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驭民精辟148条

法家思想的驭人之术

1、法家的用人术

(1)、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的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武帝的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务实的精神以及“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的品质是汉武帝能够取得显赫功绩的主观因素。结论:汉武帝执政时期,西汉王制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汉武帝一生雄才太略,他的功缋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伟人之处在于他的诸多改革的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对他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给予充分的肯定。

(2)、孔子到处宣讲礼议,三纲五常,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竭力维护统治等级制度,驯化百姓无条件服从统治,违反三纲五常便是大逆不道,致使民众思想封闭,缺乏独立思考。

(3)、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4)、但有一点你必须认清:小时候任何关系之间基本都涉及不到大的利益冲突。

(5)、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疆域广阔,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6)、析:胜民理论,实行法治。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7)、(主办单位):  华商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8)、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他的主张就是“法治”,商鞅劝谏秦孝公时,就明确地提出了“霸道治国”,深得秦孝公认可,他认为要强秦,必须变法,这就需要确立法的重要地位,制定法令,以此来让全民遵守。

(9)、公元前141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登基。汉武帝雄才大略,期待有所作为,重要的是渴望加强集权,道家的无为而治明显不符合他的胃口。

(10)、晁盖等人劫取了蔡京的生辰纲,无异于直接与朝廷作对。此时的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县里小小押司,敢于私放反贼晁盖,其实与反贼同罪。宋江知不可为而为之,无疑胆大!

(11)、李逵的口头禅是:“我的这颗头是为宋江哥哥长的,他随时想要,就可以随时割了去!”

(12)、有一次,汉武帝生病在甘泉宫养病,刘据要去看望武帝,因为刘据鼻子比较大,江充就对他说:“陛下说讨厌太子的大鼻子,如果你要进去,就用纸盖一下鼻子。”

(13)、道家的“无为”主张是跟“绝圣弃知”的反智主义联系在一起。汉初的“黄老之术”为典型的道家“无为”之治,其特点就是政府不作为。

(14)、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15)、当企业经营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时,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时下大火的国学文化上。

(16)、(1)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兵出云中,收复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17)、在晁盖、吴用等八人劫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郓城县衙门活捉了白胜,白胜供出了同伙,晁盖等人面临一网打尽的情况下,是宋江送信给了晁盖,让晁盖等人有了从容脱险的准备,从而逃到了梁山泊。

(18)、军法都很简单,因为士兵的文化素质都不高,太多太细了也记不住,把简单几条背熟了就行。再者,军情万变,执法贵在快速及时,程序太细会耗时太多。而且,军法是将军治军的工具,将军的不容有任何削弱,不可能设置一些约束将军惩罚下级的程序内容。

(19)、一旦一种被你从小到大的身边人认为“正确的”(思想基因)植入你的脑子里,就算拿块砂纸也并非轻易能打磨掉的。

(20)、固然,即使把“人”字念成(gǒu),并不会对你后天造成明显的危害。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被种植了错误的(思想基因),这些(思想基因)进而生发出你的人生导航仪。想想,拿着错误的导航仪指导人生,会是什么恐怖的结果?

2、法家驭民

(1)、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汉武帝,几乎所有活得久的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怕死,怕被人篡权,不过是有的人表现明显,有的人表现不明显。

(2)、商鞅曾说,秦国变法,已经根植朝野,谁也动摇不了。商君大错,什么法都没有根,而仅仅是花,都免不了花开花落。

(3)、壹民,商鞅变法主张的统一思想,现代则表现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

(4)、- 慎到(约395-前315)赵国人,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提出“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丰富强化了管仲的“势”的概念,认为任何变法,及出仕处事之道,都要看准“势”的变化,要让形“势”总是站在自己这边。依靠控制“势”而达到控制变法和强国的目的。

(5)、“亲”是指亲近、了解、信任。如果用人唯贤,而此“贤者”并不同意你的组织思想,不信任你的管理能力,不认同你的为人处事。即使他是贤者,也无法很好地和你协作。而亲近、认同、信任你的人,才能和你站在同一个地方,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6)、刘据知道自己被江充栽赃了,可是此时的汉武帝远在甘泉宫,他无法去找汉武帝辩解,他派去的使者也被江充的人刻意阻挠,无法见到汉武帝。

