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简介介绍
1、海伦凯勒的详细介绍
(1)、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2)、⊙温斯顿丘吉尔称赞她,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马克吐温对她的溢美之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称她是有史以来杰出的人物。
(3)、 ——海伦凯勒
(4)、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d。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
(5)、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6)、 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7)、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8)、这套《普通人能改变世界》,是布拉德· 梅尔泽经典、有趣的一套书,这是他为自己的孩子创作的。
(9)、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麼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10)、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
(11)、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
(12)、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等。
(13)、安妮·莎莉文是《假如》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她是海伦的家庭教师,并从此陪伴、照顾海伦大半生。莎莉文富有爱心,对小海伦爱护有加。而且极有耐心。她懂得教育艺术,循循诱导。
(14)、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15)、虽然我看不见,但我的视野并不狭隘。虽然我听不到,但我的声音能传遍世界。”
(16)、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17)、⊙安妮莎莉文以坚定的决心和同情心真正手把手地把海伦领入不一样的人生。
(18)、吉米去世以后,远离德士堡成为安妮惟一的生活目标。 安妮知道,走出救济院的大门并不难,难的是在大门外如何生活。她没有家庭,没有职业,外面的工厂,没有一个人愿意雇佣她。年龄太小,视力又差,谁肯雇用这样一个童工呢?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孤苦伶仃的安妮,需要朋友援助提携。在这些困苦的日子里,安妮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关怀她的朋友——巴巴拉——德士堡新来的一位神父,他主持女生宿舍每个星期六的祷告和星期天弥撒仪式。 巴巴拉神父所属的教会虽然只交给他这两项职责,但是,救济院困苦的环境和丧失人生希望的住客却缠住他的良知和同情心。没有事的时候,他常常到这里问候一下。他与男人们聊一些体育消息,也和老妇人们说说笑笑。他也开始注意到安妮,关心安妮。 安妮也开始观察这位新来的传道者。每当他们的目光相遇时,安妮总是避开他的视线,缄默不语地沉湎于弟弟逝去的悲痛中,她没有心情与任何一个人交朋友。每当安妮闪开视线,仍然可以感觉到巴巴拉神父和蔼可亲的微笑。 神父亲切的笑容消除了安妮的恐惧心。神父一床挨着一床,与人招呼寒暄时,安妮就跟在他后面。过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他们并排走在一起,交谈起来。巴巴拉神父已经成为了安妮的朋友。 神父要回去时,总要拍拍安妮,表示自己的关怀。有一天,他给安妮一个意想不到的许诺。 那时,他们正站在黄色大门边,巴巴拉神父皱着眉看着安妮,终于忍不住地开口说:“安妮,你不应该再呆在这儿,我要带你离开。” 巴巴拉神父知道安妮眼睛视力弱得几乎看不到东西。他有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当医生,医术高明。神父要带安妮去看病。在他看来,这位朋友是医治安妮眼疾的佳人选。 医疗眼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等调节好眼睛,再给安妮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让她离开死气沉沉的德士堡。 从安妮和吉米乘坐“黑玛丽”投奔到德士堡后,整整满一年,巴巴拉神父带着安妮离开德士堡,到罗威郡去找他的医生朋友。 医生马上安排安妮检查眼睛,他告诉神父:“我想应该可以给她提供帮助。”他慎重地重复道:“应该没有问题,我们能帮她医治好。” 接着,他们马上给安妮开刀。安妮蒙着眼罩,十分胆怯地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躺了几天。拆线那一天,一群护士拿着药物及仪器,跟着医生走进来。巴巴拉神父也紧跟在他们身后。医生谨慎小心地拿开眼罩,拆开逢线。 医生慈祥地对她说:“把眼睛张开。”安妮听到吩咐,期盼使得她心跳加速,几乎跳出喉咙又返回胸腔。然而张开眼,依然一片朦胧,影象模糊,一切比原来情形更糟。她只能看到微光与灰暗形影。开刀没有成功。 “我不想回救济院去了。”安妮啜泣不已。 神父安慰她说医生还要给她开刀,于是她又快活起来。