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周鲁这个人吗(周鲁生平是什么意思)

1、周鲁生平是什么意思

误传“开除毛泽东d籍”的周鲁,后来牺牲了。周鲁同志是1928年3月进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湖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转达了中共临时中央的决定。周鲁不知是记错了还是理解误差,他竟然当众宣布开除毛泽东的d籍!实际上远在上海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是“开除秋收起义领导人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事后有人问周鲁,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是不是就是开除d籍,周鲁回答说:“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后人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不仅会疑惑,周鲁这个人是否是太武断草率了?实际上你看一下周鲁同志当时的年龄就知道了,他这个时候只有22岁。就是现在我们一个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而且上海临时中央做出这个决议之后,湖南省委和湘潭特委几次派员前往井冈山,都因为敌人的设卡检查、层层围堵而没有成行。直到这位年仅22岁的湖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周鲁同志费尽周折,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到达了井冈山。会后,周鲁又以特派员的身份责令毛泽东等人带领井冈山的队伍参加“湘南暴动”攻打敌人的大城市,这种完全不符合革命现实的想法受到了毛泽东等同志的变相抵制。无奈,周鲁带领少数人离开大部队,往衡阳方向走去。走了大约三四天左右,在安仁龙海塘附近,遭到地方民团胡子良部伏击,周鲁英勇战斗,最后不幸牺牲。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回看,周鲁等年轻同志为何这么执着的非要攻打敌人的大城市?因为从当时可以看到的革命史来比较,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湖北新军的低级军官张振武等人振臂一呼,一夜之间革命就成功了,持续了二千年的封建王朝就土崩瓦解了。苏联革命也同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声一响,布尔什维克们冲进冬宫,一夜之间革命也成功了。在向前边追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爆发在城市,三下五除二就获得了胜利。唯独中国的毛泽东把队伍拉上了井冈山,从年轻气盛的周鲁同志的角度去看,这种做法要到哪个年月才能革命成功呢?中国的革命者认可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在付出了无数鲜血和生命之后。

2、历史上有周鲁这个人吗

大家可能想都没想到过,伟人毛泽东居然被“开除”过d籍,事情发生在井冈山斗争时期。1928年3月初,湖南省委特派员、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精神和省委指示,他批评毛泽东及前委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指示要“烧、烧、烧,烧尽一切土豪劣绅的房屋;杀、杀、杀,杀尽一切土豪劣绅的头颅!”使井冈山地区的红红火火的革命工作,一时变得不知所措了。本来这个所谓的指示是中央1927年11月才做出来的,直到1928年3月才通过特派员周鲁传到井冈山,是由于当时没有电台联络,文件不能随身携带,只能靠背诵记忆,结果他在传达中央给毛泽东纪律处分的时候,把“开除毛泽东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误传为“开除d籍”,还传达了湘南特委的决定,取消前委的指示,另组军队前委,毛泽东改任师长。周鲁的误传,对毛泽东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是d的一大代表,一生致力于d的革命事业,如果因中央惩办主义的政策而开除出d的话,这必将演出中共历史上的一出悲剧事件来。这一错误决定显示了当时的中央不懂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不知道毛泽东对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巨大贡献,这是主要原因。但是文件传递当中,我们也能看到通讯设备的落后,也导致了中央指示的误传,还有一次中央指示的传递耽误了半年才到井冈山根据地,一直到了红军反围剿的时候,才逐渐缴获了不少电台,才建立了中央红军的通讯系统,通讯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培养训练出了一批破译高手,这使得军队对敌人的行动了如指掌,可以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作战目的。

