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全集
1、莎士比亚全集主要内容
(1)、此次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收录了朱生豪所译的31部戏剧,以及高莹、李想所补译的6部历史剧、2部长篇叙事诗、1部诗集《十四行诗》。对于莎士比亚这40部作品,编者根据其作品性质、创作年代等做了全新编排。先分戏剧、诗歌两大类,又把戏剧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4类。对于同一类型的作品,各部历史剧以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序进行编排;各部喜剧、悲剧、传奇剧,以及2部长篇叙事诗,则分别以莎士比亚的创作年代为序。综上,编排顺序如下:
(2)、目前,我国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共有6部。翻译家朱生豪翻译的版本为国人所熟知,1957年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的5卷本《莎士比亚全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1卷本、199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都是以此为蓝本的。此外,还有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梁实秋版,以及2014年方平等翻译的版本。
(3)、在《译者自序》中,对于译述的经过和译写的态度,他做了概括的叙述:
(4)、简介: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5)、“皇家版”由辜正坤担任主编并翻译了多个剧本,许渊冲、彭镜禧、罗选民、傅浩、刁克利、孟凡君等华语翻译界和莎剧研究界的知名学者也参与了翻译,了该版本的风格多样,这也符合莎翁作品的特色。
(6)、▎朱生豪译本为底本,中国莎学界名家历时五年全面校订并补充朱生豪未译篇目!
(7)、说它“新”,因为它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8)、★ 纸张优良,印刷清晰,行距适中,保护眼睛,健康阅读
(9)、但不幸的是辛勤的工作伤耗他的精神,贫困的生活条件无法弥补他的体力。因此,译写的成果一天天增多,健康却日见衰退。一九四三年下半年,腹部疼痛、牙床炎,不时折磨着他,但他长期忍受,不肯求医,而且仍在半病状态中勉强坚持工作。那时我正值产后,又一向体弱,忙于家务、孩子,确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致他的病根,在我的麻木无知中,逐渐地加深滋长。
(10)、该套译著另一个突破,在于对莎士比亚著作中的性描写真实地还原。据外研社综合出版事业部总经理姚虹介绍,赤裸裸的性描写或淫秽用语在传统中国文学作品中是受到非议的。在此前所有中译本中,对此类用语和描写都有所限制和删节,而此次“皇家版”均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莎士比亚著作中相关用语的现象。“在这个方面,可以说目前这个版本是做得超前的。”姚虹说。
(11)、注:自2018年6月1日起,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
(12)、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0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13)、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表示,上戏每年都会排莎士比亚剧本。他看了学生们的表演,不由地思考“如何处理莎剧的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关系”。
(14)、★ 精美封面设计,采用UV工艺,更显别致用心
(15)、此外,傅光明格外注意避免翻译中的一种“归化”现象。“其实,不仅旧版莎译,近年来有的新版莎译也有这种情形。”比如,把英国国王的自称“我”(we)译成中国皇帝的自称“朕”、把“王后”(Queen)译成“娘娘”、把国王对大臣的称呼译成“爱卿”,“诸如此类,我觉得别扭。既然如此,那为何不把国王对王后的称谓‘我的王后’(myQueen)称作‘爱妃’呢?”
