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小时候我们就会唱这首歌,那时还小,10几岁吧,还不怎么太懂事。但对这首歌印象特深,是它的旋律?后来才明白这是一首高尚的爱之歌,是喀秋莎与服役军人相爱之歌!《喀秋莎》歌词是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创作的。创作地点就是在我们中国吉林珲春地区,现在的珲春市。《喀秋莎》创作在1938年7月。苏联与日本正在进行“哈桑湖战役”。这个季节,正是初夏,梨花和野玫瑰正在山野上盛开着。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灵感,激情喷发,创作了《喀秋莎》这首歌词: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后来,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立刻又谱成曲,开始在战役中唱响。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情歌!《喀秋莎》创作者是俄国人,而创作地点是在我们中国,无形中这首歌成了连接中俄友谊的纽带,在两国人民之间传唱,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首歌一直在中国的上空飘扬,直到今天记忆犹新。2015年5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报道,即将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在彩排退场时用俄语版《喀秋莎》拉歌,引起在场俄罗斯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反响。是啊,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都会唱这首情绪激昂的《喀秋莎》,每当此时此刻,心情都会十分激动,中俄友谊在我们的脑际中回响!衷心祝愿伟大的中俄友谊万岁!
2、喀秋莎歌曲今天是俄罗斯的胜利日,俄罗斯再次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在俄罗斯女兵出场的时候,军乐队直接把乐曲换成了喀秋莎!俄罗斯人可以说有一种喀秋莎情节!《喀秋莎》这首歌,描绘的是前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喀秋莎虽然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是它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在二战中,苏联发明了一款秘密火箭炮,在装备部队时名称都是保密的,于是苏联战士们就根据炮架上的一个К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亲切地称其为喀秋莎(Катюша),于是无数的苏联红军战士唱着喀秋莎,在喀秋莎火箭炮的轰鸣声中,把德国人一举推到了柏林城下。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人类音乐史的首例。#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头条热榜#喀秋莎简介#
3、喀秋莎现在叫什么名字喀秋莎是一首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前苏联歌曲,用长号来演奏很好地表现了乐曲欢快和强烈的节奏感,演奏水平很棒!#喀秋莎简介#
4、喀秋莎行动喀秋莎是谁?喀秋莎(Катюшa)其实是一个昵称,并不是正式的人名,大概类似中国的“小芳”之类。它来自于俄语中的Катерина(Ekaterina)这个名字。Катюшa是一个流行的昵称,常用于称呼亲密的女性朋友或情人。在二战期间,Катюшa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苏联红军士兵的信件和日记中,因为它代表了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和渴望。但是,Катюшa这个名字真正成为全世界熟知的,还是因为那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喀秋莎》。这首歌曲是由作词家米哈伊尔·伊萨科夫和作曲家马特韦·布鲁涅于1938年共同创作的。歌曲描述了一位名叫Катюшa的女孩在河边唱歌的情景,她的歌声像夜莺一般美妙动听,吸引了身处战争中的苏联士兵们的注意。歌曲通过对Катюшa的描绘,表达了苏联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歌曲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广泛传唱,成为了苏联红军的军歌之一,同时也成为了苏联国歌的候选歌曲。歌曲中的Катюшa也成为了苏联二战期间女性军工工人的代表。她们在生产线上默默工作,为保卫祖国和打赢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Катюшa这个名字究竟是如何和这首歌曲联系在一起的呢?据说,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真实的人物,米哈伊尔·伊萨科夫的邻居就叫Катюшa。她是一位工人,同时也是苏联共产d的d员。在二战期间,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庭,加入了工厂的生产线,为祖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位Катюшa的勇气和坚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米哈伊尔·伊萨科夫,他将她作为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喀秋莎》。除了这个真实人物的影响,还有一些历史事件也影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在1938年,苏联刚刚度过了大清洗的恐怖统治,许多人因为政治原因被迫失去了自由和生命。这时,米哈伊尔·伊萨科夫和马特韦·布鲁涅想要通过这首歌曲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通过这首歌曲来传达希望和勇气,激励人们继续前行。《喀秋莎》的歌词和旋律充满了感性和激情,不仅在苏联广泛传唱,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欢迎。这首歌曲成为了苏联的文化符号和民族象征,而Катюшa则成为了代表着苏联女性勇气和贡献的象征。总之,Катюшa这个名字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着女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和《喀秋莎》这首歌曲一样,成为了苏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了许多人的思想和情感。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Катюшa的名字和《喀秋莎》这首歌曲的魅力依然存在,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珍贵财富。
