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30字精辟113条

巴金的资料20字

1、巴金的资料100字左右

(1)、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2)、“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3)、适之谈他生病入医院时,起先只是去检查。还预备出来去演讲。医生说他不能再起来了。病情已经的严重。他觉得那时候国际局面至紧急,他的任务至重,如何可以久居医院。Hombeck等特别通知他在院中一切事情当照样办理。他在医院中一切听天由命。他说他写了几百万字,都是夜间十二时以后偷来的时间写的。他将精力借来这许多,造化自然要向他取偿。所以死是应当的。不死则是幸运了。他这样看法,很是乐观。医院中看护都爱来帮他私人看护的忙。

(4)、“读书之乐”回顾了巴金先生受书籍的启蒙和影响,向心目中各位导师学习,在书中找到了奋斗的信仰,并不断激励自己走过黑暗岁月的历程。

(5)、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6)、这是一个热闹的活动,不过很多人游离在热闹之外,他(她)们是尽心尽力的张罗者。就拿《嘉兴日报》副刊“江南周末”的主编沈秀红来说,着一袭浆果色长衫的她的身影,无论哪里都能看到,却总是不言不语。我看她日夜处理会务,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睡眠严重不足让她双眼肿胀,眼神迷离,在半夜离开宾馆的时候一一叮嘱好司机第二天的行程。嘉兴日报客户端的报道简直快到变态,晚上10点结束的活动,12点血肉丰满的报道就出来了,我看责任编辑的后面,署着她的名字。无耻地上前聊了几句,她只淡淡地说“用心做,哪有做不好的。”如果说内容生产是她这名责编的责任,那么上下左右联络,丰富活动的内容又是谁的责任呢?秀红说,都是我去跑各地方要钱,太累了,不过嘉兴对巴金纪念不够,应该办这个活动。我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好在孩子大了。

(7)、适之谈风很健。说徽州茶叶店是他家里开第一个铺子,徽州馆也是他家开第一家。他的祖父年老时娶了一个苏州姨太太。住在茶叶店中(上海南市)。他们徽州人很省俭,主人与伙计吃一样的饭。这姨太太吃不惯。徽州人很犹太,舍不得为她专雇一厨子。所以在茶叶店分出一小间来卖菜,一举两得。这是徽州馆的开始,以后各地都有了。这原来铺子又分给适之的一位叔父,后来由他卖给他人。

(8)、巴金回信中再次明确自己的想法,并要带头捐款:

(9)、小时候,没有书看,可看的电影也不多,有一些电影三天两头地重复放,其中就有《英雄儿女》。于是,这片子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中占据着一个很显要的位置。再加上,男孩子,打打杀杀,乃是先天喜好,少不得也在我们家房东头的地瓜地里,学着电影里王成的样子高喊:“向我开炮!”我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是根据巴金先生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就是知道这些,我也根本不清楚“巴金”是谁。后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作品,《团圆》虽然也读过好几遍,但是,也没有特别注意它——巴金先生一生写的作品太多了,重要作品也很多,相比之下,《团圆》并不光芒万丈。然而,今年接二连三有媒体的朋友来采访,围绕着《团圆》谈论不休,甚至还想探听到某些传奇故事。作家写作,是坐在书房中的寂寞又辛苦的劳动,哪来那么多传奇故事呢?娱乐化的思维渗透到对历史的叙述中,仿佛一切都成了宫斗剧,这未免令人感到可笑又可悲。关于《团圆》,倒是有故事可说,不过,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传奇”。

(10)、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1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2)、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3)、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14)、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15)、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的海流去。这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16)、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17)、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18)、2002年,周立民考取了国内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复旦大学博导陈思和教授的研究生,由此离开大连去上海。

(19)、巴金与邵洵美的另外一桩书缘,是邵洵美创办的第一出版社为巴金出版了《巴金自传》。这是“自传丛书”的一本,邵洵美听了胡适鼓动,认为“中国缺乏传记文学”,便起意出版“自传丛书”,这套书实际出版了沈从文、张资平、庐隐、巴金和许钦文的五种,邵洵美为《巴金自传》写出版介绍是这样:

(20)、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2、巴金的资料30字

(1)、罗荪回信,谈到他在北京为此事奔走的初步成果:

