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介绍词(关于盐源的介绍描述)

1、关于盐源的介绍描述

“这里男不婚女不嫁。”在云南一村落,男女一律不婚。但一到晚上,小伙会偷偷从窗户爬入姑娘花楼,天亮之前再匆匆离去。该村落叫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和四川省盐源的交界处,这里也被外界称为“女儿国”。这里生活着一个母系氏族,叫摩梭族。当地有一个极其独特的婚姻方式,被称为走婚。走婚是指情意相投的男女,采取夜合晨离的方式结合。他们奉行着男不娶女不嫁,所以,摩梭人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只有极个别的家庭,因人口较少,或没有女性,才会招婿或娶妻。乍一听,这种走婚让人感觉男女双方对感情不尊重、太随意。其实,并非如此。摩梭族的走婚男女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是也以感情为基础,最后才结合的。他们一般是在劳动或聚会等场合相识、相知,产生感情后才相爱的。双方感情确定后,男方会请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收下礼物,代表女方同意走婚。这时,女方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也是摩梭人走婚的必经程序。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程序私下走婚,就会被人们认定为私通,是不被社会和双方家庭认可的。这种私下走婚生下的孩子,被当地人称为“潮若潮木”,即私生子女的意思。走婚程序确定后,男方会在白天与女方相互约定好走婚暗号。到了晚上,男方会骑马前往女方居住的花楼。在摩梭族中,每个成年女子都有一间独立于祖母屋外的房间,也就是花楼。但是,男方到了女方的花楼前,并不能从正门进屋,而是需通过爬窗方式进入房间。男方爬上窗后,先与女方对暗号。只有暗号对上了,女方才会开窗让男方进入。进屋后,男方还需在门外挂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以表示他们正在约会。同时,男方还需在次日天还没亮时离开。否则,会被视为对女方长辈不尊重。与来时不同的是,男方这时可以从正门离开。这种走婚方式是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当男女双方感情出现问题时,男女双方都可以随时停止走婚。当然,摩梭族的女性在性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导权。一旦女方不愿再为男方开门,这段走婚关系也就被宣告结束了。但是,双方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就不能随意更换伴侣了。因摩梭人以母为尊,以女为贵。所以,孩子是由女方家抚养,男方只会在孩子出生时及逢年过节时看望。因走婚的男女没有一起居住,也不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所以,父亲和妻子对于双方的家庭来说,都是外人。但是,为了避免近亲结合的发生,男方会在孩子满月时,公开举办庆生酒席,以向众人公示他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摩梭人以生女儿为荣,在他们每个家庭中,都会由一位最有权威、最能干的女性作为一家之主,由她来安排家中的分工、生活及保管财产,这名女性被称为“达布”。在他们的家庭中,男性都是以舅舅的身份,协助“达布”参与家庭活动,帮助家中的姐妺抚养孩子。等他们年老时,也是由姐妺的子女来照顾他们。在他们的家庭中,母亲的同辈女性均被称为“唉咪”,也就是母亲的意思;男性则被称为“唉乌”,也就是舅舅的意思。所以,摩梭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拥有多位母亲及舅舅。以至于许多摩梭人在长大后,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在摩梭家庭中,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重母亲和长辈,分配食物和物品时,都是按长幼顺序分配,并教导孩子不能干有违道德的事。在他们长大之后,还是延续着跟母亲的家庭一起生活,并不存在财产分配问题。也正因如此,摩梭人的社会相对于外界而言,更为安定。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泸沽湖近千人的行政村中,只有1人因犯轻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这与摩梭人对孩子从小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在了解了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后,对于这种暮合晨离的婚姻方式,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品百态人生,阅天下奇闻,尽在有书共读。作者:一鹭向前参考资料:SCTV新闻频道 中国新闻网2017年10月7日《摩梭博物馆馆长:七成摩梭人仍实行走婚制》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社会##盐源简介#