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继续留下她,而不必马上送她回德士堡去了。 安妮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有教养而富于同情心的善良的人们。他们也觉得安妮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他们关心她,倾听她的心声。 美好时光瞬息即逝。她再开一次刀,又再开一次……一次又一次,没有一次令人满意。后,医生们认为已尽所为,无能为力了。 医院是患者所住的地方,如今医生诊断安妮是眼睛失明而不属于眼科疾病,因此安妮必须出院。他们再也找不到借口留下她了。为了传教,巴巴拉神父奉教团之命远调他乡,离此而去,也无法再顾及她。何处是归处?谁又能收留她呢? “只好送她回去了。”安妮偷听到医生与护士的谈话,她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请不要送我回去,我不要回去。”安妮的哭叫哀求令人心碎,但他们也无能为力。公事公办,他们只能让“黑玛丽”将她带回去。 安妮回到德士堡,没有人注意她,更没有人关心她,她觉得自己沉没于永不见天日的黑暗牢笼中。折回德士堡的痛心遭遇引发了她的思考,她更加急切地希望离开德士堡,她立下志愿一定要离开此地。 她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愿。宿舍里的老太婆们讥笑她:“安妮,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竟敢奢望离开。”一时间安妮成了这些女人们冷嘲热讽的对象。 听了这些话,安妮十分愤怒:“我才不管你们怎么想怎么说,我一定要离开。” “乖宝贝,离开后,要做些什么?” “我要上学。” 这个回答令她们哄然大笑。 出于好意,安妮的朋友们也希望她能忘掉这个荒唐的想法——毫无意义的白日梦。在她们眼里,难成事实的幻梦更令人伤心,怨天尤人。就连她的好友玛琪·卡罗也忍不住委婉地劝告她:“安妮,你眼睛看不见,怎么在外面生活?德士堡就是你的家,这是天命!” “瞎子又怎样?我不要住在这里,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我要去上学——不管是什么学校。我才不管上帝怎样想,怎样安排。我永远不会接受。” “安妮,闭嘴!不可以胡说。”安妮出口亵渎上帝,令玛琪十分震惊和愤怒。安妮也生气地奔出室外,她不愿听玛琪唠唠叨叨的训诫。 日又一日,年复一年——18181880年,安妮还是在德士堡。她几乎全盲,但是幻梦依在,只是更飘缈虚幻,难以把持,有时甚至她自己也怀疑梦想是否能成真?
(19)、⊙海伦凯勒一生大的挑战在于沟通。为应对这个挑战,她倾注了毕生精力。她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也鼓励他人自立自强。她观察入微,机智灵活,不能容忍虚伪,这一切都体现了她热爱生命的巨大热情。
(20)、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仅剩嘴巴能说话。
2、海伦凯勒个人简
(1)、BradMeltzer曾在TED上做了名为“WriteYourStory,ChangeHistory”(书写你的故事,改变历史)的演讲。
(2)、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3)、年幼的海伦·凯勒正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在那个天真无知的年龄,她生病了,本以为是小病,却没想到这一场病让她失去了正常人所拥有的听力和视力,让她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4)、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5)、海伦·凯勒的一生从年幼的孤寂和自暴自弃到年老的功成名就,她一共享年88岁,直到1968年她才死去。而在这长达87年的生活里,她见不到光,听不见声音,她的内心依靠信仰和爱好在强撑着。
(6)、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7)、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8)、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伟大,她的伟大是她对自身极限的挑战,也是她对世界和平以及残疾人做出的卓越贡献。
(9)、写完这套书后,有次,作者的大儿子在咖啡馆郑重其事地对受欺负的小儿子说:“面对强权,我们要像书中的罗莎一样勇敢!”
(10)、 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11)、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12)、1894年10月,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
(13)、世界上好和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海伦凯勒
(14)、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5)、海伦·凯勒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在这段灰暗的时光里,她意识到她失去了重要的东西,所以她脾气暴躁、易怒,而且她自暴自弃。
(16)、后,我将一一为大家介绍每一个人物的故事,无论以后是聊天还是写作,相信这些知识都将是孩子有益的储备!