(2)、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3)、1982年5月,筹建中的文学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巴金在给罗荪的信上说:“乔木同志也有信来。房子问题解决,文学馆可以开办了。”(28)亲自致信巴金,是为巴金释忧,大家都知道巴金在为此事挂心。筹委会成立一年后,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于北京万寿寺西院正式挂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祝贺,亲自为它挂牌,前往祝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成立的还有:周扬、贺敬之、华楠、王政柱、刘导生、张大中、刘白羽、艾青、曹禺等。(29)这个临时馆址是在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等各方面协调下才解决的,然而,它并非理想的保存资料的地方。有人曾描述当时的状况:“万寿寺西院是明清时代的遗物,曾为慈禧的驻跸之地,园林式的多重院落,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五千,而使用面积又递减一半。房屋是砖木结构,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断壁残垣,枯树荒草,令人触目惊心。院内有几处用房尚被占住,麻烦层出不穷。文学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支援下挺身去应付面临的重重困难和考验了。”(30)

(4)、巴金先生一辈子写过数千封信,这一封比较特别,它是打印在红色抬头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信纸上面的短简:

(5)、小说中的战士、部队生活等等,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经历、体验和观察,肯定也是得益于巴金两次入朝的具体生活和采访见闻,这又不能说是“虚构”。比如,《团圆》开头写到雪夜在山坡上行走差一点滑到的细节,在巴金3月刚入朝不久的日记中就曾有记录:“十一时半坐卓部长小吉普车回宿舍,卓部长和王部长陪我在黑暗中上山。通讯员在半山接我,我几乎跌下山去,幸而他把我扶住。”“赵国忠下山来接我,在半山遇着,几乎又跌跤,靠他帮助,回到洞里。”“卓部长并把手电借给我。雪尚未止,满山满地一片白色。我和白朗在山下叫赵国忠来接我们。山下积雪甚厚,胶鞋底很滑,全靠赵分段拉我们上山。刚到山上,看见山下灯光,知道别的同志们回来。”(巴金1952年3月22日日记,《巴金全集》第25卷第5—7页)这些难忘的体验后来都自然融化到小说创作的情节中去了。《团圆》,如同孙犁的《荷花淀》一样,并不是直接写战争,却从侧面写出了“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精神境界,这是作者扬己所长、避己所短的写法,也渗透了他对新时代的理解和体会。

(6)、当时很多有文化眼光的领导的支持是文学馆得以建成的重要保障:

(7)、巴金十分看重友情,他曾说:“友情一直在搅动我的心。过去我说过靠友情生活。我高兴同熟人长谈,沏一壶茶或开一瓶啤酒,可以谈个通宵。”他与朋友们相聚,喝茶也是常有之事,即使是蜗居上海的清贫日子里,巴金夫妇也表现出了恰当的待客之道。比如曹禺就经常去他们家蹭饭。他们的友谊也延续几十年。在巴金晚年生病住院的日子里,年过古稀的曹禺夫妇赶来陪他度过除夕。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也是在巴金的力荐下,才得以发表的。文革过后,巴金还很怀念“两人一起游豫园,走累了便在湖心亭喝茶,到老饭店吃‘糟钵头’”的日子。

(8)、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9)、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10)、(31) 罗荪1983年2月27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6页。

(11)、(24) 罗荪1981年6月28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12)、希望是人生之需要,人如没有希望,何异江河干涸了流水。

(13)、“在去巴金故居整理资料时,我们连一张碎纸屑都不放过,巴老的儿子称,"比红卫兵抄家都彻底。"”周立民怎么也没想到,今天,他会在巴老的家里办公。巴老更不会想到,当年那个来自中国北方大连庄河青堆子的农家少年如今会成为他的研究者。

(14)、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

(15)、近几年,他还担任上海巴金研究会主编的文学历史评论期刊《点滴》的执行主编。

(16)、语文知识,学习指导,精美文章,名师讲座。语文高手(ID:ywgaoshou),欢迎关注。

(17)、20多年后,周立民进驻到巴金的家,成为巴金故居的负责人,并在巴金的家中,找到了自己当年写给巴金的信和贺卡。

(18)、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巴老常说:“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不要用我的名字。”巴老的淡泊名利让人可敬。