(16)、简介: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17)、我来之前看了光明兄在《莎剧的黑历史》后面的代后记,我看着特别有味道。我觉得除了语料之外,我觉得背后透露出很多意思。这个是模仿莎士比亚给傅光明写了一封信,我觉得它透视了傅光明翻译莎剧的当代意义,从他模仿莎士比亚的口气给他自己写信的口吻中,其实也透露出他的用意。刚才杨扬也提到,不光是对于我们中国莎士比亚莎剧文本的读者,包括对表演的受众,我觉得在这点上,光明兄的做法在这两个意义上都呈现出来了。我们看到光明兄译的文本中间,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他大量注释的意义是多个层面的,我也对照过梁实秋的各种注释,都是学者型的注释。我觉得光明兄的注释有几个指向,一个就是他把莎剧的时代背景,包括莎剧故事发生的背景都在注释中间体现出来了,这是一个层面,这个层面上和梁实秋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18)、体坛商界双料巨人徐亨:95岁穿“靓仔西装”回暨南
(19)、爱之为物,本是火的精华,空灵、倏忽、飘洒,并非重浊而下沉,却是轻清上浮而欲化。——《维纳斯与阿都尼》
(20)、他悲痛道:“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2、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者是谁
(1)、这些莎士比亚经典之句,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这些台词从何而来?源于哪一幕剧情?能认真说上一二的人却少之又少。
(2)、也因此,傅光明在文体选择上遵循朱、梁二位译者,采用诗体译诗、散体译散。不过在“散体译散”时,他特别在意能否译出散文诗的韵致,让语言具有一种诗的内在张力。也有时,对有的诗体段落,他并未严格遵循原诗的隔行押韵,而是一韵到底,用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韵脚“化”过来。
(3)、虽然生活得紧张又拮据,偶尔煮两个鸡蛋都算是开荤了,但宋清如的体贴照料成为了朱生豪工作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4)、本套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全”,二是“新”。说它“全”,因为它收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说它“新”,因为它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5)、他还是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翻译莎翁著作的学者,一生共翻译37出莎士比亚戏剧、三卷莎士比亚诗歌,将近400余万字,堪称中国翻译界的“一座丰碑”;
(6)、他为此还专门写信告诉宋清如说:“我要把译著作为献给你的礼物。”
(7)、陈子善:我和光明兄认识早。我同样敬佩光明兄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来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虽然目前大概只有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另外当年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还包括了十四行诗,但已经是了不起的功能做。
(8)、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9)、第二点,刚才陈子善老师分析了中国莎士比亚的翻译史。我看了一下从朱生豪先生开始的翻译,我发觉傅光明的翻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从他模仿莎士比亚的信中提到这一点。他的莎士比亚是带有京腔的,我原来印象中有名的中译莎士比亚翻译者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比如方平先生是上海人,梁实秋是杭州人,再看一看大部分都是浙江人。而光明兄是北京人,他用的汉语是带有京腔的,所以从重译的意义,从民族重译的意义上来说,特别是从汉语表达的意义上来说,他不光是在实践上二十一世纪重译,而且在汉语呈现方式上,他的语言味道有很大的独特性,这一点是有意思的现象。
(10)、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40本,PDF格式电子书
(11)、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作品何以具有如此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12)、光明兄信任我,每次翻完一本他就写一篇序,写完就发给我看。光明兄是以严肃的态度在做这件事情,常常一篇序就写到五六万字。其中包含了严谨的考证,把大量莎士比亚剧本里的细节、情节、原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当然这些分析有些也有当时或者后来的研究者做过,但在中国研究界还是很少的,尤其是进行系统分析后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我以前读过泰勒写的英国文学史,其中提到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研究,也同样认为莎士比亚并不是当时的,当时当我读完傅光明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我还是充分领略到了那个时代英国文学和英国戏剧的魅力。就如同中国的《水浒传》,都是说书人一点一滴汇集起来创作而成《水浒传》。光明兄的序写得扎实,体现了他做了多深入研究,已然是莎士比亚戏剧研究领域的专家。我们也应该更多给予他支持和鼓励,支持他做完这项浩大的工程。
(1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暨南从南京搬迁到了上海,并于1927年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当时的校长郑洪年本着“任事之初,以集中人才为先图”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师资的水平,聘请了不少学术名流来学校任教、开讲座。当时新月社在上海风头正盛,在暨南聘请的名流中有不少是新月社的成员,例如叶公超、罗基隆、孙大雨、沈从文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梁实秋。短时间内,暨南拥有了一批“固皆为海内知名之士,而蜚声教坛者也”的优秀教师团队。
