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的应用
(1)、教育改造生活,是指受教育通过教育,既能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又能改造社会,增进他人的生活。教育要能“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陶行知虽以改造个人生活为出发点,重心却在改造社会,服务民众,诚如《我们的信条》所言:“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2)、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陶行知指出,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知道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有效的方法。
(3)、(宋扇)品牌倡导道法自然的全球宋代生活美学雅集。由传统文化品牌女性国际城市文学学会宋词研究中心主任张静娜女士创办。联合中国老龄事业集团、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传媒大学MBA媒体产业联盟等机构形成万家媒体、文化、科技、康养、金融矩阵,高端荟聚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道房车云游雅集。并出品《宋扇清风》系列影视舞台剧,打造全球宋代生活美学综合体及宋扇文化艺术养生园等。
(4)、杜威强调实践取向、儿童取向的这一理论对民国教育有着颠覆性的影响,尤其是经过杜威访华两年间的不断宣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的是,杜威的理论是在进步主义教育已经兴起的美国提出的,这一理论对中国这一“后发国家”有无指导和实践价值尚需要时间的验证。陶行知在经过与中国国情的调适后发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在中国显然是无法生根立足的,为了将这一理论能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匹配,陶行知将杜威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生活教育理论更包含三个层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以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的,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7)、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
(8)、“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特别是儿童生活,是儿童在活动中,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满足和乐趣。二是通过教育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更加完善,美好。杜威所倡导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9)、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说明了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的作用,而他本人一生从事教育,就是在培养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个人的生活,“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10)、“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11)、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12)、(本文为陶行知1930年1月16日在南京晓庄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发表的演讲)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4)、以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收录在《陶行知文集》中,这些经典的教育思想,直指教育本质,新的一年,我们回归常识做教育。
(1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6)、每天取水,先到先取,后到后取。违者罚小洋六角,充修井之用。
(17)、陶行知不看重成绩,不看重分数,他真正看重的是南开学校认真的办学态度和学校精神。他认为,正是南开在教课之外,相当注意学生整个的生活,不把学生当作书呆子教,成就了南开精神。陶行知给当时应试教育开的药方正是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重视“行”,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从实践中学习,再返回实践。
(18)、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noflife,Educationbylife,Educationforlife,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向前向上的教育。”它具体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
(19)、(宋扇·清风)茶是一个人的狂欢,酒是一群人的孤单
(20)、因此,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相辅相成。陶行知提示说:“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2)、其次,要讲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有几方面是要开仗的,而且是不痛快的,是很烦恼的,而与我们有极大的冲突的。
(3)、公众的力量比学校大,假使由学校发布命令解决,社会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将由此分离。
(4)、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公推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我和许多师范生,就组织了一个诸葛亮团,插在群众当中,保护这位阿斗皇帝。老太婆说的话顶多,但同时有许多人说话,大家听不清楚,而阿斗皇帝又对付不过来。这回,诸葛亮用得着了,他就起来指导。结果,共同议决了几件事:
(5)、刘铁芳:一个人成长重要的是生命和文化的双重温暖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在结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后,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累积过程,而经验又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提倡这种实践,那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所以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的观点。
(7)、其另一命题“学校即社会”,所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关系。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他的生活过程,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在他看来,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
(8)、生活即教育。何谓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普通民众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
(9)、“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0)、陶行知和杜威均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道德原理与其他力量一样在相同的意义上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内在于社区生活和个体的足以对付工作的结构之中……根据这种信心行事的老师将发现一切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要孕育着道德可能性。”
(11)、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
(12)、我见了杜威先生的书,他说现在俄国的教育,很受这个地方的影响,很注重这个地方。他们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3)、公众的力量比学校发生的大,假使由学校发命令解决,则社会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将由此分离。
(14)、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15)、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16)、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7)、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18)、“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19)、陶行知也始终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所指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指处在主体间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道德“不是生活中一个可以独立的因素,不但与生活的其它构成性因素不可分割,也不能从生活中剥离”人与生活不能分离,道德与生活不能分割,因此,道德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养成。
(20)、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论文
(1)、民众没有指导是不行的,和平门吃水问题,倘无相当指导,可以再过四五千年还没有解决。