3、周鲁的结局是什么

1928年,周鲁不光撤了毛泽东的职,还开除了他的d籍,这太令人震惊了。毛泽东在1956年会议上说:开除d籍了,让我当师长……这就不能过d的生活了,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毛泽东成了“民主人士”。周鲁是谁?他是中共湖南特委派来的,据周鲁说,他看了中央文件做出的处理,只不过是传达。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又因何要开除毛泽东的d籍呢?这些还要从秋收起义说起。当时共产d与国民d两方由于政治思想和观点的不同,再加之国民d内部人员的更换,导致部分国民d人叛变,对共产d人员进行屠杀。这也导致两方的关系彻底破裂,秋收起义自此展开。但不幸的是这场起义刚开始没多久就以失败告终。毛泽东看着损伤严重的部下,如今才攻打了三个县,就伤亡过半,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果断的放弃了原定的目的地,带领余下部队转战井冈山。一路上的悉心观察加之长久对革命政策的研读,令毛泽东心里产生了个大胆的决策。是否可以尝试由农村为突破口,利用农村包围城!利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道路。这在如今看来是条非常适合我国的政策,对我国有利而无害的绝妙政策,但在当时想要开展是非常困难的。经过多方的考察,毛泽东更加的确信这个策略。于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农村正式建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革命形势在遂川、宁冈、茶陵三县发展的愈来愈大。当时的原定计划是毛泽东带领军队去攻打长沙,可等了许久消息的d中央却收到消息称毛泽东带领军队跑到了井冈山,对攻打长沙的计划置之不理。当时的通讯设备远没有现代的先进,且在行军的路上,就比如毛泽东临时放弃长沙改进井冈山这件事就不是一句两句就能给上面解释清楚的。当时上海在11月9日刚好有个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不明具体原因的d中央当即严厉处决湖南省委,给他们订了个临阵脱逃的罪名。这作为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这件事的主使者当即也受到了严肃的处罚。d中央认为在这个时期违抗d中央安排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严重违反d纪,当即就撤掉了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位。而湖南省委也在商讨后决定特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前往井冈山对毛泽东进行批判且传达d中央的精神和态度。但当中的情况恶劣,谁都不知道敌人是否会在下一刻出现,文件也不可能随身携带,仅仅只能通过背诵,记在脑子。在加之沿途的奔波,种种不明确因素,这就导致原本的旨意被错误传达。原本是开除毛泽东的临时政治句候补委员的职位被周鲁误传为开除d籍。要知道d籍是一个d干部的所有,仅仅因为这个不算特别重大的事情就削去他的d籍,是不是处罚的有点过于重了呢!尽管有人怀疑但也没人去细想,只是刻板的去执行周鲁所带来的处分。周鲁简简单单的一句误传就对毛泽东的影响可不是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总结的。失去d籍的毛泽东在一些事情上严重受限。当时的情况对毛泽东十分的不利,在加之失去d籍就不能担任职务。万般无奈直线毛泽东只能当了个师长。但毛泽东因为没学过军事,尽管参与过一些战争但对比职业师长来说还是不太行的。但这也是万般无奈之局,也只得妥协。时间悄然流逝,因为任务需要,部队要前往湘南,途径湖南南鄙县中村的时候,毛泽东接过d的正式文件的时候,这才发现是个谣传。正式文件上那里有开除d籍这句话,分明就是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这悬起的心这才重重放下,他当时还奇怪d为何会下达这么重的处分,发现是穿错了消息这才松了口气。虽然错误被纠正,但毛泽东在那段时间所受的苦楚却是无法感叹深受的。但毛泽东 却很大度,对此事也并没有放在心中。甚至在召开两军会师大会之前,还特意配上了多年不曾佩戴的驳壳枪,见到朱德的时候也很高兴的打招呼,表示配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参考文献:误传毛泽东开除d籍

4、周鲁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少昊、九黎、东夷、殷商、炎羌、周鲁、慕容鲜卑、高句丽、渤海、女真、安徽凤阳及云南等地卫所军民几千年的混血。#周鲁生平简介#