(14)、他举例,《哈姆雷特》开场不久有两个守夜值岗的士兵,被问及有什么情况,其中一个回答说安静,“静得连一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
(15)、可以说十分准确地描述了梁实秋散文创作的独特之处。
(16)、“施蛰存先生曾就这句翻译和傅雷先生有过争辩。法国作家纪德将这句话译成法文时,译为‘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听不见’。把老鼠改成了猫。这是可取的吗?施蛰存先生认为不可取,傅雷先生则不然,认为这是一种妙译。施蛰存先生反问,那照你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的话岂不可以变成‘鸦雀无声’?傅雷先生说对。”
(17)、二十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翻译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界很大的事情。前有朱生豪先生,后有梁实秋先生,还有好几本历史剧翻译,后面还有很多人也有各自翻译的版本。我曾经到朱生豪的故居去看过,晚年很凄惨,抗战后生病去世。梁实秋的翻译工作开始得比朱生豪要早,但是他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大陆延续到台湾,后还是译完了。我们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真正把莎士比亚全部译完的,梁实秋是第一人。今天发给我们的材料里面有一句话讲得有意思,也很恰当。大意是说,《莎士比亚全集》二十世纪第一位翻译者是梁实秋,现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位翻译者是傅光明。傅光明原来的研究和翻译也都和英国有关,萧乾曾经去过英国,老舍曾经在英国教书,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大师。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新的研究资料,包括目前在世界各地的研究资料,都会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比如在美国洛杉矶就有一个以莎士比亚研究为特色的图书馆。
(18)、(1)鲁西奇:《梁实秋传》,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19)、第一点,傅光明的翻译和解释其实是提供了一个依据学的个案,还有比较文学跨文化的个案。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傅光明的工作在译本和阐释的层面上都提供了个案。比如在他的阐释过程中,他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戏剧当时在英国或者在欧洲的经典化过程资料的规整,这个对于我们中国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是很有帮助的。就像刚刚陈老师提到的,戏剧在莎士比亚这个时代发达,而他是突出的一分子,但是他并不是一枝独秀。在这个意义上,傅光明把这些背景都做了一个规整,我觉得这在我们理解莎士比亚在原语境中经典化的过程是有帮助的。这个过程也帮助我们理解傅译莎士比亚进入到中国以后应该注意到,莎士比亚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经典,他其实也是应该和我们普通的读者和普通的观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个也就呼应了刚才我对他注释方式的理解,他的注释是变相地考虑到读者。
(20)、★ 2017年3月第1版,全新编排,版本精善,内容完整无删减
3、莎士比亚全集适合多大的孩子看
(1)、傅光明表示,在这一翻译上他认同施蛰存先生。“因为如果翻译成‘鸦雀无声’,你就会想到鸦和雀,不会想到老鼠。可我们回到文本所处的时代,那时英国经常发生鼠疫,老鼠在房间里穿梭、偷食。所以这里的翻译不能变成猫,更不能变成鸦、雀。应该要努力还原出莎士比亚时代的情景。”
(2)、在阅读前人译作时,傅光明发现通行许久的莎剧的中译文已有许多不大适合现代阅读。比如,有的旧的诗体译本,为凸显莎剧的经典性,过于追求文字的典雅精美,反而使语言变得古奥晦涩。
(3)、简介: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全世界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4)、简介: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后被推翻的过程。
(5)、因对着诗歌的共同爱好,朱生豪和宋清如携手进入了婚姻的神圣殿堂,也一同进入了莎士比亚伟大的戏剧世界。
(6)、1930年,梁实秋离开暨大。抗战期间几经周折,梁实秋于1938年夏天终于在重庆北碚定居下来,梁实秋这时住在北碚一座向阳山坡的茅屋中。他与朋友吴景超和龚业雅夫妇一起居住,并将茅屋起名为“雅舍”。尽管“雅舍”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不仅进屋要先爬坡,居住环境也恶劣肮脏,但是梁实秋依旧十分喜欢这里恬淡雅致的生活,闲时与友人在雅舍聊天、写写文章,带给他无数声名的《雅舍小品》就是在这段时期逐渐创作出来的。他的散文所体现出的超脱淡然和随意精妙之处,至今仍被世人所津津乐道,有人评价
(7)、简介: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为父报仇的哈姆雷特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让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8)、(3)梁实秋:《雅舍小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
(9)、在那段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宋清如依然坚定地选择和朱生豪并肩同行,并且放下了坚决不踏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想法。
(10)、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奥赛罗》
(11)、陈子善称,二十世纪以来,翻译莎士比亚成为中国文学翻译界的大事,先有朱生豪、梁实秋,后面还有很多人。而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真正把莎士比亚全部译完的,梁实秋是第一人。
