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形容胡适
1、描写胡适
(1)、有意思的是,鲁迅30年代的历史却不太被人了解,社会上普通老百姓基本不知道。
(2)、经历多次催稿失败的痛,胡适在四十岁时决定自己动手,写他的《四十自述》。他决定把40年生活分成三个阶段来写,但写到新文化运动那里就没有后续了。他的几个朋友,如郭沫若、李季等人的自传都已经出版了,他的《四十自述》依然没有完成。胡适“挖坑不填”的问题,也不是第一次了。他有一本牛逼的书,叫做《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本书原本是他在美国哥大的博士论文,后来改编成了在北大教哲学史的讲义,再后来由蔡元培作序并出版。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有划时代的意义。蔡元培说它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方法。就连谦虚到拒绝诺奖提名的胡适本人也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然而,这本书只有上半部。虽然胡适承诺一定会在有生之年写完下半部,但大家永远等不到了。胡适还有一本书叫《白话文学史》,也是只有上半部,坑得相当任性。胡适是搞白话文的,北大的另一位老师黄侃是搞传统文学的,并且黄侃的高徒傅斯年还跑去胡适那边了,所以黄侃一直和胡适不对付。对于胡适写书只有上半部的问题,黄侃在课堂上调侃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听不懂,黄侃解释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也。”文人毒舌起来,真是招架不住。没办法,谁让胡适兴趣太广泛,精力无法兼顾。
(3)、先生认为,规则比道德更重要。大概是接受了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先生总是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挣个人的自由,就是挣国家的自由;挣个人的人格,就是挣社会的人格,个人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真正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不是一群“牺牲个人自由去争取国家自由”的奴才组成的。
(4)、胡适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仗义疏财的他资助过很多人,包括罗尔纲、沈从文、季羡林、林语堂、周汝昌等人,还有不少贩夫走卒。
(5)、胡适一生性格平和,宽厚待人,澄澈明亮,是名副其实的谦谦君子。
(6)、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对事要于无疑处存,对人要于有疑处不疑。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简单说来,拜金主义只有三个信条:第要自己能挣饭吃。第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朋友们,在你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其实朋友是人造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人伦,弟兄是天然的关系,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天伦。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一句好坏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想怎么收获就怎么栽。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7)、在当时,胡适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在外处处维护江冬秀的面子。
(8)、(我渐渐明白,世间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胡适《我的母亲》)
(9)、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10)、胡适并没有针对谁,而是 发表评论:“学校为教学的”,应“脱离一般的政潮与学潮”。
(11)、而胡适本人则认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国哲学史,必须用这几条方法:第一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这第四步史料整理的程序又可分为: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后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都成有条理有系统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然后还须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的次序,这便叫做“明变”。然后研究各家学派兴废沿革变迁的原故,这便叫做“求因”。然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求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这种种影响效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胡适对他的哲学史研究方法是十分称道的,他认为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问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平心而论,胡适治哲学史的方法对冯友兰后来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一套可资借鉴的方法。《大纲》给予冯友兰的大启迪,不是现成的金子,而是化陈腐为新奇的“点金术”即治学方法。可以说,没有胡适的《大纲》,便没有冯友兰后来的《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学问首先得益于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发生或中国哲学结胎的思想。胡适认为,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如果能仔细研究,定可寻出那种学说有许多前因,有许多后果。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胡适把老子看作是中国哲学的始祖,是从老子的政治学说着眼的,在胡适看来,中国初的哲学思想,完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那个时代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这才成为中国哲学的始祖,而他的政治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而老子所说“民不畏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的话,也是当时的实在情形。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是对当时政治的一种反动。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结胎时代背景的思想,即使从今天的学术水准来看,也还是站得住脚的。他能够早在70多年之前就提出这一观点,可见他的学术思想的远见卓识和超前性。
(12)、(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13)、就在此时,突然出现了伪装成胡适的信件,大骂北平监狱就是人间地狱。
(14)、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邮政飞机,不幸遇难。现场的遗物是:陆小曼1931年春作的一卷画(在铁盒子里的),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徐志摩随带在身,想到北京请人加题款识。
(15)、冯友兰认为,孔子果然未曾制作或删正六经或六艺,不过为什么后人以为六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他的看法是,这是由于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故。虽然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但是孔子却是以六艺教一般人的第一人。在冯友兰看来,孔子是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授老儒”;他开战国讲学游说之风;他教学生读各种的书,学各种功课,“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这正是儒家教人的六种功课。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抱定一个“有教无类”的宗旨,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的典籍,这是何等的一个大解放!
