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阅读答案精辟129条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1、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译文

(1)、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2)、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时的壮丽河山,而且能够感受到他独特的精神品质。

(3)、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赏析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4)、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在漫长的大唐文化历史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诗人,他们走出泛黄的书卷,走出亘古的岁月,走到我们的眼前。一袖清风,一抔净土,便滋养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品格。

(6)、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7)、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8)、清迥江城月,流光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0)、风送冬雨入夜寒,冷风飒飒路人断。儿童不识风雨冷,你追我赶课间玩。

(11)、——(宋)晏殊《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2)、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4)、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唐寅《把酒对月歌》

(15)、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16)、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7)、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

(1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诗人抬头望月,感慨万千。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

(19)、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浓。

(20)、那么,八月十五杀鞑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2、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1)、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2)、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3)、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4)、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5)、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试想,这暴虐统治,不是一天两天,或十天半月,人们硬硬头皮就熬过去了,成年累月如此,谁能吃得消呀!因此,血气方刚的汉子,有的冒着一死,都跟着朱元璋起义,铲除暴虐。可是毕竟管得太严,卡得太死,起义的人不多,打不过元兵。怎么办呢?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能掐会算。满腹韬略,沉思了一阵说:天下人都对家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别说一家只有一个家鞑子,就算有两个家鞑子,也能斩尽杀绝。朱元璋皱着眉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全国这么多人家,用什么秘密办法告诉他们,大家都一齐动手呢?万一走漏风声,就要万民遭劫呀?刘伯温捻着胡须笑道:你不必忧心,我自有良谋。

(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佚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后来,杜甫感叹时事,写下两组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别》,深刻描摹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他的每一声“啼鸣”,都一样发人深省。

(9)、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10)、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1)、空为梅花白了头。——孙惟信《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12)、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13)、bāyuèshíwǔyèyuèèrshǒu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mǎnyuèfēimíngjìng,guīxīnshédàdāo。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zhuǎnpénghángdìyuǎn,pānguìyǎngtiāngāo。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shuǐlùyíshuāngxuě,línqījiànyǔmáo。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cǐshízhānbáitù,zhíyùshùqiūháo。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4)、(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15)、(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16)、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17)、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18)、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9)、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20)、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一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3)、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4)、(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5)、卷峭寒,平沙飞雪。——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6)、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8)、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9)、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1)、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阴铿《雪里梅花诗》

(12)、唐/王维〈鸟鸣涧〉白云千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王,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东山二首》:“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斫却月桂,清光应更多斫(zhuo)却:砍去。

(13)、那时,杜甫避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瀼西。在友人的帮助下,他打理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还有稻田若干顷,俨然是一个庄园主。

(1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15)、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江总《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16)、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17)、关于咏月思乡的诗句包括: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8)、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9)、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20)、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4、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注释

(1)、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2)、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

(3)、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4)、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5)、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苏轼《蝶恋花》

(6)、(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7)、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1)、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13)、(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4)、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6)、(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17)、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8)、C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20)、清清冷冷的冬雨,是一部深藏着世间万物深情厚意的无言记忆。高山流水的情意;秋叶葬花的厚意;落花流水的深意

5、八月十五夜月(其二)

(1)、(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怜天上月》

(3)、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吗?杀死了!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

(4)、王闿运:“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

(5)、雪月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相宜》

(6)、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曹组《蓦山溪·梅》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9)、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10)、还有一次,庄园里的雇工捆了几只鸡,要拿到市上去卖,鸡不停挣扎,杜甫见此情景,动了恻隐之心。他想,鸡吃掉蚁虫,而鸡被卖又将遭宰杀,万物生灵,如此环环相杀何时休。

(11)、冬雨泠泠冽冽,淋淋漓漓,这时你可以不带雨具出门,让自己与冬雨尽情欢腾。

(12)、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13)、(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

(14)、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5)、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1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8)、冬雨绵绵,侵润满地的泥泞。撑着伞走在路上,任细雨在雨伞上轻弹着柔美的轻音乐。

(19)、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20)、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陆叡《瑞鹤仙·梅》

(1)、《中秋月》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头便以埋怨的语气落笔,说月光令人费解、难以思议,它所照之处给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后具体描述月光带来的种种忧思:征人思家,院中离愁,宫中哀怨,战俘怀乡。月光引得种种人断肠落泪,而月亮却浑然不觉,简直是普天下头等傻瓜。全诗构思独特,诗人貌似咏月,实为讽世,手法别致新颖,且不乏幽默风趣。

(2)、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3)、槁秸申酬,轮嗣布。——(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

(4)、凄凉南浦,断桥斜月。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5)、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

(6)、一颗珠:月映水中,似一颗珍珠在水。唐/白居易〈春题湖上〉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7)、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8)、B. “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9)、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1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1)、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12)、E. 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13)、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14)、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江总《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15)、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明)徐渭《十五夜抵建宁》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18)、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1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20)、入目无别人,四下皆是你,我见众生皆草木,唯见你是青山。

(1)、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2)、纵明月相思千里隔。贺铸《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唐寅《美人对月》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

(7)、这是安史之乱时杜甫避乱蜀中之作,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被迫漂泊异乡、在中秋之夜空有归心却无处还乡的苍凉心情。

(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9)、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阅读答案精辟1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