(12)、可是一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那坚固的大船像一匹凌空的天马,从如山的雪浪里腾跃疾进;那凭着自己单薄脆弱的船身,便想和有力者竟胜的不自量力的小舟呢,不是逃进港口,便是葬身在海神的腹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3)、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14)、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5)、杨扬:光明兄刚才一进来我就跟他讲,安排他去我们上海戏剧学院里面去讲一次。刚才两位陈老师都讲了,戏剧学院介绍莎士比亚应该是名正言顺的,一直有这个传承。
(16)、▎真正全集,收录莎氏39个剧本和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
(17)、与会学者认为,傅光明新译《莎士比亚全集》有价值之处有两点。一是每部作品都有一篇深入细致的长篇导读,二是译者在译稿中添加了大量注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隐含意义和时代背景。
(18)、“莎士比亚作品具有丰富性、复杂性,有他作为参照,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他永远是我们的当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表示。
(19)、(2)梁实秋:《清华八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
(20)、“梁实秋讲课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在讲英国文学史和一般不同,是用中文讲授的,其目的可能是使学生对于英国文学得到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使外系学生便于修习。使用中文讲英国文学史比用英文更难讲,不是功力深厚的通人,不容易优为之。”
4、莎士比亚全集英文
(1)、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2)、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自称自赞的。——《无事生非》
(3)、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伟大的作家,全世界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4)、⑤2部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5)、在莎士比亚的众多译者中,梁实秋曾凭一己之力,自1930年开始,至1967年才完成《莎士比亚全集》。而朱生豪,虽然人生短短定格在了32岁,但仍是译出了31部半的璀璨成绩。
(6)、尽管上述推测并未证实,但辜正坤认同这个观点:“莎士比亚的一部分剧本,确实是通过改编其他剧本而来,甚至是直接买来剧本进行改编的。比如同时代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就曾卖给莎士比亚不少剧本,这就合理地解释了莎士比亚的伟大性和多样性。”
(7)、《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8)、婚后二人为躲避战事,潜心翻译便回到了岳母所在的常熟老家。“他译莎,我做饭”,宋清如开始买菜、烧饭、洗衣,操持起了全部家务。
(9)、沦陷初期,日军因为发现生豪家中有《东方杂志》之类的书籍,进行了重点搜查,慌乱无人之际,游民、乡民又都趁机翻箱倒笼,顺手牵羊。所以,劫后老家,略无长物,我们只得借用文振弟的房间暂住。饱经忧患的生豪,对于这种遭遇,仍然沉默寡言,貌似坦然。春节过后,随即邀姑母一家由上海回嘉兴同住。
(10)、著名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11)、——《莎士比亚全集·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译
(12)、1922年《清华周刊》刊登梁实秋作品《送一多游美》,提及闻一多为文学社社友
(13)、陈思和:我和傅光明老师比较熟悉。他在刚刚开始翻的时候就告诉我了,当时是在台湾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当时我觉得这件事太浩大了,浩大到我觉得有点超过个人的能力,因为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真正安下心来做事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我觉得光明兄为我们所有的人都作了一个表率。
(14)、另外,我希望出版社也能够给傅译《莎士比亚全集》做更多的宣传,包括支持这部全集去参与各种奖项申报,这项工作也是出版社的重要工程,应当更多予以支持。
(15)、(8)刘聪:《梁实秋在台湾的一段访谈》,《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2期。
(16)、莎士比亚作品的英文版本众多,仅《莎士比亚全集》全球就有超过1300个版本。而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所采用的,是其2007年开始,对莎士比亚1623年第一对开本进行全面修订后的版本,被称为“皇家版”。这个版本广受戏剧界肯定。为了让中国读者尽早看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立项,计划用八年时间翻译完成。目前,该版本12部悲剧、10部历史剧已经面世,14部喜剧、两部杂剧和一部诗歌集预计在2016年中期出齐。
(17)、常熟,在朱生豪印象里,是个山川秀丽的人文荟萃之邦,饶有江南城市的情味。但这次的到来,心情是沉重的,只是为了求得暂时的安定,隐蔽下来继续译莎工作。那时,常熟是重点清乡区,交通要道,都设岗哨,但市民生活,尚属平静。我们的住宿,都是由母亲早作安排。生豪一到新居,就打开书本,开始他的译写工作。
(18)、人们有时可以支配他们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误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裘力斯·凯撒》
(19)、中国文化要和世界文化融合、接轨,这就是一个好的实践,而且是和世界先进文化有机融合。马克思曾经说过,有些东西到顶峰,后人就无法超越。我们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就可以来了解、来研究、来感受这样一种高峰。所以傅光明先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佩服,也期待。谢谢大家!
