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文学阅读2022年NO.185】山中月令 | 周华诚(本文原刊于《散文》2021年第4期)
2、周华诚是谁#翻阅2022#《德寿宫八百年》在南宋都城杭州,德寿宫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一座德寿宫,是一个朝代的缩影与注脚,它盛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牵扯着上至王族,下至百姓的家国情怀。它穿越时空,连接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本书围绕宋高宗、孝宗移居德寿宫、权力发生转移的这段故事,串联起历史时代背景、朝代更迭、帝王轶事、宫内生活、南宋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开发等方方面面的史实、知识、故事,深度展现南宋社会、艺术、生活风貌,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工作的卓绝成就,杭州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积淀,展现悠远的宋韵及对当下城市人文的滋养。周华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成员、杭州市作协理事。作者近年潜心创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文艺报》《散文》《散文海外版》《江南》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字,每年有作品入选年度精选集,或被《散文选刊》等刊物转载。曾获三毛散文奖、草原文学奖等。已出版作品有《流水的盛宴》《草木滋味》《草木光阴》《一饭一世界》《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等二十多种,其作品在市场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其中作品《草木滋味》《村庄的黄昏》《逐水记》获2015-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草原文学奖。《草木光阴》获中国百本自然好书奖。《造物之美》等多部作品引发全国广泛关注。“江南三书”《春山慢》《寻花帖》《廿四声》三本散文集被列入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近年来,作者专注于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及江南式生活方式的实践,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
3、周华诚记者人类能感受的那一部分世界,只是“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周华诚《树梢上的雨滴落下来》#周华诚简介#
4、周华诚个人生活◎周华诚|风:十里有多长春风和煦,想起一个叫芭蕉尾的地方。芭蕉尾,这名字多好啊,诗意,清凉。芭蕉尾是一条长长的山谷,有二十多里地长,一条清清的溪流,溪流边多的是这一丛那一丛的芭蕉。芭蕉是古典的植物,生长在唐诗宋词中。李清照写:“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读这样的句子,就不由让人想在屋后头种几株芭蕉。芭蕉还生长在丝竹乐中,广东有《雨打芭蕉》,弦上的雨声淅沥活泼。日本有个人,俳句写得好,被人称作“俳圣”,就是松尾芭蕉,他这名字里有芭蕉,也有禅意。在那条叫做芭蕉尾的山谷里,“芭蕉尾”“双溪口”这样的小地名,还有二三十个,一个一个罗列下来,就是一首词了。芭蕉尾的人家不多,只有一百来户,零零散散,隐在山谷中。山谷深处,有一面石壁绝立,如武侠小说中所写“绝情谷”,崖上野百合丛生。上次去时,村里当了37年会计的老何陪我,说这绝壁中有仙药,如“滴水珠”,是治蛇伤的良草;“金丝葫芦”,小孩发热不适,服之即愈。传言,华佗曾来此采药,所以这石壁所处之地,就被叫做“华佗坞”。芭蕉的好处,除了身姿和意境美,也实用:芭蕉的根系繁盛发达,一丛芭蕉扎在溪边,就像一个水泥墩。山洪冲下来,推着数百斤重的巨石轰隆隆滚过,可绿绿的芭蕉还在;雨后青山如洗,芭蕉叶绿得很纯净。芭蕉尾那个地方,山高谷深,又有小气候,山里比山外的气温要低四五度。夏天,城里人进山去,吃野菜、睡竹床,梦里都是雨打芭蕉声。在芭蕉尾不远的常山江上,有一个地方,或者说是一种景致,叫做“十里长风”。这个名字就太好了——风是什么样子?是长的。有多长?十里长。好地方啊,我以前每到十里长风去,就有一种畅快的感受,想到书上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候,我们回到乡下插秧,把自己也像秧苗一样插在泥土之中。插秧之后,我们在十里长风吃饭饮酒,晚间在一座屋子点亮烛光,众人读诗,诗句长长短短,烛光摇摇曳曳,仿佛有风从遥远的地方来,至少是十里长风,或是百里长风。十里是多长,百里又有多长?我想起,在那样的缠绵的春夜里,那样的浩荡的春风里,会而饮,咏而归。
