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夜二首其一精辟105条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同是写夜月

1、八月十五夜月(其二)

(1)、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2)、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5)、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6)、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勖子以侯官林公,及吾身见马非鸦片之肃清,虽死无憾;

(8)、文廷式(1856年-1904年),字道希(或道羲、道溪),号云阁(或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出生于广东潮州,为陈澧入室弟子,清末词人、政治家。文廷式遇事敢言,倾向于变法,志在救世,是帝d重要人物,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门六子”。甲午战争时,他力主抗击,劝阻和议,弹劾李鸿章,并资助康有为在北京创立强学会。戊戌政变后,他被李鸿章奏劾,驱逐出京。此后,他寄情文酒,以佛学自遣,著有杂记《纯常子枝语》。

(9)、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炊烟袅袅,掩不住尘埃落足,泉水潺潺,道不尽风沙流年。在这跌岩起伏的九曲人生中,“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生命都是的存在,不必仰慕他人,自己亦是风景。生命,是一树的花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应如夏花般灿烂,只有不断沉淀自我,丰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才能得以人生永恒。

(11)、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2)、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060《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宋苏轼)

(14)、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5)、(答案) 对比。将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16)、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17)、清同治年间,叶氏出资,在庄市家乡兴建叶氏义庄,后改为中兴学堂,其学子有邵逸夫、包玉书、包玉刚、赵安中、包玉星、楼志章等巨商。在乡里还对崇正书院拨款重修。

(18)、答案(1)火烧赤壁。周瑜借助东风之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奠定江东基业。(2)这里的“东风”不单是自然界的东风,更深的含义是人事的东风,是得到当政者的全力支持。而相比周瑜,韩世忠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由此反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19)、(答案)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20)、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2、八月十五月夜二首其一

(1)、真气: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指刚正之气。

(2)、(《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

(4)、高一必修上文言文《赤壁赋》《师说》《劝学》《登泰山记》翻译及习题练合集

(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6)、轮囷:盘曲貌。《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李善注引张晏“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

(7)、所谓“评价”,即在把握相关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这些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判断与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否正确,对别人的评价作何理解,认识是否全面,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

(8)、A.这首诗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9)、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出自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0)、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11)、(对应“鉴赏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2)、“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边塞苦寒苍凉悲壮杜甫的月诗有很多是反映战争,关注“安史之乱”的,揭示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及〈北征〉等都是这类的代表作。

(13)、(1)在豪华大厅的盛大聚会上,在悠闲亭阁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延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14)、(解析)  (1)审题。第一问,就是要对全诗描绘的画面作一个总体评价,概括其特点。第二问,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定要与画面联系起来谈。题干只要求作概括性的回答,不要求具体分析。(2)写景句只是第二句。分析其特点,显然其色彩亮丽,呈暖色调,是“乐景”。(3)体悟思想感情。第四句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因“乐景”而愉悦,而是低沉与无奈,时间过得真快,“归年”遥遥无期,“哀情”与“乐景”形成反衬。(4)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15)、乘槎客:典出张华《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后指远行或游仙。此处指人死。

(16)、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17)、诗一开始是叙事,仿佛与卢子蒙对坐谈心。追溯往事,回忆中自见深情。头两句,把三十多年前与微之论诗衡文,睥睨当世,谈笑风生的情景,重新展现在眼前。四句写此时与卢君重新聚首,共同披阅他的诗卷,发现有很多是与元稹相互唱和的,诗集中出现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闪现出微之的影子,诗情由此急转直下,呈现出变徵之音。六两句,转入正面抒情。“相看”一句,描绘了一瞬间的神态:两个老人,想着两人共同的挚友已经仙去,老泪纵横,却都不说一句话。诗篇至此,一种无声之恸,已够撕肝裂肺,而全诗也已经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人又用“闻道”一语领起,宕起诗境,想象元稹坟头的白杨已经长至三丈高了。说明岁月流逝飞快,更显悼念之情的深远。这首诗直抒胸臆,真挚自然,八句一气贯串,读来令人感到感情强烈逼人。

(18)、光绪元年(1875年)初,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讲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是不能够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后制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八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消息传开,顽固派纷纷指摘、讥讽,更有文人编了一副对联讽刺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只有李鸿章为他撑腰。

(19)、命题上,两套新高考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沿袭了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形式与命题特点。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在古代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借事抒怀等;从作品的写作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从考查角度来看,既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又有对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的考查,而对鉴赏形象、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2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1)、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2)、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3)、请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6)、(3)形象的意义(诗人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7)、(解析)从题干中可以得出,“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是借用典故表达时光易逝。选项中应该也包含典故和时光易逝的含义。A选项是年华老去,但是没有典故。B选项是将愁比作春水,没有典故也没有时光易逝的意思。C选项是运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两个大家族王谢的典故,表达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符合题意。D选项运用了廉颇的典故。齐国的国君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计,打了败仗,又派使者去请廉颇,可是使者已经被秦国收买了,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打仗,拉开了一把大弓,吃了几桶饭,可是使者却虚报廉颇已经不能再打仗了,后齐国被秦国所灭。这个典故也是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思,符合题意。