(17)、布拉德·梅尔泽(BradMeltzer)是一个全才型的作家——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DC漫画的创作者,电视节目创作人,以及儿童绘本作家。他写过很多部惊悚小说,大多荣登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好莱坞报道》列为“好莱坞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2018年的新小说“TheEscapeArtist”在“纽约时报”精装小说畅销书排行榜上荣获榜首。
(18)、随着学习的深入,海伦产生了想要进入正规学校,并且上大学的想法。在聋哑人学校里认真学习了几年,海伦转入了剑桥女子学院,开始与普通人一同上学放学。在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努力下,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19)、 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20)、上大学的念头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而且成为我热切的愿望。我不顾许多真诚而又聪明的朋友们的反对,想跟正常的女孩子们一争高低。
3、海伦凯勒的介绍及身世
(1)、成千上万的小事落在我们的手心里,各式各样的小机会每天发生,它都留给我们自由运用和滥用,而它依旧默默走它的路,一无改变。海伦凯勒
(2)、进入大学后,因为大学的课程与节奏与高中完全不同,海伦没法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无暇记笔记。她没有放弃学习,而是上课专注听讲,课后立刻默写出自己能记住的内容,不足之处通过自主阅读尽量补充,就这样,她完成了学业。海伦身上的意志坚定、有毅力的个性展露无遗。
(3)、入选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小学段。
(4)、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悲惨的。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利文老师。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问世以来,感动了无数人。它之所以如此动人,离不开它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海伦的生活充满艰难,但是由于她爱他人、爱自然、爱艺术也爱生活,书中不乏对人、大自然环境、艺术作品和生活场景的诗意描写。这些场景都不是她真实看到的,大部分糅合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她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6)、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于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7)、 她的朋友和熟人中不乏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领袖人物。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查理·卓别林、约翰·F·肯尼迪、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弗兰克里·罗斯福、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等。
(8)、海伦凯勒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患脑充血和胃充血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9)、 ——海伦凯勒
(10)、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海伦凯勒
(11)、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12)、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4)、1882年2月,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
(15)、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变成伟人,但不管伟人还是普通人,都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正确的方向”大部分时候借助榜样比自己跌跌撞撞寻找更直接。
(16)、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7)、也许有段文字让你怀念时光,也许有个故事让你拍案叫绝,也许有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请来信告诉我们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拨动过我们心弦的书籍推荐给大家,一起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18)、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19)、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也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不公平的是,有些人生下来就能够锦衣玉食,而有些人却要遭受身体和心理的残疾。讽刺的是,常人虽能够享有这大千世界的美丽,却往往眼聋心瞎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真正的残疾人却常常能够用心灵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没有人的成功能随随便便,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更是如此。命运带给她的苦难,非但没能让她一蹶不振,反而让她奋起反抗,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内心的信仰和坚强,给了她一往无前的勇气。
(20)、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而且她脾气更暴躁起来!
4、海伦凯勒的简介介绍英语
(1)、行动的意志,依行动次数的频繁和坚定的程度而增强,而脑力则依意志的使用而增长。这样便真能产生信仰。海伦凯勒
(2)、她用慈爱的心关怀了一个无助的孩子,用善良的品格教导海伦,海伦后的成功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教育。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4)、海伦·凯勒带给人们的永远是正能量,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力量,她让我们学会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也是她让我们用心动赢得生命之光。海伦·凯勒不仅仅是一个人,她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勇气,她值得我们永远纪念。高尚的人,高尚的情操,她带给我们的永远是高尚的精神和鼓励,感谢海伦·凯勒带给我们内心的希望和感动。
(5)、人活一生,总要做点什么,总要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一个残疾人尚且可以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健全的人是否可以做到更多?我们挥霍着自己看似尚有很多的时间,我们安心地享受着父母的爱却未意识到父母已老。我们在和平的年代生存,却未为这份和平做了哪些努力。
(6)、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当你了解到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时,你就会对发展到今天的人类产生同情和亲近的感情。海伦凯勒柯尔律治名人名言赛勒斯名言约里奥居里名言海伦凯勒的名言
(7)、 对于海伦凯勒来说重要的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
(8)、 HellerKellerwasbornJune27,18Whenshewas19monthsold,shegotsickandlosthersightandhearing.heraccomplishmentsasadeafandblindpersonwereaninspirationtomillions.Shebelievedthat“Althoughthehelpofherlifelongteacherandassistant,AnneSullivan,HelenKellerlearnedtoread,write,andspeak.ThestoryofhowKeller’steacher,AnneSullivan,brokethroughtheisolationimposedbyanearcompletelackoflanguage,allowingthegirltoblossomasshelearnedtocommunicate,hasbecomewidelyknownthroughthedramaticdepictionsoftheplayandfilm TheMiracleWork.
