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丹丘图片(元丹丘画像)

1、元丹丘画像

颜真卿(709年—784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传世书法的瑰宝。汇录有关《多宝塔碑》的相关资料,以供书法爱好者参考。《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撰文作者岑勋,是诗人岑参的从弟,今天他的事迹很难查到,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看到他身影,李白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诗句,这里的岑夫子,就是岑勋。可见岑勋在当时也是一号人物,能够与李白结交。从碑文的内容来看,岑勋也是一位写作高手,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字句优美,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而人们可能更看中的碑文中颜真卿的书法,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致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故而,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多宝塔碑》之一)

2、元丹丘图片

#绵阳头条#李白之谜(238)|| 李白与王维可能相见的时空交集有哪些?王维与李白,出生于同一年,王维辞世于761年,李白晚一年驾鹤西去。他们共同见证了大唐由盛而衰那一段绚烂而悲催的历史。一个称“诗佛”,一个号“诗仙”。他们的诗歌都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他们本该相互认识,且可以写出“李杜会”那样的传奇,并留下千古不灭的友谊诗篇。而且,他们还有相识的时空交点,有引荐他们相识、成就他们友谊、共同认识的“牵线人”。但是,已有的文字资料显示,他们从未见面,没有相见相识的任何文字记录。即便是野史演义、民间传言,也丝毫没有他们人生轨迹“相交”的“传奇”。他们之间,似乎进水不犯河水,春秋相距,荷梅不遇,参商两隔,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留下一个千古遗憾。他们相互缄默,这千古之谜让后人猜度不已。但是,他们各自的命运、生活轨迹及大唐时代,仍然为他们创设了“不期而遇”的时空节点。综合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陈铁民的《王维年表》及其他资料,有七个年头可能促成李白与王维相见。开元十八年(730年),王维在长安为官,李白一入长安。那时,王维已经在京城风光了十五年,亲历了大唐一步步走向盛世的光辉历程。他的诗歌,自十七岁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轰动朝野、驰名四海以后,就一直占据着大唐诗歌高地,左右着诗歌创作的话语权。李白初入长安,专程去求人引荐。照理说,李白仅凭诗歌这一点,就该去拜访王维。况且,行走中的李白一直喜欢结交新朋友,此行也留下了不少酬赠诗篇。但是,他们没有相见。731年,李白在长安干谒无门的情况下,经朋友介绍,到距长安城外的终南山隐居,不远处的邠州、坊州寻求机会无果,春天又回到长安。他们有机会相见,却没有相见。734年,王维在长安闲居,秋天在嵩山隐居。李白游洛阳,之后到嵩山造访元丹丘,作《元丹丘歌》。他们有相遇的可能,但没有相遇。735年,王维为左拾遗,到东都洛阳任职。此年五月,李白经洛阳游太原。这一次,他们也没有相遇。天宝元年(742年),王维在长安任左补阙,专事指责朝政之失。王维经常出入朝廷,在金銮殿参与议事。秋天,李白应诏入京,在金銮殿接受了玄宗的隆重召见,被授予“翰林待诏”,做了玄宗的御用文人,也当经常出入皇宫。之后,唐玄宗与杨玉环到骊山温泉宫修养,李白随行,王维也在随行的官员之列。李白有《侍从宿温泉宫作》等诗,王维有《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这一次,他们最有可能“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仍然没有他们相遇的记录。743年,他们都在长安,李白常被玄宗召见即兴作诗为其助兴,《清平调三首》即是这种境况下的杰作。他们也没有相遇相识。744年,王维仍为左补阙。李白于春天被“赐金放还”。李白出京之前,他们仍有机会相遇。此后,他们就再也没有相遇的时空交点了。这两位站在盛唐顶端的诗人,上天为他们安排了七次可能相遇相识的机会,但他们始终没有相见,不能不说是天大的遗憾。

3、元丹丘年龄

位于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常村镇李家庄村辖区内的谈墨沟中心岭上的老丹坑处,相传是唐朝时期李白和好友元丹丘一起曾在此隐居(图片残碑为据)。元丹丘以炼丹、饮茶、传播道法为嗜好。李白和元丹丘曾在嵩山相识,李白又一次东游到嵩山 ,晓知元丹丘去了常村的石门山(即西唐山,也就是现在的叶县常村镇李家庄村辖区内的谈墨沟中心岭老丹坑处),李白不辞辛劳来到石门山(即西唐山)找到执友元丹丘。在石门山隐居期间李白写下了很多诗篇。其中的《将进酒》是和元丹丘、芩勋、白秀在一次饮酒后乘兴而创作。如今,《将进酒》成为千古绝唱。忆往昔古人远去,留文墨独领风骚。李家庄村民和村领导盛情接待,各方来客。

4、元丹丘安路

河南有一个登封小县,名不见经传,但诗仙李白却曾游过此地,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将进酒》。要说这登封小县,它其实是河南省会郑州市辖下的一个区级市,其实,著名的少林寺和中岳嵩山就在这个小县城中。除了这两大名胜,登封还有一座中灵山,地处与洛阳的交界。唐朝时期,这里道教兴盛,道士们喜欢在中灵山寻找洞窟,住在里面隐居修仙。有一日,李白和朋友岑夫子一块爬上中灵山,寻找道士元丹丘饮酒,喝醉之后,写下了千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但其实站在中灵山上,并不能看见黄河,李白天马行空,并不被眼前景物束缚,想到哪里写哪里,才成就了他的伟大。如今,中灵山依然是一片野山,经后人开发的地方并不多,跋涉其中,是否也能感受到当年李太白的豪情?#我要上微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河南# #登封# #李白# #文化# #我在头条品唐诗# #旅游##元丹丘简介#

