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谦让的文言文句子精辟148条

谦让的古文句

1、表示谦让的古语

(1)、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2)、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六种操作方法。

(3)、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10两章。作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全面地看待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取消的,无妨将它并入思想品德修养的范围,第10两章同时列入第三两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

(6)、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孟德斯鸠

(7)、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8)、——宋濂**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孟德斯鸠**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9)、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

(10)、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11)、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12)、(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3)、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14)、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

(15)、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16)、(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7)、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18)、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一-王进喜

(19)、“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20)、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关于谦让的文言文句子

(1)、5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2)、生: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啊。

(3)、明令赏罚;安抚士兵、民众;握有重兵,但对外示弱,等待机会举兵;允许帅府自找谋士幕僚;将帅能够在境外有自主权。

(4)、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5)、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王进喜

(6)、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人道恶盈而好谦。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8)、信息筛选题的题干都会规定信息筛选指向,这些指向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者是人物的主要品行、行为、观点,或者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待选项均为文中语句,其中有些是干扰项。

(9)、大的骄傲于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论语》

(11)、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

(12)、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13)、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14)、构成我们学习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15)、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方位名词)

(16)、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17)、③混淆观点与事实。如“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其中“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写的是作者陈述的既有事实,而不是作者的观点。显然,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相符。

(18)、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19)、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松下幸之助

(2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论语》

3、谦让的古文句子

(1)、师: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过程中,孔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注重启发鼓励弟子,老师要学习孔子的这些特点,希望自己能像孔子这样对待学生。孔子的这几个弟子都很优秀,老师也希望你们能拥有他们的这些优点:

(2)、汝其善抚之:希望你好好抚养他们。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语气。

(3)、(《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雷锋

(6)、虽然为人木讷,仕途上没什么作为,但是他书法扬名天下。当时人称李北海。

(7)、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一一冯雪

(8)、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9)、生指出孔子。师补充资料。屏显。学生继续指出公西华。还有子路,冉有不能确定。

(10)、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11)、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1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13)、(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14)、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利的要诀。

(15)、其实传统文化一直是在发展着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中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我们能够直接体会到的,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变化,一时半会儿也不闹明白,小编举几个例子作为抛砖引玉,说到底还是需要我们平时多多阅读、学习,才能发现古文之中的独特、可爱之处。

(16)、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亨利·柏格森

(17)、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18)、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松下幸之助

(19)、出门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0)、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南北朝·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

4、关于谦让的古文名句

(1)、“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2)、清·曾国藩《不忮不求诗》我一辈子都在(遇到纷争的时候)给别人让路,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失去半步。这句话意思是说:有失必有得。自己看起来是给别人让路,但是实际上自己的得到的东西要远远高于自己让出去的东西。

(3)、“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5)、国民的感情中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富兰克林

(6)、若要精,人前听。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翻译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孝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8)、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9)、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

(10)、如:秋(秋季——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1)、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2)、“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13)、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秦国:吕不韦的门客《吕氏春秋》

(14)、(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5)、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16)、真正的科学家不可能不是谦虚的,因为他做出的事情越多,他就看得越清楚: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做。——法郎士

(17)、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8)、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9)、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论语》

(20)、——雨果**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5、谦让的古诗句或名言

(1)、师:公西华很会说话,说话玩转巧妙,他不仅谦虚,还善于辞令。(板书:善于辞令)这是曾皙的同学们的政治理想和志向以及表现的他们的性格。那曾皙呢?

(2)、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论语》

(5)、[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6)、君子尊让则不争,絜净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所以免于人祸也。

(7)、(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8)、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9)、——《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11)、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12)、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14)、——邓拓**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15)、——魏相**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虚已者进德之基。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

(17)、总有一类人,肆无忌惮的糟蹋别人对他的好,理所应当的接受别人的谦让、照顾,还装出一副圣人的假面,真tm以为自己是谁了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19)、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心灵鸡汤》   

(20)、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1)、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2)、师:我们来看课堂的主宰者——老师,也就是孔子,有没有营造随意的,轻松的,闲适的,漫谈的课堂氛围。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

(3)、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道路又长又远,我将会不懈努力地追求。其:语气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补足音节,无实义。)

(4)、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5)、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牢记课文中出现过的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便有助于快速解题。文言句式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较易识别的判断句、被动句外,重点是倒装句。如主谓倒装“……矣,……”(“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之……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较多,须熟记的如:“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无以……”(“军中无以为乐”)、“何……为?”(“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如……何?”“若……何?”“奈……何?”(“如太行、王屋何?”)、“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居高视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君子不矜己善,而乐扬人善。

(7)、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8)、——普列汉诺夫**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塞万提斯

(10)、钩心斗角(形容阿房宫的形制——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11)、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

(12)、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尤其需注意,在句末动词后,有时是兼词“于此”,如“风雨兴焉”;在句末形容词后,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盘盘焉”。

(13)、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14)、•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15)、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比如,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夫晋,何厌之有”、④“均之二策”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①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③中“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作用。④中“均”是动词,作“权衡”解,“二策”是名词,由此断定“之”与“二策”一起为“均”的宾语,作代词“这样”解。可见,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

(16)、切莫轻信过度谦虚的人,尤其对方摆出讽刺他自己的态度时,更不能骤然相信。因为,这种谦虚的背后,八成隐藏了强烈的虚荣心和功名心。——希尔泰

(17)、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论语》

(19)、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20)、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1)、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2)、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3)、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谁能抵挡得了它呢?其:语气副词,表示假设语气。

(6)、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7)、国民的感情中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我。——富兰克林

(8)、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9)、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10)、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1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偶。

(13)、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我现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了你父亲的遗志!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祈使)语气。

(14)、丈夫(专指成年男子或男子“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女子的配偶)    

(15)、——泰戈尔**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16)、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17)、•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18)、(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19)、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约翰·洛克

(20)、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1)、(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3)、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4)、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以温和宽厚的心灵去战胜你们的怒气,以谦让去抑制憎恨之心。——以率直的真情去制止不正的欺瞒,以温顺满足之心去打消贪欲吧。印度传统宗教《耆那教经典》《耆那教经典》

(6)、——罗斯金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赫尔岑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8)、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谦让的文言文句子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