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
1、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三中心
(1)、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2)、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3)、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4)、“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5)、⑾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6)、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7)、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到作者初归田园,颇有几分闲适。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赋诗,饮酒弹琴,过着悠游自得的生活。他开初的劳动不象后来那样艰苦,生活也不象后来那样贫穷。这是因为他刚辞彭泽县令,还略有余资,犹有储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有奴子。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故在衣食温饱之余,得以逍遥自乐,这正是初归田园时的生活写照。
(8)、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9)、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10)、“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八九间”“十余亩”这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散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11)、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我们便以这一首为例,主要谈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其它问题,便不多作议论。
(12)、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13)、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去来兮辞》有“或巾柴车”的句子。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14)、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15)、✦东皋(gāo):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阡(qiān)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16)、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17)、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18)、“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
(19)、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26
(20)、宋代·苏轼:“以‘夕露沾衣’之故而违其所愿者,多矣!”
2、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一
(1)、✦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
(2)、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3)、对作者寄慨田园的诗歌,我们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方东树说:“‘桑麻日已长’以下乃申续乐意耳。只就桑麻言,恐其零落,方见真意实在田园,非喻己也”,这评价是符合诗人创作思想的。但也曾有人违背作品原意去任意比附,以见微言大义,把这首诗硬说成是政治诗。如元人刘履说;“然我之生理有成,而志愿已遂,但恐天时变革,霜霰凋伤而零落同于草莽耳。盖是时朝将有倾危之祸,故有是喻。然则靖节虽处田野而不忘忧国,于此可见矣”。其实完全是牵强附会,歪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认为结尾两句忧念农事,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假雕饰。
(4)、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5)、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
(6)、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7)、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8)、《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此处选其三。
(9)、✦羁(jī)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10)、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11)、“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如同陶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句式。这与陶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相似,表示了对劳动的重视。
(12)、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13)、查看往期全部内容,请点击上面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订阅
(14)、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1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16)、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17)、“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荆扉”是柴门。这两句写作者归隐后生活简陋愉快,思想单一纯真。他安贫乐道,以守志为荣,以幽居为乐,“以善自名”。“绝尘想”三字,看出他摒弃了个人利欲杂念,与当权者作了后决裂。这是由于“立善”的信念支持着他,使他保持了名节。
(18)、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19)、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20)、✦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3、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诗配画
(1)、✦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语本《论语·季氏》。
(2)、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3)、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4)、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5)、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为庄稼的茁壮成长,耕地面积的日益扩大而兴奋、而喜悦;又为庄稼遭霜霰侵袭凋零而担心、而忧虑,故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他这种关心农事,与农家通声息的行为,在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是值得肯定的。
(6)、“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这太重要了。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7)、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8)、国学经典|心灵美文|诗词歌赋|历史趣闻|风雅玩物
(9)、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0)、✦归人:作者自指。✦烟火:炊烟。✦檐隙:檐下。
(11)、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12)、曹明纲.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13)、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下披着月光扛锄归去。
(14)、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5)、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16)、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17)、“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桑麻兴旺,蚕事顺遂,这是他的生活理想,正如陶诗所写:“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下面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愿。后面这一段通过设问,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
(18)、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五古中之精金秀玉。陶公本色,于这样诗可见。”
(19)、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20)、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4、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中乐鸟是什么鸟什么什么鸟鸟恋旧林
(1)、彭淑清编著,.中小学古诗词曲选读与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8
(2)、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3)、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这是纪实。但“理荒秽”三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朝廷之荒乱。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4)、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6)、①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7)、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8)、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9)、④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10)、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11)、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12)、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14)、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15)、✦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
(1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八九间”“十余亩”这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散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17)、“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话初看好似在写庭院干净、房间充余,但只要我们稍一留意,联系前面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追求,就不难理解诗人看似漫不经心的抒情之笔:远离了官场的应酬和世俗杂务的干扰,如今的生活是多少清静、闲暇,内心又是多么空明澄净。
(18)、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19)、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20)、天天读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魏晋·陶渊明
5、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五首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3-59
(2)、陶渊明的诗,严格的讲,除了《游斜川》是一首山水诗,他写的多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生活为内容。其田园诗具代表的,是《归园田居》5首。
(3)、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一精辟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