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则
1、狼三则原文
(1)、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2)、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问道寻美言收获,切磋揣摩竞舞台——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天活动纪实
(5)、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6)、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7)、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8)、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9)、生:因为《狼》(其二)中有屠户的心理变化。
(10)、翻译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11)、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12)、当时市场上狼皮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1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师:这个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大家会不会吹猪?不会。只有屠户能想出、能干这样的事儿。
(15)、屠大窘:屠户困窘急迫。大:很,。窘:恐怕,担心
(1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18)、《狼三则》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 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19)、知识总结 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意途,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使动用法 死:使...死,杀死。(编辑本段)《狼》
(20)、经典名著导读之《西游记》导读活动记录揭开新课标的面纱
2、狼三则其二
(1)、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师:老师一提醒就找到共同点,反应真快。时间越来越晚,夜色越来越浓厚,人在暗夜里视线就模糊了,狼却看得很清楚的,屠户的处境很危险。所以呀,这个环境描写,为故事增加了紧张的氛围。
(3)、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6)、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7)、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
(8)、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9)、忽然他灵机一动,拿出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
(10)、三赴大化抒情谊,卅载春秋写情怀——大高30年校庆活动纪实
(11)、师: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创造了故事,日常除了打猎、捕鱼,生存下去,人们就围在篝火堆旁听故事。那我们为什么需要听一个故事呢?受人欢迎的好故事是什么样的呢?丽萨·伯顿在书中有这样的观点。请大家浏览材料,然后和同桌讨论一下。
(12)、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13)、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14)、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15)、狼不敢前:向前 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狗似的蹲坐;前,前面
(16)、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17)、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终的胜利。
(18)、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9)、师:咱们课本上狼故事的后面,作者的观点是……
(20)、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害怕。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
3、狼三则·其一
(1)、生:屠户发现没有用,骨头扔完了,狼还在紧逼。
(2)、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3)、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隧入:从通道
(4)、师:为了帮助大家分析,我给大家提供一点资料。美国作家、著名的电视人丽萨·伯顿在《你能写出好故事》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观点:
(5)、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6)、屠户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7)、意暇(xiá)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8)、(3)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9)、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11)、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12)、师:“止”,停止,停下。大家一起说说后一个“狼则罹之”怎么理解?
(13)、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14)、《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5)、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16)、“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17)、词性活用狼不敢(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覆盖)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夫)
(18)、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19)、第二层,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第三层“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
(20)、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4、狼三则其二的启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3)、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6)、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7)、师:开始,屠户是有些侥幸心理的,想扔几个骨头打发狼。后来呢?
(8)、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9)、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这时,突然身后出现了一匹狼,紧紧跟随,眼睛盯着他箩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屠夫加快脚步,可狼却尾随在后面,跟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11)、师:大家读得准确流利,很好。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给自己讲一讲,讲的时候注意这些字词的释义。
(12)、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
(13)、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
(14)、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
(15)、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艾米丽•狄金森)
(16)、止有剩骨:仅,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停下
(17)、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18)、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19)、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20)、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铁钩子上,又把铁钩子挂在了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起身走了。狼果然不再追他,站在树下仰头看树上的肉。屠夫一溜小跑安全地回家了。
5、狼三则第一则
(1)、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3)、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4)、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5)、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6)、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7)、师:哈,都很有办法,硬碰硬是不行的,要用智慧用特长去战胜坏人。
(8)、很简单的三则故事,想得多了,反倒越想越复杂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明白作者当时想得是什么了。抛开研究者不说,也抛开中学生的应试来看,作为小学生,了解这些故事,了解狼的“不作死就不会死”,了解屠人的侥幸与“残暴”,也就可以了。
(9)、《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0)、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11)、师:哈,猜对了。蒲松龄是会讲故事的人,他讲了好多精彩离奇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作……
(12)、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13)、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14)、意暇甚:神情,神色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
(15)、师:三个故事都是讲屠户遇见狼,陷入险境,形势危急,为了活命他们用不同的办法解除困境,后杀死了狼。故事在冲突中发展,我们随三个屠户的遭遇而担心,也为屠户们的成功脱险而喝彩。好故事就是这样曲折生动,扣人心弦。除了情节方面,大家还发现三则狼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16)、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
(17)、《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8)、“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19)、师:这就是《狼》(其二)招人喜欢的原因。面对凶残的敌人,屠户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能代表一般人的心态变化,也能给人启迪和经验。同学们,通过学习《狼三则》,我们看到,一则好故事,不仅要有环境,有描写,有情节,有中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情节中要写出人物内在心理或精神的变化和思考,给读者启迪,给读者有益的经验。
(20)、(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1)、于是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
(2)、(1)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3)、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告诫世人要像屠夫一样勇敢地面对恶人。
(4)、生:三则狼故事都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故事紧凑,人物形象也比较丰满。
(5)、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6)、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7)、有个屠夫赶集买肉,到了傍晚,肉还剩了两块没有卖完,屠夫只好收摊回家,他挑着担子,沿小路行走。
(8)、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9)、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10)、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总结·邱娇
(1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12)、师:这么短小的刀怎么杀死狼呢?屠户利用他的特长——吹猪,后杀死了狼。看起来,有点特长对生活很有帮助哦。如果遇到了歹徒或者坏人,大家用什么特长来对付?
(13)、生:开始是“屠惧,投以骨”,后来,“弛担持刀”勇敢地和狼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抓住时机杀死狼。后“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
(14)、(4)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家(前妻);前星(指太子);前绪(前人的功业)
(15)、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6)、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17)、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18)、师:从这个猜译的活动中,大家觉得怎样去对付课外文言文?
(19)、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20)、蒲松龄:(1640年一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1)、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师:好,刚才我们说,这三个故事选自《聊斋志异》,这本书中讲的都是奇异的故事。那《狼三则》这三个狼故事奇异在哪里呢?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字正腔圆求共语,诗词歌赋铸心魂——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天活动纪实
(6)、“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7)、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8)、(屠夫杀狼)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9)、《狼三则》选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10)、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11)、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后记
(12)、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13)、师:大家学的很不错。解决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读懂整个故事就没问题了。大声把《狼》和《狼》讲出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狼三则其二精辟1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