(7)、后来看看道家。在道家看来,你们这些中原人也太想不开了吧?人世间就这么点事,有什么好争的?道家的态度超脱,超然。

(8)、朝廷之吏,少者不毁也,多者不损也,效功而取官爵,虽有辩言,不能以相先也,此谓以数治。

(9)、读懂人性,顺应人性,驾驭人性,人性就是你腾飞的工具。

(10)、窦婴这才同意拜将出征。窦婴不仅有文才,同样还有军事才能。出征前他把自家的宝贝及皇上赏赐的千斤黄金,摆在庭院里,任由将士们自取自己喜欢的宝贝。和这样爱兵的将领出征,将士们当然是拼死奋战。

(11)、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甚至很多超前的思想至今仍有着借鉴作用。诸子百家,都是前辈圣贤思想文化的结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国学文化海洋中总会找到适合借鉴的企业管理方法。

(12)、如果你至今仍用模糊的认知以及摸索的经验待人接物;如果你至今一事无成,人生轨迹不断内卷、徘徊不前;如果你想摆脱不谙人性,任人鱼肉,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宿命……

(13)、慎到重“势”,他认为,国家一定要重视法律,君主一定要掌控权势。慎到曾有一个鲜活的比喻,他说君主好像飞龙,权势好像云雾,有了云雾,飞龙才能飞得高,没有云雾,飞龙则与地上的蚯蚓无异了。有了权势,就算君主像夏桀那样残暴无道,人们也不敢违抗法令,没有权势,君主就算是像尧舜那样贤德,百姓也不会听从命令。

(14)、但是,只要是人,就逃脱不了人性。正如在春秋战国的战争时代一样,儒家思想在实战中作用不大,甚至起到了反作用。现实是,相信人是善良的,终都被伪善的人欺骗;相信仁义道德的,后都被嘴上道德,心里自私的人伤害。

(15)、(民众愚昧用智慧战胜他们,世人有智慧,就用武力战胜他们)

(16)、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要避免“三不祥”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知道那些人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哪种类型的人才;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合适。先要知人,才能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能岗匹配。曹操懂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他总是先详细地了解每个人才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专长,在针对性地予以使用。

(17)、从古至今,有一条颠扑不灭的铁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8)、到了前线,窦婴坐镇荥阳,负责指挥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汉军们上下同心,勇猛拼杀,大败吴楚七国叛军。反叛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从此位极人臣,无人能比。

(19)、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名为朴实,实为愚昧)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20)、有一个道场叫华商书院,有一个称谓叫学兄,有一种力量是同门勠力,有一首歌是《华商书院院歌》。“热血澎湃,校旗飞舞,这是商海的黄埔……”伴随黄埔军校校歌澎湃激昂的曲调,全场华商书院同门与嘉宾高声唱响《华商书院院歌》。

3、法家的人治思想

(1)、所以,“驭民五术”就是专门制约儒家(文儒)平民及墨家(武儒)平民的学问,韩非子的总结是“儒(文儒儒家)以文乱法;侠(武儒墨家)以武犯禁”,换言之,“驭民五术”就是一种保障道家及兵家贵族的“人权术”。

(2)、真正的高手,半佛半魔,既有佛祖心,也有帝王术,两者缺一不可!

(3)、慎到的势治派丰富多彩加强了鲍叔牙“势”的概念,所说势就是威权。慎到注重提升执政者的权力,认为君王能够“握法处势”,“无为之治天底下”,严厉打击典型性来威慑朝野。势治派规定把政府威权尽可能扩张,并且悉数都集中在人主手上,使君王变成臣下也许的对象,以起震慑作用,并由此更进一步,觉得一切变法维新及入仕为人处事之法,都需要看好“势”的改变,想让形“势”一直站在自己这里,借助操纵“势”而达到操纵变法维新和强国的目地。

(4)、“皇帝和臣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情义的,他们之间经常相互算计。仁义道德是用嘴说的表面,而利益才是一切背后的真相。”

(5)、那么,此案凶手就应该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为汉武帝能够平安登基,顺利治国,连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刘荣都杀了,还有谁他不能再去杀。

(6)、于是,汉武帝在(儒家)和(法家)思想当中来回斟酌,法家的逻辑肯定是不行的,秦朝的下场还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呢!

