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云作品有哪些
1、黄碧云的作品
(1)、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2)、南都周刊:对暴力主题的迷恋,和你的成长经历有关?
(3)、她轻轻扶着门,他背着她,伏在打字机上,的的达达,她看不见他。她突然停下来,象戏子行将出场,预知台上厮杀热闹,便停下来,吸一口大气,再迎上去。
(4)、范昌乾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正直谦逊,生前所办个展多为义展,在他的闲章“不逐名利之客”、“未蒙俗重”、“秃管衡身”中可见其志。
(5)、后殖民写作曾经是香港中生代作家黄碧云惯常使用的创作视角,她以“为了温柔的暴烈”的抗议姿态为受双重宰制的殖民地香港女性发声。经过7年的沉潜,复出香港文坛步入理智之年的黄碧云出现明显的非虚构转向,以跟踪采访、实地调查、资料档案为基础,以介入性的写作姿态关注香港无声的底层,以及日益尖锐化的青年问题,创作长篇非虚构小说《烈佬传》与《卢麒之死》。借由非虚构文学的社会承担以及对香港本土价值的重新思考,黄碧云走出了后殖民写作,实践其“有重量的自由”之文学信仰。然而,由于文学纯粹性以及风格化的追求,黄碧云非虚构写作的介入意识及其小说的公共性也是有限度的。
(6)、若不是还想回到你身边,我早就对命运妥协了。
(7)、用粤语念出第一句话,黄碧云已然哽咽。似乎这些年写作的艰难,全在其中。今年初,她终于完成了新作《末日酒店》。“小说容易,小说庸俗,因为小说来自生活,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但写小说永远是先易后难,先甜后苦的。而我,已经到了‘后苦’的年纪。”
(8)、注:昨天本文的作者被小编写成“李碧华”,多亏有热心的读者提醒,小编一番求证才发现,原来此文是黄碧云的作品,为此,小编向大家道个歉,以后一定会认真核实作者再发文上来。
(9)、她写命运,就写不堪,就写强硬,就写沉沦,就写耽溺,就写无奈与奢望。
(10)、虽然李庆山这个角色不讨喜,但是不得不说演员任帅把这个角色演绎得很成功,精湛的演技,把李庆山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胡搅蛮缠的劲儿演绎的入木三分。
(11)、所以于此,也想说,爱是自己的选择。也希望很多人能够懂得“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个器官的反应。”
(12)、 而后半部,则写男女主人公经历半生,各安其是,由小我至大我,生命由此而有所思悟,文字更为超脱空灵,渗入禅意:
(13)、第五届于2014年颁出,授予了香港作家黄碧云的《烈佬传》。这个在香港办的奖奖进行了四届,终于有香港作家获奖了,真是不容易。小说讲述了一个从11岁开始沉迷毒品,经过50年坚持终于戒毒的人的故事,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本书题材出色,叙述更出色。
(14)、“失城”之后,黄碧云所写的多是些远离香港的故事,然而,小说时时有对于香港的回应,这种后殖民的“写在家国之外”的角度与也斯的《烦恼娃娃的旅程》很接近,但黄碧云对待香港的态度却与也斯大不相同。也斯是在参差的映照中,理性地省察和书写香港;黄碧云则是在世界各地不断地漂泊,不得不忍受着世界的荒谬和生命的残暴。
(15)、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写”这他妈是我见过好看的公众号“
(16)、 裕美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她来自福岗,我遇见她的时候,她的英语还结结巴巴,因此只与很少数的日本朋友来往。她的父亲是我的解剖科导师,大家是日本人,异地相逢,分外的亲密。
(17)、许是因为年少时候的她书写的晦暗与颓废太多,内心无法解脱,从她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她有向哲学以及宗教寻求答案的努力。在新的这本作品集《月童度河》中,即可见一斑。关注了她的微博,里面很多她在西藏、尼泊尔、印度旅游的动态,文字平和,态度真诚,路上的一件小事,也能在她心中产生波澜,所以她记录、分享。微博上的庆山