(19)、又过了20多年,巴金去杭州,喝着龙井,赏着桂花,他情不自禁的说起:“这就是达夫在《迟桂花》中写到的情景啊……”这种情景,1932年郁达夫在杭州时说得很清楚,“说着,她就走近了桌边,举起茶碗请我喝茶。我接过来喝了一口,在茶里又闻到了一种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掀开了茶碗盖,我俯首向碗里一看,果然在绿莹莹的茶水里散点着有一粒一粒的金黄的花瓣。”《迟桂花》也是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向人提起的名字。

(20)、——《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的叙述及其他文字

3、巴金的相关资料二十字

(1)、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2)、(25) 罗荪1981年7月14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3)、Jefenestrojkajjemuroj…

(4)、总之,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5)、中国作家协会积极地承担文学馆的规划和筹建工作。

(6)、他在《没有神》中说:“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他在《随想录》总序的后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

(7)、薛家柱:《魂牵梦绕是杭州——记文学大师巴金》

(8)、“创办一所‘现代文学资料馆’,您感兴趣吗?”(10)这是巴金1980年11月15日给姜德明信中的一句话。随后的几封信中,他们都在谈论此事,巴金表示:“我愿意为它的创办出点力,而且相信肯出力的人一定不少。您觉得怎样?”(11)“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建立这个馆。您看怎样?”(12)渐渐地,设想已进入操作层面的计划:“文学资料馆的事还需要大力鼓吹,我给罗荪写信也提到了。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钱和资料大家捐献吧。”(13)

(9)、巴金先生的作品,充满了人间的苦闷和哀愁,但有一贯的对人间的爱的感情流注着。他这一种对于人间的爱,对于真理的热情,是怎样孕育产生的呢?先生为四川世家子,自来上层阶级,每多革命前锋,因他们才能真知灼见自己一类的罪恶,而同情于被压迫者。因为厌恶自己,人生途中便到处都是悲哀,又因为同情于他人,所以有爱的流贯。一切文章作品,都和作者的环境有很深关系的。《巴金自传》读过之后,你便能真个了解巴金的人和作品了。这不仅是广告的文词,但有真正的广告价值,也应得是真正的广告。(原载1934年11月3日《人言周刊》第1卷38期,现收《洵美文存》第298页)

(10)、适之说中国有许多姓都是由徽州出来。如洪亮吉之洪。苏州潘家是徽州出来的。姓汪的不论在哪里,一定是徽州的,如广东的汪精卫,山东的汪敬熙。他不问汪精卫是否徽州原籍,只问他何时搬出去的。汪说他何代迁绍兴,又何代再迁广东。

(11)、当我竟然听到旁边听众的肚子里传出咕咕叫的声音后,讲座结束了,吃了点东西,一干人等有的坐大巴有的步行(大巴坐不下了)来到了塘汇街道的塘西街,寻访巴金祖籍的祠堂。一块明媚的足球场赫然眼前,午后的暖阳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们在里面猛劲地追着球跑,河畔的微风吹来阵阵叫喊声。讲解员是一位漂亮的姐姐,她说街坊里有一位百岁老人还保存着十五年前来此寻访过的一位学者的签名字条,名为周立民。这让周馆长大吃一惊!临走前,他请当年陪他一起寻踪的子仪姐姐给他跟足球场合了张影。他说,我想起巴老的一句话。巴老说“我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2)、我在搁笔之前还想促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我向姜德明谈过,他来信说你也赞成,不妨请你鼓吹一下。我除捐赠资料外,还可以捐点钱,我看由作协来创办好,政府拨给一所房屋就行了。搜集资料,供给资料,人不在多,作协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领导。所有作家的材料都收,不作评论,只向中外研究人员供应材料,收手续费。你看怎样?(18)

(13)、(37) 黄裳:《二十年后再说“珠还”——写在新版《珠还记幸》重印之前》,《珠还记幸》修订本第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14)、(10) 巴金1980年11月1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5页。

(15)、● 分享|温故而知新——2020年巴金故居员工工作总结集锦

(16)、其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是收在《沉默集》 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

(17)、1928年8月巴金要在写好的《灭亡》原稿上署名,想着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书籍,便从中得出“金”字;得知同在国外的一位姓巴的中国朋友自杀的消息,于是在“金”字前加上了“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他的名字。

(18)、1989年的庄河,难得一见!那年的你多大?