5、周华诚评价双向奔赴!从永宁江畔到“上海之巅”4月2日下午双城记——上海·黄岩文化周暨黄岩驻地作家创作计划第二季启动仪式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52楼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每一次到黄岩,印象都非常深刻。我们在黄岩访古问今,了解当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也采访当下的时代新事,感受黄岩的美好人情……”“驻地作家”《江上云起》主编周华诚动情地讲述在黄岩采风感受。2022年,朵云书院·黄岩店联合稻田读书推出驻地作家创作计划,邀请10位优秀作家深入甜意辽阔的地方——蜜橘之乡黄岩,行走于山水之间,徜徉于古镇之中,品味美好风物,书写橘乡人文。历时一年,一本装订素雅的《江上云起》诞生,该书以散文的笔致、行旅的闲情、深入的寻访、真诚的书写,带读者领略一城山水的人情与美意。这是一次书与读者的温柔注视,更是一次城市与笔者的心灵叩访。“黄岩是片富饶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智识、有涵养、有活力。黄岩的山水,走过时,总觉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完。作家阿来说过,书写过的地方便是故乡。那么,黄岩从此也是我的故乡。”“驻地作家”松三在一次次采风活动中,对黄岩有了更深刻的感情。当天举办的甜意辽阔的地方——《江上云起》新书首发分享会,是朵云书院·黄岩店与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策划的“双城记——上海·黄岩文化周”的其中一部分,也是朵云书院·黄岩店的阅读品牌“江畔书房”首次与上海读者见面,并与朵云书院·旗舰店“上海之巅读书会”展开联名活动。“这次的分享会让我认识了一座充满甜意的城,下周我也会去到黄岩,与这座城进行一场甜蜜之旅。”河南游客袁雯菲说。“《江上云起》的出版,将有力推动黄岩本土文化走向长三角甚至全中国,‘驻地作家创作计划第二季’的启动将延续更多的美好。”朵云书院·黄岩店负责人陈剑表示,朵云书院·黄岩店还会举办更多的活动,邀请更多的优秀作家到黄岩举办诗歌会、围读会等,不仅充实市民们的业余生活,还能让更多人深入黄岩、推介黄岩,将黄岩的美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据了解,此次活动周时间为4月2日至4月8日,包含分享会、展览、具有黄岩特色图书及文创专区展陈在世纪朵云旗下上海多家书店呈现。其中,黄岩二胡名家张觉平做客朵云书院·戏剧店,为大家带来《二胡名曲浅赏》,指尖流动的是满腔胸臆和激情;张良《低调的奢华——“宋服之冠”文化解读》分享会,通过打开“南宋人的衣柜”,讲述“宋韵黄岩”,感受“宋服”“宋瓷”的魅力;同时,在朵云书院·旗舰店,画家吴庆扬以一幅幅画作“打开”黄岩小城的独有美景;图书、文创专区里,《宋服之冠》《宋韵黄岩日历》等带领读者了解黄岩,在彰显黄岩文化特色同时,也让上海与黄岩有了更深刻交流,给读者们全面了解黄岩提供了更便捷窗口。“在上海朵云书院看到黄岩的文创和书籍特别惊喜,因为工作原因对黄岩也有所了解,看到这个后更想带着家人一起去领略黄岩的山水。”来自陕西的游客刘斌说。而作为台州人的滕晓则感到很亲切,她表示在上海的书店里看到满满的黄岩元素,感到很自豪,也希望通过文化周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台州、了解黄岩。朵云书院·黄岩店是“朵云书院”品牌第一次走出上海,2021年运营以来,通过与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借助世纪出版集团优质、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在阅读推广领域的策划、运营经验和能力,为黄岩区乃至台州市的市民带来高水准高品质的文化体验。“通过这样的双向奔赴,让我们对上海与黄岩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更强的信心,之后也会继续引入文化资源到黄岩,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琦说。一年多的时间里,朵云书院·黄岩店已然成为黄岩重要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公共空间。此次“上海·黄岩文化周”活动旨在奏响文化“双重奏”,让黄岩“走进”上海,让上海“走近”黄岩、亲近黄岩。这是推动黄岩优质文化资源“走出去”的全新尝试,也是推动沪黄两地文化合作再深化的崭新起点。活动现场,还有星威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云系列”家居产品亮相,星威此次入驻朵云书院·旗舰店的产品主要分为黑白风和原木风两种风格。黑白风系列的“云凳”和“云桌”是星威为朵云书院·旗舰店特意设计的产品,与店内一黑一白的空间设计高度契合。“云凳”选用轻质塑料,外观酷似一朵云,与其配套的“云桌”,桌腿沿用“云凳”的外观,中花白桌面花纹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与朵云书院·旗舰店“山水、秘境”设计理念相得益彰。作为一家主攻外贸的企业这几年星威也开始转换赛道,着手开拓内销市场。而此次文化周活动,则为星威的产品带来了高曝光度。中国的书店就应该用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星威设计的产品与朵云书院·旗舰店的风格很搭。之所以把星威的产品放在咖啡厅,是因为客人可以坐下来亲自体验产品的好坏,相信星威的产品会受到全国各地客人的喜欢。”上海世纪朵云运营官冯洁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周华诚是谁(周华诚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