(18)、《失城》中的伊云思为香港付出了青春,他离开爱尔兰来香港时还是个青年,现在已经快要老了。作为一个殖民地警官,伊云思无法抵御香港的诱惑。他是执行陈路远案的警官,但他深深地理解陈路远失城的心理,因为他自己也在失去这所城市,而且他所受到的打击较之于陈路更大。英国人的势力在香港日日衰微,自己的地位也堪堪不保,伊云思失落不已。他发现自己既没有前途,也没有后路。
(19)、当一个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因为你终会发现,这样时间久了,那个人是会习惯的,然后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其实本来是可以蠢到不计代价不顾回报的,但现实总是让人寒了心。其实你明明知道,卑贱不过感情,凉不过是人心。
(20)、我看见季节浮游而下,喧嚣汇成寂静,而你的名字仍旧陪伴我东西南北,永不褪色。
2、黄碧云所有的作品
(1)、“我太太,她叫做维利亚。我们刚在德布连结了婚我便带她来了香港。你去过爱尔兰吗?那是个美丽而忧愁的地方。草原上有马,春天时满地开了野菊。我们的儿子叫大卫儿,眼底带绿,像爱尔兰的草原。”
(2)、我以前一直恨我爸爸。包括我哥哥,感情也很复杂。但到我人生现在这个阶段,我可以放开很多东西了。说实话,是在我爸爸和我哥哥两个人都离世后,我好像才开始再一次生活,重新理解爱和生命欲。
(3)、其实你们不知道,只要有一个人睡着了,在梦里认真想念另一个人,天上就会亮起一颗星。所以后半夜应该会有那么壮阔璀璨的星河。
(4)、(32)蔡益怀:《不烈,但纯正》,《明报月刊》(十月号)2014年10月。
(5)、我们以为自此便可以安顿下来。孩子是个壮大的男婴,我们叫他小远。小远比两个姐姐都好脾气,晚上总酣睡,不大哭。哭也见好便收,性情似乎比较开朗容易。
(6)、为多所学校美术教师,担任(新加坡华翰画会)及(三一指画会)、(墨兰社画会)等艺术团体顾问。
(7)、然而我已无法再认得香港。我走路缓慢,鞋跟老给人踩着。
(8)、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9)、从小说体报道文学《烈佬传》(2012)到长篇非虚构小说《卢麒之死》(2018),黄碧云还原一个香港法律记者的初始身份。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黄碧云小说的创作转向是明晰的。此前,黄碧云以《后殖民志》(2003)《小写之可能》(2004)作为告别仪式,对自己的写作/发声的位置和姿态进行了某种精神清理,并以长达7年的封笔(正好对应作者为写作《烈佬传》进行的从访问收集资料到完稿的时间)寻找下一个出发的位置。发表于2011年的《末日酒店》看似很后殖民,实则如黄念欣解读“黄碧云要说的不是后殖民或本土性,早就不是了。诚如她为本届香港书展所设定的演讲题目,她关心的是‘小说语言的隐密’”。(2)《末日酒店》可以归到黄碧云“隐秘”回归香港文坛的“直觉”试笔,是“以小说来写诗”。她用作开首的“他们已经忘记我了,和那间107号房间。”是随性写来,但也隐含着诏告读者熟悉而陌生的黄碧云回来了。(3)写在《烈佬传》和《卢麒之死》之间的《微喜重行》(2014)尽管没有强调非虚构,但也有强烈的自传性色彩。书的封底上写着:“微喜将她写过的,再写一次。你将我视作微喜,亦无不可。这是我写给我哥哥的遗书。”作者本人在演讲时亦强调“《微喜重行》是我写给哥哥的一封遗书,也是我人生的总结”。(4)《烈佬传》和《卢麒之死》可谓黄碧云归来“大做文章”的非虚构之举,《烈佬传》获得2014年第五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卢麒之死》可供研究的空间也很大,只是由于刚刚发表,回响争鸣的声音尚未发出。故而本文以此二著为中心,探讨黄碧云小说的非虚构转向。这种转向同时呼应了2002004年黄碧云的告别之辞,走出了后殖民写作。
(10)、她是顺着命走的女子,命就是她自己。她依靠自身特立独行的处事风格,与一以贯之的文字风格,使得她得以在香港鱼龙混杂的文坛独树一帜,并屡次获奖。
(11)、师从王一亭、诸闻韵、王个簃、潘天寿等名家大师,擅长国画,尤善花鸟。
