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忽如归上一句精辟128条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

1、视死忽如归上一句诗意

(1)、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2)、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3)、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总有一段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些英雄让我们不敢忘记。所幸的是,在每一次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为民族大义而捐躯的烈士在为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做着坚强不屈的证明,总有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后的一次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回顾只是为了铭记,我从来没有觉得霍去病的身影已经远去,我更在杨靖宇张自忠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勇气和力量。

(5)、“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是写游侠儿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因为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前面已详写,这里只用“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二句,就十分精练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表现出来了。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突出了重点。可见其剪裁的恰当。

(6)、“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

(7)、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9)、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0)、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11)、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向别人问一下这是谁家的孩子?那人回答说他是幽州和并州地区的游侠。幽并就是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九州”也指中国。不过,并州可不是九州之一啊。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我们现在的成语“视死如归”就是出自这一句。

(13)、大家好,接下来的两周,是宝贝们参加之前的“地表强金句投稿活动”的入选作品展示周。

(14)、       文/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

(15)、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16)、(匈奴骑兵。匈奴是汉唐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双方数百年间一直没有停止战争,唐朝以后在中国历史上逐渐不再出现,据说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你可以研究一下。)

(17)、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拉开弓弦射破了左边的靶的,向右发箭摧毁了右边的靶子。这句话是说骑手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箭法高超。的,读di,我们现在的目的是一个意思。月支,靶子。

(18)、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马带着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一个骑手坐在马上向西北方向奔驰而去。金羁(jī):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连翩(piān):连续不断,本来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的样子。

(19)、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0)、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视死忽如归上一句

(1)、本文由“苏语堂”原创,配图与配乐来源于网络

(2)、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告急的书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3)、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4)、配图:张善孖-枫叶白马扇面设色纸本19×47cm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6)、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7)、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8)、从抵御外侮的角度来说,我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我也毫不掩饰自己曾如同当年的吉鸿昌烈士的诗句所说的那样“恨不抗日死”,毫不掩饰地说如果可能,我也愿意捐躯赴国难。但我更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牺牲自己去捍卫家国,我更敬仰那些在和平年代依然远离父母妻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卫士们。

(9)、白马仰天长啸,英雄勇如豹螭。敌人若敢再犯,封狼居胥再世!

(10)、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1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颇有气概: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封封请战书,个个鲜红的手印,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他们不分昼夜、不怕牺牲,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只为捍卫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危难时刻,他们彰显英雄本色;信仰不负,他们烛照生命光辉。

(13)、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14)、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15)、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边疆城市传来了多次紧急的警报,北方少数名族的骑兵经常攻打内地。(迁移到内地)虏骑,古代称少数民族的人为虏,汉朝的时候北方主要是匈奴人,这里指匈奴人的骑兵。骑,注意这里的读音,一人一马就是一骑。岳飞在他的《满江红》里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胡虏也是同样的意思。

(16)、出处:出自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7)、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8)、“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后八句揭示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艺结合起来,使这个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9)、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他跟随大军平定匈奴,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20)、“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正如抗疫前线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武警战士、公安干警、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建筑工人、送货司机、快递小哥......,太平盛世,他们默默奉献;国难当下,他们逆流而上;抗击疫情,只为大国安然。

3、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1)、◀世界第一!我国43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谁读到这一句,不会为之感动呢?

(3)、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4)、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5)、在历史的苦难和烈士们的鲜血中,所有的文字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尽管大国已奋然崛起,但道路依然坎坷崎岖,尽管我们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吹林之风”依然狂啸不息。我们没有理由不枕戈待旦,没有理由不厉兵秣马。因为,历史深处的壮士们,正在无声地凝视着我们,凝视着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家国将如何在我们的手中传续!

(6)、“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7)、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8)、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9)、可见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让他由衷折服,这就是才高八斗典故的由来。

(10)、《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1)、曹植著名的作品,赋有《洛神赋》,诗有《七哀诗》,《白马篇》。咱们今天就读《白马篇》,这是曹植的代表作,成语“视死如归”就是从这里来的。

(12)、我们熟悉的>,也是曹植的作品,由于曹丕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13)、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4)、曹植性情坦率自然,思路快捷。很得曹操喜爱,15岁即随父出征。16岁就写下了《白马篇》:

(15)、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16)、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连父母都顾不上了,更何况是孩子和妻子呢?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自己的名字都被编入了壮士的户籍中,不能够再顾及自己的私心了。

(17)、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汗青万卷,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都是满满的家国之情,也必将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青春在d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18)、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19)、我们心目中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曹植,也会写出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他刻画了一位武艺高超,不惜生命的少年游侠的形象,渴望建功立业,这大概也是曹植自己心中的想法吧!

(20)、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宿昔:早晚。秉:执、持。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4、视死忽如归上一句六年级

(1)、我们的先辈们,一生筚路蓝缕,为守护国家而奋斗,为拯救国民而奋斗,“清澈的爱,只献给中国”,这是他们的理想,亦是他们的信念,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信仰与忠诚!

(2)、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3)、(马头上戴的就是马笼头,用来控制马匹的,如果用黄金或金属装饰,就可以称为金羁。你这里也可以猜猜不羁是什么意思了吧!)

(4)、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如此章法,犹如电影中的“闪回”,使得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得到鲜明体现。开头两句以奇景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表述英雄“西北驰”的原因及以身赴敌的英勇气概。文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5)、诗词君分享十首热血诗词,一起来诗中体会那让鲜血沸腾起来的感觉吧!

