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话语蕴藉
1、文学的话语蕴藉举例
(1)、★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2)、 本源性视域下的语言艺术:“世界”之“耀现”
(3)、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如德谟克利特。
(4)、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通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5)、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6)、终不许一语道破,这样便形成了言外之意的丰富多变,这也就是文学的话语蕴藉。它是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7)、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创造了世界,在先在结构上就奠定了“语言”与世界的同构性,人是通过语言来把握世界的,在此过程中思维才能把握自身,对人的思维或曰精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洪堡特明确地指出了:“思维的本质在于反思,即区分思维者和思维内容。为了进行反思,精神在其连续不断的活动中必须做一短暂的停顿,将此时此刻展现在眼前的东西把握为一个单位,并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确立起对象。对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若干单位,精神须再度进行比较,并按自己的需要加以分解、组合。这就意味着,思维的本质在于把自身的进程分为若干片段,并将自身活动的某些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如此构造起来的东西既相互有别,又都作为客体对立于思维主体。任何思维,哪怕是纯粹的思维,都必须借助感性活动的一般形式进行;只有在这类形式中,我们才能领会并牢牢把握住思维。如上所述,思维的某些部分统一起来,构成一些单位;而这些单位本身又作为要素区别于一个更大整体的其他要素,以便成为对立于主体的客体。这样的一些单位所具有的感性表达,在广的意义上便可以称为语言。”(威廉·冯·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选编译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页。)在此,洪堡特所言“语言”就是本源性语言,它的产生与思维密切相关,洪堡特将此过程揭示如下:“语言与第一个反思行为直接相关,并与之一同发生。在含混无序的欲念状态中,客体为主体所吞噬,而当人从这一状态中觉醒并获得自我意识之时,词也就出现了:词仿佛是人给予自身的第一个推动,使他突然静下心来,环顾四周,自我定向。”(威廉·冯·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选编译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2页。)
(8)、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图。
(9)、许老师:13269001277 王老师:17310663569
(10)、要作自媒体,必须注意,不能为挣钱丧德,伤害国家,人民利益。
(11)、文学具备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语言活动。
(12)、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
(13)、③丑不可能成为美,但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展示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都可能达到极高的审美价值;即使作品表现了丑暂时压倒美的情况,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取得审美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14)、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
(15)、9月来啦!这是文学考研人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6)、汪曾祺执意追求的正是熔铸了中和主义审美观的和谐的审美境界。他曾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正是在这种审美意识观照之下,他的小说结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随意的、不事雕琢的、不经谋划的生活的自然流动。
(17)、叶燮:《原诗·内篇》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18)、广义的文化既着眼于人类与生命系统,又着眼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其涵盖面广泛,故又被称为大文化。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和合理。狭义的文化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9)、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20)、巧云被强奸,十一子被打伤的故事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然而作者却将这种冲突缓和了,并没有渲染这种冲突,而只是让人物在十分平和的心境中结束故事,将一个悲愤曲折的故事写得平和清新,不能不说是儒家平和仁爱思想对其意识的决定作用。
2、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体现为两种修辞形态
(1)、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和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2)、具体的人类文化内容包括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分为物质文化和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文化大致可以表述为:(1)广泛的知识并能将之活学活用;(2)内心的精神和修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这里的人们创造了这样的风俗人情,而这种风俗人情又反过来创造了这里的人们。这样一种结构将情节拉长,人物紧贴背景,似乎面面俱到,喧宾夺主,实则处处写人,淡化情节,使人物左右逢源,处处触到生活,不容置疑地宣告自己的真实性。
(4)、“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
(5)、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必须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
(6)、《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7)、《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8)、赵翼《瓯北诗话》赞李白古乐府诗“皆酝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
(9)、童庆炳的书是按板块讲解。这样有利于大家对整本书的吸收。
(10)、陈世丹,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完成“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主题与艺术手法论”(97CWW004)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2017)等11部学术专著,主编《美国文学史》(英文版本科教材,上、下册,2013)等6部教材,发表“戴维·洛奇小说《好工作》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手法”(2018)等70多篇国家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11)、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
(12)、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
(13)、要作自媒体,必须注意,千万不能阳奉阴违,低级红,高级黑,扛着红旗反红旗。
(14)、汪曾祺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思想中渗透了儒家平和淡雅、道家超脱旷达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和主义的文化,孔子提出“中庸之德也”(《雍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审美标准,从而达到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而庄禅哲学则强调“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至极而众美从之”(《天道》)立意在超脱自由中追求个体与自然和谐,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主义为根本精神,以和谐美为主要特征的审美境界。”
(15)、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16)、文学中的理性: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理性的力量;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17)、《大淖记事》中风俗环境的描写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随后才缓缓引出人物,这种写法看似阔大背景而弱化人物,实则是在背景中写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18)、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19)、③文学话语侧重陌生化,日常、科学话语侧重常规化。文学话语的陌生化是指在很多情况下文学话语并不是马上就能看明白,因为这些话语常常打破常规,或者使用一些不为人熟悉的修辞手法,甚至不合语法,从而达到陌生化效果。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在经历一番思索后,深感其妙。这是文学话语的文学性、艺术性所在。而日常话语和科学话语相对文学话语而言,则是自动性的、常规化的,一听就能理解,因而缺少艺术性。
(20)、再如《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一道踩荸荠,他看着小英子留下的脚印,傻了:“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短短的两句话却能让人体会,和尚明海当时复杂的感情,这就是汪曾祺语言空白的魅力,比起意识流小说长篇大论的心理剖析更生动、准确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3、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