(12)、范昌乾先生要求学生必须打好绘画、诗词与书法的基础,不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的画风,其门下高徒各自造就了独特的面貌,海派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13)、使用经过重塑的粤语方言体现作者不再愤怒之后对零度情感的追求,也造成必要的间离效果,与主人公周未难非主流的监狱人生、吸毒人生相合,而与港片黑社会人物设定相异,形成反戏剧性效果。“我希望能够做到《史记》一样简洁,但始终是白话文,写极都无法像《史记》,但每一个版本,愈写愈小,抒情近无,情节愈简。”(19)对至简至拙的语言的追求还可以从《烈佬传》的插画艺术进行验证。画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烈佬传》是“粗糙”的,是黄碧云刻意追求木刻的效果。《烈佬传》封面、封底、插图都使用木刻印刷,作者解释为:“用木刻是因为鲁迅。木刻是农民的手艺,粗糙原始。《烈佬传》很粗。”(20)显然,语言也罢,插画也罢,作者用意在——一切为了人物的需要(尊严)。《烈佬传》语言不再是后殖民的混杂语言,当然也非纯正中文,却是适合的香港本土文学语言。
(14)、世界上幸福的事情,就是和一个不庸俗的人,做一对庸俗的情侣。
(15)、我与大嫂及众子女寒暄数句,交给他们一点小礼物,感到十分疲倦,便想休息。大嫂为我收拾儿时和大哥分用的房间,棉被居然还是那张银紫千羽鹤锦被面,不过已经褪了色,我陷在半睡半醒之间,依稀听到了母亲唤我:“平岗,不许懒惰,快起来。”醒来只听到寂寂的风声。天色已经阴沉起来,想来快下雨。
(16)、“任我们多么期望香港作家放眼世界,在这个出版大中华化的时代,我始终觉得黄碧云是相当可贵的一位香港本位作家。这不是凭借大量所谓本土经验或集体回忆建构而来的香港本位;而是凭借她多年来不断追问而建立的一种态度:不只是‘弱势者能发言吗’?(Canthesubalternspeak?)还有‘强势者真的能发言吗?’甚至是‘弱势者能代强势者发言吗?’等远为复杂的问题,突显一个香港作家该面对的中介身份。”(38)正是对香港本土之历史和现实持续深度追问的勇气和能力使黄碧云自觉走出了后殖民写作,借由非虚构文学的社会承担以及对香港本土价值的重新思考,黄碧云实践其“有重量的自由”之文学信仰。
(17)、(8)黄碧云:《后殖民志》,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0页。
(18)、从而黄碧云这个名字,在近些年,被广大读者提及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19)、其实他和我都知道,再回来,我便要葬在其中一个洞里面:我便拣了较小的一个,因为我身材比大哥略为瘦削。他又问我何不回来由布县小住,我苦笑道:“三藩市的医院里熟人多些。”我在医院过了大半生,因此想在医院结束生命。大哥亦不勉强,就坐在坟墓旁吸一枚卷烟。
(20)、在曼谷期间,结识了张大千等知名画家,彼此交流画技,使得他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也融汇现代绘画技巧。
3、《黄碧云经典语录》
(1)、(11)黄碧云:《烈佬传封底语》,台北:大田出版,2012年版。
(2)、1989年,113幅范昌乾作品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办,这是范昌乾先生逝世后第一个展览,由新加坡社区及教育部长薛爱美担任主办。
(3)、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4)、为爱建一座城池,自此不让你的心,流落他方。
(5)、自序中,她说:“这些文字,只是一位写作者单独的心灵清理的记录,是过去时。也许在你阅读的此刻、当下,我已有了新的生发……变与不变的感受,也在于阅读者的心境有没有产生对应。”
(6)、又或许,打一开始,她就并不为“名利”的浮躁所动。她是出尘的,是干净的,是不为世俗所扰的。
(7)、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8)、颜纯钩写在《其后》的封底上的话很中肯:“如此年轻,如此才情横溢,却又如此苍凉酸楚,这‘扬眉女子’也算是世纪末香港的独特产物了。”
(9)、(2)黄念欣:《末日之后、若寄浮生——笔记黄碧云》,《信报》(香港)2011年7月9日。
(10)、 还没有到达由布县,火车经过一条隧道。在黑暗里我努力记忆大哥的音容,但其实已经无法记忆。
(11)、"而我的25岁。我单身。靠着一台电脑和数位杂志编辑的电子信箱生活,并养了一缸热带鱼。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1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说:“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热、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爱情可以是热烈的,一见倾心的,惊涛骇浪的,无可避免的,退无可退的,甚至也可以是爱不忠诚的。