(16)、(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
(17)、慢慢地,陆小曼开始重点学习英文、法文、油画和钢琴等等。
(18)、东方人见人富贵,说他是前世修来的;自己贫,也说是前世不曾修,说是命该如此。西方人便不然,他说,贫富的不平等,痛苦的待遇,都是制度的不良的结果,制度是可以改良的。他们不是争权夺利,他们是争自由,争平等,争公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他们奋斗的结果是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福利。《我们对待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19)、他在美国留学多年,美国在他的思想上刻下了烙印。他赞赏美国式的民主,不赞成激进的方式,终与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同仁分道扬镳。
(20)、“温而立,威而不猛,恭而安。”梁实秋曾评价胡适说:“温而历适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人,属下,仆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胡适四句话
(1)、曾经陆小曼、翁瑞午、徐志摩和江小鹣四人上台合演过一次《三堂会审》,陆小曼演主角玉堂春,翁瑞午演王金龙,剧中红袍和蓝袍两角则由徐志摩和江小鹣分饰。
(2)、胡适此时就体现了一个书呆子的迂腐,他刚刚去北平监狱,用英语与被关押的苏联塔斯社驻北平记者刘质文(地下d)进行了长谈。由于看守听不懂英语,胡适认为刘说的都是事实,他没有遭到什么特别的虐待。
(3)、金岳霖与林徽因相识甚早,是通过徐志摩认识的。当时,金岳霖与徐志摩已经是好友,经常一起聚会,讨论文学和哲学。而且,那时徐志摩对林徽因也是极度迷恋,于是就将介绍给好友认识。
(4)、我们中国今日无数人的苦闷悲观,都由于当年期望太奢而努力不够。我们在今日必须深刻的了解:和平善后要比八年抗战困难的多多。大战时须要吃苦努力,胜利之后更要吃苦努力,才可以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之中做到一点复兴的成绩。
(5)、1917年,胡适选择在自己26周岁那年完婚,还写了5首《新婚杂诗》来抒发他的欣喜之情,其中更有“只有那十年陈的鞭炮,越陈偏越响”这样颇有些俏皮意味的诗句。
(6)、1928年7月,陆小曼与徐志摩合著的话剧《卞昆冈》发行。《卞昆冈》里的人物对话,尤其是剧中女人说的话,逼真动人,是本话剧的一大亮点,也是陆小曼的贡献。
(7)、鲁迅生前,这些人多百般迎合他,什么肉麻的恭维话都说过。
(8)、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9)、民国时期有一句话很流行:“我的朋友胡适之。”
(10)、(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1)、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胡适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他之开拓公共舆论的空间也就是对于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实践。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是为了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d及政府的合法权利。
(12)、东方人见人富贵,说他是“前世修来的”;自己贫,也说是“前世不曾修”,说是“命该如此”,西方人便不然,他说,“贫富的不平等,痛苦的待遇,都是制度的不良的结果,制度是可以改良的,”他们不是争权夺利,他们是争自由,争平等,争公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他们奋斗的结果是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福利。
(13)、杜威先生有一句话,用来评价胡适怕是再恰当不过了——“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才可以塑造出这样一个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胡适之吧!也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被后人牢牢记住。
(14)、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父亲又专门请了个英国女教师。因此,陆小曼的英文、法文十分流利。
(15)、林徽因的遗体被安放在了八宝山公墓,这里祭奠的都是中国革命烈士的遗体,也是由林徽因设计建筑的。在她的碑前,赫然刻着一行大字: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想必,林徽因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切也终将安息。
(16)、《爱眉小扎》,《眉轩琐语》,《志摩日记》等等。其中《志摩日记》,分为五个部分。
(17)、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18)、我d排在上海的地下d,有个重要的负责人叫做冯雪峰。大家也许不敢相信,鲁迅有些文章其实是冯雪峰写的,给鲁迅过目以后署名鲁迅而已。这些文章都是有着浓重政治色彩,换句话说鲁迅几乎成为我d的外围d员,低程度也是合作者。
(19)、在鲁迅生前,苏雪林对鲁迅大加赞美,在鲁迅面前谦虚的称自己为“学生”。鲁迅去世后,苏雪林突然开始对鲁迅人身攻击,对他文学事业个人品德所有行为进行全盘否定。
(20)、有人会说,这只能怪一些人顽固不化。其实,细细琢磨起来,可能并不是这样子。中国人并不是只有这六七十年来只知道有国家、集体、社会,而不知道有自己的,而是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你看中国的山水画,优游其中的人物永远都是小小的一点,山水永远都是横贯于天地之间,为什么不反过来?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敬天畏地,认为人要遵从于自然。
3、一句话形容胡适的人
(1)、正当北大中国哲学门的学生如堕五里雾中,迷失于漫无边际的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故纸堆中,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仅比冯友兰大四岁的青年人登上了北大中国哲学门的讲台。随着他的到来,掀起一个强有力的思想冲击波。这就是胡适与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所引发的轩然大波。胡适大胆的讲课,在守旧的师生中间引起了怀疑和议论。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这样记述道:
