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
1、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和情感
(1)、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
(2)、“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3)、诗风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4)、王、孟创作风格的第三点差异,表现在意境的幽深与闲远上。王维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叫《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香积寺在现在西安市的西南部,离市中心大概有几十里的路程,周边环境早已不是唐朝的情状了。唐朝的时候是“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现在古木已经没有了,旁边也都住满了人家,布满了村落。从王维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想象当年香积寺的幽深状况:寺庙隐于曲曲折折的山脚之下,“数里”,说明离山很近;“无人径”,说明人迹罕至。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置身其中,觉得阴凉。日色本来是暖色,可是几缕夕阳的余晖洒在青松之上,不仅没有带来暖意,反而被林中的阴冷之气给掩盖了。“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里使用通感手法,将视觉转为触觉,令人顿生寒意。山泉在嶙峋的岩石间穿流,发出幽咽的声响,而钟声悠扬,回荡不尽。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令鸢飞唳天者息心、经纶世务者忘返,意念中的一切“毒龙”,也就是杂心妄念都会被抛开,人心会归于安宁。所以,清人赵殿成评这首诗说:“起句极超忽……‘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现,昔人所谓诗眼是矣。”(《王右丞集笺注》)这个评价是准确的。实际上,在王维的诗中,类似的诗句、境界可以说比比皆是。诸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或是冷暖对比,或是以声衬静,都体现出幽、静、深、冷的特点,由此使得王维笔下的意境幽深。
(5)、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6)、7(打卡第7天)语文必会的基础知识:修辞手法(附修辞资料包,必收藏)
(7)、例如这首《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也是唐诗中五绝写景名篇。
(8)、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9)、在孟浩然的山水诗中,主要是描述隐居生活的闲适,羁旅途中的愁思,在诗中,思想感情平淡,没有激烈的情感流露,诗歌的意境也很平淡,主要是日常景物的描写,不会用到瑰丽的词和夸张的想象。
(10)、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1)、房日晰先生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12)、山水田园派以自然山水或农村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13)、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14)、8(打卡第8天)赏析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附修辞资料包)
(15)、王、孟创作风格的第四点差异,表现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与率真直露上。我们读文学作品,往往少不了一个“情”字。晋人说:“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诗人就是处于“圣人”与“下”者之间的这样一批人。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山水田园诗的源头,那么早期的谢灵运模山范水,工笔描绘,穷形尽相,将重点主要放在了景上;陶渊明写田园,更多地融兴寄于观赏,比较重视主观的感受。葛晓音教授认为:“大谢山水诗以观赏为主的表现方式与陶渊明以兴寄为主的表现方式在盛唐融合,促使山水田园诗在精神实质的深层次上合流。”(《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人写诗注意情景的结合。孟浩然几乎没有纯粹的写景诗,他以情带景,或将情穿插在诗中,或展示在尾部,抒情的成分都很浓厚。孟浩然悲伤就写“泪”,高兴就写“喜”,他是不掩饰、不做作的,流露出性情中的那种率真之气。
(16)、“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17)、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18)、《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
(19)、D.诗歌后一句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其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20)、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2、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四字概括
(1)、1 (打卡第1天)古诗文赏析怎么破?熟读拿满分!
