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的古代名句是什么精辟82条

实践出真知的古代名句

1、实践出真知的古代例子

(1)、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

(2)、(解读)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__。

(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宛在水中央__。

(6)、(解读)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7)、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西汉刘向《说苑》: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战国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0)、事实比虚构更离奇。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

(12)、(解读)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13)、(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4)、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7)、《卜算子·咏梅》中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词人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__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

(18)、(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19)、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得自己亲自尝一尝。读万卷书不如行路。

(20)、(解读) 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2、实践出真知的古代名句是什么

(1)、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2)、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3)、(解读) 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4)、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5)、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6)、(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7)、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8)、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王廷相(明)

(9)、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10)、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11)、(寒假预习)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12)、(解读) 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14)、古文:《尚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清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三: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6)、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7)、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18)、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19)、(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0)、《马说》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

3、实践出真知的诗

(1)、《子衿》中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强烈反问的诗句是: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__。

(2)、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3)、《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高者挂罥长林梢__,下者飘转沉塘坳。

(5)、在一年初夏四月,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居然亲眼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这才领悟到海拔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要晚于山下。

(6)、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7)、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8)、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11)、宋释晋济《五灯会元·鸟窠道林禅师答白居易》:三岁之童皆知之,百岁老人行不得。清刘岩《杂诗》: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13)、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14)、《马说》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

(15)、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

(16)、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17)、你将每天进步多一点,不知不觉,超越身边的人

(18)、(解读)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20)、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4、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古文

(1)、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寒假预习)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汇总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子不夜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当撑船手,不会摸篙竿。

(6)、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7)、宋朱熹《四书集注》: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8)、(解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9)、(解读)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10)、(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12)、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徐特立(中)

(13)、(解读) 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14)、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15)、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1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17)、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18)、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

5、实践出真知的古语

(1)、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实践出真知的古代名句是什么精辟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