(19)、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20)、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4、关于巴金的简介20字

(1)、作品《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2)、何容台湾之行亦遥遥无期。赴东北的人完全搁浅了,时局演变越来越坏,使人痛心!匆匆祝

(3)、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4)、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5)、展览引用了大量巴金所著文章中的片段,在他的讲述中真切地感受到巴金与书的关系、对书的感情,犹如一位爱书的老人在向观众娓娓道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书的力量。希望广大读者能再次走近文学大师,并进一步享受阅读的美好。

(6)、(36) 黄裳:《东单日记续篇》,《珠还记幸》第507-50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5月版。

(7)、周立民,1973年生,庄河青堆子人,1992年考入大连大学中文系。1996年毕业后去公安系统工作,“以为这个岗位会为日后的小说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1999年调入大连日报社周刊部工作。2002年考取复旦大学著名作家陈思和教授的硕博连读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市作协工作。

(8)、(7)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9)、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10)、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备注项请注明“稿费”,以便登收

(11)、佩珍随他丈夫离开北培(碚)了,听说很窘。

(12)、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迎合、攀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世上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13)、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14)、随着周立民在文学评论界和巴金研究界的声名鹊起,每当有人在评论大连大学非名校时,总会有人跟上一句话:周立民也是大连大学的。大连大学因为培养了周立民而多了一份荣耀。

(15)、巴金夫妇在书信中讨论买茶叶的事情,这不是第一次。1958年,巴金去北京开会期间,两人就讨论过买红茶的事。是年1月27日,在写给萧珊的信中,巴金说自己买了半斤滇红和一听印度咖啡,他问萧珊是否要买祁门红茶。萧珊回信说,自己也买了红茶,是在百货公司买的,有两种价,一种九角,一种五角,每样买了六两,买不买祁门红茶,让巴金作主。一周后,萧珊信中又说:“北京有好红茶,不妨再带点来。”收到萧珊的信后,巴金又复信称“茶叶只买了半斤,白糖还没买。星期天去过一趟,要排队。这两天特别忙,连去百货大楼的时间都没有。临行前只要能抽出功夫,会去买的。”

(16)、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17)、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18)、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19)、四个月后,巴金正式发出“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

(20)、巴金对这本书并不满意。很重要的原因是书名由《断片的回忆》被改成《巴金自传》。估计编者是为了统一丛书中各本的书名,也是为了招徕读者才这么做的。偏偏巴金他向来不喜欢做名人,更不大喜欢名人的做派。还有些细微的原因,“我不满意它,因为除了错字多、售价贵以外,它还比我的原稿少一章,那是被审查会删去了的。”(《〈忆〉后记》,《巴金全集》第12卷第4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此书售价是大洋六角,我查了一下后来出版的《忆》,内容比此书几乎多一倍,平装三角,精装四角五分,虽然《巴金自传》纸张要好一些,相比之下还是贵了些。删去的文章是《信仰与活动》,也是书中意义非凡的一篇,作者都不高兴自己的书残缺不全。1936年,改名《忆》,增补了几篇文章,巴金在自己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了此书的新版,这也是以后通行的版本。而以《巴金自传》为名的这本,仅印一版,倒成了稀罕版本。

5、巴金资料20字左右

(1)、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作家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完成和发展。倘使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幸福,我愿意尽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4)

(2)、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

(3)、周立民《关于〈团圆〉》一文,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考证,回答了读者历来比较关心的如“《团圆》何处寻”、“《团圆》写在哪里”、小说中的志愿军英雄有没有原型,以及巴金自己对《团圆》的评价等问题。周立民认为:

(4)、巴金(1904-2005)祖籍是茶区浙江,本人出生在茶馆甲天下的成都。从文化传统到生活习惯,一生都与茶息息相关。如同他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良心”一样,巴金一生坚贞执著,一百年风雨无阻,始终是一杯温暖的热茶。

(5)、周立民从对巴金、沈从文、李健吾等文化大家的研究中,吸收了无限的精神营养,“他们那种自由、独立的精神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周立民说,其实自己从少年开始一直崇尚文学创作,“直到今天,我依然有小说创作的冲动,但是这些研究也让我着迷。”是那些故去的作家的精神内核净化了研究者的灵魂。

(6)、《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7)、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

(8)、一年一度的“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次,我们来了解文坛巨子—巴金。

(9)、(12) 巴金1981年1月9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80页。

(10)、(16) 曹禺:《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1981年4月2日第8版。

(11)、人生需要导师,周立民坦言,当时,他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是这些人生导师将他一步步引入到一个巴金研究的殿堂。

