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简单
1、一年级端午节古诗简单
(1)、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2)、
(3)、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4)、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5)、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6)、《端午》 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9)、(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0)、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11)、微点:诗人的端午日不知不觉指尖流逝,方才恍然人世佳节已过。不甘心时光的无声无息,他在端午日后的冷清寂寥中追想回忆,要将它记诸笔端。然而能念起的,是孤身饮酒,都没能按习俗切入菖蒲,求个驱邪避毒的好兆头;更别提没有佳节必备的青棕,分外使人伤怀。
(12)、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3)、
(1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15)、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关于端午诗词《端午》年代:唐作者: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8)、 “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汩罗。”
(19)、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0)、忆秦娥(宋·陈与义)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2、端午节古诗简单好背
(1)、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2)、赏析: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闺中女子的端午节生活,抒发了与情人离别后独自一人的情思。以景衬情,用端午节浓郁的节日氛围来反衬闺中女子在节日里的孤独之情。
(3)、但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他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而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4)、——《离骚》(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7)、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8)、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9)、魏少良:教学评价也是数字化教学背景下的一大优势,每上完一节课,可以利用金数据这个小程序创建教学问卷发送到班群,让学生完成对老师的评价,然后让学生要求对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10)、研讨主题: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古诗文教学效率?
(1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4)、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1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释义: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16)、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7)、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8)、黄 玲:为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古诗词《将进酒》时,可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由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作为导入。让学生知道古诗词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配乐歌唱,唱出作者所感。
(1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0)、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后逢此节日便唱为他招魂的歌曲。作者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伤中,所以不忍再听招魂之曲。而整首词画面围绕着端午节的风物、景色、风俗组合在一起,似断实续。
3、端午节古诗简单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 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升古诗文教学效率的背景及意义
(4)、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8)、——《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9)、《端午日》年代:唐作者: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0)、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1)、四个老人家打麻将,一圈后一人去厕所,上完厕所后把打麻将这事给忘了,直接回家了。
(12)、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3)、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4)、这首描写端午节词作,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追叙屈原投湘水而死的人生故事。苏轼一生坎坷,后客死异乡,与屈原不无一些相似之处。不难理解,苏轼借感慨屈原,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情。
(15)、(《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9)、司机想了想说:“情人节和清明节是一样的,都是送花送吃的。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4、关于端午节古诗简单
(1)、如梦令(宋·范成大)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2)、对着栏杆看见木槿长得茂盛,朝着浅水闻到芦苇飘的清香。祝愿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众臣共同努力让国家更繁荣。忠贞不渝始终如一报效国家,这种美德留给后代子孙传诵。
(3)、——《九歌》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4)、《端午三首》 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5)、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6)、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7)、端午古诗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9)、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10)、龙之门大语文“话”出你的世界第2期线上作文课——让诗词积累与写作表达在这个季节碰撞出绚烂的文学之花。
(11)、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在端午这一日,古人常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用来清退蛇虫。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5)、赏析:从唐玄宗这首诗中可见当时的端午传统,过节有五天,而且在节日期间要听“五音”、系五色丝续命索、采花佩戴、食粽子等,反映了在唐代时端午习俗已趋于成熟,是人们普遍遵行的重大节日。
(16)、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7)、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18)、翻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9)、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2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5、端午节古诗简单点
(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4)、南歌子(宋·王之道)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5)、司机掐断烟头狠心的说道:“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6)、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7)、赖茂勇:在数字化教学发展及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教学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古诗文教学却仍然停留于简单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上。根据统编教材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如何使古诗文教学不断适应数字化教学及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让学生在数字化教学的背景下更有效地学习古典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其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也是难点。组织实施高质量的古诗文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字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9)、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升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教学实践
(10)、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1)、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12)、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4)、李美秀:很好的导入,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登幽州台歌》、《蜀道难》、《扬州慢》等等,对这些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又比如,进行《山居秋暝》教学时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可选用了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五幅图作为背景,配上同样风格的音乐小音量渲染气氛,以放飞学生的心灵,驰骋其想象。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15)、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17)、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1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9)、刘石春:数字化资源应能对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产生反馈。我们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当堂检测环节,由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随机抽查学生,以有趣的漫画形式过关者给予表扬,对未过关者给予鼓励,让其多次重复测试,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同时,系统应将结果立刻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对疑难之处进行讲解、强化,查漏补缺。
(20)、——《九歌》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九歌·礼魂》)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3)、李美秀: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数字化教学资源从多角度、多方位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真实的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有着更加广阔和光明的前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也需要更多的去探索、去实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古诗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应用,相信一定会为古诗文教学开辟更好的教学模式,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
(4)、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龙之门大语文整理排版。仅供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苏轼《浣溪沙·端午》
(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8)、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9)、《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0)、李美秀:总之,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1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2)、微点: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13)、《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4)、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5)、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16)、魏炎雄:增加数字化与古诗文诗意的结合,让古诗文的意境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加入特定的音频,让古诗文在数字化背景下再现古诗文的美。
(17)、《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端午节古诗简单好背精辟1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