(13)、而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就在我以为这两个女子本不会有任何交集时,在2011年,我在书店竟然看到了由这名内地女子主编的杂志上,竟看到了黄碧云的名字赫赫在目。
(14)、情感贫乏的,应该多读名家散文,因为散文是侧重抒情的文体。例如读朱自清的《背影》。
(15)、吃掉可以驱邪。我们有杀身之祸了。“她竟也瓢起一调匙的生血肉,往嘴里送。我一把揪着她的发,摔掉她的调匙:”这是什么?“她说:”鸡心、牛脾、猪肝。“
(16)、记得更年轻些时——即使当前仍旧年轻得一无是处——彻夜彻夜地读黄碧云,读那些酸涩沉郁又让人无限动情的句子,内心饱满得仿佛要挤出水来。那是一段盛情而颓废的时光,因她的陪伴,我就像吃了鸦片,越发沉迷起来。我记得在一篇文字的开头,她这样写流浪、多余与天空:“流落到街上生活;足以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我存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个多余的人。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也是多余的。我们在相互的多余之中活着。因此我很大,大如影子,世界也很大,走来走去都走不到尽头。 有时我也会想到死。想到死的时候,会在教堂的钟楼,或加第几哇河上加一抺黄色。我喜欢的天空也是黄色的、后的天空。”她写沮丧与绝望写得切入肺腑,仿佛世界可以随时说不要就不要。她的笔端总是带着痛感与失望,犹似她的人生遭遇过空前的劫难,她不过是轻轻地挑拣一二加以润色,然后付梓,被读者阅读、经历……又或许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她巧妙的杜撰,精心经营的一场有关黑暗与绝望的幻想。只是在我心智尚未健全的唏嘘年少,因为阅她,所以不出其右地学会了轻易的绝望与不经意的伤感。而人间,其实并未到不得不的田地。我们不过是生在太平年代,过于渴望被害,从而达到佐证自己青春的别致与无可比拟,而她毫无疑问地成全了我这可笑的臆想。或许她也成全了她自己。
(17)、“我们还是不要想回香港的事了。”赵眉又转念道,“因为我又怀孕了,路远。”
(18)、但黄碧云的书难读是出了名的。小说家董启章说自己读黄碧云的过程中数度“惊栗掷书,不忍猝读”。一方面,对暴力的迷恋贯穿于黄碧云作品的始末,小说《其后》中的哥哥送患晚期癌症的弟弟上火车时,嘱咐道,“平岗,要戒烟,早睡,要好好地死!”这种异样的温柔、异样的暴烈,组合起来构成了黄碧云异样的文体:以“事情终归要如此”的宿命观去处理暴力、阴暗和伦常惨变的题材,泰山崩于前却纹风不动,冷漠而迷人。另一方面,她的句子本身便斑驳复杂,更何况还常常被暴力骇俗的意象所遮蔽,以至于连王德威都说,黄碧云将我们的承受力推到了极限。
(19)、初的时候有网友说菊开那夜的出名得益于她的这个网名,时至今日,应有改观。
(20)、大哥一直没有提及我的病,但晚上吃饭时大哥沉默,我想回到东京,顺便到北海道走走,决定明日启程。大哥没答应我,忽然放下碗筷,走到院子外。
4、黄碧云代表作
(1)、1998年,退休之后的她,受邀在民间职业剧团任艺术指导,传授传统表演技艺;并受聘为福建省艺术学校莆仙戏曲班表演专业老师,培养出了吴莎莎、林玲露等多届优秀毕业生;2007年参加“抢救和保护莆仙戏传统艺术工程”。
(2)、住楼就住顶楼,居高而望远,看戏就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
(3)、但作品的获奖并未给黄碧云带来丰厚的版税收入,很长时间,她的作品在台湾每次初版也就两千本。她的书就像王小帅的电影一般,叫好却并不叫座。
(4)、“陈路远。”她总是连名带姓地叫我,小小的手伸过来,握着。
(5)、 黄碧云的节制感,体现为对作家自我身份的漠视与谨慎。作为一个文本特质相当强烈的书写者,黄碧云在这部小说中极力地收敛了曾经熟稔的言语表征乃至语法结构,甚而规避了一系列见解性及涵盖价值判断的文字,以“独白式”叙事的纯粹性。这一经营的结果是,小说整体言语基调貌似单一而粗粝,却更为浑然与可信,呈现出了类似寻访类纪录片的独立审美品格。