(7)、本篇笔者就从韩非的生平说起,聊聊在法家思想上走在韩非之前的“前人”,继而说说韩非的“法”。

(8)、就说汉武帝每次游山玩水时,汉武帝让他监国,他就由着性子与父亲唱反调,专门平反汉武帝早已定死的“冤案”,史书上这么写的: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

(9)、另我观看了鲍鹏山教授对《商君书》的讲解视频,他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论证,我讲图片附录于此,诸君请看。

(10)、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11)、第在树立君主、将领上,两家观点基本一致。

(12)、析:阐述君主巩固权力的方法。使用利害不同的臣子相互制约,从而巩固统治者地位。

(13)、如果窦婴乖巧归顺的话,他一辈子也不用拿出遗诏。但是,当窦婴真的有拿出遗诏的这一天,那一定是汉武帝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了。

(14)、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历史的车轮滚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相继崛起,诸侯争霸,社会四分五裂,礼崩乐坏。

(15)、同时,通过上面我们讲刘据被逼死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太子刘据之所以会死,完全是因为他缺少帝王应有的政治素养,在关键时候没了主意,让自己的老师帮自己拿主意,才导致的悲剧。

(16)、那么是韩非的文采让嬴政倾倒吗,当然不是,是他的治国思想,他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这和嬴政心中的抱负不谋而合,不过可惜的是,韩非为韩国公子,终不能弃韩投秦,终落得客死秦国的结局。

(17)、乱世中的韩非。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8)、那法家认为应该怎么治理乱世呢?要想富国强兵,就要用(法)取代(礼)。结果也证实了法家思想的有效性:只要哪个国家变法,哪个国家就变得强大。

(19)、观念是具有阶级属性的,思想基因是具有阶级属性的。

(20)、(3)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0万大军,分别从定襄、代郡深入匈奴境内,大败匈奴,基本上消灭了匈奴的军事主力。

4、法家思想的术指的是国王驾驭臣民之术

(1)、公元前351年,申不害被破格拜为韩相,法家“术”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申不害的术,与慎到的”势“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重视君权。申不害认为,“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为了令行,君主就必须要推行“术”,“操生杀大权”,“课群臣之能”。

(2)、中国人习惯把看透事物本质的人,称作为这个人确实悟道了!

(3)、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4)、为了养病,他就带上自己的宠臣江充等人前往长安城外的别宫甘泉宫养病,住了一段时间后,病情并没有好转。

(5)、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6)、对95%以上的人而言,大部分你认可的观念,都是2000多年来不断宣扬、不断灌输、不断传承的儒家思想、观念、礼教。

(7)、但宋江甫一上山,就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让晁盖不能走出山门一步。自己基本接管了梁山泊军事指挥大权。

(8)、纵观现代企业,抓住风头跟对形势起家的有不少,但是能够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下站稳脚跟的不多。

(9)、汉昭帝、汉宣帝之所以能够缔造出“昭宣中兴”恰恰是他们的英年早逝。作为一名帝国继承人,刘据缺少帝王应有的政治素养上面我们分析过刘据大的优点:为人宽厚,但是“为人宽厚”并不是一个帝王必备的要素,相反,还可能是成为一名优秀帝王大的阻碍。

(10)、“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句话窦婴可以理解为,先皇给了我遗旨,我可以拿遗诏号令汉武帝及天下。可是,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是个独裁主义者,他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上司。

(11)、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者必王。

(12)、法家所言法治的中心是巩固君权,立法、执法、司法权力均掌握于君主,君主具有。

(13)、由此可见,韩非充分肯定了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且对商鞅变法后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

(14)、可是,如果你对人、对人性都是无知的,你拿什么传承给你的孩子呢?无知吗?

