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句名言
1、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填标点
(1)、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解释:西施虽然美丽,一旦被污秽的东西给玷污,浑身发出臭味,则人人看见都会掩著鼻子赶紧离开,反过来说,假使有恶人,一旦诚意,戒掉缺点,洗清自己,则可以祭祀天上的神仙。
(3)、解释: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
(4)、解释: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
(5)、解释: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6)、解释: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
(7)、(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9)、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10)、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
(1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1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0)、解释: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2、孟子有句名言冒号引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轲《孟子·告子章句上》
(4)、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0)、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3)、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解释:却一心以为有大雁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15)、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16)、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7)、拥有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很少会得到人们的帮助。
(1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标点
(1)、(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6)、(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解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2)、解释: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13)、(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14)、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孟子·尽心上》
(15)、孔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戚戚是指内心有所触动,心中产生了共鸣。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7)、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18)、解释: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
(19)、解释: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2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孔子的名言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有意想不到荣誉,有追求而受到诽谤。
(3)、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贫穷的时候,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修养自身的品德。得志的时候,就会兼济天下。
(9)、(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10)、(译文)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行仁,他们(的后人)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11)、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18)、解释: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心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1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5、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解释: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
(3)、(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4)、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5)、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出自《孟子·离娄上》,指的是天下有道的时候,道德不高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不太贤能的人为贤能的人所役使。古人认为这是“天下有道”的一种现象,而天下无道,就与前者相反。
(7)、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8)、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是不能够同时得到二者,那我便会去舍弃鱼儿选取熊掌。
(9)、(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0)、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2)、(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4)、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15)、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16)、(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7)、解释:劝说地位高的人,要轻视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0)、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轲《孟子·尽心下》
(1)、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2)、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3)、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4)、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8)、君子将弓箭拉开,却不将箭射出去。指君子善于引导。
(9)、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话语。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10)、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1)、(1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2)、(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4)、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解释:有作为的人(实际是指有志成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样,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还没有见到井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要是停下来,就前功尽弃,那个挖了这么深的井就还是一口废井。所以,行仁也是如此,对于仁德的践履是终身之事,生命之中任何时候停下来了,都意味着前功尽弃。
(16)、解释:国君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全国莫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国君能选择佳行为方式,全国莫不能选择佳行为方式;国君正直,全国莫不能正直。
(1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9)、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2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孟子则予以进一步的充实与提高,他的着眼点不再是“己所不欲”,而是“己所欲”,提高到“推恩及人”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志向操守,并以身作则影响、帮助别人,把恩惠推广到周围的人,这是高尚的行为。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0)、解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1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2)、(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13)、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5)、(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孟子有句名言冒号引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精辟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