(12)、这是1947年7月15日,汪曾祺向沈从文汇报与黄永玉初次见面的一封信。张新颖教授通过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零散的片断和汪曾祺同时期的书信、散文,相互对照,“生动新鲜”地还原了黄永玉和汪曾祺的那段“上海光景”。

(13)、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14)、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以家庭影射社会,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15)、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6)、(22) 新华社北京电讯:《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主席团会议,决定恢复胡风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4日第4版。

(17)、1985年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

(18)、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19)、这是《陈西滢日记(节选·上)》(傅光明整理)中1943年6月25日的一段。陈西滢的这批写于1943—1946年的日记,总篇幅二十余万字,堪称弥足珍贵、价值极高的“新”史料。透过这短短尚不足四整年的日记,不仅有助于了解西滢之真诚为人,了解他当时出任民国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代表的前前后后,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之艰难,有助于寻觅与他交往的同时代那一批文人、学者、作家,更有助于透过个人历史寻觅那个时代的踪影。《点滴》将分三期刊登日记节选。

(20)、素材运用角度:忏悔、真实、良心、讲真话、责任

(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1936年,巴金以《家》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者众多。他与上海爱国女学生陈蕴珍(萧珊)因通信结识,由爱慕到相识、相随再到相恋,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后结为连理,没有隆重的婚礼却有真挚的爱情。因文革的迫害,萧珊患癌时巴金不允探望与陪伴身旁,萧珊去世三年后巴金才获许捧回骨灰,将其放在枕边,每夜与之共眠,直至去世。这个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3)、从巴金的角度: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

(4)、巴金教导我们向内寻求,认识自己。现在有一个热词叫“内卷”,大家都进入一个高度耗能的死胡同和死循环,而巴金号召我们“做一个人,做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思考扎根在中国人的思维结构里,联通古典与现代。先生除了以作品感染人,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人。一个人若以追求人格完善而不是功成名就为理想,就会重视人的尊严、自由、平等以及自我实现,一个社会若以追求人格完善为价值导向之重要内容,就有可能塑造出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同情心和重视给予奉献的人。我想这也是巴老的活动能做得长久、做得深入的一个原因吧。

(5)、2020年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的日子,上海的巴金故居主创了一个“巴金与友朋来往手札展”,回到巴金先生的祖籍地嘉兴巡展。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放眼全国,要说文学展览每天都有千八百个,那是吹牛,毕竟这不是八十年代,文学早就边缘化了,但作为甘守清贫(shizaimeizhe)的从事文学展览十余年的鄙人来说,过眼的也不算少数,套路一般是弄个开幕式,然后哗啦散了,重量主要体现在由什么媒体发出来,这就看领导的级别或操心人的本事了。

(6)、罗荪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主编,是巴金与中国作协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巴金关于文学馆设想为切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在文学馆的提出、筹建和规划中,他起到关键作用。除了他之外,巴金的那些老友们在那时候和以后的岁月中也都为文学馆贡献了力量,他们中有代为呼吁的,有捐赠资料的,还有为文学馆募集资金的。在这些人中间有茅盾、夏衍、冰心、李健吾、唐弢、萧乾、汝龙、辛笛……这是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全力支持下,巴金的设想越来越接近目标。

(7)、(11) 巴金1980年11月2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7页。

(8)、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9)、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10)、(26) 罗荪1982年1月1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1页。

(11)、“与陈老师的结识得感谢另外一位老师:李辉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编辑,作家、学者,著有《巴金论稿》等。”周立民说,那时他刚刚参加完中考,没有了考试的压力,他兴冲冲地到镇文化站借书,意外地看到一本《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上高中后,周立民始终想得到这本书,他决定给作者李辉写信,希望能让他帮助买到这本书。李辉将这封信在单位传阅,同事们不相信这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写的,李辉认真地给周立民回了信,以后不断帮他买书。

(12)、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13)、现代文学大师云集,巴金先生以人格魅力和“事功”团结和凝聚了一众愿意为他奔走的人。他不懈追求真理,在中国传统的感伤颓废与革命的激情中间找到道路;他热切关注时代重大文化和精神问题,在“文革”后奋力探索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回答时代进程中国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他始终将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在岗位上,只求付出,默默努力,追求人性和道德的完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的资料30字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