(2)、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3)、这句话与《了凡四训》中的“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胡适先生的这句话更有音韵感,更美。这句话是胡适先生25岁时所做的自寿诗里的。此自寿诗刊登于1917年的《新青年》。
(4)、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胡适,胡适说:毛主席根本不算是我的学生,他仅仅是个图书馆管理员,按照他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按照胡适的说法,是毛主席没有本事考上北大。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其实按照毛主席的水平来说,想要成功地考上北大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毛主席没有这个本事的话,当年杨济昌也不会多次建议毛主席考北大了。
(5)、这种过度的乐观是今日一切苦闷悲观的主要心理因素。大家在那“夜中偷听后方消息,日夜企盼祖国胜利”的心境里,当然不会想到战争是比较容易的事,而和平善后是困难的事。在胜利的初期,国家的地位忽然抬高了,从一个垂亡的国家一跳就成了世界上第四强国了!大家在那狂喜的心境里,更不肯去想想坐稳那世界第四把交椅是多大困难的事业。天下那有科学落后,工业生产落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事事落后的国家可以坐享世界第四强国的福分!
(6)、当时这个同盟以民间组织形象出现,胡适等人也曾参加,目的是推动中国民权的发展。
(7)、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只有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了。
(8)、「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做秘书,我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代我拟一则电文。」
(9)、在他还未满26岁的时候就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之后还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10)、(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11)、他但开风气不为师。首做白话诗,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在文、史、哲、考据、红学等方面皆有所成。
(12)、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13)、(人生观不过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14)、1927年11月9日,冯友兰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的文章。他从清末“今文家”关于孔子的先圣、先师、素王、教主的地位讲起,提出孔子未曾制作或删正六经,即令有所删正,也不过如“教授老儒”之“选文选诗”;他一生果然不过是一个“选本多,门徒众”的“教授老儒”,但他却并不因此而即是“碌碌无所建树”。
(15)、当然,如果在胡适的人生中抹去婚外恋这段经历,那么他和江冬秀的婚姻其实远没有一般人印象中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胡适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江冬秀。
(16)、(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胡适)
(17)、(胡适先生曾说: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其实,心甘情愿地被束缚,很幸福。胡适)
(18)、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19)、这句话正中胡适的软肋,不但把他停妻另娶的想法生生吓退,从此以后对其他女人也再不敢抱有什么幻想了。
(20)、有些人在想一个人,有些人在等一个人,有些人敏感的心拒绝任何人,或者说,习惯了一个人,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4、胡适短句
(1)、 晚年胡适在台湾的政论刊物《自由中国》上以宋代士大夫范仲淹等为例,来探讨传统中国士人争言论自由的精神谱系,而该文末尾两段话则是其知识分子风骨有力的写照:“从中国向来知识分子的开明的传统看,言论的自由、谏诤的自由,是一种‘自天’的责任,所以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可应用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等话题)
(2)、试看世界的几个先进国家,战胜之后,至今都还不能享受和平的清福,都还免不了饥饿的恐慌。
(3)、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
(4)、倒是我们过于地提倡国家、社会、集体,过于地淹没个人,而经常会出现极端的情况。一是个人从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为何,社会、国家对他应尽的义务为何,只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无意识地浑浑噩噩的活着,随便处置,任由摆布,时日且长,甚而连整个种族也有退化之迹象:倘若其中稍有人对不公平的境遇有所怀疑,他们便一致地指责是他在破坏眼前的幸福。在他们眼里,人人似乎都应该浑浑噩噩没有灵魂地活着,才配叫着真正的人。
(5)、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纠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放,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洋洋的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吧,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这段高喊呼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放在当今,依然适用。
