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简介(谥号解析)

1、谥号解析

中国古代皇帝生前的尊号和死后的谥号。隋朝以前,皇帝的尊号就只有“皇帝”二字,当时的人们认为秦始皇鼓捣出来的这两个字已经充分表达出了人世间高贵和尊崇。直到唐朝的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期,群臣给他上尊号为“天皇”,意味着比一般皇帝的专门称谓更高一阶,这是为皇帝上尊号的开始。从此,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根据皇帝执政时间的长短和所谓治绩,群臣可以多次上尊号,每次都酌增字数,使用更加恭颂阿谀的词汇。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群臣曾六次上尊号,初称“开元神武皇帝”,后加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尊号是由谥号演变而来的,但谥号的那种褒贬意义已经丧失,因为群臣给在世皇帝上尊号,哪敢带有贬意,只能吹捧,以迎合皇帝虚荣和骄傲的心理。尊号的出现和发展,也促使谥号制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尊号和谥号并存,使谥号渐失褒贬之意,多为谀夸之词,其字数也随之增加。唐朝皇帝谥号通常在八个字左右,宋朝就发展到十几个字。同尊号一样,谥号不再能反映出帝王生前的功过和个人特点,而变成一些空洞溢美的套话,甚至连欺骗作用也是极有限的。比如,把大半个宋朝江山都折腾没了的宋徽宗赵佶的谥号,竟然被定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这种凭空杜撰而完全悖离事实的谥号,与其说是称颂,不如说是一种讽刺。在拟订尊号和谥号时,臣子们总是精心挑选各种高级的颂词,通常的办法是采用天、道、文、武,其次是德、圣、仁、智、孝,如此等等。这样既能捧出天神地祇,又突出人间政治和世俗伦理的各种美德典范,还有意炫耀皇权乃是“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种权力的结合。#头条创作挑战赛#

2、唐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简介

中国古代,给皇帝的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皇帝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仁,意味着宽厚、仁慈、通情达理、行惠施利,也说明这个人很好相处。能被用“仁”字作为谥号,无疑是说明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是位好皇帝。中国历史上其实只有四位仁皇帝,就是前四个,后面的夏辽两个都不算,尤其是西辽,那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谥号简介#

3、谥号排名

籍籍无名的谥号:忠文与“忠武”不同,“忠文”的谥号,就较显平庸(可能被“文忠”抢去了风头)。翻阅二十四史,“忠文”之谥主要集中在两宋,其授予的人数并不多;这些受赠者,主要籍贯在浙江,他们的官阶多数并不高,也没有太过骄人的功绩。大家唯二可能熟知的,就是镇压宋江起义的张叔夜;以及武侠小说中《九阴真经》的创始人黄裳。

4、谥号读音

古人死必有谥,有美谥,亦有恶谥。谥号可以说是对人一生的总体评价。谥号的产生,大约是在商朝。不仅帝王有谥号,公卿士大夫同样也有谥号。殆至近代,民间一些不仕的读书人之间也开始盛行“私谥”,所谓私谥,民间自发的非官方朝廷赐予的谥号。秦始皇称帝后,觉得以臣下议论皇帝属于犯上作乱,于是废除了“以下犯上”的议论谥号的方式,代之以“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的追尊方式。然而,楚人一炬,秦朝二世而亡。布衣刘邦称帝之后,遂恢复了古代的谥号。两汉四百年的帝王谥号,基本上遵循了古代“不虚美”,“不隐恶”的标准。通过看两汉二十四帝的谥号,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当世帝王的功业。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给其父皇上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七个字的谥号,大体上是符合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的。唐末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竟有五个字。作为失去祖宗江山社稷的唐末帝,所得谥号却是平谥,而不是恶谥,这的确不符合谥号的原义。所以自隋唐以来,明清以前对前朝皇帝的追谥已经仅限于“美谥”或者是“平谥”。一般获谥“平谥”的基本上是一些无道昏庸之主。明清以来,帝王将相的谥号又发生了一大变化。即:平谥,已然消失。无论是英主,还是庸主,其谥号只有一种那就是“美谥”。而且这些明清帝王谥号不仅字数上超越了以前的所有帝王,动辄十几字,二十几字,就连木匠皇帝朱由校都得了个17字的谥号“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天启当政期间,任用权阉魏忠贤,朝局混浊不堪,而天启皇帝一心却只想着捣弄家具。这样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何资格“达天闻道”。又如宣统皇帝,这个认日本人作父的卖国贼,也有20字“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的谥号,很明显这些无道庸君的谥号,都是皇帝奴才们的谄谀之词,不足凭信。谥号的这种变化也折射出中国文人士大夫由铮铮铁骨,欲于皇帝相抗衡的凛然不屈,而堕落为皇帝的奴仆,成为甘于充当皇帝打手的弄臣。#历史冷知识# #头条历史##谥号简介#

5、详解谥号

那些尊贵的庙号与谥号(各八个):庙号: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仁宗、宣宗谥号:高帝、文帝、武帝、昭帝、明帝、襄帝、康帝、宣帝。汉代庙号严格,汉惠帝、汉景帝都没有庙号。如果按照汉朝庙号制度,唐朝只有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与玄宗李隆基,宋朝只有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仁宗赵祯、高宗赵构,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清朝只有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宗(不可称祖)玄烨、高宗弘历。#庙号# #谥号#

6、谥号来源

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有何区别?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为庙号;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等为谥号;永乐、康熙、乾隆等为年号;则天皇后、慈禧太后等为尊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唐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简介(谥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