(1)、高考前选报专业志愿时,人们一提到英语专业(其全称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就想当然地不把它看作一个专业,而只把它当成一种语言,似乎学英语专业只是为了会说英语,教英语专业的老师只懂得如何教英语。殊不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学科之它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学科是研究人本身或与个体的精神直接相关的文化世界的学问,是以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大致可以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学、艺术等大的学科。人文学科着眼于培养通才,或者说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一种广博的眼光和胸襟,有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人文学科与语言文学密切相关,不仅注重智慧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紧张和有创造性的探讨过程而非固定的结论,使个人的独创性有更广大的空间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人文学科培养的专业人才,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人文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传续人文知识的有力,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反思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方向的必要指南,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文化基础。人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宏观课题。根据学科分类,外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所有按语种分类的学科,如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等,都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研究哪些内容呢?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3)、因此,他的叙事方式除了明白晓畅外,还多了一种起承转合不着痕迹的平和、自然,这和其小说文体的总体风格是相一致的。
(4)、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和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式存在的。文学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认识性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性,理性与认识性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5)、再者,在题材方面,汪曾祺的小说大多自己的故乡高邮地区为背景,描写故乡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表现他们淳朴善良的心灵,新鲜、自由的生活。这种题材择取为其小说叙述的自由、平和、洒脱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相适应的内容。
(6)、第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7)、“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
(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相比,虽然都以语言符号作媒介,但后者以认识为目的,要求准确严密、直接明晰;而前者以审美交流为目的,注重语言的审美效果。
(9)、安娜·卡列尼娜内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冲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冲突,是蒙娜莉萨的艺术形象难以企及的。
(10)、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context,又译上下文,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11)、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12)、经济因素只是在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基本的因素;
(1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要求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倒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4)、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15)、象征就是“托义于物,借物言志”。辞面上描写的是具体事物,实质上是寄寓另外一种意思。托物言志,即不将个人之“志”直接说出,而是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蔽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丰富的思想内容。”
(16)、勃兰克斯曾经说过:“文学史,就其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整个人类的文学历史,都可以说是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就是‘人学’”。
(17)、从以上可以看出,汪曾祺小说结构的一大特点是“自由”、“无序”,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的基础上,因而使结构散而有神。
(18)、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19)、综上所述,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是关于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学科。像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它也承担着为人类文明进步、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与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宗教学、艺术等学科同等重要的人文学科,这个学科所培养的人才也是人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
(20)、03 叙述方式的从容平和,明白晓畅读汪曾祺的小说,往往让人感觉到的是清淡平和,犹如坐在茶馆里,泡一杯清茶,听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聊天,亲切、自然、从容、无拘无束。
4、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例子
(1)、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
(2)、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
(3)、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4)、汪曾祺在《说短》中,说到:“写小说要象说话要有语态。说话,不可能每个句子都很规整。……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比如,在《异秉》中写陈相公一天的生活:“扫地擦桌椅。擦柜台……晒药。收药。碾药。裁纸。撩灯罩。摊膏药。”可谓简洁、经济。同时,他的语言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语言的特色,不仅有讲唱文学一起三叹的鲜明的节奏感而且融人中国古代散文流畅、洁净、含蓄、典雅的特色。
(5)、今天,我们来看第四章,第四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6)、 语言艺术命题的“自明”与“遗忘”
(7)、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8)、关键词:本源性;语言;溯源;艺术;逻各斯;世界;耀现
(9)、对出场的每个人物,作者都有一番较详细的介绍性叙述,这叙述有时往往似乎是孤立的,与全篇无关紧要,看来是作者随心所欲的闲笔,但待到读完全文,往往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生活挥洒自如的能力。
(10)、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11)、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12)、要作自媒体,必须牢记,文学,是世人获取精神之地;必须打造成治国理政的思想源泉,充满正气;为治国理政提供借监,智慧,成为建设国家的巨大动力。
(13)、自然天成的审美观念,同样形诸于叙述语言,反过来说,语言的质朴无华,平淡蕴藉和其审美意识的平和超脱,叙述结构的自由无序是分不开的。
(14)、沈祥龙:《论词随笔》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
(15)、后是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16)、②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
(17)、开课时间:集训班4月6日开营、半年班7月10日开营
(18)、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19)、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20)、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一些政论散文。
5、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名词解释
(1)、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
(2)、(3)如何看待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3)、Ø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4)、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5)、综上所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命题溯源于康德对艺术划分的尝试,只有将其置于本源性语言的视域下,才能有效地呈现出文学的本质,即文学通过对本源性语言的呈现,达到对世界本源的通达,在呈现、把握“世界”的“耀现”中,达到对世界本源的把握,实现人精神的自我超越,本源性语言呈现了“世界”,让美“耀现”出来,在“耀现”中,达到人、世界、自由、超越与美的“同源”与“同一”。
(6)、因缘:中国本土抽象概念 机会;缘分。《史记·田叔列传》:“﹝ 任安 ﹞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 长安 ,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佛教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另有《少林僧兵》插曲《因缘》
(7)、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前者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8)、汪曾祺小说中人物出场的介绍与话本小说、讲唱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如《鸡毛》中,文嫂出场时这样描述:“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文嫂是替先生和小姐们拆洗缝补的。”这种叙述口吻直接进入叙述状态,不兜圈子,明白简洁。在叙述时,作者从不烦于对每个人物作较详细的介绍性叙述,常行于作家之认为所当行,常止于作家觉得所不可不止,或多或少,或长或短,一次完成或二次再来,下笔随心所欲,色彩变幻无穷,显得流畅自然与讲唱文学所不同的是,汪曾祺的小说叙述少了故弄玄虚的铺排跌宕和对人物事件的直接评议。
(9)、(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变
