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简介及作品介绍
1、苏格拉底的个人资料
(1)、(1)简洁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和专业/工作背景。(5分钟)
(2)、这一方法的起点是对一切观点的怀疑。苏格拉底认为,任何未经仔细审视的观念都不值得拥有,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们头脑中经常存在很多模糊、混乱、空洞的思想,可能来自某种或流行观点,也可能只是偶然进入了我们的观念,必须通过问答将它们澄清。问答往往从看似显而易见的方面开始,终迫使谈话人得出清晰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认为确信的、简单的观点中自相矛盾之处往往暴露无遗。
(3)、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
(4)、2009年《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加州伯克利美术馆与太平洋电影档案馆;
(5)、李老师开设的“古希腊经典训读”以精读《理想国》为主要的授课内容,一学期共4个学分。虽然对于《理想国》这部经典的“大书”来说并不算多,但李老师却在有限的学时内力求面面俱到。以字里行间的阅读方式带领我们深入文本,不轻易放过其中任何一个细微的节点,诸如某个人物的神态变化、场景的布置、措辞的精妙,李老师都给我们一一解读,令人拍案叫绝。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将教室换到了人文楼的圆桌会议室。其布局类似书中环境,并让同学们分角色扮演书中人物,由此来进入对话的情境,从而贴近柏拉图、理解柏拉图,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6)、娄林,《舒文载实——西方文艺复兴艺术与思想》,未刊稿。
(7)、绿野仙踪(TheWonderfulWizardofOz)
(8)、吴悦芳,博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流动性、民俗工艺与地方文化、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9)、五个孩子和沙地精(FiveChildrenandIt)
(10)、我们大概不能证明神是否存在,我们也并不清晰地知道神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行。
(11)、展览时间︱2020年9月6日—2020年11月15日
(12)、●听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小枫老师谈古典学
(13)、但助产术在另一种序列上的高境界,还是只能为谙熟柏拉图观点的读者所领略。而这篇对话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符合史实的洞见,即如我所言,苏格拉底虽非柏拉图主义者,却是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通过运用辩证法,苏格拉底无意间推进了启蒙教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在柏拉图成熟思想中达到了顶峰。我在接下来几章里将用大篇幅集中讲述这一层面的助产术。
(14)、但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物质和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西方由古而今的巨大历史转变时期,在这股历史和思想涌动的潮流里,不同的艺术家由于自身的个性、自己所处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呈现出各有其华彩的艺术作品;而反过来,比起考古实物,这些作品也许更能让我们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
(15)、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16)、那么,为什么用“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这句话形容苏格拉底呢,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比老子还神秘人物,没有作品!没错,他没有作品依然被现在人追捧。
(17)、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
(18)、不过,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太阳每天普照万物,却又对人无所需求。与我们相比,太阳是近似于神的。
(19)、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法涂改的单行航线图,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和把握。有的人穷其一生,也只是庸庸碌碌、千篇一律地度过,有的人却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思索当下每一步的意义。
(20)、著名翻译家、“哈利•波特”系列译者马爱农精选并翻译的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2、苏格拉底作品集
(1)、我的解释正是基于这样一点,即苏格拉底——在这里我所意指的是柏拉图早期对话中为人熟知的符合史实或准史实的同名人物——尽管本身不是柏拉图主义者,却可以说是一位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柏拉图塑造苏格拉底作为柏拉图主义助产士的隐含形象,即便不是想要揭示他与苏格拉底之间的同一性,至少也是要解释其师长的历史功绩与柏拉图学派的真理之间深藏的延续性。
(2)、对于哲学的“门外汉”来说,读了它,虽然未必能够立即“登堂入室”,但是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关于那些自己很久以来一直蕴积于心的困惑和纠结,原来早有这么多哲人曾经穷尽一生之力认真思考过,并且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不禁心有戚戚,思接千载。
(3)、让•克莱尔,《论美术的现状》,河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
(4)、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被判决后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5)、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有智慧的人。
(6)、唐树义(1793—1855),字子方,在湖北金口与太平军作战不利投水而死,被朝廷追谥“威恪”。
(7)、《斐多》因记叙了苏格拉底临终前一天的言行历来受到特别关注。然而,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而且应该把这篇作品视为关于“爱欲”的作品?无论在《会饮》还是《斐德若》中,柏拉图终让人看到的是苏格拉底自己热爱智慧的爱欲——这种爱欲被苏格拉底说成是自己的命份[精灵]。就呈现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或命份而言,在柏拉图的作品中,《斐多》堪称彰明较著——在生命的后时刻,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仍然充满爱欲,生命即将终了并没有给苏格拉底的爱欲带来丝毫影响。
