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智慧格言辑录
1、佛教智慧人生格言
(1)、——“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2)、佛言:善根有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智者了达,其性无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3)、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5)、今人之作,鲁迅的作品值得研读,中学要求读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6)、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释迦牟尼佛《法句经》
(7)、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8)、2)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9)、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10)、16)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11)、古人著作颇丰,从小说角度,晋干宝《搜神记》值得一看。后唐代《柳毅传》传奇小说。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11)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14)、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15)、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佛家妙语
(1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17)、《徐复观全集:偶思与随笔》是徐复观先生见诸港台报端的文字结集,内容涉及时政评论与思想艺术。作者心系天下,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偶有所感,便行诸笔端。虽是“燕居”日常的所思所感,却总能落脚到对国家社会、传统文化的思考上,展示了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作者谈到对戏曲、香港医疗、妇女地位、国产影片、买办等具体问题的感想与感悟,不仅在当时拥有很大的影响,即使现在看来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8)、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9)、(译文)在猛烈的强风中,能看出不畏风力的坚韧的劲草;在冬天的严霜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树木是不屈于严寒的。比喻在严峻考验中,有忠贞品德之人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20)、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
2、佛经至理名言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男女之间虽然相爱,却时常想要单独静一下,而一分开,必然招来对方猜忌。
(3)、法律是事后追诉,但伤害已成事实,因果是事先防范,能杜渐防微。
(4)、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5)、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沈从文《边城》
(6)、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佛家妙语
(7)、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9)、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10)、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1)、有人讲万法平等,那佛为什么又讲《法华经》是经王,其它经就是戏论?无分别不妨分别,在没明心见性之前就是不平等,等你明心见性之后,有没有哪一部经不是《法华经》,《地藏经》、《华严经》是不是《法华经》?《圣经》、《伊斯兰经》是不是《法华经》?天文经、语文经、物理经、化学经、牛经、马经、苹果经、金戒指、金耳环经、牛屎经、狗粪经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啊?这叫万法平等;没有明心见性而讲万法平等,就是废话。所以什么时候平等,什么时候不平等,要搞明白了,这个不是讲口头禅。法华楞严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一佛乘”,没有排除小乘,但是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法华楞严“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而把一切的万法通通提升为“法华、圆教大法”。
(1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3)、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6)、(译文)君子以志同道合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为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0)、4)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3、佛语智慧经典语录
(1)、佛教说千年修来同一饭,万年修来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顿饭,在一个家庭里面一起过活,都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多生累世积累起来的一种因缘。要成为夫妻、父子、母子这中间的因缘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话叫惜缘,要珍惜我们自己的因缘。惜缘从哪里开始?惜缘就是善待彼此开始。
(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7)、再换个说法就更好懂了,比如说“杀心”,有些时候心里可能会对某个人产生这样的念头,恨不得杀了他!但这只是个念头,没有行动。如果以念头来定罪的话,那世界上的杀人犯肯定是现在的不知道多少倍。
(8)、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佛家妙语
(9)、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宋史》)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经》
(11)、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佛经》
(12)、17)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3)、这个故事早就传到中国,王子名被译为“须大拏”行于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早的几个版本有:东吴康僧会编译的《六度集经》、西秦圣坚翻译的《太子须大拏经》,以及南朝梁宝唱编撰的《经律异相》中都有收录。我们现在常见的是康僧会②编译的《六度集经》,又称《六度无极经》《杂无极经》《度无极集》,收于大正藏本缘部。系集录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九十一则,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Pāramitā)③为架构,其特色在于阐扬菩萨行慈悲救苦、舍己利他的故事,为早汉译“本生经”的代表④。
(14)、.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15)、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6)、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17)、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18)、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9)、(译文)欲望不能放纵,小错不可令其滋长为大错。
(20)、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佛教智慧经典语录
(1)、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2)、10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3)、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只有春绿冬黄,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
(4)、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作业。
(5)、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6)、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佛经至理名言精辟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