(10)、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11)、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
(12)、王夫之《古诗评选》评江淹诗“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自多蕴藉”
(13)、诸多翻译形式可以归纳为一点,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14)、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15)、(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16)、总而言之,汪曾祺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对人生世事的体悟感受,描写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呈现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他在自己的集子《晚翠文谈》中说到:“找自二十岁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晚则晚矣,翠则未必。”正是由于时间的积淀、空间的不断转换给人的思想冲击,造就了汪曾祺舒卷自如、浑成无迹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小说正是晚而更翠矣。
(17)、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是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虽然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确定不断变化的特点。
(18)、在这里首先要搞清一般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
(19)、武则天时期,有《五女兴唐传》书藉,就是为解放妇女鼓力。
(20)、“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2)、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作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作历时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语言学概论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作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作应用语言学;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作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作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作对比语言学。
(3)、含蓄:包容、蕴藏于内而不显于外。蕴藉:就是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的意思,多形容君子气质。也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文学话语蕴藉的方法是灵活的,多变的,不断发展的,有赖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4)、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5)、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无意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
(6)、生活本身是没有多少情节的,精心编撰的故事往往令人在大喜大悲之后,感到乏味与无聊,因为其缺乏真实感,而真实的东西是让人回昧的。
(7)、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
(8)、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蒙娜莉萨”。我们从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中,可以读到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即更加深广的内心图像,也就是更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9)、选自《你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10)、福柯的话语理论: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11)、这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种区分。这里的语言与我们常用的语言概念是不同的,有时也翻译为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指使用语言的总体规则,社会普遍的语法系统。而言语则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1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前者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13)、第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想象力更强。虽然绘画、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们无法天马行空。只有文学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谓“赋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陆机),唯有文学才可能做到。
(14)、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15)、“文学”一词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
(16)、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这里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感情评价,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并不直接呈现于艺术形象世界中,却又总是可以被归纳出来。在文学中,审美情感与理智认识的关系表现在: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往往在深层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17)、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18)、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
(19)、政治掌握文学生息,文学伤害政治,政治就把它枪毙。
(20)、第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依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
(1)、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2)、 考研问题咨询 |QQ:1980779755
(3)、文学是人类世界中独特的存在,对文学之思历来见仁见智,对文学本质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理论研究的取向。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把握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详见燕世超:《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从这个角度而言,童庆炳先生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以下简称为童本教程)一书是在对文学的本质把握上有着新的创见和贡献,成为了一本新时期的换代教材,在全国高校中普遍被采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文学理论课程的圭臬,其对文学的定义,凭借着其影响力,不知不觉中成为文学理论初学者和研究者的“前见”。
(4)、意思是一个人表现的含蓄,对待周围的所有的事情的时候,都用自己的一种和善的态度去了解,其实在这个世界之中,只有当你好好的对待身边的所有人才,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让生活都能够变得更加的幸福。我们在努力的从这个世界之中寻找不同,才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5)、正是由于以上因素,文学言语成了审美性的言语。由这种言语组成的文学作品的言语层面,便具有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即作家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的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
(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3)。
(7)、《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于1997年在广西桂林创刊,首任主编为当代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现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主编王杰,副主编夏锦乾;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知网入选期刊。半年刊,每年6月、12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8)、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9)、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10)、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一般认为,话语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等要素。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他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以及语境。
(11)、(2)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
(12)、文学语言,又称作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承担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功能。日常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使用语言的结果,其活动领域局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表情达意、相互交流的功能。
(13)、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
(14)、汪曾祺的小说语言多用短句,内在的逻辑性很弱,思想所到之处,语言随之喷涌而出,天然玉成,没有斧凿之痕,同时又平淡无奇,简单明了,口语化,乍看似一串散乱的珠子,连缀起来,却韵味十足,意境深远,很有中国山水画的味道。
(15)、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体现为两种修辞形态精辟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