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资料简介50字左右(苏轼的资料简介2000字)

1、苏轼的资料简介2000字

19岁的苏东坡,在洞房花烛夜,看着他美艳的新婚妻子,内心激荡不已,忍不住吟诵了一首名为《洞房诗》的诗篇,这个情景成为了后世千古传颂的美谈。苏东坡的存在使历史变得更加明亮。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赞美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苏轼魅力的体现。他认为遗憾是生活的常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面对世事无常,他希望能够无愧于心。他说,过去的事情无法追寻——"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与其沉湎于过去,不如珍惜当下,追求幸福。他说,心静则家家皆乐土——"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的快乐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内心的安宁。苏东坡被誉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一代文豪,他展现了极致的才情。然而,这位铁血男儿也有着柔情的一面。他一生中有三位女性陪伴,对每一位都怀有深深的情感,他们是他仕途不顺时的温暖港湾,滋养着他的灵魂,陪伴他的日夜,始终如一。特别是在他第一次经历男女之情时,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洞房花烛夜,他喝了一些酒,情绪激动之下,看着美艳的新娘,诗兴大发,随口吟诵了一首《洞房诗》,这使得她脸红耳热,成为后世流传的笑谈: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南乡子·集句》中的一句"寒玉细凝肤"生动地描绘了王弗婀娜多姿的身姿和洁白无瑕的肌肤,形象鲜明。而"罗帐细垂银烛背"这句诗句,仿佛倾诉了洞房之夜香艳的一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真可谓是"豁得平生俊气无"。苏东坡与王弗的婚姻生活中,琴瑟和鸣,彼此相互扶持。苏东坡经常深夜耕读,而王弗则在旁边默默聆听,为他磨墨助力,宛如红袖添香,二人形影不离。在仕途上,王弗是苏东坡最好的助手。苏东坡待人接物大大咧咧,难免疏忽,而王弗则在幕后静静倾听,时刻督促苏东坡改进。这也就有了"幕后听言"的典故。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王弗在26岁时病逝。虽然她离去,但真挚的情感却依然存在。每当午夜梦回,苏东坡仍然怀念过去的甜蜜时光,缱绻深情难以抑制。苏东坡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那个夜晚,豪放的苏东坡写下了深刻的思念之情。如果没有真挚浓郁的感情,他不可能创作出这样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苏东坡的幸运的,继王弗后又遇到王润之、王朝云,对王润之他许下了“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的美好愿望;对王朝云是“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一见钟情。奈何,苏东坡的爱情如他的仕途一样坎坷,她们都早于东坡而亡逝,未能相伴至老。在许多人心目中,苏东坡是一代文豪,写下许多杰作,其实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七情六欲,这样的苏东坡才最接地气,最真实。苏东坡的人生故事中,有着许多关于爱情的传奇,这些故事都被林语堂先生收录在他所写的《苏东坡传》中。林语堂是苏东坡最忠实的粉丝,他深知苏东坡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大诗人。在这些逸事中,佛印常常斗智胜过苏东坡,所以林语堂认为这些故事可能是佛印自己编造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佛学大师,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画家和书法家。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一个在月光下漫步的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每一次他都能在痛苦中浴火重生。苏东坡曾对弟弟说:“我可以陪伴玉皇大帝,也可以陪伴乞丐。”他深知世间并非没有好人存在。正是因为他的宽容和无所畏惧,他度过了一生如清风般自在。如果你也喜欢苏东坡,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汇集了苏东坡生平中的传奇故事,正如他的诗文一样豪放洒脱、浪漫豁达。苏东坡的经历中蕴含着一种重生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开阔你的心胸,还能让你勇敢地面对生活。

2、苏轼的资料简介50字左右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是用英文写的,向外国读者介绍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算是文化输出。不知道外国人能不能读懂,中国人读起来比较浅显易读,又足以全面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很经典的一本书,原序可以当导读。他是苏东坡啊,作者是林语堂啊,这样的书,不止是读,值得拥有。三十年前买了一本。✌️