5、喀秋莎火炮“娜塔莎”是源自拉丁语的“娜塔利亚”(Natalia)的爱称,意为“诞生”。“卡秋莎”是源自希腊语的“叶卡捷琳娜”的爱称,意为“纯洁”。——《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6、喀秋莎钢琴志愿军多发射一次喀秋莎,陈赓:败家子,:几百两黄金没了作为我国曾经的老大哥,我国与前苏联的关系好,很多苏联的文化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其中出名的就是歌曲《喀秋莎》,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歌曲中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后却成为了让全世界害怕的武器。喀秋莎全称为BM—13火箭炮,属于远程车载火箭炮,虽然从外表来看,喀秋莎并不具备多大威力,比起当时的坦克相差很远,但从威力上来说,喀秋莎是妥妥的黑科技,是苏联打败德国坦克军团的绝密武器。正是由于喀秋莎在二战中的指挥,我军便以喀秋莎为基础,组建了第一支火箭炮部队:炮兵21师,而在进入朝鲜战场前,炮兵21师全部更换为喀秋莎。在1951年5月,美军不知道的情况下,炮兵21师悄悄进入了朝鲜战场。出其不意的打击解放军所组建的炮兵21师,完全是在秘密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甚至除了我国少量高级指挥官以外,很多普通士兵都并不清楚喀秋莎的存在,与我军对峙的美军自然也不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下,喀秋莎一出现就让美军十分吃惊,它的第一次正式作战是在9月1日,当时的志愿军第九军团正在和美军的第七师作战,美军第七师团的装备精良,频繁对我军展开攻击,而就在第九兵团处于防守姿态时,喀秋莎瞬间出击,将两个美军营化身于火海当中。据记载,当时进入朝鲜战场的喀秋莎足足有24辆,他们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射出超过380发火箭弹,这些火箭弹的攻击范围足以覆盖美军一个师团,而在其打击范围下,两个美军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从人间蒸发,让整个美军大吃一惊。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21自此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于是就在1951年底,我军正式组建了第2支炮兵部队,也就是22师,而22师的首轮亮相就是在上甘岭战役当中,为上甘岭战役的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大炮一响,黄金百两通过间接手段摸清炮兵21师的规模后,美军又开始了嚣张的做派,在板门店的谈判当中,美军的态度极其傲慢无礼,此时的他们自认为论武器覆盖能力,美军依然要优于我国,于是便爆发了可怕的上甘岭战役。为了应对我军可能出现的炮兵21师,美国派来了第八团,准备以重火器和远程武器取胜。不过在喀秋莎的面前,第八军团赖以成名的超饱和炮弹量显然不够看,终美军以极大的损失宣告了上甘岭战役的失败,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也宣告我军火箭弹军团的胜利,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同时,还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在22师209团对战的过程中,因为志愿军对美军“超额”发射了一轮火箭弹覆盖,而这次发射让我军损失了超过300枚火箭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陈赓大将当场破口大骂,说他们是败家子,随后军长心疼的感慨:几百两黄金没了。因为技术原因,我军无法造出喀秋莎的火箭弹,所有弹药必须向苏联进行购买,虽然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开出了5折的低价,但折合成黄金,每一枚炮弹也足足需要8两之多,换句话说,这额外的一轮发射就让我国损失足足几百两黄金。虽然曾经十分的心疼钱,但陈庚也看到了喀秋莎的巨大威力,并且深刻认识到先进武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所以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后,我军加快速度进行炮兵军团的扩充。1953年,单单火箭炮师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个,除此之外还有多达19个重炮师,远程火力的扩充,让我国的综合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在后来的金门炮战和中越自卫反击战当中,重炮师的作用是不可弥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的黑科技喀秋莎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我国也终于从进口国变成了研发国,东风的出现,让我国的火力可以覆盖到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同时也让我国有了和任何一个国家公开谈判的资格,包括美国。其实无论是在上甘岭战役还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有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些远程火力的价值,因为当年的红军凭借小米加步枪,硬生生的打败了日军,所以他们认为精神的重要性要高于武器,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需要多方面因素推动的。在二战时期,日本的战争科技达到了世界一线水平,红军之所以能够获胜,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并不是日军高端的战力。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日军对垒的是当时武器先进的美国,珍珠港战役,美军的所有海上战斗力几乎告罄,虽然其中有偷袭的成分,但也说明了日军空军和海军的战斗力。