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古诗100首精辟132条

关于家的古诗四句

1、关于家的古诗词

(1)、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3)、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注)〔1〕上东门:洛阳东城有三个门,北头的叫上东门。〔2〕郭北墓: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的墓群,东汉王侯卿相多葬于此。〔3〕陈死人:死了很久的人。〔4〕长暮:长久的黑夜。〔5〕寐:睡去。〔6〕寤:醒来。〔7〕阴阳移:指四时运行。〔8〕服食:指道家服食长生之药。〔9〕被服:穿着。

(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何满子》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 99本历代名家诗话分享,收藏涨知识啦!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8)、月亮就像是焦点,初一十五的月都会圆,然而只有在中秋佳节的圆月,才能聚集至多的目光,显然诗人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了,诗人把圆月当成使者,借此寄托思念,而这位惫懒的冷月使者,又回将诗人这份思念,”落“到何家呢?

(9)、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10)、略谓语: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顾况《洛阳早春》)上下句省略了(流落)和(争鸣); 再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上下句省略了(成)(传),这种情况很常见。

(11)、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 唐寅《元宵》

(12)、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3)、ISBN:9787108060334定价:00

(14)、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5)、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16)、古人赏月,很多是寄托思念,思念之情中,很多是对故乡的思念,毕竟思乡之情,在唐朝诗歌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经典的佳句,有诗仙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译文: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18)、--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曲》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9)、没有什么比家更温馨,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20)、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2、关于家的古诗100首

(1)、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苏轼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9)、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1)、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12)、(无题)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13)、--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孟浩然

(15)、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6)、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1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8)、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它的感人之处在于:明明知道相见的日子无期,相待的年华有限,但依然不肯放弃希望。“努力加餐饭 ”的“努力”二字中,充满了在绝望中强自支持的苦心,好像是想用人力的加餐来战胜天命的无常,以坚持等来那一线的希望。所以,这首诗所表现的已不仅是一种极深刻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极高贵的德操。历代对这首诗所写的是居者还是行者,是逐臣还是思妇,一直有争论。但我以为,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深情和德操,无论对居者、行者、逐臣、思妇,或者是任何一个经历过离别痛苦,却仍然一心抱着重逢希望不甘放弃的人,都有着它永恒的真实性。另外,这首诗在语意和语法上具有含混模棱的特点,而又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这首诗对读者多种解说与感受的高度适应性,使意念活动的范畴更加深广丰富起来。这一点是我们欣赏《古诗十九首》时所不可不知的。

(19)、(注)〔1〕皎皎:明艳照人的样子。〔2〕娥娥:娇美貌。〔3〕倡家女:指歌妓。〔4〕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

(20)、——陆游《过故人庄》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关于家的古诗词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4)、《送崔九 》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5)、《采薇》讲的是周懿王时期,国力薄弱,常被附近几个国家压制。彼时,一个叫猃狁(xiǎnyǔn)的国家袭击周朝。一年轻人为报效祖国,毅然投入抗击猃狁的战斗中。他随军出征,一整年都没有回家,心里充满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采薇》这首诗前几段写的是战争的场景和对回家的渴望,后回忆昔日参战离开家的时候“杨柳依依”,如今等到战争结束再回家早已“雨雪霏霏”,如此强烈的对比,怎能不让人感慨?

(6)、--刘皂《旅次朔方》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7)、家很温馨很温馨,它可以缓解人们在冬天的寒意,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

(8)、整首诗紧扣“闻”字,诗人通过不知何人吹奏的笛声,抒写自己听到之后的感受,借助想象和夸张,抒发思乡之情。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9)、《风》唐·李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0)、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1)、此亦可以理解为意象组合句式(此从语法角度彼从意象组合之方式角度着眼点不同而已)

(12)、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13)、略宾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

(16)、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17)、初三作文怎么才能在五分钟内审题构思?你只需要这样做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9)、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综,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崔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20)、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4、关于家的古诗四句名句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2)、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3)、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调节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家是寒冷冬日温馨的阳光;家是远方游子的精神寄托。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6)、--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7)、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原缺字)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8)、短短四句,仅仅攫取一个场景就描绘出如此美的意境,捧剑奴之才,实在不输盛唐名家。再来看看捧剑奴的另外两首传世之作:

(9)、 译文 在家乡要忍饿受苦辛,在边疆能够填饱肚子才是真。亲人如果能够在一起,就算在边疆终老也甘心。

(10)、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荧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美丽的云彩。

(11)、□□龙娇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12)、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13)、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1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5)、译文:帝王昏庸使我们这些妇女在这清风岭上受难,元朝军队杀来就放弃百姓自己逃跑。我与夫君不知何处才能再次相见,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16)、师:是的,“困而不学”不可能“一”也,只能“二”也,不可能和前三个一样。

(17)、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18)、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19)、《左掖梨花》唐.丘为冷艳全欺雪,余香乍人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罢相作》唐.李适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逢侠者》唐.钱起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20)、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三首。

5、关于家的古诗大全

(1)、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3)、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4)、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5)、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辛弃疾(南宋)《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6)、(注)〔1〕窗格子雕的都是玲珑剔透的花纹。〔2〕阿阁:四面有檐的高大的楼阁。〔3〕三重阶:高楼有多重平台。〔4〕无乃:莫非。〔5〕杞梁妻: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亢声而哭,杞都城感之而崩,遂投水死。这里用“杞梁妻”,是强调楼中歌者的孤独悲哀。〔6〕清商:乐曲名。〔7〕中曲:曲子的中段。〔8〕慷慨:内心的感动激发。〔9〕知音:能听得懂曲中情意的人。〔10〕鸿鹄:据《史记 ·留侯世家》载,汉高祖作《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 ”