(2)、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3)、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4)、“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5)、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6)、民众运动,要以对于民众有切身关系的问题为中心,否则不能召集。
(7)、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8)、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9)、那考些什么功课呢?农事或土木工操作;智慧测验;常识测验;作国文一篇;三分钟演说。陶行知明确表示,投考的学生必须有农事或土木工经验,方才有考取的把握。这是一项重要的资格,这两个条件完全没有的人不必来考。凡是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的都好不来。这样一来,直接把应试教育下的人挡在了门外。
(10)、“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1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12)、因此,凡与个人及社会生活有关的一切,均应是生活教育所应涵括的范畴。生活教育,统摄了家庭、学校、社会等三大层面,学校生活教育更发展出一套课程来实施教学,而家庭生活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则仅是约定成俗或社会约束等潜在的道德修养。
(13)、现在我举一个例说:去年因为天干,和平学园因为急于要水吃,就开了一个井。井是学校开的,但是献给全村公用,不久就发现了两大问题:
(14)、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15)、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非劳动的生活,就是非劳动的教育;
(16)、现在外国传进来的思潮,也有许多与我们是冲突的。
(17)、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 ”他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18)、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19)、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在陶行知看来,与生活产生了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了教育。也就是说,与生活能够产生密切联系,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
(20)、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放眼当下教育,陶老对于生活与教育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收听,我们下期再见了。
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1)、(雅集)是古代文人“一期一会”之休闲传统,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多以吟诗做赋、书画遣兴、游山玩水、审美品鉴展开。而今天的雅集比古典意义上人群和内容更为宽泛,宋扇雅集涵盖了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文玩、太极、中医、养生、云游等多种宋文化雅元素精华,雅人雅言雅境雅量,以艺载道、以美济心,更突出即兴之趣、生活之美。
(2)、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3)、社会运动,非以社会即学校,则不能彻底实行,而社会即学校,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4)、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5)、杜威先生在美国为什么要主张教育即生活呢?我近见着他的著作,他从俄国回来,他的主张又变了,已经不是教育即生活了,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他们是零零碎碎的实验,有好多教育家想达到的目的不能达到,想实现的不能实现,然而在俄国已经有人达到了,实现了。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
(6)、杜威为解决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脱节的矛盾,使教育适应时代变化,从而提出其教育生活思想。如他所言:“知识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陶行知面临的是20世纪初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的中国农业社会。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之所以不民主、贫穷,主要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不识字,没受文化教育,所以如何使教育普及成为陶行知为关注的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旨在使更多的普通大众受惠,进而使社会进步。
(7)、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陶行知认为,与生活产生了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了教育,即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
(8)、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9)、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10)、其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主张传统学校必须改造,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学校即社会”其实是一种“半开门”的改良主义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创建新型的学校,即把工厂、农村与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学校。“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如果“学校不能运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社会也没法吸收学校的力量以图改造”。学校与社会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互济”作用,就教育角度而言,学校的改造尤显重要。
(11)、这是克伯屈先生参观晓庄后与我所谈的话。现在我们这里的主张,终于已经到了实现的时期了,问题是在怎样实现。
(12)、此外,“我要回家”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垃圾去哪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恩的礼物”让学生们学会手工制成精美的竹编、丝带绣作品作为礼物,向他人表达感恩之情,实现感恩教育……
(13)、本篇系在晓庄学校主办的乡村教师讨论会上的演讲记录。原载1930年3月29日《乡村教师》第9期,收入《教学做合一之系统研究》一书时作了增删改动。
(14)、近来,我们有一个主张,是每一个,每一个人在十九年度里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在十九年度里我们所过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生活,也就是有计划的教育。于是,又加了这么一套: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
(15)、生活即教育。何谓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普通民众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
(16)、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7)、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
(18)、这几个议案是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由此,我有几个感触:
(19)、教育随笔系列|刘铁芳:教育的真义在于爱的交流——从《爱与罪》的故事谈起
(2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与杜威教育及生活的差异
(1)、这种现象,假使是“学校即社会”,就可以用学校的权力来解决,由学校出个命令,叫大家照着执行。
(2)、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3)、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4)、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5)、“社会即学校”是指“把整个社会或乡村当作学校”,“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这样,一直薄弱的国民教育便拥有了广阔的教育场所。
(6)、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非科学的生活,就是非科学的教育;
(7)、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8)、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9)、(宋扇·清风)张静娜:宋扇无俗墨,华夏有清风
(10)、“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己”,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1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12)、现在先说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即教育是有冲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精辟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