3、苏轼的资料简介20字

公元1081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参加当地人举办的宴会时偶遇一奇人小贩,小贩兴致之下作诗一首,竟引得苏东坡大为赞赏并将此诗收录诗集。这个小贩也成为千古流芳的名人。苏东坡,文学家,他是中国宋代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苏东坡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聪明绝顶的政治家,因此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有一次,苏东坡去参加一场宴会,当日他为表示对宴会主人的尊重,穿着了一身锦缎做成的袍服,面带微笑,自信的出现在了宴会现场。当他走到宴会厅门口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那个奇怪的人看起来很穷,穿着破烂的衣服,但他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容。苏东坡不禁好奇,如此饮宴之地,此人却穿着的如此格格不入?遂好奇地问道:“这位兄台,你是何人?为何你笑得如此开心呢?”那个奇怪的人回答说:“我是个卖汤圆的,今天我的生意非常好,所以我很高兴。”苏东坡听了之后,也跟着笑了起来,他说:“那真是太好了,我也非常喜欢吃汤圆呢。”于是,苏东坡便走到那个卖汤圆的人旁边,买了一些汤圆吃。他发现这个卖汤圆的人虽然身穿破烂衣服,但却很有趣味和智慧。苏东坡忽然想到一个主意,于是问那个卖汤圆的人:“你能否写首诗来赞美你卖的汤圆呢?”那个卖汤圆的人看了看苏东坡,他点了点头,接着开始写诗。不一会儿,他就写好了一首简单而生动的诗歌,歌颂了自己的汤圆。苏东坡拿过那首诗来看,发现那个卖汤圆的人的诗写得非常好,他不禁赞叹道:“原来你还是个才子呢!”那个卖汤圆的人笑了起来,他说:“谢谢夸奖,但我只是一个卖汤圆的人罢了。”苏东坡听了之后,笑着说:“不,你不只是一个卖汤圆的人,你还是一个有文化、有才华的人。”这个趣闻流传下来,成为苏东坡生平中的一个小小的趣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并不只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还是一个善良、平易近人的人。在宴会结束后,苏东坡离开了,但他却把那首卖汤圆人写的诗带走了。之后的几天,苏东坡便花了很多时间来推敲那首诗,最终他在自己的文集中收录了这首诗歌。据说,苏东坡在收录这首诗歌的时候,还给那个卖汤圆的人写了一封信,感谢他写下了这首美丽的诗歌,并赠送了一些钱财和食物作为感谢。这件事情让人们更加敬佩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的真诚,他并不只是在文学和治国上出类拔萃,而且他也愿意与普通人交流,并且乐于了解他们的生活。这个小小的趣闻,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向我们展示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的真诚,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值得我们学习。历史上并没有记录苏东坡和那个卖汤圆的人所写的诗歌的具体内容,只有故事的大致情节传世至今。但可以想象,那首卖汤圆人写的诗歌一定是非常朴实而充满感染力的,能够引起苏东坡的赞叹和收录。

4、苏轼介绍资料50字左右

苏轼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一天,苏轼看见送进来的饭菜里有一条熏鱼,当场吓瘫,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这还要从王安石变法说起。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下,王安石力推变法,实施新政,满朝大臣大多数全力支持。此时,苏轼已经43岁。虽年过不惑,但其率真、孤傲、仗义执言的性格棱角却从未被岁月磨平。苏轼则认为,变法过程中一些政策的推进太过激进,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了老百姓的利益。因此,苏轼站在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d”对立面。苏轼本人在各界拥有不少拥趸(读音yōng dǔn,相当于现代的“拥护者”),个人影响力太大。在“新d”眼中,他自然成为了新法推进过程的重要阻碍。苏轼调任湖州知府时,为感谢宋神宗知人善用之恩,写了《湖州谢上表》以示感恩。却未曾想到因其中一句“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引来牢狱之灾。在别有用心之人口中“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被错误地地理解成,不想适应时局变化,不想与新d共事。得知此事后,神宗震怒,苏轼被打入大牢。入狱前,苏轼与自己的儿子苏迈定下了约定,用菜品暗示当下自己的处境:如果是肉类跟蔬菜表示当下处境安全,神宗皇上尚未痛下杀心,加上弟弟苏辙正在四处奔走,事情还有很大转机;如果菜里面有鱼,则表示自己处境很危险,神宗黄帝已经决定除掉自己,到那时苏轼只有谢恩领死了。一天,苏轼看到了饭菜中的一条鱼,先是大惊失色,继而掩面啜泣。回想自己漂泊半生,成名于自己的文字才气,终究还是因文字送命,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是苏轼提笔,给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诀别诗: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诗中饱含对家人的不舍、对皇上的感恩,可谓感人肺腑。既知生离死别,自是情真意切。只是东坡先生的真感情流露得过于急躁了,因为皇上根本没有要拿苏轼开刀的意思,完全是儿子苏迈闹出的乌龙。原来,那天苏迈有急事需要出门处理。把送饭的事情交给了一个亲戚。亲戚心想:难得有机会给大文人苏轼送饭,要不今天就给他改善下伙食吧。翻看往日的食谱后他发现:平日里没有送过鱼,正所谓大鱼大肉,哪能整日里吃不到鱼呢?于是他吩咐老婆买了条大点的鲤鱼,给苏轼做了一道红烧鲤鱼送去。此时的苏轼哪有心情吃鱼,只有掩面哭泣的份了。苏轼最终是没等到死亡。这几句诗最终被神宗听到,皇上被手足情深的兄弟之情感动。就连政见不合的王安石也来说情,于是皇上决定放过苏轼,让他做了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因诗入狱,又因诗获救。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成就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开朗的豪放词风。被贬到黄州以后,虽然家里生活很困难,苏轼却能苦中作乐。既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一边创作,一边每天都带领全家人耕种劳作,虽然辛苦,生活却充满乐趣。后来,为了方便耕作,苏轼直接在菜地旁边搭建了一处茅草屋,因为该地位于于黄州东坡,他便以“东坡雪堂”命名了这个屋子,而他也多了一个名号,那便是“东坡居士”。自此以后,宋代多了一个白日里放歌纵酒的山野村夫;中国浩瀚的文学天空中多了一颗比肩李杜的璀璨明星。“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苏轼高度的评价,也是后人对他的一致评价。参考资料:[1] 巩本栋.“东坡乌台诗案”新论[J].江海学刊,2018(02):192-198[2] 林语堂.《苏东坡传》#苏轼的资料简介50字#