(7)、接着,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渲染笛声,同时,进一步交代夜深人静。正因为静,诗人才能清楚地听到笛声,也正因为静,笛声才能融入春风吹入洛阳城千家万户。笛声真的能让整个洛阳城的人听到吗?肯定不会!李白的诗词素来以浪漫著称,这里一个“散”字将声音这一介质的特性描摹地细腻、可感。“散”表示由聚集到分离的状态,笛声散入春风,二者融合,春风可以吹满洛城,那么融入春风的笛声必定也会像春风一般飘散到整个洛城。借春风写笛声,为下文展开思乡之情的描述作铺垫。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唐)《寒食/寒食日即事》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十分奇怪的一组诗,它们易懂却又相当难解,艺术成就极高却又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人人读了心中都觉得有所触动,却又很难说清受到触动的缘由。这一组诗,早见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编者为它们加了一个总题——《古诗十九首》。

(10)、仅仅满足于“知”这个层次远远不够,虽然《中庸》中说,“及其知之,一也。”但细细品咂,深入实践,你会发现“知”“好”“乐”这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一”也的。

(11)、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12)、此外,关于明月的诗句,还有岳飞的”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明月归“、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13)、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15)、译文: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6)、《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8)、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0)、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诗人游玩因为天气下起了小雨询问当地的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3)、孔子不但把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以及“困而不学”四类,而且从学习态度学习境界上把人分为“知”“好”“乐”这三个层次。

(4)、《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6)、“杨柳依依”这一细节,不知道打动多少后代人。而后因为“柳”和“留”谐音,加上古时交通工具多为小船,送别时会在岸边,倘若春天岸边定会“杨柳依依”,随手折下一枝柳条送给友人,不仅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而且充满诗情画意,让人顿生离别惆怅。唐朝时,人们渐渐形成习惯,折柳也成了送别和思念故土的代名词。

(7)、《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9)、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列,用得很少,用时小心,解读时候也得小心,不然闹出笑话来。因为从正常的语序去看,一般都不符合逻辑,需要正确地推理。如王维有句“须臾白发变垂髫”,不知道错列方法的,还以为人可以返老还童了。

(10)、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此时不忍闲坐,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

(11)、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12)、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13)、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

(14)、《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立鸿鹄之志,从小事做起:如何少读错字,降低丢脸概率

(16)、李商隐——《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17)、译文:江南也好江北也罢,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18)、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19)、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1〕。弹筝奋逸响〔2〕,新声妙入神。令德〔3〕唱高言〔4〕,识曲〔5〕听其真〔6〕。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7〕。人生寄一世,奄忽〔8〕若飙尘〔9〕。何不策高足〔10〕,先据要路津〔11〕!无为守穷贱,坎轲〔12〕长苦辛。

(20)、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1)、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2)、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望远行·欲别无言倚画屏》年代:唐作者:韦庄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3)、当然,如何培养学生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这就不是一篇文章一下子就能讲得透的问题了。教育者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识,然后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具体事件中,长久坚持,齐心协力才能够见到成效。

(4)、古人描绘月亮升起,并不用”升“字,而是用”生“字,”生“代表着生命,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正如初唐时期,敲响盛唐大门,预示着盛唐时代来临的那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6)、商纣是和夏桀齐名的暴君,一说到商纣我们就会想到酒池肉林,就会想到炮烙之刑,比干挖心等等。但子贡却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就是说纣王的恶,不像是传说中的那么严重吧。

(7)、古代有首叫《折杨柳》的笛曲,诗人听到笛声可能就是《折杨柳》的曲调,随即想到故乡,才会发出“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这里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公元734年和735年正是唐玄宗准备长期定居长安的前夕,当时唐玄宗尚在洛阳,或许李白正是听闻这个消息才匆匆赶到洛阳,希望通过机会得到宣宗赏识,可能也请别人帮忙推荐过但效果不理想,没有如愿以偿进入仕途。考虑到自己年已奔波洛阳却一无所获,深夜难眠,突然听到《折杨柳》,思绪万千,想到故乡,所以写下这首名篇,总结这段人生经历、苦辣酸甜。

(8)、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

(9)、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习俗,韩诗中“轻烟散入五侯家”,以清明日皇帝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用意曲折含蓄。这里含蓄和讽刺、影射相结合。但含蓄不同于隐晦。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看不懂,是隐晦、是隔。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这是后话。再如:

(10)、现在的学生,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强大压力,产生厌学情绪的很多。相当一部分人满足于停留在“知之”这样一个层次上,甚至因为厌学的原因“困而不学”。老师和家长更关注“知之”,觉得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有了分数,有了成绩就好,很少关注这成绩是不是“好之”“乐之”的结果。

(11)、《题牡丹》看似写花,实则暗喻自己的处境,身为奴仆无法建功立业,对庙堂之高空怀艳羡之心。从这首诗也可看出捧剑奴“望水眺云”之志,实为不甘现状,有心挣脱枷锁。后来他果然私自逃走,并为主人“郭四郎”留下了一首赠别诗:

(1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家的古诗100首精辟1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