(9)、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10)、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患脑充血和胃充血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再塑生命》等。她的《再塑生命》节选进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和上海版语文教材六年级第九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伟大的日子》。
(11)、从事英文教学十余年研读万千中英文绘本读物为孩子们选好书、读好书是我的热爱和乐趣欢迎收听荔枝电台
(12)、命运为她关闭了一扇门,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本以为残疾的海伦·凯勒就这样凄惨的过完一生,但她注定是那个上天的宠儿,她的聪明,她的好学为她开启了新的世界。
(13)、1880年6月27日,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出生。1882年2月,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1888年5月,受到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的接见。1894年10月,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1896年10月,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为就读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做准备。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d。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1932年12月,入选美国盲人基金会理事会。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1964年9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在睡梦中去世。
(14)、在演讲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核心信仰以及这套书的精神—— “我相信普通人能改变世界。我不在乎你有多少钱,我不在乎你上哪所学校,我相信普通人以及他们影响、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
(15)、这是海伦·凯勒著名的作品之一。她的公益事业和社会地位日渐提升,得以游历世界,会见众多名流。
(16)、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文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17)、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18)、是通过一些有规律的凸起的小点来记录的特殊文字,海伦·凯勒可以靠触觉来读盲文。而书中的盲文,并不仅仅是画,而是做成了真正盲文的样子。
(19)、海伦·凯勒的坚持没有白费,她在1899年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在大学里,海伦·凯勒经过学习,她不断的克服数理化的困难,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
(20)、《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5、海伦凯勒基本资料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2)、《我黑暗中的光明》这本书讲述了海伦·凯勒既聋又盲的早年生活,在未知而迷茫的岁月里,海伦·凯勒在与常人有异,且被隔离的孤寂境况中,的精神发展。
(3)、青春的光辉是如此灿烂,令人不敢逼视,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真叫人羡慕。
(4)、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1888年5月,受到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的接见。
(5)、罗莎· 帕克斯入狱后,依然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有尊严。
(6)、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8)、啊,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看见多少东西啊!
(9)、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0)、她活着的时候,将自己的愿景和梦想用付出百倍的努力去达到,她信仰共产主义,她歌唱和平,她爱做慈善,她关爱残疾人,她在为世界的和平和残疾人的明天再尽自己大的努力。她的努力即便受到了很多的不公,但她是海伦·凯勒,那个将自身信仰和爱发挥到的女人。
(11)、 ——海伦凯勒
(12)、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13)、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之间就消沉沮丧。海伦凯勒
(14)、海伦·凯勒虽然已死,但她的故事,她的经历,她的爱依然没有被时间溟灭。人们看到了她的努力。她的经历带给人热爱生命的力量,她的《假如我有三天光阴》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坚强的意志。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因此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15)、 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
(16)、这套绘本的作者布拉德· 梅尔泽(BradMeltzer)值得先来好好说一说。
(17)、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
(18)、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19)、小朋友用手摸上去,也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就让小朋友形象的认识了盲文的样子和它的使用原理。
(20)、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调节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d(SocialistPartyof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Workersofthe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1)”和“我为什么要加入IWW(2)”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一书中曾提到这一点。
