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感悟精辟148条

四块糖果的教育意义

1、四块糖果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德育原则

(1)、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2)、59分——对学生而言是个羞辱性的分数,相比之下,55分对人的心理打击倒没有这么严重。所以打59分之前,他的老师应该做一个动作:要找这个孩子谈话。

(3)、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4)、回复“牙齿”,阅读牙齿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5)、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6)、由这则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心灵。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7)、 研究生以上毕业,有工作经验很重要,上进心更重要;

(8)、(34)(四十年辉煌征文)十年磨一剑今朝铸辉煌——来自中国淘宝村的报告

(9)、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10)、(5)乡情记忆——窦氏家族移居麻大湖一带的传说

(11)、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12)、第二年,钱文忠考了上海文科高考第二名,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大学。

(13)、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是教育学上有名的案例,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可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远没有像陶老那样教育学生的耐心和方法,一旦发现学生违犯了纪律,往往是动辙训斥,气势汹汹,极尽挖苦、贬低之能事,甚至口无遮拦地说些粗话,把犯错的学生搞得狼狈不堪,无地自容;有的教师对待学生戴有色眼镜,对优秀学生宠爱有加,对差生则瞧不上,把差生看的一无是处,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由于教师的武断、专横、训斥、挖苦和偏袒,学生自尊心受挫,泯灭了上进心,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抵消了教育的正能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说,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学生、处理学生问题时,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掌握事发时的前因后果,尔后再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要尊重他们,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当然,也不能放弃适度的惩戒,缺乏惩戒的教育是不的教育。学生虽然犯了错,但不是一无是处,不能就抹杀了他们的长处。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有光明和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奖励和呵护。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那种发现学生错误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违教育的初衷。

(14)、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15)、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

(16)、故事感悟:直接给学生59分,老师于理没错,但是于情而言,却太过残酷。沟通留有余地,教育才有空间。

(17)、第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错理由。男孩拿砖头砸人,是因为被砸的那个男孩欺女生。这样看,砸人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只不过行为过当而已。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够说服对方。

(18)、爱心和信任,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条件;

(19)、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往往不追根究底,结果违反学生双方的意愿,甚至把矛盾进一步激化,受处理的同学会因此记恨同学或老师,埋下报复的祸根。教师处理学生问题重在让学生从情、理、法的角度认识行为过程中自己的对与错,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高思想认识,而不仅仅用“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能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就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20)、但并没有,就像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类似,让孩子自己主动承认错误,主动去改正错误,我们父母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是好的方法。

2、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感悟

(1)、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我迟到了是因为我去调查了当时的情况,知道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2)、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2)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3)  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4)

(3)、妈妈说:只要你愿意改正,还是一样爱你。………

(4)、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5)、回复“耕读”,阅读耕读——华德福教育在食育方面的实践

(6)、 大学本科以上毕业,有工作经验很重要,上进心更重要;

(7)、>>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8)、激励,使你向善:《大学》开篇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教人向善。良好的教育总是鼓励人向前、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去发现、发展、发扬内心善良的一面。

(9)、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10)、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11)、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12)、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

(13)、爱心和信任,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条件;

(14)、回复“识字”,阅读幼儿太早学习识字是弊大于利

(15)、今天看到了这篇小短文,我真的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欠缺的就是教学经验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在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闹出的种种怪状后,我们常常不知所措,或者只是简单的训斥,或者就向班主任求救,其实这都不是好的方法,陶行知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示了好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16)、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7)、看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之后,我深受启发。“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18)、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9)、对孩子来说,容易被孩子所接纳的教育即为好的教育,家长的终目的也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成长得更加优秀,善用“南风效应”,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去引导孩子。

(20)、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陶行知接着又给了这位同学一块糖果,并告诉他:根据自己的了解,这位同学是为了帮助女同学才做这件事的,说明这位同学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人,这个糖果是奖励他的正义感。

3、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

(1)、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17日,都是挪威高中学生的狂欢季。

(2)、叙述是写作中基本、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4)、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把它积累在脑子里,像档案一样存放着,待到学生需要宽容时,就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使学生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教师的“口袋里”要装放着许多的“糖”,能随时随地拿出来奖励学生。当然,这“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糖,也可能是有形的文具、玩具,无形的赞扬、微笑,也可能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一次亲吻或拥抱。总之,达到教育目的即可。

(5)、  窦同霆,网名雷霆万钧,博兴县锦秋街道人。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曾在报刊发表通讯、散文、诗歌数篇,为县域地方志书撰稿多篇。

(6)、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7)、 晋升,机会有,总部的四大板块都有更综合的管理岗位,只等你成长!

