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名的诗词
1、苏轼有名的诗词10首
(1)、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宋四家”之豪放派主要代表。
(2)、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3)、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苏轼这首词的大意是: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围墙里有位少女正荡着秋千,围墙外行人经过,听到了墙里佳人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5)、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6)、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7)、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作品出自: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苏轼的作品以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为主要题材,旷达豪迈,思想深邃,神飞天外,创意新颖,作品的艺术创新无出其右者。
(11)、其实,经过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发誓“今后一首诗也不写”。但行走在庐山中,各色各样的风景都在触动苏轼的耳目,呼唤苏轼心底的创作欲望。他彻底忘记自己因写诗而坐牢的事了,不但写了诗,而且一发不可收,连写了很多首,这才有了《题西林壁》。
(12)、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3)、这首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花草蒙拾》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同时指出这首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14)、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15)、苏轼被誉为诗神也是众望所归,单论诗的艺术成就,也许李白、杜甫、苏轼在伯仲之间。
(16)、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17)、人人皆恶岭南,只有苏轼高兴的说:让我天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一直做岭南人。
(18)、此诗写苏轼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19)、(出处)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2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
2、苏轼有名的诗词13首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3)、开头两句,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江山人物合写,风格雄浑、苍凉,中含暗转,似塞实通。接下来暗转赤壁之战,正面描摹赤壁古战场风景,石曰乱,空可穿,涛曰惊,岸可拍,雪可卷,虚字运用极其生动而又精确,可谓出神入化,大家手笔。眼前所见,美不胜收,故总赞之"江山如画”。
(4)、诗人用了两个设句来启迪人们:有好的琴,又有琴师高超的弹技,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曲调。不仅音乐如此,任何事业要取得成功,都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
(5)、(出处)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6)、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7)、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8)、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9)、李煜存世的词作,一共只有30余首,但其中的名句数量却非一般文人所能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每一句都拿出来都是的经典。
(10)、(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11)、(原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4)、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15)、以“东坡”命名的菜肴,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腿、东坡狗肉、东坡蒸猪头、东坡豆腐、东坡茄子、东坡羹、东坡甜藕、东坡墨鱼、东坡鳊鱼、东坡五柳鱼、东坡生蚝、东坡饼、东坡酥、东坡烧麦、东坡泡菜、东坡黄鸡粥”等,显而易见,就些都是苏东坡发明的菜肴。生蚝是苏东坡在被贬到海南儋州的时时喜欢的食物,入乡随俗的他挖掘出生蚝的美味,甚至还给他的儿子说,海南这边的生蚝特别好吃,你不要告诉朝中的官员们,省着他们过来跟我抢!
(16)、(出处)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17)、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1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苏轼有名的诗词名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短短14 个字,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生花之笔。我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 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 丘一壑。这两句奇思妙发,使整首诗意境浑然托出,它启迪我们认识事物要摆脱一时一地的局限,只有对事物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考察,才有可能看清它 的本质。看山如此,看人、看事、看历史、看社会、看人生、看世界、看宇宙, 莫不是如此。道理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庐山真面目”这句话由此也成为 一个经典的譬喻,一直到今天,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
(2)、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作品出自:苏轼《有美堂暴雨》。
(3)、其实,除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还写过许多中秋诗词,诗词君今天分享五首苏轼的中秋诗词,一起来诗中体会苏轼中秋的心情吧!
(4)、这首《念奴娇》上片热情赞咏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宫的迷人。下片着重抒情,流露出词人对美好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词中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月宫世界,真切动人,似实似虚,惹人遐思。
(5)、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6)、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带着一本周朝的古书来到苏,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写着周朝史籀 (zhòu)创制的字。
(7)、既然这首词表现了这么多的消极思想,为什么它还为历代推崇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较高的艺术性。首先,他在抒情词中描写了人物形象,这里所说的人物形象是指除抒情主人公以外的形象,这在文学史上有开创意义。其次,在抒情景物的描写上,表现了苏轼在语言运用方面极高的艺术造谊。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
(12)、下片词人刚刚喝足了美酒,因而更加气粗胆壮,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与开篇的“老夫聊发少年狂”相呼应,再次写出了词人的豪放之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苏轼再次借用典故,希望朝廷能够赦免他的罪过,能够重新重用他。这一句也写出了词人苏轼想精忠报国的决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拉得圆如满月般,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词人亲自拉弓,希望朝廷重用他,他会亲临战场,抗击西北边的侵略者,看得出苏轼报国的赤子忠心。
(1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4)、“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6)、可惜此景稍寂,于是作者笔锋一转,“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以活动的景色与上句形成对比,借以昭示主人公欲静不能的心情。这种对比和反差是如此巨大,春光虽好却偏要溜走,他人欢情而唯我独伤,相映见意,别具深韵。
(1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8)、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9)、苦被多情相折挫。——作品出自: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0)、李白诗词的艺术成就是的,被誉为诗仙当之无愧,遗憾的是李白在其他方面的造就乏善可陈。故此而言他是我喜欢的诗人,但不是我崇拜的偶像。
4、苏轼有名的诗词句
(1)、说实在的,自李煜发明了“秋千佳人笑”这一意象后,后世不少文人都有过模仿,但仿出水平的却不多,直到100多年后,苏轼仿出了这首《蝶恋花.春景》。论名气,苏轼这首词确实胜过李煜。但大家仔细品读其中“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句,显然是模仿李煜词。
(2)、苏轼 开始满不在乎,可是接过书一看,上面的字竟然一个也不认识,他顿时面红耳赤, 向老者道歉。老者什么也没说,含笑离去。苏轼这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立刻将 书房门前的对联修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更加勤奋努力,终成一代文学大家。
(3)、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4)、这首宋词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书法爱国情怀的佳作,主要表达了词人苏轼不得朝廷重用,而苏轼精忠报国的决心不减,此时此刻,苏轼也只能在诗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5)、李煜这首词的大意是:漫漫长夜池水岸边闲散步,刚过清明,渐渐伤心春色暮。几点雨声被风约束住,朦胧淡月云间自来去。桃李挽春,春却俏俏去,谁荡秋千,笑声夹杂低声语。一片春心涌起闲愁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放地。
(6)、“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作品出自: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品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12)、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1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4)、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作品出自:苏轼《卜算子·感旧》。