(2)、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3)、2002年起从事语文教学,先后任巨人作文总培训师、学而思语文(现为好未来)负责人,后创建“黄保余语文”他上中学时便出版长篇小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少年作家”,曾负责原学而思语文体系的构架。后创办黄保余语文。
(4)、一首诗,写尽夏日夜晚的清凉,兼有淡淡惆怅。其实,“怀念”诗也不必字字牵肠,不用句句清泪,看看孟浩然的这首诗,应该能悟出点道理的。
(5)、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曾应张说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玄宗命出见。
(6)、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7)、公元 740 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一种毒疮),将要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纵情宴饮,抵制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因为吃鱼病发而死。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8)、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乃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帝曰:“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因是故弃。
(9)、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10)、不同的是: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水田园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亦复简朴可爱,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如《过故人庄》等。
(11)、孟浩然的诗歌,五言短篇居多。家喻户晓的《春晓》,就是其中之一。这首短诗,不过寥寥数字,且语言也是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恰恰就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在短诗里,作者就是写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鸟鸣不绝于耳。记起夜里的风雨,花又不知被打落多少。在诗人铺陈的这些意象中,我们读到了春天的可爱,鸟鸣花香,风雨摧花落,似又惜春,却不伤春,但总有春去春又来的感觉。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在吟诵中,有着无尽的联想,想象中有着许多美好的意象。这就是孟浩然诗歌"兴象"的特色。
(12)、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3)、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14)、关于孟浩然的才学和才情,以及其诗,以禅喻诗的严羽如是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而关于他的恬淡,闻一多先生如此诠释:
(15)、从夕阳西下——入夜所觉的竹露荷风——夜深人静弹琴不能而怀辛大——期待梦里相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层层递进,由境及意浑然一体,自然醇厚而又余韵无穷,充分展示了“孟”诗的特点。
(16)、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17)、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思想内容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泊舟新安江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傍晚的江景,抒发了羁旅愁思。
(20)、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3、孟浩然的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3)、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
(4)、嗅着“荷风”吹送,听着“清响”悦耳,这天籁之音勾起诗人的兴致,良宵美景,心静神闲,怎能辜负?他要取琴弹奏,泠泠的古琴声正好配上这清幽的环境。但是,诗人还是颓然放弃了,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懂。
(5)、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6)、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7)、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8)、她是女道士终身未婚,却用短短四句,写出了具哲理的“夫妻诗”
(9)、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10)、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11)、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
(12)、还有不少诗是写自己幽栖的生活,洁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宿建德江》。
(13)、孟诗的又一艺术特色,影响更为深远,那便是独特风格的“淡”。孟浩然诗作,力求平淡潇洒,对于初唐的华美藻饰,这也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追求。孟诗之淡以很高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很高的造诣,因此获得了许多是人的赞美。能看到孟诗“淡”的审美特点的要数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他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孟诗“淡到会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孟诗的“淡”是“清艳”、“清超”的至清至淡。
(14)、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15)、孟诗深得清、雅、淡、朗四字,他的清,是骨貌清奇的清,他的诗清远恬淡,尤其山水诗,诗句铺展开来,恰似一幅优美的画卷,其中景致,非浓墨重彩,而是小桥流水,淡暮新月,微云远山,一切悠远的,恬淡的极适于隐士高卧的景色,如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
(16)、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7)、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18)、《春晓》诗人抓住一瞬间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19)、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20)、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4、孟浩然的诗句有什么的特点
(1)、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2)、开篇写景,不雕不琢,实景呈现。“忽”言快,“渐”言慢,一快一慢,表达着一种心情。夏天,经过一天的燥热和闷热,恼人的太阳倏然落下山去,一轮朗月缓缓升起,那人心里是欢快的,是喜悦的。一种惬意感随之而来。“池”表明南亭临水。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幽雅恬静;下句是远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与外界紧紧相连,这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4)、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5)、与王维相比,孟浩然就很少用明艳、鲜丽的色彩。孟浩然更喜欢白描,以清淡之语入诗。比如他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写日落西山的时候,山谷晦暗,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泉水叮咚作响,看着这样的一幅景色,那真是感到爽快。人归鸟栖,小径两边挂满了如丝般的女萝,诗人对琴独坐,在等待着远方的友人。全诗没有彩绘,没有着力的渲染,用平淡的语言表现景色和人物的心境,清幽。再如他早年写的两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曾令一时的诗友“嗟其清绝”,都把笔撂到那儿,不写了,说难以为继了。与此相似,孟浩然还特别喜欢用“澄”字,“澄清”的“澄”。如“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耶溪泛舟》),“欲知清与洁,明月在澄湾”(《赠萧少府》),澄清的水正好用来表现“清”这种特点。白居易后来感叹说:“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正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所以,“清”可以说是孟浩然诗的一大特色。
(6)、古代成年男子都是束发带冠的,散发意味着舒适和自在,同时,散发也是不受世俗约束的隐士的象征,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就是要去归隐啊!