(6)、胡适觉得当时的中国缺乏传记文学,就到处劝说老辈朋友们写自传,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比如林长民先生就答应他,五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写五十自述。结果,50岁生日时,林长民说自己太忙了,明年生日再补写。果然人不能乱立flag,林长民没过多久就战死了。林长民的亲家梁启超也答应了胡适。但梁启超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不用着急写自传。结果,梁启超50多岁就过世了。还有在北洋政府管财政的梁士诒先生,也被胡适劝着写一部自叙,讲讲他的心路历程。后来,胡适就看到了梁士诒的讣告。但胡适的催稿工作并不总是失败。有一位女士写了一部六七万字的自传,给胡适看了。胡适觉得很感动,这简直是“中国妇女的自传文学的破天荒的写实创作”。然而,这个妹纸一抽风,把稿子全烧了,胡适那里也没有保留一份副本。
(7)、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8)、胡适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9)、好在在恩师的帮助下,当年毛主席找到了一份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每个月有了8块大洋的工资,而且还有了机会可以去旁听北大的讲学。然而这里也有令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无法出国留学,但是北大亦是国内高学府,为什么毛主席不选择报考北大呢?
(10)、陆小曼父亲陆定,少时聪慧,每考必中,是晚清的才子。陆定早年留学日本,是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在日本留学期间,陆定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11)、“诗人可以使我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里。”
(12)、重要的是,二人都对建筑感兴趣,还曾于1924年赴美国学习建筑学。之后林徽因又学习了美术设计专业,便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发展。和梁思成结婚后,林徽因陪伴丈夫走了很多地方考古建筑,发扬祖国的古建筑群。
(13)、(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胡适胡适)
(14)、「你看他,哪怕与政敌论战,都是和风细雨,平心静气,连一句刻薄话都罕见,更不必说粗口了。」
(15)、袁瓞答到:“好巧,我鼻孔也长了一瘤,恐是鼻癌。”
(16)、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定又任民国的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等等,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
(17)、但是为什知道真相之后,三人依旧能保持友谊,主要是因为金岳霖他从不逾矩,一直用真心和夫妻两个交朋友。而且,金岳霖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人,他的理智,让梁思成都自愧不如。
(18)、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19)、我渐渐明白,世间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下流的事莫如把生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20)、「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5、一句话形容胡适的词语
(1)、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秘魔崖月夜》
(2)、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
(3)、胡江二人的婚姻是正宗的包办婚姻,而且江冬秀从小就裹着小脚,与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勇立潮头的新女性可以说是完全不沾边。然而,胡适偏偏与她做了一辈子的夫妻。
(4)、我们活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被如同圆周率一样从不重复的毫无规则的事情拉扯着。朝世界尽头盲目的跋涉而去。我就是生活在如同圆周率般复杂而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慢慢的度过自己的人生。其实很多时候我甚至连自己都从来没有相信过。
(5)、1932年,正值大学生毕业前夕,在《大学毕业的几条路》的演讲中提出的。此演讲指出学生毕业后,容易犯两种错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人生的追求。并给出了三种防身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此药方子,前段时间实践过,很实用。
(6)、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7)、性格决定命运。温婉温良的性格决定了胡适维持了包办婚姻,也决定了他不是一名革命者,决定了他虽主张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虽不加入国民d,但难免妥协与合作。
(8)、对于丈夫与红颜知己的关系,江冬秀也处理得比一般女人理智,所谓抓大放小,分轻重缓急。
(9)、国家前途是否绝望?若有,希望在那里?请具体示知。
(10)、早在冯友兰之前,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认定孔子曾删“诗”、“书”,正“礼”、“乐”,赞“易”,作“春秋”。胡适从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出发,认为要懂得孔子的学说,必须先懂得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胡适曾明确指出:“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依我看来,都在一部《易经》”。胡适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看作读书的学问;后来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都受这种学说的影响,造成一国的“书生”废物,这便是他的流弊了。
(11)、我引巴鲁克先生的演说,要我们知道,美国在这极强盛极光荣的时候,他们远见的领袖还这样力劝全国人民努力工作。“工作是把苦闷变成快乐的炼丹仙人。”我们中国青年不应该想想这句话吗?