(15)、要有(正确的结果),就要先有(正确的行为);要有(正确的行为),就要先有(正确的思想)。

(16)、特殊的时期,啥也不管,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管理。但是,由法家思想为主导统治国家,历史上也就有且只有这么一次。为什么呢?后面会告诉你答案。

(17)、这是何等的胸襟呢?要知道,自己辅佐的小白已经继位,成为齐桓公,这顺理成章,自己也将权倾四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知道管仲的实力更强于自己,若是有他辅佐,齐桓公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18)、法是君主或将领治国带兵的工具,在军队中,法只是将军治军的一个工具,它只约束士兵和下属,绝不约束将军和上级,我们从来没有没有见过军法中有任何一个条文是管总司令的。

(19)、有这样的人来当皇帝,想必是百姓之福,更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国家定能繁荣昌盛,大汉天下也能存活得更久?但真的是这样吗?

(20)、除此之外,老师还推荐了几本管理者必读的书:被犹太人奉为商经的《塔木德》、看了十年的帝王书《资治通鉴》、不输琅琊榜的现代夺权书《沧浪之水》。

5、法家思想的驭人之术是指

(1)、析:叙述秦的部分制度。古称秦为“好首功之国”,由此可见。

(2)、华商学院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几个精华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进行基本解读,去映射现代企业应学习借鉴的一些管理元素,也邀请社会各界的老师来进行言传身教。

(3)、现在,几千年沿用至今的(外儒内法,阳儒阴法)的社会治理结构已经向你阐明,(愚民术)和(帝王术)的来龙去脉已跟你讲清,覆盖在人性真相上面的面纱缓缓揭开。

(4)、跟你强调一下,这里并不是说你从小到大的身边人对你不好,他们只是自以为自己灌输给你的都是对的。

(5)、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婴、田蚡都是外戚,加上他们俩人又都是儒学大家。所以汉武帝便将他们纳入权力中心,实行建元新政。不想惹恼了窦太后,将他们俩人赶出朝廷,双赋闲在家。

(6)、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至此,不但陇西、北地、河西一带荡清了匈奴之寇,而且这几次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开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也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内地和边郡的交往大大加强,边郡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7)、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他们认为应该拥抱传统、复古,克制人性的各种冲动,依照传统的礼仪做事。

(8)、儒家思想作为教育民众的主流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主导了几千年历史,被裱进框里,大书特书,根深蒂固,你从小朗读、抄写、背诵……

(9)、其实田蚡任不任丞相,那也与窦婴无关,他们之间本来也再无瓜葛。然,窦婴家的门客们都是一群势力小人,见窦婴离开了朝廷,又窦太后死了。

(10)、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

(11)、法家所推崇思想的集中概括。其一重‘术’,以在战国中期相韩昭侯的‘郑之贱臣’申不害为宗。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时的商鞅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其三重“势”,以和孟子同时的赵人慎到为宗。所谓势即是威权。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权尽量扩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其变成恐吓的对象,以便压制臣下。这三派的注意点,韩非兼容并顾,故此说他集法家的大成。

(12)、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13)、灌夫是窦婴门庭冷落时的一个朋友,又是为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被牵连进入大牢获死罪。

(14)、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朝廷需要开支,将士需要军功,别的国家都被灭干净了,那还能抢谁呢?这时还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愚蠢地通过掠夺百姓来滋养朝廷。

(15)、申不害的法家思想主张治国行法,以术驭臣,所以申不害又被称为法家中的术治派,那么什么是术呢,申不害并未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透过韩非的思想,却能品略出一二。

(16)、   曹操深知“若建之功,必待之人”,“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的道理广揽天下贤才。招数主要有:(1)征辟;(2)投效;(3)推荐;(4)纳降;(5)强征。