(6)、好男儿,当国家罹难时,会奋不顾身,奔上疆场。

(7)、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厉马:扬鞭策马。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8)、为了心中的崇敬向往又不可及,真的可以豁出性命。

(9)、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但他唯独佩服曹植,他曾经感叹:

(10)、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11)、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12)、“七七”刚过,国耻之痛依然在怀。不知怎的,忽然就想起曹植的这篇《白马篇》,想着当年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不由得心潮澎湃,悲情难抑。回望我中华历史,就是一部千百年来抵御外侮的历史,千百年来,历次国难当头之际,我无数的中华儿女舍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的壮举,怎能不教人掩卷泪流,唏嘘沉思?

(13)、蹈:践踏。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弃身:舍身。怀:爱惜。籍:名册。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

(14)、转载/合作请联系:douzhai@zhongwenweilai.com

(15)、(鲜卑武士。鲜卑族也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曾经建立了强大的北魏,后来他们进行改革,逐渐汉化,现在没有这个民族了。)

(16)、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17)、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18)、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咱们经常被问到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简单地说,唐朝之前所有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朝时出现了8句而且中间四句对仗的律诗和四句的绝句,律诗和绝句才是近体诗。这个先了解一下。

(19)、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把自己的身体抛弃到刀锋刃口上,自己的姓名哪里还放在心中呢?这句话是说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

(20)、现在,边塞烽火虽息,但虎狼亡我之心未死,重读《白马篇》依然热血沸腾,不为虎狼的凶狠残暴,只为壮士之坚毅勇猛。我在曹植的诗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大将军霍去病,更多的是看到了那些寂寂无名的为国捐躯的勇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们舍家为国,一句“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令人热泪盈眶。

5、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拼音

(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3)、本次展示作品的文稿和音频,都是小窦包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的哦!文字和录音的制作可能不是特别专业,但他们稚嫩声音里住着他们对文学的热情,对世界的喜爱。请各位家长同学多多鼓励!

(4)、“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5)、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青春气息浓厚。

(6)、曹植借诗中的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面对国难,渴望加入战场大显身手的气慨与情怀。

(7)、   《白马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前期代表作品。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武艺高强的白马英雄形象,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诗中的英雄形象,青春气息浓厚,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光耀千古的名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8)、注释(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5)去乡邑:离开家乡。(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7)宿昔:早晚。秉:执、持。(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9)控弦:开弓。的:箭靶。(10)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11)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12)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13)狡捷:灵活敏捷。(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15)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16)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17)厉马:扬鞭策马。(18)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19)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20)弃身:舍身。(21)怀:爱惜。(22)籍:名册。(23)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24)捐躯:献身。赴:奔赴。

(9)、出自《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原文:

(10)、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1)、白马饰金羁(jī),连翩(piān)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边城多警急,虏骑(jì)数(shuò)迁移。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14)、(今日小话题)谢谢德昀小朋友激昂推荐,让我们了解到了曹植的另外一面,同学们还知道曹植的其他故事吗?

(15)、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16)、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少年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在沙漠边陲之地扬名立万,名声很大。去,是离开的意思。这个咱们见过好几次了,要记住哦!垂在这里是通假字,通“陲”,就是边疆的意思。

(17)、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18)、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0)、想当年大唐的风采,长安城也是万国来朝,寸土寸金难自弃。

(1)、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2)、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3)、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抬起手来能够接住飞奔的猿猴,俯下身去又射碎了马蹄形的箭靶。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飞猱:飞奔的猿猴。

(4)、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有的以情胜,有的以意胜,而有的篇目,却纯是以才情与气势取胜。曹植的《白马篇》,便是这样的一首诗作。就全诗的情绪与风格来看,《白马篇》应该属于曹植早年创作的作品。当时曹植颇受曹操看重,被认为在诸子中“可定大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正是英雄气蓬勃于胸,意气为风发的一段时期。这一点,在《白马篇》中可以说展现的淋漓尽致。

(5)、翻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6)、后八句揭示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艺结合起来,使这个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羽檄,军事文书,类似于现在的鸡毛信,表示情况紧急,必须快速传递。)

(8)、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9)、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他的身手灵活敏捷赛过了猿猴,勇敢剽悍像是豹子或螭龙。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10)、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11)、“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关于游侠,司马迁《史记》有《游侠列传》。他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义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见那些救人于患难,助人于穷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备“游侠”的条件。而曹植笔下的游侠与此不同,成了为国家效力的爱国壮士。“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12)、“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13)、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4)、上一次咱们读了曹操的诗歌,在那里咱们介绍说曹操父子三人合称“三曹”,都是文学家,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曹植。

(15)、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17)、曹植字子建,和哥哥曹丕都是卞夫人生的,是真正的亲兄弟。曹丕聪明、曹植也聪明;曹丕有才华,曹植也有才华。曹操对这两个儿子都喜爱,所以呢,在很长时间里都下不定决心要立谁做太子,这也让两兄弟在很长时间里明争暗斗,埋下了曹植悲剧的种子。咱们都读过的《七步诗》,就是兄弟争斗好的证明。终,曹操觉得曹植的文人气太重,又爱喝酒,不注意细节,就立了曹丕做太子。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之后,一直对曹植不放心,曹植自己也不开心,整天郁闷。所以年纪不大就死了,那一年,他41岁。

(18)、(在严酷的战争面前,战士们一个个都视死如归。)

(19)、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2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洋溢着视死如归的气概,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柔弱部分。

(1)、《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诗中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歌颂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

(2)、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3)、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4)、《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曹植诗的“赡丽”“尚工”“致饰”,还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录自序》)和他诗歌的“骨气奇高”(钟嵘《诗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因此其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从《白马篇》来看,确实如此。

(5)、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6)、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7)、挥洒热情,让青春热血沸腾;浩瀚星空,让雄鹰展翅飞翔,愿每一个人都心怀热血,永远不灭。

(8)、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精辟1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