(12)、(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胡适)
(13)、1958年,陆小曼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加入了上海美术家协会。
(14)、胡适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当年正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此时的胡适仅仅不过26岁而已,就能做出如此成就,不免感到一股意气风发。相比于胡适,当年的毛主席可谓是默默无闻,甚至于来北京的路费,都是好几人凑出来的。
(15)、但是金岳霖却一直没有将自己的感情公之于众,而是埋藏在心底,小心翼翼呵护着。或许,对他来说好的爱就是远远观望,不要打扰。
(16)、季羡林曾这样形容胡适:“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举一小事称,胡适一次会议前声明要提前退席,会上忽而有人谈到《水经注》,胡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乃至忘了提早退席这件事。”
(17)、这正是胡适践行旧伦理、旧道德的有力佐证无疑了。在这13年中,胡适如同一个痴情种子,不但对江冬秀这位未婚妻始终抱有美好的憧憬,而且多次在信中表达坚守婚约、决不背弃的立场。
(18)、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19)、这对外人眼里及其不般配的夫妻——一个大才子、学者、教授,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小脚老太太,却过得还算幸福,互相陪伴终老。
(20)、有时候,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和一个懂我的沉默的人,就是我需要的。
(1)、“他不管以前的课业,重编讲义,辟头一章是‘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般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只因班中没有激烈分子,还没有闹风潮。”①
(2)、(图为车永莉饰演的陆小曼)擅长画画,是近代著名的画家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名门闺秀,擅长一手工笔画。受母亲的影响,陆小曼从小也爱画画,长大后更嗜画。
(3)、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摘
(4)、之后又去英国的伦敦大学学习经济。回国后,直接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一职。因此,可以说金岳霖在文学、哲学、经济学方面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好友也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比如徐志摩、梁思成、胡适、钱端生以及林徽因。
(5)、1936年10月,鲁迅病逝,接着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6)、“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主席”。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建立成功,其中毛主席功劳巨大。然而正是这么一位伟人,却得到胡适这么一句评价;水平太差,是上不了北大的。而多年以后,毛主席也对此回复一句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7)、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
(8)、准确地把握胡适与冯友兰在哲学史见解上的差别,冯友兰的另一种讲法也许还有几分逼真度,这就是所谓“疑古”与“释古”的提法。当然,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有几种显然不同的立场,盲目崇拜传统的态度是“信古”,这种态度在“五四”前后已经很少有市场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本来自认为是提倡“疑古”精神的,即大胆怀疑传统。冯友兰自认为他对于传统的态度是“释古”,并且认为他的哲学史观点之所以被胡适称为“正统派”,其实是用批评的态度而获得的。这种正统,是黑格尔所说的“合”,而不是他所讲的“正”。以先秦学术源流为例,刘向、刘歆的诸子出于王官论是“正”;胡适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是“反”。而冯友兰认为,就诸子哲学与贵族政治各部门的关系而言,可说诸子出于王官;但是把诸子哲学都说是出自王官部门,甚至牵强附会地讲墨家“出于清庙之守”,就荒谬了。因此,冯友兰的意思是,诸子既出又不出于王官,这才是“合”。这种“释古”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思想,对于古代历史的解释,要尽可能把古代已经有的解释包括进去。冯友兰的“释古”态度,正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用的是黑格尔的术语,内涵却是道地的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思想精神。
(9)、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地走来,有人不断地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不断的相遇和错开中,终于明白:身边的人只能陪着自己走过或近或远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所带来的感动。
(10)、胡适发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情况不对,开始有所批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胡适四句话精辟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