(8)、平等和尊重,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坚实基础;

(9)、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穿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10)、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11)、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让他下课去校长室。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12)、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可能无声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更加有力量。

(13)、有团队管理能力,并能协调全网资源配置的事物;

(14)、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15)、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家长选择了对孩子进行打骂镇压,那么孩子表面上可能会迫于家长的被迫认错,但是孩子内心往往并没有对家长真正信服,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过错,甚至认为自己只是与家长意见不同而已并没有过错。

(16)、比如和他谈:这个题会做吧,这个题好像也应该会做吧。你应该可以考到70几分,怎么考到59分?下次要努力。

(17)、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

(18)、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说明你很守时。”孩子不敢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会尊重人。”

(19)、其陶行知善于实事求是,把握事情的真相,做到有礼有节。“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看似一件普通的小事,陶行知却能认真地深入到学生中,仔细了解事情的真相,如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作为教师的公正、公平、公开,更让学生激起对教师的敬畏,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凸显了爱的分寸,彰显了爱的魅力。而当前许多教师推脱忙碌缺少深入学生中的时间,缺乏对学生课余生活的把握,一旦遇到事情就妄加指责,往往会冤屈学生,甚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教师不公正的阴影。长此以往教师的威信就大加折扣,教育的效果也就甚微了。

(20)、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4、四块糖果的启示

(1)、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2)、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

(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佳发展。

(4)、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5)、有团队管理能力,并能协调团队及资源配置的事物;

(6)、能有创新的思路,积极的工作心态,真诚的处世态度;

(7)、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让一个闯祸的孩子心甘情愿的主动认错。

(8)、我们做父母的,要戴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而不要戴着显微镜去找孩子的缺点。

(9)、从这个故事中,折射出陶行知爱的教育,教育的艺术。

(10)、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11)、获得心灵的平静,终获得重生:人总是能从信仰中汲取智慧,得到心灵的平静,终如获重生般得以升华、改变。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经过良好的教育,我们在物质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改变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教育让我们摆脱心灵的枷锁,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豁达,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有着让一个人活得重生般的现实意义。

(12)、 大学本科以上毕业,有工作经验很重要,上进心更重要;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4)、在家庭教育中,以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熏陶才应该成为家长的选择,一味地打压责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是应该让孩子卸下对自己抵抗的盔甲,去感受家长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才能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勇敢前行。

(15)、    亲爱的朋友们,宽容是世界上伟大的力量之一。安徽桐城《六尺巷》中“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至今还不绝于耳……仍然有它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要理解、要宽容,这是化解人与人之间一切矛盾的有力、有效的办法。

(16)、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7)、如果你在这期间来到挪威,晚上千万不要出去,即便是待在宾馆室内,你也能听见窗外大呼小叫,甚至有玻璃窗打碎的声音。

(18)、然后叶圣陶先生又递给了男孩第二颗糖, 说:“在你砸那个男孩时,我让你把砖头放下你就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因此我要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已经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表扬过他。

(19)、有一次陶行知看见一个叫王友的孩子,正用土块砸同学,就制止了他,跟他说:“王友,你放学后到校长室来。”放学后陶行知从外面办事赶回来,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两位。陶行知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准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就接过糖。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哭了,他没有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完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0)、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四块糖果的教育意义英语

(1)、当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后,便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错误、承认错误,主动地改正错误,同时孩子还学会了要勇于承担责任。

(2)、发现学习是指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学习。

(3)、有专业上的技术,主要是有持续改进的心态和敏感度;

(4)、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5)、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6)、这3种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父母越早教给孩子越好!

(7)、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我们做错事,不但不批评我们,而且想一些办法告诉我们事情的严重性,使得我们以后不会再去做那些事。

(8)、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9)、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说:“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0)、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1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2)、陶行知先生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13)、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机。

(14)、   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奖给了王友。

(15)、问他们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为什么这样放纵孩子们。得到的回答是:只有本人知道,在他完全自由的时候,哪些事情可以干哪些事情不可以干,才叫成人。

(16)、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两点奥秘。

(17)、(35)(“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改革开放,我与你一起走来

(18)、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19)、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20)、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1)、>>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2)、南风并没有选择北风那种打压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站在了行人的角度上,懂得怎样的方式是行人需要的并乐于接受的。教育孩子亦是如此,选择正确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3)、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

(4)、 大专以上毕业,有工作经验很重要,上进心更重要;

(5)、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6)、今天阅读了《教师人文素养读本》一书,其中有崔永元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崔永元讲到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7)、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信仰,都具有如下特征:宽容,给你希望;激励,使你向善;让你获得心灵的平静,终获得重生。