(17)、析:本文叙述为秦国招揽人口的手段。收录东郭敞的故事,阐述了顾及没有实现的事情,不如顾及好现在。

(18)、第“结之以信”。赋予对方一些资源,宽恕对方一些失误,让双方逐渐形成共事的默契。

(19)、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治于金、陶于土也。

(20)、人只是一种穿上衣服的动物,人与人的互动本质上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和底线,从而决定自己的应对策略。欺软怕硬、慕强欺弱是人类的天性,在金钱、利益和权力的诱惑下,亲情、爱情、友情都可能靠不住。

(1)、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大汉朝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发生了吴楚七国叛乱。

(2)、企业管理者要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和措施,恩威并施,实行宽严相济政策,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你无需给下一代留下巨额财富,只要你留给下一代格局、眼界、思维、认知,这就是财富。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老师在黑板上写了(gǒu)呢?

(5)、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6)、第看人的眼光着实很“毒”,一眼能够看出管仲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人品也,虽然是曾经的敌人,也可以为我所用!

(7)、法家属于国学七大家之其他六家分别为:儒家、墨家、道家、纵横家、阴阳家、兵家。

(8)、商鞅提出“君尊而令行”,而要尊君,就要使其集权,此即“权者君之所独制”、“权制断于君则威”。慎到认为法治必须“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君主“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

(9)、如此种种,明显可见,宋江是果敢、柔韧、坚毅而顽强的。丝毫不胆小不软弱无能。也就是说他并不怯懦。宋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原因。宋江自己说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虽然开口闭口自称“小吏”,异常谦恭。但却是一个心机深沉,极有权谋的人。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起源,是一场史前大战,炎黄百姓联盟对阵蚩尤九黎部落,炎帝部族相当于后世的“法家”,黄帝部族相当于后世的“道家”,百姓部族相当于后世的“兵家”,蚩尤部族相当于后世的“儒家”,九黎部落相当于后世的“墨家”,炎黄百姓联盟由于居于战胜者地位,取得了奴隶主贵族身份,被称之为“人”(就是拥有交配权的意思),蚩尤九黎部落居于失败者地位,获得了奴隶身份,被称之为“民”(就是啄瞎一只眼以明确其奴隶身份的意思)。

(11)、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是因为经天纬地,与宇宙同根。华夏不绝,文化不断。

(12)、慎到是势治学说代表人物,重视权力和威势,要求君主享有足够权利和威势来管理国家。

(13)、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从小到大,你接触多的是人,你陌生的也是人。古往今来,人性学从来都是帝王将相从不外传的家传绝学。

(14)、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时喜爱讲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以达到麻醉剂老百姓的功效,但不遗余力维护保养他的执政和利益的前提下,更爱法治,因而,事实上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以法律法规来维护他的权益。

(15)、兵家在力与力的控制中讲求技巧,将帅驾驭士兵需要一定的权术。兵家早讲“虚实”、“诈”、“诡道”、“示形”、“不动如山、侵掠如火”等。

(16)、在申不害看来,“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是隐蔽的,它是君主的专有物,专门用来驾驭驱使臣下。

(17)、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对外呈现儒学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德治为本”“以修身为本”等,而内核则少不了法家的“以法治国”“法术势结合”的理论。

(18)、第兵家和法家两家对“术”(权术)的认识也完全一致。

(19)、 《三国演义》是一部魏蜀吴为争夺得全国统治而展开的人才战争史。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魏武扬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清代学者赵翼评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在三国的人才大战中,大的赢家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在其“唯才是举”人才理念的指引下,出现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仅用19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大半个中国的统为他实现“摧灭群逆,克定天下”的政治抱负以及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0)、法家认为时代已经完全变了,儒家不看看时代的变化,不顺势而为,非得依照过去的传统,无异于书呆子,纯粹瞎搞,难成气候。

(1)、我们现在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读古代文化著作,到底是学什么,读什么?其实就是去读古代先贤们的思想精髓,学习他们的智慧以及对管理者重要的管理经验。

(2)、从此,汉景帝不再重用窦婴。一个朝廷重臣,迫使皇帝说出“难以为相,持重”,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为废太子刘荣一事,与王皇后也结了怨,种了仇。

(3)、第“蓄之以惠”。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吴起替士兵吸吮疮伤就是深谙此道。

(4)、当时汉景帝派窦婴挂帅平乱,可窦婴却因为堵气,不肯挂帅平叛。汉景帝无奈,只好亲自到窦婴府上去求窦婴挂帅平叛。汉景帝说:

(5)、孔子周游列国,推销(儒家思想)这个产品。各君主放眼望去,战乱连绵,社会空前动荡,一天到晚练兵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练礼仪呀?

