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简介资料简单(陶行知名字含义)

1、陶行知名字含义

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陶行知简介资料简单

今天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俊,因崇拜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改名“陶知行”;实践中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这是真做教育的人,做真教育的人。陶行知从未被人遗忘:他作为教育家的成绩和贡献举世皆知,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和重庆育才学校至今留存,他的著述至今出版的版本,已经超过百种,仅他的《中国教育改造》一书,在过去20年间,就已出过十多个版本,被公认为中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最后以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和友友们共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简介资料#

3、陶行知每日四问

名人人名叶圣陶、陶行知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圣,奉圣人之行;陶,养陶然之心。2.陶行知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第一次改名“陶知行”。后来,拜美国实践派大师杜威为师。有一天,杜威语重心长地对陶知行说:“小陶同志啊,行动了才知道怎么行动,实践出真知。”实践使陶知行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可见,陶行知有错就改,不做狗熊他二奶,不能掰一个扔一个还死不悔改。

4、陶行知教育格言

民国时候著名教育家:梅贻畸、蒋梦麟、张柏苓、陶行知、潘光旦、叶圣陶、傅斯年、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马相伯、林启、胡适。

5、陶行知死亡原因

1939年,48岁的穷书生陶行知向24岁的富家千金吴树琴求婚,遭到吴家父母的强烈反对,随后,陶行知写了一封信给吴树琴父母,内容竟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中国人 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 主主义战士,爱国者。吴树琴是陶行知的第二任妻子,两人是同乡。1934年,19岁的吴树琴为了逃离家里安排的亲事,和两位同病相怜的姐妹一起从安徽逃到上海,并通过安徽公学的校长姚文采结识了陶行知。当时的陶行知已是名满天下的教育界的名人,且有一个相伴多年的妻子汪纯宜,两人是青梅竹马,伉俪情深,育有四子。吴树琴虽未见过陶行知本人,但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光辉事迹。陶行知师从美国杜威教授,回国后拒绝一切高 官厚禄,致力于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这些都让吴树琴深感敬佩。到了上海后,陶行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建议她们去考中法大学的药学科。陶行知本想写推荐信,吴树琴却说:“我们要凭自己的本事报考。”这令陶行知非常吃惊,他的妻子汪纯宜则在旁边笑了笑说:“行知推荐了这么多人,你们还是第一次拒绝介绍信的,甚是钦佩!不过相信你们凭借实力也能顺利入学。”上中法大学需要先学法语,但是三人初到上海,又没什么余钱请老师,正好陶行知懂法语,便免费帮她们补习。陶行知还鼓励她们说:“你们是新时代女性,敢于出逃就说明了你们非凡的勇气。但女子求学之路异常艰难,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以后有什么学业、思想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此后,吴树琴专心学业,遇到不懂的,也经常去叨扰陶行知。陶行知还教她们书法,带她们去听讲演,给她们讲述自己的办学设想。吴树琴再一次被陶行知的思想和风范深深折服,但她没有过多的想法,按她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很尊重陶行知,但我没有想过成为他的妻子。”一切的改变,始于1936年以后。1936年,汪纯宜在上海病故,当时的陶行知受到全国抗 日救 国会的委托,正出 访美国。得知消息时,他悲痛万分。正在他伤心欲绝,又孤苦飘零海外时,吴树琴的一封封信件抚慰了这位游子的心。陶行知也时常鼓励吴树琴精进学业,在当时女性求学压力如此大的大环境下,陶行知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吴树琴后来回忆说:“我从一个险些成了封建家庭牺牲品的弱女子,成长为有专门学问的新女性,陶行知是我追求新生活的最大支持者。”一来二去,两人通信的频率越来越多,他们相互鼓励,从而两颗心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吴树琴大学毕业后,因为女子的身份,找工作遇到很多阻碍,就在她郁闷不堪,心情沉重时,陶行知的一封来信再次给她带来光明。当时,陶行知正在香港筹备晓庄药物研究所,就邀请吴树琴过去帮忙研究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奎宁。吴树琴欣然前往,后来又随陶行知去往重庆。奎宁研制成功后,陶行知没有借此大发横财。而是将其低 价 出 售给了贫穷的百姓、士兵等。这让吴树琴对陶行知刮目相看,更加认为自己没有选错人。此后,二人的交往更加频繁紧密,逐步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随后,陶行知便向吴树琴求婚了,吴树琴给父母写去信件,正式向他们介绍了陶行知。谁知,吴父吴母非常反对,吴家是大家族,而陶行知虽然名满天下,却是贫寒之家,更何况他又长期漂泊,双方还有着24岁的年龄差。于是,年龄差距、家庭的反对、世俗的偏见笼罩在吴树琴的心头,始终挥散不去。陶行知看在眼里,很是心疼,他认为自己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于是,就给吴父吴母写了一封信,请求二老同意这门亲事。信件内容是郑板桥的一首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认为: 二老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人生应该交由她自己抉择。但是,接到此信的吴父吴母勃然大怒::“这说的什么话?他是在教我们怎么管教自己的女儿吗?”二老更加反对了。不过,当吴树琴得知信的内容后却豁然开朗,她想:陶行知都如此勇敢了,我还怕什么呢?于是,1939年,两人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地在一起了。陶行知还写了一首《结婚歌》送给吴树琴: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令人惋惜的是,两人结婚七年后,陶行知因一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抗 日救亡运动奔走呼号,操劳过度,于1946年7月,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友人家中的洗手间,从此便长眠不起。陶行知去世后,吴树琴整整失眠了三个月,当时年仅31岁的她,没有再婚,只孤独地怀念着陶行知。@书意时光罗伊·克里夫特曾说:“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陶行知与吴树琴虽然相隔24岁的年纪,却在彼此眼里看到了自己最好的样子。吴树琴曾说,她与陶行知的相遇对她来说是一场盛大的欢喜。祝福所有人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欢喜!

6、陶行知劳动教育

《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解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2日   第 12 版)日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编著的《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酝酿于他从事新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过程中,又在长期革命实践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研究。该书从方明主编的11卷本《陶行知全集》中选出精华,并结合当下生活分为八章进行解读。书中的话题主要围绕教育、学校、教师、父母、孩子来写,对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和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父母和教师学习。(韵文)#陶行知简介资料#

7、陶行知经典语录

历史记忆 (历史上的今天)七十六年前的今天(1946年7月25日),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因病在上海逝世。陶行知(1891年10月~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陶行知早年在美国深造,回国后致力于平民教育,先后在上海等地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和育才学校等。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之一,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陶行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共产d的朋友。1945年,陶行知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拥护共产d的正确主张。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陶行知去世后,毛主席专门题词悼念陶行知:”沉痛悼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也为陶行知题词:"行知先生千古,万世师表“。图十四: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后,于1945年10月11日由重庆返回延安时,陶行知带领育才师生到机场送行。

8、陶行知创造教育

陶行知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徽州歙县,于1946年7月25日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留美归来后,他放弃优越的大学教授、领导的优越生活,毅然投身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战时(抗战)国难教育,为近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陶行知去世后,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在延安举办的追悼大会上,盛赞陶行知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教育家”,并说“陶行知先生精神不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纪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绍兴头条# #教育# #陶行知#附:陶行知教育名言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陶行知简介资料简单(陶行知名字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