(20)、他曾先后担任国立暨南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内地大学的教授,也曾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立师范大学的讲台上大放异彩。
5、莎士比亚全集值得读吗
(1)、梁实秋一生笔耕不断,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著作出版的高记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
(2)、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亨利六世第二部》
(3)、他在晚年时仍坚持学术研究,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他主编的《英汉大辞典》“仍为我国译界所称道,其译绩之丰自不待言。”
(4)、上戏的传统跟其他的传统还不一样,因为莎士比亚剧本早都是演的,所以它适合于朗诵。所以根据上戏的特点,我们上戏每年都要排一个莎士比亚的剧本,这个剧本,我们都是由英国皇家剧院的导演来直接导演。去年我们就排了两个,一个是《哈姆雷特》,还有一个就是《悍妇记》。《悍妇记》不是仅仅表达好笑好玩的事情,它里面是有很多背景性的东西,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5)、这套全集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基础,有两大特点:一是“全”,二是“新”。
(6)、《暴风雨》是朱生豪在1936年时翻译的第一部莎剧,同年他又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9部喜剧。
(7)、傅光明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有一个漫长的被经典化、甚至圣化的过程。“莎士比亚平均不到半年写一部戏,他是为演出而写。在他那个时代,他是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剧作家。而且,他的戏,尤其早中期的戏,大都是写给下层平民看的。”
(8)、真正的希望如飞翔的燕子那样快;有了希望,君王可以成神明,平民可以成君王。——《理查三世》
(9)、早的莎士比亚戏剧中译本,即田汉的《哈莫奈》,于1921年发表在《少年中国》杂志上。后来,张彩珍于1926年翻译了《祝》,戴望舒于1930年翻译了《麦克白》。不过,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两位有代表性的人是朱生豪和梁实秋。朱生豪从1937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到1944年已经翻译了31部喜剧、悲剧、话剧等作品,但他英年早逝,有6部历史剧和全部诗歌没有来得及译出。
(10)、“我愿意懂得‘永恒’两字的意义,把悲壮的意义放入平凡的生活里,而做一个虔诚的人。”
(11)、有一年我去天津开会,会后朋友带我去参观曹禺故居,发现门口一块石碑在介绍曹禺的内容中就出现了错误。我和负责人就指出,曹禺翻译的版本应该叫《柔密欧与幽丽叶》,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翻译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莎士比亚剧本的译名,有个性的翻译家往往会坚持自己的译法。
(12)、 翻译莎士比亚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不停歇的翻译过程、研究过程。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打开的、多元的世界,我的翻译也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颗沙粒而已。我愿意尽自己生命之余把这颗沙粒的作用发挥好,以一己之力在有生之年把这项工作做好。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们发表高论,谢谢!
