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1、古朗月行全诗解释
(1)、对此我觉得忧心,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2)、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3)、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4)、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5)、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6)、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7)、“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首诗借古题咏月,表现了诗人对明月的深厚情感。
(8)、桂树怎么变成了如此光亮的一个圆球?白兔将药捣成以后,又与谁来食用?这两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妙,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儿童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
(9)、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10)、⑼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11)、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12)、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13)、仙人垂两足:古代神话说,当月亮初升时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然后逐渐看到仙人的全貌。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15)、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16)、以上八句,尽管写的是儿童时代的情景,但诗人回忆得如此美好,叙述得如此娓娓动听,不但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而且反映了对明月的一腔深情。他爱明月,尤其爱留在儿时记忆中的明月——象玉盘,象明镜,仙人安座,桂树团团,白兔捣药的那种明月。这种深情,把诗人带回到了童年时代,使他陶醉,使他欢乐。此时此刻,我们从诗人那张愉悦沉思的面庞上,依稀看到了另一张稚态可掬、天真可爱的面容,这就是诗人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显露出来的童心、稚气和痴情。
(17)、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18)、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19)、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20)、“呼作白玉盘”,把它叫白玉盘。这里其实是把圆圆的月亮比作白白的玉做的盘子。
2、古朗月行 唐 李白
(1)、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2)、唐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云:“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描画兔走、鸟啼、豆苗壮、桑椹红紫的田园风光。
(3)、前八句写儿时对月亮的幼稚认识。由于小时候不理解月亮到底是什么,因此,就把它叫作白色的玉盘,有时则又怀疑是不是瑶台仙境的明镜忽然飞到青云顶上去了。把月亮叫作盘子也好,叫作镜子也好,都反映了儿童的一派稚气,一片天真。以上这四句是从对月亮的直感上写的。下面四句再从有关月亮的传说上去写。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月亮初升时,人们可以看到仙人向下伸出的两只脚;随着月亮渐升渐明,人们才看到月中仙人和一丛丛的桂树。幼时还听到这样的传说,月亮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每天都在不停地捣药,但不知捣出这许多药来,到底送给谁吃?仙人,桂树,小白兔……多么动人的传说!听了这些动人的传说,幼小的心灵里将会涌现出多少美好的遐想!孩子们爱听这些传说,相信这些传说,又一次反映了儿童的一派稚气,一片天真。
(4)、xiǎoshíbùshíyuè,hūzuòbáiyùpán。
(5)、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6)、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7)、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8)、《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诗题创作的一首诗。
(9)、 “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10)、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11)、 古朗月行
(12)、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13)、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几乎人人读过,但很多人并没有全部读下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但遗憾的是教材只节选了前四句。其实这首诗共有十六句,你只读到了四分之一。这四分之一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反映诗人的思想,所以,你当时所认为的这首诗的主题并不是整首诗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完整的《古朗月行》。
(14)、开篇四句,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明月在幼年李白心中的投影,一“呼”一“疑”,好奇而又迷惑不解的天真烂漫之态呼之欲出。下面四句,诗人借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瑰丽神奇的色彩,并以大胆的想象之词,向明月发问:既然人们都说月中有仙人、桂树和白兔捣药的景象,那么,当明月初生、仙人两足已经成形之后,桂树怎么变成了如此光亮的一个圆球?白兔将药捣成以后,又与谁来食用?这两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妙,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儿童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
(15)、前人与今人多谓此诗非一般的咏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势,又谓此诗前半喻开元盛世,在诗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然;后半喻天宝后期,蟾蜍喻安禄山、杨国忠之类的权奸、宦官、边将,昏蔽其君,紊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16)、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17)、以前有位英雄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18)、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19)、“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月过中天以后,颓象渐出,原来洁白光亮的“白玉盘”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一片昏暗。这时,诗人想起了古时曾射落九个太阳,为民除害的英雄后羿。倘若后羿复生,便断断不会有蟾蜍蚀月的现象,可惜的是,现实中竟无一个像后羿那样的人了,既然如此,那么这样一团沦没昏惑的暗月还有什么可看的呢?“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以如此忧郁、伤感的心情结束诗篇,令人感到无比沉重。人们要问,仅因一轮明月的被蚀,就值得诗人如此忧郁、伤感吗?在月蚀的背后,会不会隐藏着更严重的因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早期,因君主励精图治而昌盛一时,有如月在中天;晚期,君主沉湎声色,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恰似蟾蜍蚀月。陈沆谓此诗乃“忧禄山将叛时作”,“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君主),若非沉溺声色,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诗比兴笺》)。这段解释,虽不无穿凿之处,但它指出了本诗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现实忧愤,则大体是正确的。
(20)、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3、古朗月行四句古诗
(1)、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2)、“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3)、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4)、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5)、下面四句,诗人借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瑰丽神奇的色彩,并以大胆的想象之词,向明月发问:既然人们都说月中有仙人、桂树和白兔捣药的景象,那么,当明月初生、仙人两足已经成形之后。
(6)、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7)、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然后用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好景不长,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诗人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该诗前四句表现了儿童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后四句表现了对当时黑暗朝政忧心如焚的感情。
(8)、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叫望舒,又名纤阿。
(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11)、chánchúshíyuányǐnɡ,dàmínɡyèyǐcán。
(12)、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13)、日暗天寒,禾稀豆损。鹰犬就烹,狐兔俱哂。
(14)、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15)、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16)、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17)、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18)、(**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0)、胡震亨《李杜诗通》:曲始鲍照,叙闺阁玩赏。白则借自刺阴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觉可疑、可问。不待后语(首二句下)。
4、古朗月行古诗全诗