5、元丹丘配音

唐朝诗人李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诗仙”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时期的李白用风姿卓越来形容也不过。小学课本上李白的诗如今也是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望月》更是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李白的人生也是充满了曲折,年少时一心想入朝为官光宗耀祖,风采绝伦的他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更是骄傲无比,在官场上目中无人遭到弹劾,最后被贬。而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的诗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惜就是太狂傲不懂做官。李白被比作为"诗仙”在他的眼中世间万物都为凡物,只有心中的抱负才懂得他所想要。而他的人生与诗一般需要我们静静品味。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给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青年——狂(狂热自负 悲喜更迭 侍君荣亲 始终不渝)李白自负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雄气,梦想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他自喻为“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的北溟巨鲲,“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的天马、“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的凤凰。他能“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崔宗之《赠李十二白》)。他“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年轻自负的李白,在四川绵州初谒益州长史苏蕤时就呈上得意之作《大猎赋??冠年闻天子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传递着豪迈、奔放、昂扬的激情。他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给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横吞百川水的巨鲲何日“簸却沧溟水”。他第三次拜谒一代道宗——司马承祯,得到盛赞,李白欣喜若狂,热血沸腾,意气飞扬,慷慨陈词济世安邦之道。相信自己定会名动万乘之主,定取卿相之位。一腔热血只为求官中年——醉(踌躇满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壮年失妻 愧对家人——痛心裂肺开元廿三年冬,司马承祯仙逝。给玉真公主的遗嘱中提到“经济文章之才,不要忘记蜀人李白”。这让当时的李白萌生希望,他激情昂扬,“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 攀折唧唧长咨嗟”(《庭前晚开花》)。他随雁门将军打猎,初遇郭子仪,畅谈天下事。举家迁往山东曲阜南陵后,又只身前往中都县裴旻家学剑,以期自己文武兼备,大展宏图。他踌躇满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他热切企盼着。就在此时,久病缠身的爱妻许如素在长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大堤曲》)。十多年来,未尽人夫人父职责的李白,愧悔交织。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时刻咬噬着。晚年时期的李白靠酒度日李白的人生大起大落,也让他不同时期所写的诗让人赞不绝口。正因为这一时代,才造就就了李白。如今读他的诗更像是在品味他的人生一般。你们是怎么看待李白的人生与诗的,而不是效忠皇帝#元丹丘简介#

6、元丹丘是谁

李白之谜(239-1)|| 有哪些可以做李白与王维相识的“牵线人”?从时间上看,李白与王维相遇相识有时空交点,但他们没有相遇,也没有任何相识的记录和民间传言。他们还有共同的朋友,这些朋友也可能引荐或促成他们相见。第一,首推唐玄宗。王维在京为官的时间很长,李白于742年秋至744年春在玄宗身边做“翰林待诏”,作为御用诗人专门写诗为其娱乐助兴。这期间,唐玄宗完全有可能安排这两位顶尖诗人相见,甚至诗歌唱和。李白写过二十多首应制诗。王维也曾被玄宗“命题作诗”,据统计也有十七首之多。这中间,说不定玄宗一时兴起,就有安排他俩同场“飙诗”。王维曾受玄宗之命为玉真公主作《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奇怪的事,玄宗为何没有将这两位顶尖诗人召集到一起为他的娱乐活动助兴呢?命李白为杨玉环写诗,命王维为玉真公主写诗,却没有安排他们同时为其中一人写诗,好像也在有意回避似的。第二,玉真公主。她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亲妹妹。她信道,作了女道士,还得到了玄宗的全力支持。玄宗在长安城内、终南山等地专门为其修建了道观之类的习道场所。王维十五岁进京求仕,十九岁因弹得一手好琴结识了玉真公主。据说,在玉真公主的帮助下,王维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曾奉玄宗之命,王维作《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由诗的内容可见,王维对玉真公主山庄十分熟悉,诗写得也极其“用心”。据魏颢《李翰林集序》载:“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魏颢这个信息的获得,源头是李白的“亲口叙述”。由此可知,李白被玄宗召见,是其好友元丹丘先引荐给玉真公主,再由玉真公主推荐给唐玄宗的。这一点比较可信。因为玉真公主是道教徒,对李白的诗名当早有耳闻。加之,李白一入长安时,也曾专门到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拜见她。不遇,李白作《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把玉真公主写得仙人一般。李白当时还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玉真公主后来想必也读到过这些诗。如此,李白作“翰林待诏”期间,玉真公主即可以牵线让他俩相见。即便如民间所传,因玉真公主,王维、李白存在所谓的“情敌”关系,玉真公主不介绍他们相识,他们也仍然存在“偶遇”的可能。还有点须得注意,玉真公主辞世后,是王维的弟弟王缙为其写的墓志。会不会因为玉真公主与王维的那一层“特殊”关系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元丹丘图片(元丹丘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