(7)、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
(8)、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9)、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10)、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风雅,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闻:“臣偶不赍所业。”上即命吟。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抚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11)、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12)、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13)、行到建德江,他又一次宿在了船上,风景没有他,却又给了添了愁思。
(14)、孟浩然的前半生,主要是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后方游京师长安,参加应试考试却遭淘汰。他的诗中曾有云“不才明主弃”的感叹发声,而恰巧被面试主管——唐玄宗看见了,随即写下批示:"卿自不求仕,朕未尝乔一卿,奈何诬我?”从这里看出,唐玄宗与孟浩然各执一词,道理究竟是在哪一方呢?反正,唐玄宗拥有生杀大权和话话权,怎样说都有说的道理,看来,孟浩然的落榜真的有自己的因素?事实是幸运之神没有光顾他,仕途的大门终还是无情的关闭了,他站在了大门之外!综述,名落孙山外,从京师长安,返乡襄阳,是悲焉?敢问路在何方?他无奈地走向了辽阔的大地,走向了美丽的山水风光,走向了田园!中国诗歌史上迎接了这位光芒万丈的田园诗人——孟襄阳!辩证法告诉我们,好事多磨,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结局是,唐玄宗主宰了孟浩然的命运,但他却主宰不了大唐荣耀的衰老。反之,却成就了田园诗派的诞生与崛起,中国诗歌史上,又升起一道亮丽彩虹寄情山水田园,托物言志于心间。归隐山林田园,既有无奈,又有悲情,事必影响着他的心灵远方,他的风景,乏着酸楚,还有愤懑。在这仕途被拒之后,他的作品与思想有什么表现和反应呢?下面且看他的这首诗:留别王维
(15)、关于孟浩然的:“转喉触讳”的典故历史上有四种记载:王维说、李白说、李元绂说、张说说。
(16)、写作背景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早年在鹿门山隐居的那段时期写的。一次,他应一位山村友人所邀前去做客,村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和田园生活的安逸使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他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和老朋友的真挚友情中,于是在酒酣之时,提笔作了这首诗。
(17)、我谈不出孟浩然诗歌的表达技巧,但教学过他的几首诗歌,谈谈心得。
(18)、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19)、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何逊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20)、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5、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
(1)、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2)、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3)、宋词中唯美的5首词,挑让人回味无穷!
(4)、作者:黄保余,全国有影响力的语文教育专家之传统文化学者,超级畅销书作者、作家,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语教育黄保余语文创始人,北京九州古今国学文化院院长。
(5)、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6)、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7)、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8)、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七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再如《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就把一个环境幽美的田家生活情景描写得朴实自然,形象逼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9)、日头已落,皓月当空,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先得“凉”,此时应该很是清爽了。再“散发”和“开轩”,打开窗户,披散头发,悠闲地躺在亭子里,让人一下子想起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闲情适意的快感从身心升起。
(10)、⑵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1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12)、⑴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3)、浩然隐居自适,偶写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其诗风特点如下:
(14)、5(打卡第5天)五分钟教你如何高效备考四大名著!(附资料包)
(15)、孟浩然的这种思念只是淡淡的,一点点小惆怅而已,不是“永怀愁不寐”,他还能安然如梦的。
(16)、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17)、王孟常因山水诗之恬淡而并称,但王维之恬淡,是“运斤成风”,王维才高八斗,少年及第,他的诗大气有之,堂皇有之,即使是平淡,也是字句如锻,他的平淡里裹挟着厚重的才华底蕴和不可追及的文字功力,是一种对才华的不彻底抛掷和重新选择。
(18)、2018文学考研人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9)、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20)、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1)、代表作有《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而孟浩然则不一样,他营造的意境多为闲远型的。我们来看一下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首诗也是写山寺的,一开始,就“挂席”而来,悠然远望,庐山香炉峰进入了视线。诗人用“都未逢”“始见”,表明了向往之情。在前面所说王维诗的“冷”和“咽”的诗眼之处,孟浩然用了“远公”的典故,就是东晋的名僧释慧远。释慧远当时住在庐山东林寺,所以孟浩然写他,就是仰慕慧远的超尘绝俗,怀着步其后尘的愿望。这里,他的思维是发散的,意境显得闲放而悠远。尤其是后两句:“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个“空闻钟”与王维那首的“深山何处钟”不一样。日暮时分,钟声悠然响起,从山上传到江边,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与“深山何处钟”所写的不知钟在什么地方响,显得很幽深、很僻拗的感觉不同。所以沈德潜就赞叹孟浩然这首诗:“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唐诗别裁集》卷一)孟浩然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洛下送奚三还扬州》)、“倘因松子去,长与仙人辞”(《寄天台道士》)等,都表现了这个特点。所以贺贻孙说孟诗“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诗筏》)。
(3)、小伙伴们,转眼已经打卡32天了,一定记得每天做完题在文章后“写留言”处写下你的做题次数或答题体验,让更多人见证你的进步!
