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经典名句100句精辟120条

法家经典名句

1、法家经典名句带翻译

(1)、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2)、道家尤为反对儒家的观念,认为他们这种积极干预的方式有违事物发展规律。

(3)、诸如法家、道家等学派认为愚昧状态下的百姓好管理,但儒家不这么看,它感觉高压下的统治并不稳定,不如让百姓自觉遵守。

(4)、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5)、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6)、(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

(7)、(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8)、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处理,那么就不必劳累身心也会有所成就。)

(9)、大意:君主贵在多谋善变,国家贵在法制稳定。国家政务繁多,就会被削弱;国君政务精简而不杂,国家就会强大。

(10)、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11)、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贵鬼。(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说明∶欲在法律控制、引导之下,则民将少欲)

(12)、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13)、学会吹捧,感动员工:做领导的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要学会拍下属的马屁,多夸奖下属能干机灵,说得多了就当真了,潜移默化的也会改变下属一让他感动。

(14)、(感悟)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爱心。你先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15)、(法家语录)离朱的视力极好,能够在百步以外的距离看清极细微之物。但是如果让他下到水下一尺的地方却看不清水的浅深,这不是他的视力不好,而是客观条件使他很难看得清。

(16)、《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17)、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

(18)、1狠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固执凶悍而不谦和,刚愎自用,不顾国家安危而我行我素,有可能会亡国)

(19)、1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君主的利益在于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而臣下的利益在于庸庸碌碌却能居于高位。)

(20)、但现在的年轻人却不这样想,怕老人死在家中,今后的房子不好处理,买房的人忌讳,不好出售,所以就把老人趁病重时期送到了医院,死了就放太平间,却在家里祭奠举行丧礼仪式!

2、法家经典名句100句

(1)、(感悟)世界上没有真正美好的生活,如果有,一定是假象,意味一个暂时的平衡,假如你稍不注意,平衡便失去了。你的美好会瞬间以简单的方式破坏。所以,居安思危,永远备战。

(2)、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宫室结果粉刷,器皿经过洗涤,就都会干净了。)

(3)、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4)、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事都是因秘密进行而成功,因言语的泄露而失败的)

(5)、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6)、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7)、1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8)、《尊德义》中说:“民可使导之,不可使知之。”与《论语》中孔子的话如出一辙,只不过把“由”字改为了“导”字。但接下来的这句话就很耐人寻味了,《尊德义》说:“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用“强”字来解释“知”字,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可以被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但不能强迫他们做事情。

(9)、(法家语录)尧治理天下,明确法令而已。圣明的君主任用法律而不任用自己的私智,任用法规而不采用各种游说之辞。黄帝治理天下,确定法令而不轻易改变,让天下百姓欣然接受已颁布的法令。

(10)、(感悟)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11)、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商君书·开塞》

(12)、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的“好”与“善”。

(13)、《和之说》是在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王殿明会长主导、聚思和谋篇下,由王殿明会长与河北师范大学路紫教授编著,经写作团队共同努力完成,是一部系统介绍和文化的精品佳作,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我们将刊载,以飨读者。

(14)、10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将便宜的东西放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及时是曾参、史猷那样的高洁之士也有盗取的嫌疑,将百金悬挂在闹市,即使大盗也不会去抢夺。)(说明∶依重法严保,引导人民

(15)、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16)、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17)、就像一只骆驼独自穿越荒漠。它的眼中没有烈日、没有行人、没有尽头的绿洲,只有脚下的土地。

(18)、1无理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不懂得礼仪而轻侮大国,贪婪自负而不善外交,有外国的可能)

(19)、让他有面,主动付出:在管理中心,要充分发挥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用这种方式让你的下属离不开你的团队,普遍的做法是可以搞一些荣誉榜这样的方式。总之,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有面子,这样他才会主动去替你卖命干活。

(20)、韩非为了说明“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的道理,实行严刑峻法,如熔金烫手,贵重的东西连贪心的人都不敢轻拿妄取;没有刑罚约束,人人有恃无恐,哪怕是微薄的东西普通人也会争夺不休。

3、法家 名句

(1)、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

(2)、1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防止奸邪的办法,好是禁止产生奸邪之心,其次是禁止传播奸邪的言论,再次是禁止奸邪的行为)

(3)、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褔与咎。(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知道臣下行事的祸与福。)

(4)、1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将房屋的裂缝塞住,却只想着将墙壁粉刷漂亮,一旦暴风骤雨来临,房屋一定会倒塌。)

(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6)、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

(7)、1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建议未被采纳而失败,就会被猜忌,这样就会危机己身)(说明∶给领导提意见要有点“心眼儿”)

(8)、《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9)、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所以治理的好的国家,赏罚分明而民众没有怨恨)

(10)、(法家语录)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该隐晦时就隐晦,该进行时就进行,该停止时就停止。万事在心中筹划,天下事由此而定,心中筹划正确,天下就会太平。关键性的方针正确,天下就会安定,关键性的方针错误天下就会混乱。

(11)、(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2)、所以说,如果想要了解儒家、道家、法家这些在今天依然让人感兴趣的学说,一定要去读它们的著作,以及一些学者对于这些学说的研究。

(13)、(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大意是:以肉去除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

(14)、(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15)、大意:言论不符合法律的,不听它;行动不符合法律的,不推崇它;事情不符合法律的,不去作它。

(16)、(法家语录)国君之所以尊贵,是因为有法令。法令不能推行,就没有国君的地位,所以明君对法令十分重视。

(17)、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18)、《奇点临近》,美国雷·库兹韦尔,比尔盖茨鼎力推荐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奇书。

(19)、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2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4、法家经典名句及翻译

(1)、(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的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了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呢?

