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来历故事是什么【二百五是怎么来的】

一、二百五的来历。

1、观看电影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总的评价就是能从电影的基调来对这部影片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

二、二百五典故的由来

1、“二百五”是一种污辱性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很广泛的使用。

2、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无知、没文化、缺乏思维能力和常识。

3、其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民间故事说法、在古时候,有一个卖猪肉的人,他固定将每个市斤肉称为“五两”,但是他并不会真的用秤称重,而是凭感觉来猜测。

4、有一次,一位聪明的顾客询问他卖的肉是否准确,他回答说、“准啊,一定是‘二百五’啊!”意思是肉多寡并不重要,顾客们一想就会知道他说的话很荒谬,于是“二百五”这个词就被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愚笨的人。

5、官场说法、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学者李鸿章曾经在和英国政府的谈判中被对方套取赔款大量等价于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而他只拿到了二百五万两的故事。

6、此事之后,李鸿章就被人戏称成“二百五”,用来形容那些丧失节操实力低下的人。

7、总之,“二百五”这个成语在现代口语中已经极其普及,但它的起源不确定,也没有结论为其归属于哪一种来源。

三、“二百五”这个词的来历?

1、“二百五”是一种污辱性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很广泛的使用。

四、二百五来由

1、分类、社会/文化>>民俗传统解析、二百五的来历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2、在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碧裤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3、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悔斗简二百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4、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5、二百五的来历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6、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

7、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8、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9、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10、”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11、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12、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13、销芹”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14、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15、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16、它在牌九里是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17、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18、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19、二百伍苏北地方推牌称四点的长二叫二板。

20、某庄家在天门、横门皆摊牌之后,先摊一张,是长他高叫"二板",第二张牌如是五点就统吃,他一面叫喊"五",一面亮牌,结果是一张"么五",合起来是个撇拾,统配。

21、周围人取笑他,叫他"二板五",常熟音误,以为是"二百五"。

22、有人把行事傻里傻气、莽莽撞撞的人,称为二百五。

23、旧时一千钱为一吊,五百为半吊,再打对折为二百伍。

24、常熟方言对人际关系弄不清,憨兮兮的叫打折头,或叫勿实足。

25、而半吊子则因"吊"与"刁"音近而指有点刁兮兮的人,真是越缠越远了。

26、北方人所谓"二百五",上海人所谓"十三点",在无锡则意似"开盖""开盖货",或称为"着三不着两"(参见杨绛《将饮茶》)。

27、二百五的来历(共6则)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28、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

29、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30、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

31、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32、”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33、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34、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35、”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36、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37、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38、”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9、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40、它在牌九里是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41、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42、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3、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44、在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45、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46、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47、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他想250就2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

48、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五、二百五的由来

1、二百五的来历  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2、二百五的来历是什么呢?  一说来源于战国培枣轿故事。

3、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4、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5、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6、”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7、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8、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配肆二百五。

9、”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10、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11、原来,牌九(旧时一岩搏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12、它在牌九里是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13、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14、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六、二百五 的来历是什么?

1、二百五的来历  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七、请问"二百五" 的来历是什么?

1、(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八、“二百五”是怎么来的?

1、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2、x0dx0a  来历传说、x0dx0a  源于战国故事、x0dx0a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

3、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4、x0dx0a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

5、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

6、齐王听到这个消息,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

7、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

8、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9、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

10、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11、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12、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13、”x0dx0a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

14、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15、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

16、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

17、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每人二百五。

18、”x0dx0a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

19、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20、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21、x0dx0a  源于民间传说、x0dx0a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22、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

23、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24、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25、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

26、”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x0dx0a  源于推牌x0dx0a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27、它在牌九里是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28、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29、x0dx0a  源于智商IQ、x0dx0a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高指数为250。

3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

31、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

32、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

33、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34、x0dx0a  其他说法、x0dx0a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35、x0dx0a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

36、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他想250就2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

37、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38、x0dx0a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

39、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40、x0dx0a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

41、话说“二百五”x0dx0a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

42、”“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43、”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

44、”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

45、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

46、“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47、x0dx0a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

48、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49、”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

50、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

51、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

52、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

53、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54、x0dx0a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

55、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

56、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

57、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

58、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

59、特(忒),二百五。

60、”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x0dx0a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

61、(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

62、)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

63、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64、x0dx0a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

65、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

66、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

67、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68、x0dx0a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九、二百五的来历 关于二百五的来历简介

1、出自《左传》的“二五耦”。

2、春秋时,晋献公侍妾骊姬勾结梁王和东关王二人,想谋害太子申及献公的其他儿子,以便替自己的儿子奚齐夺取君位。

3、时人称之为“二五耦”。

4、“耦”的原意是二人并肩而耕,这里指朋比为奸的意思。

5、后来,梁王、东关王恃宠弄权拥兵作乱,结果梁王自刎,东关王被杀,骊姬也投水而亡,“二王”均不得善终。

6、后来,“二百五”便演化成贬词了。

7、源于一句民谚的讹传。

8、大约距今2000年前有这样一句民谚、“只知二不知一十。

9、”在先秦文学中屡有出现。

10、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就是用某人只知自己有二把五指,却不承认共有十指,来形容越王勾践的幼稚。

11、只是时间太久了,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就逐渐把“二把五”讹传成了“二百五”,借以讥笑那种过于片蠢仿面看问题或者是不太聪明的人。

12、“二百五”这一由数字组成的俗语,早缘带庆起于一则故事,至陕西地方仍有流传。

13、相传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

14、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又难缉凶手。

15、于是想出妙计—使人将苏秦的首级悬于城门,书告示、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

16、告示一出,就有蠢档握四条汉子声称、“我等杀了大奸苏秦。

17、”齐王诘问有何凭据?”各人都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

18、齐王说、“真勇士也。

19、千两黄金你们如何分?”众答、“算过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去斩了。

20、”此后,民间始有俗语“二百五”传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二百五的来历故事是什么【二百五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