(1)、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2)、Duringherlifetimeshegraduatedfromcollege,shewasthefirstdeafblindpersontoearnaBachelor ofArtsdegree.Shebecameabestsellingauthor,traveledaroundtheworld:metwithPresidents,worldleaders,celebritiesandordinarypeople:andserve asanadvocateforsocialjusticeandforpeoplewithdisabilities.
(3)、 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4)、 无论如何,她的意志和信念无比坚毅,她一定要离开德士堡。 一天,安妮的一位盲人朋友告诉她:“安妮,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告诉你一些事。也许你知道了也无补于事。不过……你听说过有一种为盲人设立的学校吗?” 安妮屏住呼吸,迫不及待地问:“你的意思是,像我这种人可以在那里学读书、写字。” “一点也没有错,只要你能进去。” 苏达希堂嫂的讥笑仿佛犹在耳边:“凭你这副眼睛,一辈子也学不会读书、写字。” 那时候,以她的微弱视力都无法上学,现在的视力比那时更糟,又怎么能读书、写字呢? 德士堡的安妮个人资料记载得清清楚楚:“盲”。想到这些,一团怨怒勃然而出:“骗人。你只是寻我开心,残忍地看着我失望。瞎子怎么可能读书、写字呢?”她用手蒙住双眼。 老人摸着安妮的手,默默地握了一会儿。 “宝贝,就用这个。”她捏着安妮手指,“用你的手指头去触摸凸出来的字,你就可以读。盲人就是这样学读书、写字的。” 现在安妮终于知道了她该去的地方了,但是该怎么去呢?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她。外面的世界,她一无所知,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来帮助她呢?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她不识字,不会写信,她眼瞎,无法走出围墙,更何况外面的环境如此复杂。 安妮脑子里日夜萦绕思虑着这些难成事实的渺茫希望。1880年,因缘成熟,外面的世界突然闯进了德士堡。 马萨诸塞州官员们大多数时候并不关心州立救济院。结果谣言满天飞,攻击他们的救济院环境是如何恶劣、凄惨,不得已才组团进行调查,今年要来调查德士堡。 德士堡早就该被调查了。1875年,在这里出生的80个婴儿,冬天过后,只剩下10个;建筑物破旧,药物短缺;食物低劣,满是虫子、细菌;院内成群结队的老鼠,白天也猖狂地跑出来抢食、伤人。 德士堡的主管也不是坏人,问题出在州政府一个星期只付给每个贫民75元的费用,包含一切衣食住行。主管们也只能以此为限来维持开销,用可怜的资金来支付柴米油盐、生老病死之事。 总算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听到各种传言,要组团来调查了。年纪大的人并不寄望考察团能改良他们的生活。诸如此类的调查以前也搞过,大家看多了。 一群人来了,看到救济院里的贫民在低的生存条件里苟延残喘,他们摇头、震撼、咋舌。他们离去时,口口声声地高喊:“需要改良。”然后就石沉大海、信息全无。食物的虫菌,鼠群猖獗,恶境年年依旧。 然而安妮却期待奇迹能够出现,一切有所改变。她盼望他们发现她,注意到她——送她去上学。 玛琪告诉安妮她所听到的消息:“这一团的团长叫法郎·香邦,记住他的名字,找到他或许你就可以离开德士堡。” 安妮牢牢记住这个名字。她殷切期盼,久久等待的日子终于来到,全院都在传闻:“他们来了。” 考察团来了,他们四处查看居住环境,提出各种问题,试吃食物,趴下来看看老鼠洞。他们对此恶境咋舌,哇哇大叫。安妮跟在他们后面,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走遍德士堡每个角落。她看不清楚他们,只能摇摇晃晃追踪他们的声浪。整天在她心中里只有一个念头:如何鼓起勇气,向这些贵宾开口。 调查已近尾声,一切即将结束。考察团一群人走到黄色大门口,与德士堡的主管们握手道别。他们马上就要走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有个叫安妮的女孩渴望离此而去。她的希望从此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去。 安妮不知道哪一位是香邦先生。为时已晚,良机将失,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辨认。 “收获不少。”一个灰色身影这样说。 “我们会尽快告诉我们的决定。再见!”另一个人影说着。大门嘎嘎作响,即将徐徐关闭。 她就要失去后的机会了!突然,她全身投进即将离去的人群中。 “香邦先生,香邦先生!”她向全体团员哭诉,“我要上学,我要上学,请让我上学吧!”她泪水滂沱,声音颤抖。 德士堡主管想把她拖开,一个声音阻止了他。“等一等!小女孩,是怎么一回事?” “我眼瞎,看不见东西。”安妮结结巴巴地说,“可是我要上学,我要上盲人学校。” 另外一个声音问:“她在这里多久了?” “我不知道。” 他们问了一些问题后,然后离去了。 那一夜,安妮啜泣着入睡,她的“希望”如水中泡影,她确信自己已经完全失败了。 几天以后,一位老妇人步履蹒跚走进女宿舍。 “安妮,安妮,他们叫我快来找你。快整理好你的衣物,你快要离开这里了。” 香邦先生帮助安妮注册入学。她以慈善机构贫寒学生的身份,去离波士顿20里路的柏金斯盲人学校就读。安妮·莎莉文终于如愿以偿,要去上学了。 临行前,朋友们快速地帮她缝制了两件衣裳。多年来安妮第一次拥有新衣服——一件是蓝底黑色小花,另一件是红色的。离别的日子,安妮选择了喜气洋洋的红色衣裳。 自从住进德士堡以后,4年来的朋友们都到大门口来相送。没有人拥抱她,没有人与她吻别,但她们的叮咛诚恳、殷切。 “要做个乖女孩。” “等你学会写信,一定要写信回来——想想,我们的安妮,就要会读、会写……” “不能像在这里一样,老是爱顶嘴。要听话。” “回来看看我们。” 马车夫老丁扶着她坐在身旁。当“黑玛丽”车声隆隆离开德士堡时,老丁咻地挥了手中的马鞭,回头指着徐徐而关的黄色大门:“安妮,走出这个大门以后,就别再回来了,听到了没?祝你一切顺利!” 老丁的话别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将所有的祝福都珍藏内心深处,一生不忘。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着马车驶向柏金斯盲人学校,驶向一个新的环境,陌生的生活。安妮奔向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机会。 安妮伸出手来战战兢兢,不敢相信地自语:“我能看见自己的手了。”
(5)、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海伦凯勒个人简精辟1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