5、苏轼的简介资料50字左右

冯彬书法艺术欣赏:#书法爱好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6、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

【抄书打卡第2天】书名☀️:《苏东坡传》内容?:第二章好句摘抄总结✨: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苏东坡的出生背景、家庭情况等。感受⚡️:1、苏东坡胸襟开阔,心性纯良,才华横溢,这些一定和他从小优渥的生活密不可分。2、苏东坡20岁左右高中进士,过人的才华以及锦绣前程,难免会有些年少轻狂。举个栗子?说明:项羽是楚国名将的后代,一出生就背负着家族的荣耀。他年轻有为,骁勇善战,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结果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尸骨无存。曾有人分析,对比刘邦,项羽缺少人生阅历,而且年轻人易冲动,争强好胜,任性妄为,不像年长者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我妈妈曾说一个人最好不要太早成功,从前不太能理解,现在不禁思忖,没有谁的一生能一直平安顺遂,如果年轻时一切太过顺利,那可能坎坷曲折会在后半生。#写作# #抄书打卡#

7、苏轼的资料50个字

许多人以为苏东坡留下的就是诗词,其实更多的是他的小简偶记,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散文,比散文更散,是书信、墨迹、题跋一类。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介绍,苏东坡留下的内容,洋洋洒洒有上百万字,其中诗词700首,书信800件,墨迹题跋600件,还有大量的对话录。苏东坡不记日记,嫌过于严肃,他是个富有青春活力的人,喜欢札记,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场景、事件,兴之所至都会笔至于书。用什么文体对他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兴趣爱好,他记录自己的审美和对世界对周围的观察认可。如果他人保留下来,就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历史记录了。0795 #苏东坡传# #林语堂#

8、苏轼的资料生平简介50字

命运多劫的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面对一生坎坷命运的豁达心态。1.苏轼的一生以及悲惨命运。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21岁出仕,22岁丧母,28岁丧妻,29岁丧父,43岁入狱,44岁因乌台诗案,差点失去性命。47岁丧子,50岁后,一贬再贬,66岁结束了生命。朋友,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人生不如意吗?苏轼44岁那年,因乌台诗案,差点失去性命。让他更绝 望的就是因此连累了弟弟苏辙被贬,驸马王诜被重罚而自己却无 能为力。因此他写下了绝命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因为这首情真意切的诗,使得宋神宗为之动容,便下命从轻发落苏轼,被贬黄州。苏轼的起点就是巅 峰,巅 峰之后就是坠 落。这悲惨的遭遇能不痛苦吗?他常常一整天将自己关在屋内,直到晚上才敢独自出门,像一只惊弓之鸟般生活。2.苏东坡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苏轼又名苏东坡,那苏东坡又是如何得来的呢?苏轼贫困潦倒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他脱去文人长袍,下地开荒种地,晚上回到住处后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刻就有了重 生的苏轼,改名为苏东坡。可以说,被贬黄州,就是苏轼人生崭新的起点。从那时起,就有了豁达善良的苏东坡。之后虽然继续被贬惠州,但他依然乐观对待,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地处海南,荒凉至ji。在那里他却发现了美味的生蚝。并嘱托他的儿子说,不要把生蚝的事情说出去。因为如果北方人听到了,就会求着皇帝把他们贬到海南来跟他抢这天下的美味。看,这苦中作乐的精神,真的是令人钦佩!3.苏东坡造福百姓。苏东坡被贬的期间,每到一地,他就造福一方。有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赈灾施药。苏轼坎坷不羁的命运造就了坦然乐观,造福百姓的苏东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 生,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至逆境中。#微头条打卡# #金粉社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的资料简介50字左右(苏轼的资料简介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