(8)、育才小学校长陶i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9)、陶行知先生明白“感人心者莫忽情”,他懂得如何不去触碰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自发改变,教育中的“南风效应”即是如此。

(10)、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11)、陶行知先生对于犯错误的男生,并没有直接的批评他,也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极力的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奖励孩子四块糖果——第一块,奖赏孩子的信守诺言;第二块,告诉孩子要尊重师长;第三块,赞叹孩子的见义勇为;第四块,奖励孩子的知错就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起学生自觉改过的积极性。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教育的智慧,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12)、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3)、这个男孩子拿了三块糖就哭了,说陶校长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14)、孩子有这5种迹象,说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看完赶紧改...

(15)、其陶行知善于抓住学生错误的行为不放,先阻止,后教育。用“土块砸”貌似乡村孩子间的一种平常的游戏,但究其行为是不正当的。俗话说“小树要修,孩子要教。”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但教师不能对学生错误的行为熟视无睹,应当及时制止,及时教育。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忙忙碌碌于教学工作,疏忽了对学生细节行为的矫治工作,“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那么要落实到行动中,就要把学生当作“小树”一样去修剪,使学生健康成长,因为教师是园丁,是有义务、有责任的。

(16)、但这个老师也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这次我给你60分,不是老师不会数学,而是我这次多给了你一分,下次考试你要还我两分,你同意不同意?

(17)、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18)、以句子或其他符号组合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原理、法则、公式和定理等。

(19)、(9)乡韵清吟——早晨,有一种期待(外一首)

(20)、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1)、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2)、工作“用心”,对孩子有“爱心”,对家长有“诚心”;

(3)、能有创新的思路,积极的工作心态,真诚的处世态度;

(4)、既然是成年仪式,自然是少不了无穷无尽的酒精、轰趴、各种各样的疯狂。但是只要不犯法,这天他们干什么都可以。

(5)、“在家华德福”是提供给广大认同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家长们在身边,在孩子课余时间实践华德福教育精神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开发一系列符合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在家华德福”活动项目,欢迎爱好华德福教育的人们一同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希望,收获成长!

(6)、陶行知再掏出第四块糖,说你是好孩子,你知错就改,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7)、宽容,给你希望:即使你身处绝境,即使你有种种缺点,但良好的教育者总会让你从绝望中看到希望,自有一种指引你前行的力量。

(8)、泰勒原理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9)、其实仔细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方式,更像是奖惩分明的另一种形式。只是陶行知暂时避免了惩罚,先鼓励同学做的正确的地方,并施以奖励。让同学自己承认错误,再奖励同学主动承认错误。

(10)、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1)、 疫情过后,“四块糖果”2020年有大动作,招聘计划:

(12)、   当陶行知到办公室时,见王友已在等他。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可以说传遍了大江南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陶行知带给世人的宝贵财富有三:一是伟大的学说和理论,二是伟大的实践和经验,三是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他的学说和理论,可以浓缩为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4)、在陶行知先生担任校长期间,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孩子在用泥巴扔他的同学,于是严厉地进行了制止并让孩子放学去办公室等他。放学后再见到这个孩子时,陶行知校长并没有马上责骂他,而是陆续以四颗糖作为奖励表扬了他,他把第一颗糖奖励了他的守时,第二颗糖奖励了他对自己的尊重,第三颗糖奖励了孩子敢于为同学打抱不平的义举,而第四颗糖则作为了对他知错就改的表扬。

(15)、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16)、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犯错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他们会感到害怕、心虚内疚、提心吊胆。

(17)、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去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踏上自由之旅。

(18)、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19)、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0)、如果说不依不饶地往孩子伤口上撒盐,孩子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从而就很可能表现出人性“恶”的一面(如狡辩、说谎)的话,那么,为孩子雪中送炭这一抚慰心灵之举无疑能激发出人性“善”的那一面(如敢于面对、承认、改正错误)。无论性“本善”还是“本恶”,相信作为家长,谁都愿意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善”吧。

(1)、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2)、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3)、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4)、>> 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

(5)、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6)、同样重要的是,当父母成为具有宽容能力的父母后,这份能力一定还会传承给孩子,从而使孩子也具备善于宽容的涵养和雅量。

(7)、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8)、这群毕业生,穿红裤子的是学文科的,穿蓝裤子的是学理科的,三个星期不允许把裤子脱下来。高中生们以班级为单位,要去打工赚钱,然后买/租一辆大巴进行改装,里边装上音响,在国庆节5月17日这天狂欢达到高潮:晚上他们把大巴拉到广场上去比谁的喇叭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感悟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