(4)、清淡如水墨画般的月夜江景,便通过抒写泊舟闲眺的清致而立呈眼前。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5)、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6)、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7)、他的诗主要体现为隐居闲适,诗风为清淡自然。
(8)、“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这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中。
(9)、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1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简单的两句诗就自然而然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11)、这一年,孟浩然求官不成,漫游江渐,他渴望用风景来失意的心。
(12)、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13)、和陶渊明的“遇凉风暂至”相比,此时来的不仅是凉风,而且是拂过荷花的、带着清香的凉风,这“风”是来自于嗅觉,是“闻”来的;竹叶的露水滴在水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露”是来自于听觉,是“听”来的。“荷”之“气”,“露”之“响”,细微而有情趣,给人以真切清心的感觉。连竹露荷风都能捕捉到,都能感受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安静,诗人内心的清静。恰如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之意境。
(14)、——摘自 尚永亮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15)、关注「学习语文」,进入主页消息回复打卡,查看每日一题更多内容。
(16)、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17)、他用南山空者的笔名,著有《终南山主人》、《道德图》(道德经南山空同注释版)、《学经》、《假象》、《衣食住行》等著作。受《前沿》讲座邀请,录制《道德经新解》电视节目、受邀出席第三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论坛、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英国汉学院揭牌仪式。
(18)、这首诗写得很好,花开花落,月出鸟鸣,自主自为,不干人事,对外物完全是一种自然的展现。明人胡应麟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评价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诗薮》)给予它很高的评价。相比之下,孟浩然诗所写景物多伴随着主体的活动,即景而兴,景随情变。他不太善于作静心的思考,所以读他的诗,我们感觉他的哲理性不如王维那么强,带给人的更多是移步换形和感受上的愉悦。如他的《登鹿门山怀古》是这样写的:
(19)、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20)、⑷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1)、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2)、“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3)、6(打卡第6天)背过了诸多唐诗,你可还记得初唐四杰!(附诗歌资料包)
(4)、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5)、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6)、但有一个历史事实要说明,張九龄担任宰相期间,不避利害,敢于谏争,为中国封建盛唐——开元盛世的到来,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却被李林甫的谗言击中,终被罢相,黜为荆州长史。这样看来,孟浩然到长安应试之际,是否张九龄已被罢相这个时间节点,笔者已无法考究,因而无法定论。但从另一个环节上也获取一些参考信息,以便于理解。
(7)、尝以为诗人之才学,苏轼是堪与王维比肩者,但这两位满腹才学的人,对孟浩然的评价却大不同。浩然一去,王维顿觉“江山空蔡州“。而苏轼则批评其“韵高而才短”。但关于才学与才情,关于才与不才,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所以评价孟浩然,还是苏轼的另一句诗比较恰当:
(8)、总体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盛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并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9)、这是孟浩然著名的一首田园诗:作品特点简朴自然,口语表达,毫不修饰,不表露雕饰痕迹。就此诗而言,简约质朴的口语描述,正适合田园风光和一派田园景象!该诗歌形式简约,即大道至简,内容自然,就是恰到好处,不越粗俗半步!让田园诗歌大放异彩的是,简约质朴而不简陋,文彩适中而不奢糜。进而让该作品登上了田园诗的顶峰,成为田园诗的光辉之作,也即登上了田园诗作领域的榜首,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的“状元”作品,至今仍熠熠生辉!后人迄今为止仍无人超越。第孟浩然的个人经历,即他的"求仕"之路遭遇了"关门",他被谁关闭了他的“通天之门”?唐朝的当权者——唐玄宗?还是那些体制的缺失?事实是他与仕途无缘,与体制,与所谓的“龙门”失之交臂,或者说是被体制拒之门外,也被权贵们拒之门外,令人唏嘘之余,似乎听见了历史的遗憾之声!孟浩然,襄阳人,姓名不详,只留下字号:浩然。后人只好称其“孟襄阳"。
(10)、一是观照的唯心与逐物的不同。在王维笔下,他往往把人隐藏在景物之后,用心去拍下一幅幅精美的山水小品,人是隐于景物之后的,人不出场。而孟浩然的许多诗,多作于旅行途中,移步换形,流动感强。如果说,王维的诗是无我之境,那么,孟浩然的诗更多的是有我之境。比如,王维的《鸟鸣涧》这样写道:
(11)、4(打卡第4天)揭秘中考语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速看!(附资料包)
(12)、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13)、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14)、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15)、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四字概括精辟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