(8)、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9)、(对应“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1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12)、(解析) (1)审题。题干要求单一:“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2)从诗中找出运用比兴的句子,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比,来写新娘的美丽贤淑。(3)在比兴中,把一对新人的幸福感呈现出来。(4)按“指明比兴句—分析其作用—指出表达效果”的思路,逐层作答。

(13)、“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次句写诗人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青苔和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而“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读者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1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5)、为范南伯①寿。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勉之。

(16)、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初月)杜甫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17)、空气自太平洋而至,几辈凭栏把酒,尽消受管弦夜月,纨绮清风。

(18)、(答案) 虚实结合,卒章显志。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之念的思想感情。

(19)、“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的流露。这一句也暗启后两句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词人自然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独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泪融残粉”的细节来表现内心的苦涩,泪水使脸上的香粉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20)、片头奇艳的艺术构思?使我长久地沉湎于那个悲剧的开始。也许从赵尚志强烈个性生成的开始,就a含着悲剧的结尾。亚布力烟始终速茫而苦涩,这种辛辣的烟雾终日弥漫在他嘴边,以至笼革了他的一生。生命和热血都是可以抛洒的,重要的只是一个活法而已。人活一口气,便不能憋着那一口恶气苟且,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沦为奴隶。所以当片尾那金色的烟叶一张张扠落,忽然隐隐地就掂出了烟雾散尽后大气的凝重和虚浮。此时,苍凉而铿锵的歌声嗍起:“狠柚它一口吧嗒吧嗒嘴,很抽一呀口吧塔吧嗒嘴,攥紧拳头,不想哈腰,杀鬼子,那个拜土地,天生愿遭罪呀,噫哎唉嗨哟。狠抽它一口吧嗒吧嗒嘴,狠抽一呀口吧嗒吧嗒嘴,翻开眼皮,心里没事,抬起头.那个挺直身,人活一口气呀,嗯哎唉嗨哟。抬起头呀,挺直身,人活那一口气呀嘿,人活一口气。”

4、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表达情感

(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

(2)、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3)、这时杜甫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安史之乱刚平息,又兼吐蕃为乱,怎能不感忧心?《宿江边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4)、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山东淄博博山人。28岁因于佟皇后丧葬期间观演洪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50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此诗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

(5)、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6)、(解析) (1)审题。题目明确要求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故不必列举论据来证明,只要有观点就行。(如果不是用“概括”一词,而是用“赏析”等词,则必须用论据来印证观点。)(2)围绕“形象特点”细读全诗,从具体的诗句中体悟形象特点。如,从诗题中的“怀”“访”,诗中的“忆”等,可以概括出“珍视友情”的特点;从“诗卷”“杏花”可见其情趣高雅;从“纶巾鹤氅”,可联想到“羽扇纶巾”对周瑜的刻画,给人风流飘逸之感。(3)形象特点大多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对诗中的一事一物作多角度的评论,然后再归纳概括。(4)组织答案,分条作答。概括的语言力求简而明。

(7)、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8)、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

(9)、(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

(10)、金缕歌·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 (南宋)吴文英

(11)、叶澄衷故居现为庄市粮站,尚有二排老屋。其坟墓在庄市曙光村朱家,气势宏大。墓碑为清末状元张謇所题,墓铭志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写,如今保存尚好。

(12)、宋乐婉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元张可久塞鸿秋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古代诗歌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14)、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15)、鶗鴂鸣还歇,蟾蜍破又盈。——出自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16)、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17)、(注)〔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18)、(3)抓抒情方式,领悟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19)、(赏析)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20)、宋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范成大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的意思

(1)、第三步:分析诗句的表达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和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2)、(解析)句中的引号和“冰雕连”均表特定称谓。A表引用;C表强调;D表特殊含义。

(3)、(2)看“情”点:找名词,锁定意象,品味情感,如“江水”“木”“云”,指画中的长江水、树木、浮云;“窗”,代指窗户大小的画幅。找动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如“吟断”,暗示作者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画作的诗意,只是字面意,内含的是对画作的赞赏之情。找形容词,锁定情感态度,体悟情感内涵,如“佳”,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赞美之情。

(4)、“出渭桥”和“辞汉月”,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安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练。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唐军所向,势如摧枯拉朽,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7)、(注)〔幢〕旌幡。  〔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8)、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 抒情(主)

(9)、徐用仪在家信中分析不能与洋人开战的原因,这里没有d派之争,亦不涉及个人利害,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做出的客观判断。在御前会议上,徐用仪坚持“用兵非中国之利,且衅不可自我先”的主张。

(10)、第一步:审题。一般从“画面”“情感”两方面提要求。

(11)、D.南面,指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为尊位。

(12)、(3)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1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对应“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7)、(注)〔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相传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18)、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关山月》

(19)、C.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20)、(答案) 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

(1)、中秋佳月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3)、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4)、汪子渊:汪洵(?-1915)字子渊,号渊若,原名学瀚,字渊若,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进士,授编修。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帖而变化之,工力甚深。兼精篆、隶,古朴。尤工小篆。少时喜刻印,非旧友不知。所用印皆自作。工花卉、草虫,秀逸可爱,惟不轻动笔,鲜有知其能画者。暮年鬻书沪上二十年。

(5)、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八月十五月夜二首其一精辟1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