二战结束后,日军被强制销毁了所有的零式战斗机,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让美军感到了害怕。而在陆军方面,日本当时陆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电视剧中的坂田联队等队伍,而是大名鼎鼎的关东军,关东军并没有加入到中国中原地区的作战当中,而是盘踞当时的东北地区,如果不是苏联打败的关东军,我们是无法解放全国的。战争科技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海战术早已失去了意义,只有不断加强武器的科技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喀秋莎的经历问:喀秋莎是什么意思?答:喀秋莎是斯拉夫女孩的名字,《喀秋莎》这首歌唱是战争年代一个姑娘送别即将上战场的心上人的歌,后来变成了斯拉夫民族精神力量的代表,乌拉乌拉乌拉!问:法国人为啥会唱喀秋莎?答:1 天天唱一首歌,也挺无聊的,法国人还会唱国际歌[大笑]2 学会喀秋莎,万一俄罗斯来了,不用重新学歌,顺便提醒一下马克龙[大笑]
8、喀秋莎原版:喀秋莎真好用,就是炮弹太贵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堪称志愿军的神器。当时,所有志愿军车辆见到喀秋莎,都要为喀秋莎让路,甚至哪个喀秋莎团配属哪个军作战,都一定要报彭老总批准才行。这里来聊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喀秋莎。四野第48军143师是一支英雄辈出、英勇善战的传奇部队,建国初期的《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翠岗红旗》三个战斗故事片的原型,均来自143师。1950年9月,军委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143师有三人出席:特等战斗英雄郅顺义、全军的女战斗英雄郭俊卿、孤胆英雄杨世南。而在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牺牲的董存瑞,也被追授为全国战斗英雄。一个师,竟出现了四位全国战斗英雄,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也是全师的莫大光荣。1950年10月,143师奉命北上,改装为火箭炮兵师入朝作战,这对该师而言,是更大的光荣。不久,143师改编为炮兵第二训练基地,后又改称为炮兵第21师,下辖5个炮兵团,即第201、202、203、207、208团。刚改装时,全师上下一万多人,居然只有寥寥数人懂山、野炮技术。为此,师里立即组织387名干部到沈阳炮校接受为期40天的短期培训,以应改装需要。1951年2月14日,炮兵21师以团为单位,接收了刚刚从苏联运来的120门M-13火箭炮。这种火箭炮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喀秋莎,由于喀秋莎太出名了,以致于它的正式名称反而鲜为人知了。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多轨式轮式自行火炮,弹径132毫米,每辆炮车有8条发射轨,每条滑轨上下各装挂1枚火箭弹。一门喀秋莎,一次可发射16枚火箭弹,这种火箭炮的炮径大、弹群密集、发射速度快、杀伤破坏力大。作战时,一般以团级或营级为单位齐放射击,一个团一次可齐放发射384枚火箭弹,一个营一次可发射192枚火箭弹,用于打击大面积的集群目标时,效果极好。说起来,一个步兵团改装为一个火箭炮团,从组织到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更何况当时部队里很多都是文盲、半文盲,大部分都不了解火箭炮。然而,朝鲜战场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适应作战需要,炮兵21师必须尽快入朝作战。为此,军委给炮兵21师派来了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协助训练。3月19日,全师基本完成了改装训练任务,已经能基本掌握火箭炮兵的使用技术、战术了。1951年4月初,炮兵21师就奉命入朝了。当时国内还有205、209两个火箭炮团在接受训练,朝鲜战场还有一个直属军委炮司的六管火箭炮210团,这三个火箭炮团都编入炮兵21师。1951年9月1日,203团在朝鲜后洞里地区,向美军第七师率先打出了志愿军火箭炮兵第一个齐射,384枚火箭弹落入美军阵地,猛烈的炮火,让美军阵地成为一片火海,有力支援了步兵的作战行动。1952年10月至11月的上甘岭战役中,战况十分激烈,问15军军长需要什么援助,二话不说,就要喀秋莎。于是,志愿军司令部就将炮兵21师209团24门火箭炮暂时交给指挥。高兴坏了,对于这24门喀秋莎火箭炮是格外珍惜。喀秋莎虽然威力惊人,但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填装速度慢,填装完全部炮弹需要十分钟,发射时火光明亮,很容易暴露发射阵地,进而引起美军的报复。为此,平时就将这些喀秋莎火箭炮藏在山洞里,连自己的部队都不让碰。确定要打,才悄悄选择阵地,提前计算好目标,准备就绪后,就派出警戒,炮车直奔阵地,打完就迅速撤离。在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志愿军炮火的不足,有效杀伤了美军,志愿军可以凭借喀秋莎出色的火力与美军进行炮战,甚至还不落下风。在看来,喀秋莎真是好用,的缺点就是炮弹太贵了。喀秋莎一枚炮弹,就要六两黄金,当时一个富农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这么多,所以拨给的喀秋莎炮弹数量实在有限,想要使用喀秋莎,都要请示。一次火炮对射中,规定,只准打一个齐放,但阵地指挥员却打了两个齐发。这让心疼不已,连连指责,一旁的15军45师副师长唐万成连忙解释,说这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到我们的火炮规律。绕是如此,依旧不依不饶,继续道:“你们多打了几百枚火箭弹,你看看,你看看,多少两黄金都让你们打掉了!”不过并未过多怪罪,他只是心疼这珍贵而又稀少的炮弹罢了。抗美援朝的后一次战役是金城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喀秋莎一共发动了69次团级齐射。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韩军阵地很快成了一片火海。那些身经百战的兵团首长、军长、师长,谁也没有见过如此壮烈的火炮齐射场景,也从来没有打过如此阔气的仗,战士们高兴的像一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许多人眼里都淌着眼泪,纷纷情不自禁地高喊:“炮兵万岁!”#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喀秋莎歌曲(喀秋莎简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