5、周鲁的简介

毛泽东一生经历了无数险境,单在井冈山及瑞金革命时期就经历了四次险境,假设任何一次遇难,中国历史必将改写 ,具体如下:1、大汾遇险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的茅坪“安家”、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但刚下山不久,却遭到了一次大的打击。当部队到达酃县的水口时,获悉湖南茶陵县敌军的两个团向水口扑来,毛泽东当即决定将部队两个营的兵力分成两路:一营直插茶陵,待迫敌回撤后,返回茅坪;他亲率团部和三营折入遂川境内。10月22日,毛泽东率队到达遂川西部的大汾镇时,遭到了遂川县反动武装头目、靖卫团团总萧家壁的突然袭击。萧家壁,人称“萧屠夫”、“萧阎王”,此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听说工农革命军到了,马上召集部队杀了过来。是夜,工农革命军指战员们刚进入梦乡,萧家壁纠集了三四百团丁突然发动袭击,打了工农革命军一个措手不及。紧要时刻,毛泽东当即命令三营回击,抢占被敌占制高点,自己亲率团部绕到敌人后面,计划与三营前后夹击敌人。战斗越来越激烈,革命军舟车劳顿,十分劳累,加之人生地疏,难以抗敌,同时团部与三营因敌阻隔,夹击敌人的计划落空,毛泽东不得不下令撤退,往山沟沟里钻。此战可谓溃不成军,三营也不知去向。萧家壁在1949年解放时期 ,毛泽东特指示部队围剿,后被活捉枪毙。2、被误传“开除d籍”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始了武装割据,在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建立红色政权。1928年3月初,湖南省委特派员、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精神和省委指示,摆出一副“顶头上司”的姿态,先是批评毛泽东及前委行动太右,烧杀太少,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周鲁传达了1927年11月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由于当时条件很差,文件不能携带,只能靠记忆口传,结果在传达中央给毛泽东纪律处分的把“开除毛泽东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误传为“开除d籍”,周鲁又传达了湘南特委的决定,取消前委,另组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周鲁的误传,对毛泽东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是d的一大代表,一生致力于d的革命事业,如果因中央惩办主义的政策而开除出d的话,这必将演出中共历史上的一出悲剧事件来。毛泽东被误传“开除d籍”,这对毛泽东来说是人生的最黑暗时刻。3、圳下遇险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小行洲出发下井冈,向赣南出击。2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夜宿在寻乌县吉潭镇的圳下村。2月2日拂晓,特务营也未及时察觉敌情,国民d刘士毅2月2日黎明,二十八团先于军部开拔,特务营也未及时察觉敌情,国民d刘一毅部的先头部队,突然向驻在圳下村中的红四军军部袭击,一时,四面枪声大作,毛泽东与贺子珍由警卫员掩护,涉水过河,突围上山。军长朱德手提冲锋枪与警卫员杀出一条血路,但跟随他一起突围的,结婚不到一年已有身孕的妻子伍若兰却因腿部中弹,不幸被捕。陈毅在突围中,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一脱,往敌人头上罩去,才得以逃脱。可见当时情形已是万分紧急了!毛泽东此次能够化险为夷,当时毛泽东是住在村前的小庙里,并没有宿在军部,因此,敌人先头部队攻进圳下村的时候,实际上已越过他住的地方。如果毛泽东住在军部,历史必将改写。圳下村遇险,是红四军下山所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严重的困难,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在3月20日给中央报告中称当时:“是我军最困难至暗的时候”。4、瑞金遇险1931年11月1日到5日,江西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央苏区d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项英主持会议并批判毛泽东,并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毛泽东被免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位。1931年1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最有影响,毛泽东在瑞金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王明领导集团进入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中共和红军的领导之外,1932年冬,毛泽东到赣南进行调查研究。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会,让王盛荣火速通知毛泽东参加。王盛荣当即带了一个排,星夜兼程奔赴赣南。谁知下午刚到毛泽东住的地方,就听到村里枪声大作。原来,毛泽东的警卫人员与反动民团交上了火。王盛荣手提驳壳枪,顺着枪声拼命冲进村里,找到了毛泽东。那一时刻太危险了,几个团丁正端着刺刀枪逼近毛泽东。王盛荣在敌后大喝一声,趁敌兵回头之际。举枪打死了他们。解围后,王盛荣拉着毛泽东就走。毛泽东当时正闹痔疮,走不动路。王盛荣只好丢下长枪,与刚刚赶到的红军战士架着毛泽东,连拉带拖,掩护着毛泽东突出重围。毛泽东在井冈山及瑞金革命时期的四次危险,展现出伟人遇到险境不慌张,遇到挫折不消沉,意志坚定,即使是被误传“开除d籍”,仍不计私利,胸怀坦荡,值得后辈缅怀学习。#伟人红色记忆# #伟人故事,# #致敬伟人精神##周鲁生平简介#

6、周鲁的最后下场啥样呢

“鲁迅”笔名的由来及含义——著名作家笔名索解(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据统计,周先生一生取用的笔名,有140多个。他说过:"一个作者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因此,鲁迅的笔名便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性格,是我们研究鲁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早年的笔名,大都含有“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如“遐观”,就是远看的意思;“唐俟”,是徒然等待的意思,根据年代来推断,这表示对辛亥革命后现时的失望,并表示将投身于新的战斗……鲁迅晚年时的笔名,大都燃烧着讽刺的烈火,如“虞明”是“愚民”们之意,取谐音,是对国民d愚民政策的讥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笔名是“孺牛”,源自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个笔名反映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1936年8月27日,鲁迅使用了最后一个笔名“晓角”,表示黎明前战斗的号角。这个笔名反映了他晚年卧病期间,虽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仍然不望唤醒国人,为了迎接黎明而奋勇斗争。“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关于“鲁迅”这个笔名的由来: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从此,默默无闻的周树人成了赫赫有名的“鲁迅”。鲁迅在《自传》中曾说:“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又说:“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关于“鲁迅”这个笔名的含义,历来有多种解释:第一种解释:“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而他早年在家乡,经常被人叫做“迅哥儿”,算是一个乳名。所以,“鲁迅”这个笔名寄托了他对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深爱,以及对少年时光的怀念。第二种解释:据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所说,许寿裳先生曾向鲁迅做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可见,“鲁迅”这一笔名包含着先生自谦自勉之意。第三种解释:先秦时期,“鲁”是周朝的一个同姓诸侯国,周、鲁同姓,周鲁原是一家。而“迅”字,古义为狼。《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据此,“鲁迅”是指鲁家的一个狼一样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解释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的主旨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笔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据说,此观点得到了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认可。

7、周鲁简介

关于鲁迅这一笔名的由来《狂人日记》发表时,第一次用了“鲁迅”这个笔名。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笔名鲁迅》中说,取这个笔名,理由有三:(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狂人日记》发表并有了很大反响后,鲁迅“便一发不可收拾”。1918年冬天写成的小说《孔乙己》,1919年4月25日写了小说《药》,1919年10月发表小说《明天》。从1918年9月到1919年11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随感录》共27篇。可看出鲁迅写作速度之快且高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历史上有周鲁这个人吗(周鲁生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