(2)、相传他识人有术,三千步内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才能与品行。

(3)、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千丈长堤也会因蚁洞的贯通而溃败。)

(4)、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的,政策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5)、⊙王弼: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老子指略》原文翻译:多数不能治理多数,治理多数的只能是少数。深入解析:这是王弼研究《周易》而提出来的一个本体论命题。他认为,一卦虽有众多之爻,但只有一爻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是一卦的中心意旨所在。他把易卦中这种众寡关系推到整个宇宙,认为万物与无的关系也是这样。万物统一于无,无就是一。无是本,是万物的本源、万物之宗,世界万物都是从无而生出来的。所以,在他看来,万物虽然众多,但是,无可以统御。正是万物都统一于无,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王弼又进一步把这种以寡统众的思想推广到社会,认为以君御民君主统治人民群众是符合执一统众的客观规律的。王弼用治众者至寡思想来为封建统治作论证,其思想本质无疑是反动的,但是,它却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客观现实。

(6)、当时哪有心情去探索对于实际社会没有作用的“自然”呢?法家的“律法”和“法律”是两个概念说起法家,后世的呼声就分为两类,一种说其“残暴”,另一种说其“公平”。

(7)、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8)、曾国藩天资愚钝,用现今的话说,他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好在他能吃苦,也够努力。

(9)、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适得其反。

(10)、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11)、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12)、1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择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君主犯下错误却不听忠臣的劝谏,而一意孤行,就会身败名裂而为人所耻笑)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老子: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老子》原文翻译:因为他从来不去争,所以天下没有能与之争夺的。深入解析:老子哲学辩证法思想很丰富。运用辩证法于社会实践,他常常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反其道而行之。他想进,却用退的方法;他想有所作为,却强调无为。在这里,他的目的是要争,他却提出不争。在他看来,不争才是大争,是通过不争来争天下。为什么要这样?老子的思想逻辑很清楚,首先,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万物的主宰,而道的本性是静,是无为,就是说,道之所以能主宰万物,正是因为它虚静无为,也就是不争;其次,不争只是一种策略,是表面的姿态,是用这种不争去迷惑人。实际上,不争,正是自己在大量地积蓄力量。毫无疑问,这种不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有效果的。春秋初年管仲辅佐齐桓公,总的原则就是不争,埋头发展自己,结果成就霸业,成为五霸之首。

(15)、(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16)、1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使他国之人显贵而凌驾于国内旧臣之上的,有亡国的可能)

(17)、“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1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君主言行浅薄,而将心意泄露无遗,行事不能周密慎重而失言泄露给臣下的,就会有亡国的祸患。)

(20)、 埋头做事

5、法家经典名句与解释

(1)、大意:出兵要衡量敌人的情况:政治上不如敌人者不与之交战;粮草不如敌人者不与之久战;敌人多于我们,不去主动袭击敌人;敌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我们,就迅猛进攻,毫不迟疑地消灭他们。

(2)、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3)、收拢家人,简单好用:要想收买你的下属,你就可以从收买他的家人入手,不管是他的父母、孩子、还是配偶,关系越亲密,效果来得越快越好,比如,你的属下中有人孩子上大学,你就到大学把他夸一番,给他一个教子有方的名声,你会发现这种方法惊人的好用,关键是简单省心。

(4)、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商君书·战法》

(5)、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君书·画策》

(6)、(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7)、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8)、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9)、如果是为了“公平”,那么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10)、(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11)、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明镜清净而无为,好与坏因此而明辨出来;秤杆端正而无所作为,轻与重会因此而称量出来。)

(12)、做什么事都不要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13)、曾国藩看出江忠源虽然有着放荡不羁的行为,本质却是一个有血性的忠义之人。

(14)、NO.3,北击匈奴,南伐百越。要知道,秦喵喵的武力值可是五颗星都嫌少的,统一之后当然没有荒废自己的武功啦,于是,南下把华南一大片地方都抢了过来,把势力范围已经到黄河的河套以南的匈奴给打了回去,当然,这十分有效地巩固了秦喵喵的统一稳定局势哟!

(15)、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16)、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7)、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8)、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19)、(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20)、(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3)、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4)、治理天下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5)、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6)、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7)、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8)、刚强之物容易折断,高耸的东西容易翻覆,活动之物容易摇摆,静止之物容易安定。鼓不干预五音,却是五音的宗主。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10)、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1)、(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2)、《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2)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13)、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法家的“律法”不是如今所说的“法律”,这是两回事。

(14)、大意: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考察国家历史、民风民俗,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这样治理起来就畅顺,国家就太平。

(15)、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16)、1省同异之言以知朋d之分,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通过观察臣下的言语差异来区别朋d,通过对臣子行为来辨别陈言是否可靠;以事后的结果与之前的言论相对照,根据法律治理民众,

(17)、“四书”名字早出现在宋朝时期。南宋朱熹把上述四部书编在一起,进行了统一解释注释,被宋朝朝廷定为“官书”,官方指定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之后,元朝,明朝和清朝都延续了下来,把“四书”作为科举考试大纲书目,必读书目。

(18)、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人事物境的纷扰,能够掌控自己的妄念,专注做好眼前的事。做事从来没有捷径。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19)、(法家语录)申不害说:君主的明察如果显露出来,人们就会防备他;君主的糊涂如果显露出来,人们就会迷惑他。君主的智慧显露出来,人们就会美化他;君主的愚蠢显露出来,人们就会蒙蔽他。君主没有欲望显露出来,人们就会探测他;君主有欲望显露出来,人们就要引诱他。所以说,我没有办法知道其中奥妙,只有无为可以窥测它的端倪。

(20)、我们小区开办了一个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古诗词的辅导班,竟然叫“国学班”,火的不行,听说老板正在想法开办分校,扩大规模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法家经典名句100句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