(8)、本书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关注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二语习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构念和原则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理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异同……读完此书,对这些问题以及关于二语习得的整个的理论体系架构,将会获得完整、清晰的认识。
(9)、藏古今中外之书,撒文明和谐之种。祝读者朋友们,悦读辞旧岁,书香新迎春。
(10)、说到这儿,欧提德莫斯不得不承认: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回答已经丧失了信心,整个事情已经与我之前认为的完全相反。
(11)、《2014年的冬天》是王礼军的一部日记。也许过于冷静,王礼军作品总能让人在体会到隐含其中的星星火花时,被它们微弱却强烈的炽热所打动。每天磨的八九块煤,螺旋状盘旋而成圆形的阵列,像是时间的漩涡。他一手是五小时的教学,一手掂着同等时间下打磨的煤块,思考两种“消耗”的意义。两种劳作互为参照,自我被夹在中间,艺术家的身体作为进行测量并实现“平衡”的尺度,苦行般掂量时间与生命的重量。原本,他计划将这些煤在冬季烧完,以实现彻底的消耗,而终计划的被迫中止也促成这件作品与王礼军一次次在展览现场将反思重复、继续。现场的布展中,他缓慢而庄重地将煤块组合、排列,形成一次再创作的过程;“2014”的冬季得以延续。年复一年,这些煤块会破碎、风化,煤的生命过程于是形成了又一个“消耗”的维度。
(12)、赛德利(DavidSedley),英国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剑桥大学古代哲学教授。1994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第七届古代哲学劳伦斯讲席教授,2014年在此职位上荣休,之后该教席由他的一位弟子继承。曾在普林斯顿、耶鲁、加利福利亚、康奈尔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3)、在《西方哲学与人生》中,傅老师不仅介绍了这些为人熟知的大哲学家所生长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也用通俗平实的话语、尽可能翔实地介绍了这些大家们的主要观点及其提出缘由。想想看,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柏拉图、叔本华、亚里士多德、卢梭、席勒、康德、黑格尔......这些在人类哲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光是听到他们的名字,就足以让人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感了,更别说你还试图与他们面对面、交换思想,启迪灵魂。这,究竟是有没有可能的一件事呢?
(14)、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革命家,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
(15)、梅尔泽,《人的自然善好——论卢梭思想的体系》,任崇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
(16)、大草原上的小木屋(LittleHouseonthePrairie)
(17)、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了解他主要通过他的两个学生:一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一是柏拉图。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主要记载见他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而柏拉图所著对话录中的很大部分众所周知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这两个人的著作分别多大程度上代表“真实的”苏格拉底。一般认为,色诺芬的记载具有较强历史价值,而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还要更多地到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寻找。但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的思想,有多少真正代表苏格拉底,有多少代表柏拉图本人,又是另一个争论的焦点。一般认为,柏拉图早期作品更多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晚期作品更多代表柏拉图本人。虽然学界对柏拉图作品的时间本身亦有争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对话录中,《申辩篇》、《克里托篇》、《斐多篇》、《欧绪弗洛篇》等是了解苏格拉底重要和可靠的来源。
(18)、相比于传统政治哲学课堂对于框架和精炼知识点的强调,戴老师将课堂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文本的细致解读上。用这一方式,除了能够增进理解深度外;更重要的在于:关注细节成为了破解作者真正意图的关键。出于时代压力,他们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采取婉曲笔法:马基雅维利对古代哲人的委婉批评、霍布斯在宗教问题上的模棱两可,以及卢梭在一论中的讽刺,其中真实的意涵和取向,都能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被理清。
(19)、在柏拉图的这篇对话录中,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充满热情地回忆并详细地讲述了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在苏格拉底饮毒酒前后的时间里,他与朋友和门徒关于灵魂不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谈,通过层层的论证,把探索不断推向深入。在对话接近尾声时,苏格拉底讲了一个关于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激励自己和在场的朋友们,不要恐惧死亡,勇敢追求灵魂的完善。
(20)、《苏格拉底传》是(英)A·E·泰勒2004年10月1日编写的图书。该书主要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等人之口或谈话记录下来的材料来介绍苏格拉底的思想和生平。他本人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思想的或生平活动的纪录。现在将这些分散的素材收集在一起,以便了解这位伟大的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3、苏格拉底作者简介
