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意思精辟109条

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

1、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其一

(1)、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中秋月二首》在《全唐诗》卷六三九张乔名下复出,题为《对月二首》。以风格判断,作者当为李峤。此诗无编年,从诗中使用“寒空”、“雨兼风”等清冷沉闷的字眼来看,可能作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悲愤出真诗,此诗借月言理很可能与作者联想到自己“昨天日出今朝雨”的仕途遭际有关。

(3)、五下2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6)、后两句,则是诗人见月色迷人,恨不得乘坐所谓的“灵槎”直到天上,“槎”,就是大木筏,古人以为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江河是连通的,晋代文人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有一个人坐着大木筏,溯流而上,竟然不知不觉中就来到天上的银河。 

(7)、五下1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8)、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9)、ānzhīqiānlǐwài,bùyǒuyǔjiānfēng。

(10)、这首其乐融融的中秋诗,应该就是朱淑真待字闺中时所写,虽然因年岁尚小,语句显得有些稚嫩,远不如她后期的作品字字珠玑、浑然天成,但中秋家宴时那份团圆安乐的心情,却真切地洋溢在字句间,年少时的和乐融融也成为她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11)、  人生信条:一直向更高的山攀爬。因为当我站在山顶的时候,发现更高的山在那边。

(12)、诗人通过对异地月色的猜想,透露出将来人生命运的探求,表现出诗人的迷惘之情。

(13)、诗中的“人自愁”和“书不尽”直抒董小宛当时的寂寥,有幸的是,就在这一年,她结识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才情兼备的董小宛与冒辟疆初次相见,惊鸿一瞥。郎才女貌的二人很快坠入爱河,结成眷属。后来,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家国动荡,二人在重重阻碍之下,仍然志气高洁、不仕满清,这段典故也成为历史佳话。 

(14)、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1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6)、玉涵  喜爱朗诵,用自然的声音真实的情感表达心声,让诗文描绘生活,让声音插上翅膀,让心灵得以释放,让生命在此升华!感动你也感动我!

(17)、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8)、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19)、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

(20)、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2、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意思

(1)、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2)、这首诗的作者李朴,字先之,是北宋哲宗年间的进士,和黄庭坚、秦观大致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诗名并不是多显著,但是这首《中秋诗》,却被选入旧时学童们必读的《千家诗》里,流传很广。 

(3)、这首诗有新意,李峤对人们的一种习惯性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人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之内,都是相同的。可李峤人却认为,这里天晴,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有趣的是,李峤的这种看法,其实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不过,李峤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异地月色的猜想,也表达出了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探讨——各地的月境是不同的,不同的心境感受的月境也是不同的,人生的命运也充满变化,谁能知道将来会不会经历风雨呢?巧妙的设问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4)、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5)、中zhōng秋qiū月yuè二èr首shǒu

(6)、译文                            注释             

(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8)、免责申明:本音频、视频和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0)、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11)、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12)、(没挑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一人独享中秋......)

(13)、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14)、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15)、古人说:“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月光的辉映下,就算是寻常的景致都多了几分清丽和淡雅,朦胧和梦幻。月下赏花,花映月色更为多姿;月下抚琴,声随月光远行千里;赏月宜登楼,看清辉高远,照鉴胸怀;赏月宜临水,观水月相溶,寄述情思。 

(16)、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17)、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18)、月亮在夜间的天象中是亮的物体,人类对月亮赋予了无限的情感与希望,尤其在特殊的节日,人们对月亮更有着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怀。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歌咏月亮,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以及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9)、这里面提到了许多有关月亮的典故,传说嫦娥飞月时,怀抱着一只雪白可爱的兔子。诗人偏爱一轮皓月朗朗当空的模样,俏皮地请玉兔去月亮之外玩耍,不想让它的身影遮住明月的清光。又引用古人“蟾蜍食月”的说法,喝斥着驱赶想要偷吃月亮的“妖蟆”,如此寥寥几笔便将轻松活泼的心境跃然于纸上,令温情美满的中秋之夜更添几分愉悦欢乐之情。 

(20)、这首诗是写于中秋月圆之日,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读一下中秋月的另外一首作品,也许你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的奇妙构想。

3、中秋月李峤其一郎诵

(1)、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2)、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4)、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5)、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6)、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d,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7)、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8)、五下24:双调·夜行船·秋思(节选)马致远