(6)、活着的姿势这样多,而她的演绎那么丰盛孤独而精彩。
(7)、而在她的少年时代,我们仅知的是她的中学是在台湾度过。在台湾,她经历了怎样的青春,其后又遭遇了怎样巨大的非难,才导致她在其后的人生写出了那些如此冷静、剔透、颓靡、无望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文字,我们不得而知。
(8)、刊于那本杂志的《末日酒店》便是黄碧云新的作品了。故事依旧荒凉,文字依旧黑暗,但跳脱得更为轻盈,更为灵动。
(9)、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10)、(28)黄碧云:《给死者的一封信》,《后殖民志》,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17-218页。
(11)、为什么我们总要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经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12)、我坐在窗旁等火车开动,远远见得一人,一拐一拐的向月台跑来。我眼里一热,挥手招他:“大哥。”他拿着一个大包包。我不禁紧紧握着他的手。大概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此生后一次相见。火车开动了,大哥放开了我,远远的喝道:“平岗!要戒烟、早睡、好好的死!”他再说我已经听不清楚了。汽笛真是吵。
(13)、(23)黄碧云:《言语无用,沉默可伤——“红楼梦奖”得奖感言》,《黄碧云第五届红楼梦奖评论集》,香港浸会大学,2016年版,第18页。
(14)、 该段落的笔调十分日常,将犯罪行为本身的邪恶与恐怖的质地处理得云淡风清,反而造就了一种强烈的陌生化触感,令人毛骨悚然之余,构成相当吊诡的文本气息。而在近年的作品中,黄碧云试图聚焦普世意义上的“凡人”,洞穿日常写其传奇之处,看似与其早年的叙事选择出现了某种格局层面的“倒置”,但究其底里,依然以反传奇为内里。如《烈佬传》的主人公失意的古惑仔周未难,他一生在监狱内外的出入,皆因之吸食白粉(毒品)的特殊经历。内外空间的轮换迭转,令他体会到生命本身的虚无与难堪。他成为了人世游离于槛的观照者,目睹身边人的起落终结。“死亡”的意象,在这部小说中托付于某种轻如鸿毛的意外之感:大佬被不知名者寻仇烧死,蛇皮阿重沉睡中不觉而亡,大口的肥老婆夜半窒息猝死。黄碧云的笔下,这是生命的本真,跌宕之后,尘埃落定;在《微喜重行》中,陈若拙终其一生营营役役,然而,却与其妹微喜拥有近乎爱恋的不弃不离,坚执有如盟约。而二人终堕入世俗尘缘,各自组建家庭,在庸常的轨迹上了其一生。黄碧云在文中再次表达某种宿命般的无力感。少年时男女主人公相约在美国“结婚”,但他们被命运抛掷,终前后抵达美国定居,却分属两地,毫无牵连。“你和我在同一个国家,十一小时的驾驶旅程,之间隔了一个地球。” 黄碧云用“部分实践了一个自己当初永远无法实践的诺言”来形容这重“反传奇”所造就的不完满意象与荒诞感,较之早期作品,体现出清晰的“随遇而安”的质地。
(15)、(41)黄碧云回应曾瑞明《评黄碧云》,《立场新闻评书》2019年2月23日。https://www.thestandnews.com/book/
(16)、她默默地收拾一地的胶衣服,拉开了一屋墨墨的窗帘,到厨房弄吃的,姿态十分缓慢而安静,像受完电震的精神病人。我站在整洁光亮的客厅中,隐隐听到了赵眉播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忽然感到十分疲倦而且苍老。我老早已经忘记恐惧的滋味,此刻我的惶惑,而且恐惧。
(17)、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托马斯原本是轻飘飘的。
(18)、南都周刊:现在还跳弗拉门戈么,它对你的写作有没有影响?
(19)、这天略有一点雾,天气阴凉。火车来了,我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人生旅程,回了乡。
(20)、“你说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乍见之欢,小别思恋,久处仍怦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黄碧云所有的作品精辟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