(6)、洞穿人性的黑暗,目的是走向人性的光明。接纳人性的丑恶,目的是保留人性的善良。

(7)、汉武帝说:“给我翻,不管他是不是太子,挖地三尺也要给我翻出来!”

(8)、 3 儒家思想如花拳绣腿,法家思想如自由搏击

(9)、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汉武帝那里受得了这样的死气沉沉。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要把大汉发扬光大、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这时,窦婴便走进了汉武帝的权力中心。

(10)、哪怕是口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可能是潜意识的无意识流露。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形成的载体主要是语言和文字。

(11)、尽管汉武帝大义灭亲,将公孙一家灭族,处死了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伉,但他还是觉得宫里一定是还有人在诅咒自己,还有木偶人没有被找出来,否则自己不会做这样的噩梦。

(12)、慎到的理论主要是驭人之术,但他并没有将人民放在很低的位置,截然相反的是,慎到主张“国家之政要,在一人心矣”,这与孟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孟子认为德治是得民心的途径,而慎到则认为法治才是“一人心”的途径。

(13)、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是去是留,三种主流的思想对此分别持有不同的态度。

(14)、你的思想并不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是你从小到大的身边人所灌输、所种植的思想。(生理基因)是遗传的,而(思想基因)是被种植的。

(15)、汉景帝的爸爸汉文帝的驭人术就已经玩得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景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他感觉到连他都难驾驭的刺时,他一定会为汉武帝拔掉这根刺。

(16)、与慎到相比,申不害要务实很多,在法家三派当中,他的“术”,也是容易见效的。这种务实,应该与申不害的人生经历有关。相韩以前,申不害只是一位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申不害遂成为韩人,成为一位“贱吏”。

(17)、田蚡,市井小民,凭借着姐姐王皇后的关系,走入大汉权力中心。

(18)、析:本文叙述了商鞅的“作壹”思想,通过利诱,明制,去儒,愚民使百姓只知农战两事,从而达到专制集权者的目的。

(19)、法家主旨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以法理治天下,即依法治国)。其理论依据是“万物以道为源为本”。“法”是道在社会中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

(20)、申不害讲的权术为“操契而赏其名”、“藏于胸中示天下无为”,韩非讲的权术是“藏于胸中,以偶众端,潜御群臣”,这些权术里就包含了兵家那些用兵之术,即:真真假假地迷惑人,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在这方面,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1)、如果看到这里你还不明白,那就跟你说得再赤裸裸一点:对于90%以上受过几十年儒家教育和影响的普通人而言,道德羁绊和感情束缚几乎是他们终生突破不了人性魔咒。而在高手和伪君子眼里,道德和感情正是驾驭普通人的工具和手段!

(2)、在听到儿子自杀的噩耗后,皇后卫子夫悲痛欲绝,她在竹简上留下了后的遗言:

(3)、汉武帝用窦婴为相,有两个原因。第窦婴有才,且满腹儒家经典。第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用他对抗窦太后,的确是块得心应手的盾牌。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块牌没什么用。

(4)、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5)、–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变法修刑,推动两次巨大的变法,为秦国一统七国,打下了基础,建立完善“明赏罚”机制,军功制度,开辟荒田,耕战制度。可惜其死宛如吴起。

(6)、魏其侯窦婴被腰斩于长安西市,家人受到株连,满门抄斩。一个充满恐怖、诡诈、血腥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

(7)、法家认为,传统已经失去了作用,要想富国强兵就得变法,必须革新。

(8)、两套思想截然不同,正好对应了大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狼和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法家驭民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