(9)、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1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12)、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13)、这首诗有新意,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之内,都是相同的。

(1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15)、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16)、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17)、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中秋,有着收获的快乐;中秋,有着诗意的情怀。月看十足,万家推窗赏玩不尽;欣逢盛世,千里欢歌回荡无穷。

(19)、           (作者)李峤                                                (朝代)唐                       

(20)、《中秋月》的意思是这月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缺了又变圆,千秋万代东风一直在对它吹拂。是谁在月亮里种的桂树,它的树枝为何从不会长出圆圆的月轮之外。

4、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其二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自然童年故事屋”由三位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妈妈创办,在播音主持、故事创作、财富风险管理等方面拥有专长与资源,相信故事的神奇魔力,倡导通过“不讲道理•讲故事”的方式给予孩子“顺应自然•呵护灵性”的教养。

(3)、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4)、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   为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倡导诗意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衡阳市朗诵艺术协会推出“月读·悦读”线上诵读活动,10 月份主题词为“收获”。现在推出“收获”系列第一部作品《中秋月中秋情》,作者为雅琨,朗诵者为单秋美。

(8)、《中秋月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组诗作品。我们今天要背诵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9)、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认识问题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10)、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1)、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12)、这首诗有新意,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诗人通过对异地月色的猜想,透露出对将来人生命运的探求,表现出诗人的迷惘之情。

(13)、其一先想到遥远夜空中一轮圆月经受着千百年的风雨洗礼,给人遥远的空间感和久远的时间感,接着观察到月轮中的阴影,想起月中有桂树的美丽传说,然后突发奇想发出了疑问:是何人种月桂树?为何桂树枝叶没长出月轮?这首诗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境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14)、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认识问...                                    古诗文网>>                             

(15)、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16)、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能与全家人一起团坐观月,其乐融融,那份感觉分外甜蜜温馨。在2010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借白朴这首词中的词句祝愿大家:“月向人圆,月和人醉”,年年人赏月,人月两团圆! 

(17)、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18)、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19)、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20)、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古诗中秋月李峤朗读

(1)、(难得中秋、国庆碰在一起,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候)

(2)、圆yuán魄pò上shàng寒hán空kōng,皆jiē言yán四sì海hǎi同tóng。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5)、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

(6)、(阴晴圆缺不会因人而异,只是个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

(7)、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8)、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9)、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

(10)、《中秋月二首》采用绝句的形式,是中秋节之夜有感而发的作品。

(11)、月满中秋,情系心头,千里共婵娟。此时此刻,正当谷满粮仓的金色季节,正是橙黄橘绿的良辰美景,正有菊香蟹肥的醇酒佳宴。在看一天秋碧,观月华如霜。临风捧卷,对月而吟,那溶溶的月光流入胸怀,涤肝胆之浊气,浸心脾如澄玉。

(12)、译文:天上升起了一轮明月,都说五湖四海是一样的。可是又有谁知道,千里之外没有暴风雨呢。

(13)、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14)、白朴是元代著名的词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写的《墙头马上》,是一出脍炙人口的爱情喜剧。白朴的这首词,写得十分新颖别致,短短一首词中,竟然如“百宝嵌”一般镶入了十九个“月”字。确实,赏月是中秋时重要的一个内容。 

(15)、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16)、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17)、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18)、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月亮早已不再那样神秘,但临风对月时,那种种瑰丽奇伟的传说,还依然驰骋在我们的心间。

(19)、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20)、 朱淑真这位宋代才女,遇人不淑,所嫁非偶,给世人留下了《断肠集》和《断肠词》这两卷浸满泪水的文字。不过,少女时代的朱淑真还是相当幸福的,她出生在官宦之家,通过朱淑真所写的《璇玑图记》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朱淑真未嫁之时,随着父亲一起到浙江西部游玩,见到了南北朝时另一位才女苏蕙所创的《璇玑图》,她十分喜欢,有恋恋不舍之意。父亲明白她的心意,当即花重金买下来送给她。由此可见,朱淑真的父亲对她是十分宠爱的。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yuánpòshànghánkōng,jiēyánsìhǎitóng。

(5)、(哪怕远隔千里如今也有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

(6)、其认识问题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

(7)、关注后回复“目录”免费收听600多个优质故事

(8)、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9)、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中秋月古诗李峤朗诵意思精辟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