其真名,以“李十三”相称。李芳桂,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李增寿是个识文断字的人,不曾走仕途,作乡间郎中,养家糊口,虽穷也要供儿读书。芳桂天性聪悟,又能刻苦上进,十九岁中了秀才。由于生活所迫,只好在渭华一带教书糊口。芳桂有一喜好,即在广覧经史文学、医书之外,酷爱戏剧演唱艺术。当时最流行的是皮影戏,碗碗腔,以同州一带最为风行,几十个皮影戏班子活跃在城乡街镇、大村的场院、富人的宅邸,喜好听、唱、看的李芳桂自然结交了不少戏班好友,有班主,有唱手,也有签手。在戏人眼里,李芳桂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秀才,免不了时常求他写个戏夲来应急出新。就这样,李芳桂推辞不得,便以小戏写起,《四岔捎书》就是当时最为出名的一出好戏。此剧创作成功,各个戏班子都传演不拒。李芳桂名声大振,接着又创作了大戏《春秋配》,又获成功。在同州与华州名声鹊起,在文化人圈子中被刮目相看。他边教书,边帮人作些文案,边写戏剧,边学八股文,为以后的仕途作努力。乾隆五十一年,李芳桂中举,成了举人,时年三十九岁,得授陕西汉中府洋县教谕,主管县级教育的官员,有了吃皇粮,当公差的机会却无意赴任,仍留家乡书馆教书。后写出小戏《玄玄锄谷》。大约过了十二年,约是五十出头时,他才赴洋县出任儒学训导。次年写出名剧《十王庙》。此后赴京应试落榜,逐绝意仕途,仍归故里书馆教书,再度过起听戏、看戏、写戏的自由日子。几年时间里,相继写出了《王燕钗》《火焰驹》《万福莲》《白玉钿》《紫霞宫》《蝴蝶媒》《清素庵》等剧本。嘉庆十一年,他将曹寅谷未完成的剧本《香连佩》续完。关中一带人们对他的戏剧成就总称“十大本”,小戏则不计其内。并将“十大本”编成口诀“佩配庙钗钿,宫莲媒驹庵”。李芳桂的戏剧,多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戏。情节错综复杂,结构紧凑,戏剧性强;语言典雅瑰丽,音韵和谐;故事多似传奇,不落俗套;戏剧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耐人寻味,久看不厌。那时文人学士圈子为李芳桂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合的创作环境。李芳桂没有辜负那个时代,他把自己的才华以戏剧的形式奉献给了社会。令人扼腕可惜可叹的是,李芳桂死得很是悲惨,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悬念。嘉庆十五年(1810年),朝庭两名钦差奉命来其村查访。李芳桂闻风生惧,想到清政府的文字狱、苛政,心生疑惧,自度会因“十大本”惹出祸端,必是凶多吉少,即逃匿荒郊野外。在缺衣少食,冷暖不保,担惊受怕的时日中不久去世,给世人留下了诸多遗憾,卒年六十三岁。在下邽镇,李十三村中有其墓,有牌楼,供人纪瞻。李芳桂终生献身戏剧事业——他是用戏剧给世代戏剧观众带来快乐和思索的人。
2、火焰驹简谱省秦在秦安神明川演出《火焰驹》剧照#火焰驹简介#
3、火焰驹戏曲秦腔《火焰驹》黄桂英
4、火焰驹艾谦秦腔拍成电影艺术片还有《桃花扇》、《十五贯》、《三滴血》、《火焰驹》等。《桃花扇》不知是不是秦腔,但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秦腔现代剧创作演出最好的是《血泪仇》、《祝福》、《梁秋燕》(眉户)。
5、火焰驹个人简介今天唱得是秦腔《周仁回府》片段,让我想起儿时看得第一部秦腔彩色电影《火焰驹》,那画面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让我难忘。
6、上党落子火焰驹简介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三部戏曲电影:三滴血,火焰驹,屠夫状元。可以说,经典永不过时!#火焰驹简介#
7、火焰驹秦腔1978年自画连环画《火焰驹》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火焰驹简谱(火焰驹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