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50精辟91条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50到100字左右

1、来几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要简便)

(1)、成对同音词辨析,太全了!替孩子存着,选词填空不会错

(2)、(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3)、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4)、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5)、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6)、孩子,你现在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7)、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8)、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9)、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0)、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11)、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1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顺口溜+常见错误+专项练习及答案

(13)、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14)、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15)、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16)、建d100年丨从13人到958万人,史上牛创业团队!

(17)、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8)、7(每日一素材)对孩子来说,它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19)、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20)、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

2、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50

(1)、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动物叫寒号鸟。夏天,它们总是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2)、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人体各部位成语大全!太齐全了,不收藏太可惜

(5)、这些精挑细选的美句,暑假必须摘抄!(附电子版可打印)

(6)、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7)、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8)、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9)、小学词语(成语)汇总:AABC、ABCC、AABB、ABAB、ABAC、AAB、ABB七种形式

(10)、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可你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11)、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2)、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列女传》

(13)、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4)、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5)、入选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每个人都是萤火虫》……

(16)、    在这部书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种久违的诗意和滚烫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作者津津乐道的乡愁,是接地气的乡愁,也是与生命体验和固有的诗意离得近的乡愁。

(17)、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18)、隋朝时的李密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成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也丝毫没有察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19)、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20)、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3、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00字左右

(1)、小学语文必会:近义词和反义词汇总|期末复习

(2)、3(每日一素材)曾国藩:谁说只有天分高的人才能读好书!

(3)、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4)、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5)、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6)、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7)、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8)、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9)、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10)、小学课本里的名言、俗语、谚语大全,背5句胜过20篇范文

(11)、倾情奉献丨福建中考作文“这些故事感动了我”范文和课件

(12)、本平台所有内容整理来自网络,只作公益分享,学习交流。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立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授权或标注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者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并表示歉意!

(13)、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4)、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27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15)、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6)、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讳疾忌医(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17)、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8)、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9)、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20)、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4、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100字

(1)、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2)、这些成语在平时或许是我们常用的,但是关于成语中讲的人物和故事你还真不一定全知道,所以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涨一涨知识。

(3)、“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4)、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讳疾忌医(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鞠躬尽瘁

(5)、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6)、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7)、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8)、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故事大全《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9)、父母们,你们都“持证上岗”了吗?(附时评)

(10)、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11)、     人类总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在寻找精神家园。

(12)、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13)、小学语文知识集锦:谚语、俗语、歇后语及广告语

(14)、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15)、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6)、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7)、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18)、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19)、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5、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50到100字左右有哪些

(1)、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3)、后一篇《春天里种植自己》,《读者》《小说选刊》转载,普洱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4)、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5)、现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成语是必学知识之一。成语,不仅要知道,还要会用。懂得在日常交流中用,懂得语文考试试题中运用,写作文时会用,只要需要用的地方就应该要把成语正确灵活的运用。

(6)、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7)、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对他的师弟正在发火呢!此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师兄使了个眼法,师傅气冲冲地说:“走了,就别再回来了。”李白跪在地上说:“师父,我错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师父笑了。看到这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了。

(8)、小学课外语文知识积累,这个暑假,让孩子充实起来

(9)、(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10)、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11)、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对他的师弟正在发火呢!此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师兄使了个眼法,师傅气冲冲地说:“走了,就别再回来了。”李白跪在地上说:“师父,我错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师父笑了。看到这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50精辟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