2、盐源介绍词

盐源的历史考古的会不错,这里没有北方的炎热。盐源位置见图三

3、四川盐源简介

石狮市有石狮四十四,盐源原无盐源缘圆缘。(盐源,四川凉山盐源县。原:高原。为和上联搭配。牵强。)请指教。

4、盐源简介视频

普米族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主要是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四川省的郧县、凤庆、中甸、木里、盐源等县。从历史背景看,有关普米族的起源是蒲族与中国古代的民族有亲缘关系。根据我国的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普米族的祖先是游牧部落,最初生活在青海、甘肃和四川的交汇处,后来逐渐从横断山脉沿线的高寒地区迁移到四川西南部温暖低湿的地区。13世纪中叶,一些人被征入元军,随忽必烈远征云南。从此,普米族先民逐渐结束了“水草迁徙”的游牧状态,开始了农耕生活。虽然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但是几代普米族人始终怀念北方的一切。今天,在普米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属于他们的文化风俗习惯,按照古代的习俗,普米族的孩子喜欢穿长袍和大衣,13岁以后只能穿衣服和裙子。成年男女穿羊皮背心或披肩和腰带,女人也以粗辫子为美,喜欢把牦牛尾巴和丝线编成辫子,戴在头顶。现在的濮族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而濮族以玉米为主食,吃大米、小麦、青稞、荞麦、土豆等。濮人通常习惯一日三餐。早餐多吃面食零食,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吃饭,以玉米为主食。常用煮、蒸、烤、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条、面条等。濮族一般以畜禽为肉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可制作黄油、奶糕等乳制品。濮人喝茶就像吃饭一样,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饮茶有很多种,如酥油茶、融油茶(熟猪油茶)、盐茶、米茶(爆米花茶)、核桃茶。平时打猎归来,可以经常吃黑熊、野猪、狍子、岩羊、野鸡等野味。他们那时候的餐具都比较的简单,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大陆的交往日益频繁。大量来自大陆的生活用品被运往普米族地区,瓷器等餐具被普米族广泛使用。普米族人特别尊敬老人,很多行为都表现出了对老人的关爱,例如寨子里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给寨子里的老人送礼。出嫁的女儿每年农历正月初二都会去看望父母,献上食物和美酒;有人出门做客家里,要从老人宴席上带回来一顿饭;凡事以老人为优先的这种美德保持延续至今。而且濮人非常的好客。每当亲朋好友来访,他们盛情的款待,制作好一大桌的美食,濮族具有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特征。普米族的宗教信仰包括祖先崇拜、藏传佛教信仰和残存的自然崇拜。每一个节日,婚姻,生育,旅行,收获等等。他们对邀请巫师(可汗妫)杀兽祭祀、诵经祈福,从而消灾解难和保佑安康。古代的普米族的人认为,主神创造了人类和万物,山神给了人们定居和耕种的地方,灶神控制了家族成员的兴衰,龙神放出了风雨,从而将吉凶祸福与神灵的好恶紧密联系在一起,普米族的所有人在潜意识和言行中都表现出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濮族的祭神仪式可以分为三种:祭祀山神、祭祀龙神、祭祀灶神等。祭祀时,首先向神灵祈祷、崇拜和献上各种祭品。古代的普米族人认为灵魂是不朽的,死后灵魂会回到祖先的出生地或升天,所以他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活动,以示对祖先的尊重。主要活动有:迎祖(除夕)、送祖(除夕第三天至第十五天)、清明扫墓、中秋扫墓、祭祀门头、祭祀柱子。根据传统习惯,普米族的婚礼大多在冬季农闲季节举行。具体的婚礼形式因地而异。普米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恋爱自由,不过有些地区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婚俗,例如宁朗地区保留了古老的抢婚习俗。抢婚是古代的年轻男女因婚姻受阻,而采用的一种的婚姻方式。男女双方提前暗中约定结婚日期,在女方的出行途中男方安排人将其抢走完成婚礼。不过现在更多的是自由恋爱,婚恋自由的状态,婚礼的形式也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改变了。以上由小编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和学习,谢谢!

5、盐源卫城镇简介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盐源县,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0°42′~102°03′,北纬27°06′~28°16′。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总面积838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4万人,居住着汉、彝、蒙古、藏、回等21种民族。全县辖6个乡、17个镇、1个街道。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县境四面环山,中部为高原盆地。属高原季风性气候,受地形及西南季风影响,垂直差异大,干湿季分明。年均温12.5℃,年均降水量807毫米。主要河流有盐源河、小金河、平川河、树瓦河、均汇入雅砻江,雅砻江绕境东缘,南流出境。原始森林区栖息豹、麝、熊、岩羊、马鹿和小熊猫等野生动物。境内蕴藏着盐、铁、煤、金、铜等41种矿产资源;盐源县所产珍贵药材种类丰富,有贝母、大黄、五味子、当归、南星、丹皮、丹参、山楂、乌梅等上百科名贵药材,可入药的植物1400多种;珍稀野生菌类盐源境内有松茸、蘑菇、木耳、鸡综、牛肝菌、鸡油菌等;盛产苹果、金边瓜子等名优特产,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盐源是花椒盛产地之一,品种有正路和大红袍。216、307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泸沽湖风景名胜区、公母山风景区、卫城古城、天生桥、柯登溶洞等。#盐源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盐源介绍词(关于盐源的介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