(1)、 普罗塔戈拉第一批判(161b8-168c7)
(2)、在《西方哲学与人生》中,傅佩荣老师不仅介绍了为人熟知的大哲学家所生长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也用通俗平实的话语、尽可能翔实地介绍了这些大家们的主要观点及其提出缘由。
(3)、但如果你真得完全了解了一个人,你会震惊于他的痛苦而非他的欢乐。你甚至会感到,那个陌生人所遇见的灾难,似乎远远大于你本人所能忍受。反而是你自己所遇到的困厄,在长久的磨砺中,已被你逐步适应。
(4)、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诉引进新神、败坏青年,他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著名的申辩。但是,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没有使他脱离危难,陪审团后的投票结果是判他有罪,苏格拉底终被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申辩》分为三部分:第真正所谓的辩护;第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第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
(5)、《理想国》研读课并非第一学期的课程,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柏拉图的《高尔吉亚》。相比《高尔吉亚》,《理想国》部头更大,读起来也更有挑战性。课程的形式是逐字逐句训读文本,学生分角色朗读,归纳文意,老师进行补充和解释。遇到精彩之处,大家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印证。分角色朗读是为了还原柏拉图想要达到的戏剧效果,很多不经意间的措辞在一来一往的角色扮演中显现出其言外之意。
(6)、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并称“希腊三贤”,是二代师生关系。
(7)、从前,在希腊有一个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8)、人物:阿米尔·汗的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平生不识孙明经
(9)、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一说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一个希腊语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主要通过他后来的古典作家的著作而闻名。
(10)、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11)、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研究员,苏州雕塑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雕塑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苏州基业艺术馆馆长。
(12)、亚里士多德: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适当的位置
(13)、关注: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
(14)、出版著作多部,包括《希腊化时期的哲人》,Cambridge1987;《卢克莱修与希腊智慧的转型》,Cambridge1998;《剑桥古希腊罗马哲学指南》,Cambridge2003;《柏拉图的》,Cambridge2003;《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Oxford2004;《创造论及其在古代的批评者》,BerkeleyandLosAngeles2007;《皮罗主义、贵族及柏拉图化者:公元前155前86年的希腊哲学》,Naples,200
(15)、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每一份自己所把握的现在,都往往缺乏透彻的体察和认识,有时不愿,有时则是不能;
(16)、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前427年至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
(17)、苏:那么,在某些情形中,我们必须将同样的行为放在两栏上吗?
(18)、然而,我需要强调,我从来不认为这种半自传体主题削弱了对话中的哲学内容。甚至毋宁说,这篇对话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得柏拉图可以在其中探索一系列认识论问题。如果说柏拉图落实了这一切且正是有意识地假借苏格拉底之口,那么,这绝不仅仅是符合史实地回归他的早期思想,更是在应用一些新颖的或未经探索的、包含苏格拉底成分的论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哲学把这应用乔装打扮了一下。
(19)、本课程选取色诺芬四部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作品(《回忆苏格拉底》《治家者》《会饮》《苏格拉底在法官前的申辩》,由讲授者自希腊文译出),细致绎读文本,解码色诺芬平实而幽微的笔法,并且紧密对照柏拉图对话,剖析色诺芬与柏拉图所塑造的苏格拉底的异同,终展现苏格拉底的美德及其生活方式,提供一条我们可由之接近苏格拉底的门径。
(20)、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4、苏格拉底的个人简介
(1)、东方的战斗,打着孔子的大旗,形成了儒释道为代表的战斗力量。西方的战斗,打着苏格拉底的大旗,形成了神学、哲学、科学为代表的战斗力量。
(2)、本书共分四大篇章,详尽地论述了史前至近代包括南洋区域在内的中西交往史迹及历史过程,阐明民族、宗教、文化、交通、政治和贸易等诸般关系,尤以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为主。本书内容包括“历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中国迤西部分之关系”,而在叙述上有必要时,亦兼及中国与东南亚及南洋等处。此外,民族之迁徙与移植;血统、语言、习俗之混合;宗教之传布;神话、寓言之流传……
(3)、彭磊老师用一学期的时长带我们精细地绎读了整部《回忆苏格拉底》,第一卷前两章是针对苏格拉底起诉状中“不虔敬”、“败坏青年”的无罪辩护,其余篇幅着重展示了苏格拉底如何有益于和他在一起的人。在逐章逐句的共读中,我们深切体悟着苏格拉底的朋友观以及虔敬、节制等美德,这位爱智者的形象逐渐显明、丰满。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苏格拉底超前的经济思想,比如通过提建议补助朋友的经济困顿。苏格拉底这位老师,不仅“败坏”了色诺芬和柏拉图,并且通过他们的作品,将对善的追求传递到数千年后的我们这代人心胸中。