(13)、★ 共收录37部戏剧,2篇长篇叙事诗,1部诗集
(14)、那几年的时局动荡也使得梁实秋与闻一多、徐志摩、潘光旦、孙大雨、饶孟侃等新知旧友都聚集在了上海,在徐志摩的牵头下,停滞几年的新月社又重新办了起来,并且在1928年开始发行《新月》月刊,作为新月社的舆论阵地,自此新月派也正式形成。这段时间里梁实秋除了积极参与新月社、《新月》月刊的创立及各种活动之外,他的许多作品也问世,成为了梁实秋个人文学创作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在新月社的带领之下,胡适牵头制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计划,梁实秋不仅态度十分积极而且热情地拟定了具体计划,自此也展开了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梁实秋一生共翻译37出莎士比亚戏剧、三卷莎士比亚诗歌,将近4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15)、辛亥革命之后,梁实秋又转学去公立第三小学读书,在这里他学习国文、历史、地理、英文等新式学问,是他真正的西学启蒙之地。在学习三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踏上了清华求学的道路。他和朋友闻一多、孙大雨等人创立了清华文学社,担负起《清华周刊》的编辑撰稿任务,以文学批评为开端展开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16)、“与众多莎士比亚中译本相比,该版本尽量接近原作整体风格。该版本以诗体译诗体,以散体译散体,增强了中译本的可读性。我们也是一次尝试,是想把莎翁还原成诗人。”辜正坤说,希望美是这套译本的突出特点。
(17)、(7)林旭娜:《王越:两次复办暨南大学》,南方日报,2013年5月22日第A20版。
(1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9OuEjyRNPZPTR8MbjQhSg提取码:ma8n 书名:莎士比亚全集(全8册)
(19)、如果说对傅光明的翻译还有什么其他建议,我再说两点。
(20)、但“皇家版”的翻译,尚属。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辜正坤表示,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诞生于1623年,是世界上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2007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对第一对开本的全面修订,是300多年来修订。这个版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具有革命性、飞跃性的进展,反映出符合新时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因素,值得读者阅读。
(1)、2016年是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新年伊始,全球便掀起了纪念莎士比亚的热潮。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来到中国,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上下本和《亨利五世》,拉开中国纪念莎士比亚的序幕。
(2)、本全集为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作品集,共收录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和十四行诗40部。
(3)、截止一九四四年初,他按照原定计划。次第译出了悲剧杰作,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是《汉姆莱脱》《李尔王》《奥瑟罗》《麦克佩斯》四大悲剧和《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考列奥来纳斯》三本罗马史剧共八种,杂剧《爱的徒劳》《维洛那二士》等十种。生豪估计如果一切顺利进展,年内可以把所有英国史剧十种全部译出,大功告成。世界书局方面,因为莎剧大部分译稿已经收到,就考虑开始排版,商请朱生豪撰写序文。又因为原计划中的第三分册史剧还没有译出,就决定把原定为第四分册的杂剧改为第三分册,先行制版。嗣后,即把排印后的校样,连同译稿一同寄来嘉兴。根据惯例,校样经局方三校之后,再交作者作后校正。为了节省生豪的时间和精力,这批校对任务,全部由我代劳。校完寄出校样之后,我就把原译稿都留了下来。四月中生豪撰写了《译者自序》,并给三分册各写了提要。
(4)、在经历了多年恋爱长跑之后她接受了朱生豪的求婚,一代词宗夏承焘也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5)、台湾作家余光中写的《秋之颂》这样勾画梁实秋的形象:
(6)、我对傅光明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有信心。他是一个有恒心和毅力的人,是一个想做什么事一定要把它做成的人。我们都期待全集后能够全部翻译完成。不仅如此,我们对于傅光明的导读看重,朱生豪先生没有写这种类型的导读,但是梁实秋先生写过,但受制于当时的各种研究条件,梁先生当时的研究肯定没有现在的具体、细致、完善。因此说,傅光明不仅是《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更是重要的研究者。
(7)、傅光明也坦言道:“任何一个中译本都不可能是的,对于莎士比亚的阅读和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永远要在开放的情境之下对莎士比亚进行阅读、阐释、研究。所以一个时代才应有一个时代的新译本、新阐释、新研究。”
(8)、他的人生意义远不止是三十几年的长度和重量,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朱生豪与莎士比亚有着心灵契约一般的翻译信念。
(9)、简介: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10)、说它“全”,因为它收了已发现的莎氏全部作品,它收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因此,译林出版社的莎士比亚全集是真正的全集。
(11)、汪国真逝世五周年,这位暨南诗人给了我们整个春天
(12)、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对化作甜蜜。——《情女怨》
(1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14)、1929年,叶公超离开暨南,梁实秋继他之后担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他们在暨南大学时,曾共同促成戏剧理论家顾仲彝受聘为暨南大学教授。当时顾仲彝在暨南中学教英文,他们对顾的用功和文学知识方面的长进深表赞许。梁实秋继任外文系主任后,以辞职要挟学校聘用顾仲彝,才终达成目的。梁实秋在叶公超逝世之后写了《叶公超二三事》等文章缅怀他,回忆记述了当时各位友人在暨大执教时的一些趣事。