(1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17)、在生命的后,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
(18)、“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
(19)、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作品出自: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0)、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并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5、苏轼有名的诗词20首
(1)、《惠崇春江晚景》(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2)、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3)、《苏东坡词全编》(汇评本) 《苏轼评传》 曾枣庄(曾枣庄有大量对三苏研究的书籍,lz可以去度娘一下,曾枣庄其人)
(4)、在艺术上,这首词突出的一点就是将不同的,乃至于对立的事物、思想、情调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中,这里面有对当前的景物与古代人事的融合,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达观、消极人生态度的融合,有豪迈的气概与超旷情趣的融合。
(5)、解佩投簪,求田问舍。——作品出自: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6)、(原诗)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7)、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8)、他在途经九江时,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 的山水使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而《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 的总结之作。
(9)、苏轼一生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始终不顺,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实 施变法,但是苏轼跟王安石政见不合,便要求外调 ,不在中央做官,并在自己 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10)、这首词是作者在神宗元丰五年写的,此时苏轼已47岁,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
(11)、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12)、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3)、(鉴赏)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14)、(鉴赏)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首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15)、(鉴赏)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1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18)、后,由"故国神游"转入自抒怀抱。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自己尚未成就功业,华发已生,引发"人间如梦"的感慨,在赞赏江山、人物之余,不免趋于消极,但这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
(19)、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20)、《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1)、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2)、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离密州南下。次年四月,苏辙随苏轼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诗词千古绝唱。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杰出的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词,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散文纵横恣肆。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散文之所以能够享誉古今,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内涵的深厚,特别是他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才思、文学家的天赋,于古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中弹奏出的博大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和积极的参与意识。苏轼的散文不仅肯定并赞美人的价值,而且自觉颂扬理想的独立人格。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屈原庙赋》中,对屈原人格美的高度赞扬,对屈原那横而不流、独立不倚的气节的由衷的敬佩,对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探索精神的崇敬,都标志着青年苏轼已经树立起追求的独立人格的坚定信念。苏东坡的《赤壁赋》,即是文赋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构思精巧、立意高远、谋篇严谨、词采清丽,韵味隽永、气脉顺畅,卓立古今。东坡美食传世。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东坡先生发明东坡肉之前,平民百姓很少吃有猪肉的菜,因为宋代对猪肉这一食材的做法还比较生疏,不知道如何处理,若是做不好的话会有难闻的腥臊味,他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可以看出,苏东坡先生本来也喜欢猪肉,但他被贬到黄州时早已两袖清风,没有钱买羊肉,只能吃猪肉添一点荤菜,结果误打误撞创造出“东坡肉”这道美食。
(5)、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7)、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8)、自东坡此诗后,“雪泥鸿爪”成为了人生行踪偶然无定、留迹瞬间烟灭的一个喻象。
(9)、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1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为中秋节的名句。
(12)、(原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13)、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画。——作品出自: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6)、全词多用白描手法,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李煜词作的基本风格。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对比,多造反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总与现实景象有极大的对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词为李煜晚期的作品,不无道理。总看全词,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有“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艺术风格。
(17)、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18)、苏轼是北宋大文豪,集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大家于一身,是古代文人之中的全能天才。
(19)、(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20)、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人生当学苏轼: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2)、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作品出自: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后二句是以主人公视听之觉来写景,以情见景,以景映情,十分形象。雨随风往,风卷云收,作者以“约住”状之;云散月出,云拢月淡,作者用“朦胧”画之。极生动、极形象,而又极具神韵,尤其从中可见主人公心随风雨、情如云月的伤春情怀,淡雅有致而又曲意绵延,直为情语。
(4)、而放眼千年文坛,如果硬要找出词作整体实力能与苏轼相比较的,个人觉得唐宋之间的一个牛人或许可以拿来一说,他就是李煜。作为一位君王,李煜是失败的;作为一个词人,李煜是个“神话”。
(5)、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作品出自: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作品出自: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7)、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8)、苏轼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9)、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后竟被远谪到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10)、《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1)、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12)、苏轼以“雪泥鸿爪”喻人生,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13)、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14)、后二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张口即出,语尽而情不绝,言收而意更进,主人公千愁万恨在心头,无人能解无处平的情怀喷薄涌出,无以自收。
(15)、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6)、熙宁六年(1073)中秋,苏轼任杭州通判。
(17)、(原诗)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19)、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20)、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1)、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有名的诗词13首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