(1)、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天人:天上人间。阴精:指月。沦惑:沉沦迷惑。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2)、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3)、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4)、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5)、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6)、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7)、烽火:古代一种警报。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8)、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抒情之作。从表面来看,作者写的是自己对月的认识过程,但实际上,月的每一变化,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9)、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并借以对比和暗喻,对当时朝政黑暗的不满,寄希望于英雄的出现来扫除天下杂乱,可又感叹现实终是无可改变,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10)、朗月行:是乐府《杂曲歌辞》里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用古典的题目,所以称为“古朗月行”。
(11)、李白那只是在假装,他清高孤傲的本性,让他对那个黑暗的朝廷失望透顶,原本以为的明君唐明皇,不过是个强占儿媳的老流氓,掌握国家政治的是杨国忠这样的废材,外放的地方军政首脑是安禄山这样的财狼,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朝廷,辜负了李白的万丈雄心,辜负了他经世之才,他宁愿在酒中成仙,只怕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用这种放浪形骸来求得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由。
(12)、 朗读|张冬梅 作者|李白 编辑|张冬梅
(13)、白兔捣药: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里面有白兔在桂树下捣药。
(14)、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15)、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16)、古风泊客:徐建老师,此处省略无数字……(作者属低调之士,嘱咐省略简介)
(17)、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18)、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19)、第一部分:儿时月明。从首句到“问言与谁餐”。
(20)、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月亮初升,先看到神仙露出两只脚,然后才见圆月中桂树的样。陪伴嫦娥的小白兔,一直在忙着捣药。真想问问它,药捣成以后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上人间免除灾难,有了清凉和安乐。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我觉得忧心,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5、古朗月行古诗完整版
(1)、这是一首乐府诗。南朝诗人鲍照有《朗月行》一诗,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借助民间神话传说,以及喷薄欲出的感情抒发,共同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2)、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3)、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榾兔翦。割鹄喂鹰,
(5)、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书香充盈的家庭,才能成为温馨的精神港湾。
(6)、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7)、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8)、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9)、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10)、接下来四句继续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却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月亮升起后,时间不长,就发生了变化:“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借助后羿射日的传说,表达诗人的感慨和希望。诗人在这里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却令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诗人本想借赏月排遣心中忧愤,然而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11)、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12)、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13)、(5)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14)、李白真会比喻,把圆圆的月亮比作白玉盘,还比作瑶台镜。
(15)、 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16)、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17)、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18)、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朝政黑暗,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19)、(7)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20)、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1)、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4)、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古朗月行》这首诗,《古朗月行》是出自《全唐诗》的,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为题创作的一首诗。《古朗月行》的开头写的是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5)、可大乱将临,苍生何辜。那一年,李白对着沉沦迷惑的月影,轻声叹息,他不好明说,便只能将自己的情绪都写进了诗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6)、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7)、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8)、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9)、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10)、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早期,因君主励精图治而昌盛一时,有如月在中天;晚期,君主沉湎声色,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恰似蟾蜍蚀月。陈沆谓此诗乃“忧禄山将叛时作”。
(11)、báitùdǎoyàochénɡ,wènyányǔshuícān。
(12)、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13)、“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君主),若非沉溺声色,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
(14)、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15)、课文了 子 人 大月 儿 头 里 可 东 西 天 四 是
(16)、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17)、 何:一作“作”。团团:圆圆的样子。一作“团圆”。
(1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9)、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0)、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1)、鲍照的《代朗月行》,描写朗月初生,照我绮窗,窗中佳人,靓妆帷坐,对月弦歌。描写的内容,全在地上人间。用的是写实的手法。李白的《古朗月行》则不同。他从人间移到天上,着力描写的是朗月自身。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将一轮朗月写得十分可爱,从而为我们留下一个意蕴丰厚美妙瑰丽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2)、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5)、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6)、诗人爱明月,决非偶然。这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对明月星汉有着特殊的兴趣,而且他是一位有着伟大抱负的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他要借助于明月寄托自己的情怀。从他的《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月就是他的朋友。在《把酒问月》中,他发出过这样的呆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并且表示:“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在《月下独酌》中,他又作出过这样的醉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并且表示:要同明月“永结无情游(即永结忘却世情之游),相期邈云汉(即相约在遥远的天河仙境中相会)”。由此可见,诗人对明月的一腔深情和痴情,正反映了他“独酌无相亲”的孤寂处境和苦闷心情,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和不愿沉沦的内心情怀,流露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在《古朗月行》中,他围绕明月所表现出来的稚态和傻气,面对残月所表现出来的忧愁和天真,都是深深植根于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以前,评论者对这首诗歌的寓意猜测颇多,但都不甚了然。其实,它的本意即在于此,无须转弯抹角地去作太多的索隐。
(7)、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朗月行 唐 李白精辟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