(15)、梁实秋的散文,机制闪烁,谐趣迭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而丝毫不堕俗趣。
(16)、莎士比亚有多种中文译本,但在语言上唯有朱译本为传神精彩,这一点整体上无人可及,这几乎是公认。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增订本《莎士比亚全集》,前后共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17)、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ANDFREEVIEWS
(18)、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台湾读者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一般学生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梁实秋。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19)、简介:《皆大欢喜》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
(20)、莎士比亚不会说中文,每一位中文译者都是替他说中文的人。
(1)、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廿四年春,得前辈同事詹文浒先生之鼓励,始着手为翻译全集之尝试。越年战事发生,历年来辛苦搜集之各种莎集版本,及诸家注释考证批评之书,不下一二百册,悉数毁于炮火,仓卒中惟携出牛津版全集一册,及译稿数本而已。厥后转辗流徙,为生活而奔波,更无暇晷,以续未竟之志。及三十一年春,目睹世变日亟,闭户家居,摈绝外务,始得专心壹志,致力译事。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管不缀。凡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其后因病重不起,尚余史剧六部未克译出),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身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
(2)、11月3日,第21期“光启·望道·思南”读书会以傅光明新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主题,在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罗昕摄
(3)、“看了这些介绍,我们回到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会发现莎士比亚不是的,那个时代不是只有莎士比亚,整个英格兰文学、戏剧都很不得了。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比如《水浒传》,都是说书人一点一点汇集起来,才后形成了《水浒传》。”
(4)、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夜,袭击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八日凌晨,日军进占租界,同时荷枪实弹、亮着刺刀的日军,冲进爱多亚路130号中美日报馆,朱生豪杂在职工群中徒手逃出。原先存放在报馆中的诗词集,和其它书籍资料用品等等,都无法带走。日敌也在报馆中放过火。在一片恐怖气氛中,他暂时躲在霞飞路姑母家窄小的阁楼上。报馆负责人转入地下联系,计划撤往后方。寒假之后,我也失业了,寄居在同学华亚若那里,准备仍回重庆工作,并约朱生豪结伴同行。那时之江女诗人张荃也在计划离开上海,她就向生豪建议,为了同行方便,你们不如结了婚再走,可以相互照顾。于是我们就在五月一日匆匆举行了婚礼,准备一同搭船去香港,再转往重庆。但是形势变化很快,原定五月中旬的船期取消了,我回沪时走过的那条路线,也由于日军步步西进不能通行了。加上朱生豪顾虑重重,他不但缺少足够的路费,即使到了后方,能够有个糊口的工作,也难以继续赡养留在上海的姑母表姊。而不能使他释然的,是译莎工作毫无。经过再三权衡,终于决定留下不走。但是挤住两家人的阁楼,毕竟太小,日益腾贵的物价也难以承受,于是,由我母亲协助,在常熟城内租了一间小楼,给朱生豪化名朱福全领了良民证,我们就在六月二日同往常熟暂住。
(5)、宋炳辉:刚才前面三位老师发言都提到,一个是文本的翻译,另外一个就是对他的研究和阐释,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实践。
(6)、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又会引起我们的讥笑了。——《约瑟夫·安德路斯》
(7)、由天津人民出版社计划出版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总计38部,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傅光明计划用十余年时间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翻译工程。目前已经上市的九本是第一辑(《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与第二辑(《李尔王》、《麦克白》、《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
(8)、陆谷孙先生曾说:“发现莎士比亚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孙大雨、方平、辜正坤……翻译莎士比亚同样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
(9)、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而薇奥拉却偷偷爱上了公爵。后来,奥丽维亚碰巧遇上薇奥拉的孪生兄长西巴斯辛,两人以误就误地结成夫妇。公爵也和薇奥拉终成眷属。全剧以兄妹相聚,情人结合而告终。
(10)、傅光明是萧乾弟子,著有《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戏梦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等,译有《古韵》、《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联合主办。
(11)、| 从“佛系”到“油腻”:青年的自嘲和嘲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者是谁精辟1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