(4)、对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已着墨许多。可这位宣称不孕不育的助产士,没能生育出来的究竟什么呢?首先应是完善的形而上学,其次是完善的物理学。
(5)、八卷纵览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半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
(6)、伟大的人不只在一方面伟大,致敬,苏拉格拉底。
(7)、学文科的人喜欢讲“无用之用”,但我在《西方艺术思想史》课上学的三脚猫功夫却经常派上用场。例如,编稿时,看到有人学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这种名词就敢夸夸其谈中西方艺术差异,果断毙掉。又比如,去看展览时,看到一幅不认识的画,也能从时代背景、题材、构图、光影等等角度尝试分析一番。甚至,想在卧室挂一幅画,后挑的也是波提切利的《春》。在古典班,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门课在你日后的生活中会给你惊喜。
(8)、Heisamysteriousfigureknownchieflythroughtheaccountsoflaterclassicalwriters,especiallythewritingsofhismostfamousstudentPlato.
(9)、为什么要读柏拉图的经典著作?简言之,为了从更高的理想,关照我们的现实。《理想国》的理想或许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它的结论不是答案,答案在于我们参与了这样的对话和思考,从而能更深地理解我们的处境,探索我们的出路,认识真正的自我。一如布鲁姆所言:“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10)、《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谈话录》;《蝉》;《巫师苏格拉底》。
(11)、苏:如果他拿走这个敌人的财物或者用策略欺骗他,这些行为怎么样?
(12)、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1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14)、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15)、苏:或者假设你发现一个朋友极度疯狂,你偷走他的剑以免他自杀。对于这一偷窃行为你认为如何?
(16)、在终的意义上,工作不是辛劳,不是忍耐,更不是奴役;工作也不是投资,不只是消耗,更不只是利益。
(17)、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苦难,都可能是不为人所知的。
(18)、《色诺芬的苏格拉底作品》,彭磊译,未刊稿;
(19)、戴晓光老师的西方近代政治经典研读课程,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古典政治哲学之后的世界:集中展现了古典与现代激烈交融的几个世纪,政治思想在伟大哲人之间的沿袭与变革。
(20)、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出身贵族,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去世后,他四处游历并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加德米学园并在此执教四十年直至逝世。
5、苏格拉底的简介资料
(1)、程志敏,《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2)、《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系民国二十四年(1935)吴世拱据清内廷档案汇成。全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自顺治二年(1645)起,至顺治五年止……第二部分自顺治十年起,至顺治十七年止……
(3)、Socrateswasthemostcolorfulfigureinthehistoryofancientphilosophy.
(4)、刘小枫,《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Socrateshasbecomewellknownforhiscontributiontothefieldofethics.
(6)、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都厉害,但他们都是徒弟,苏格拉底才是师傅,可想而知,苏格拉底在哲学界的地位是多么的不可撼动。并且苏格拉底是希腊语(雅典)哲学家的创始人之可见非同一般。
(7)、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8)、苏格拉底: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后几步。
(9)、耿雪,1983生于吉林,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0)、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苏格拉底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论述,而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活剧式的示范。他认为,得到可靠知识的可靠方法就是规范的对话和问答,即“辩证法”(dialectic)。
(11)、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2)、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13)、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过:“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分的。”他不关注与人类意识和生活无关的自然,及探讨这样自然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在这一点上,他与智者派十分一致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哲学的转向。他的哲学的核心指向是伦理学,也就是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他从来不试图创立一套脱离生活的哲学体系。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派关于真理的虚无主义立场,终其一生强调追求真知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生。因为他相信“知识即美德”,没有人明知一件事是错的还故意去做,所以使人德行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14)、他对现代性的水墨语言有持续的探索,而长期与公共空间打交道的他对于中国的传统审美在当代空间中的运用与衍变更有深刻的认识。沈建国眼中的园林是能跨越时空界限的。《立园》尝试将抽象雕塑与水墨实验相结合,并尝试雕塑结构对空间的制造与利用。纸上园林在雕塑的空间中立体而不失笔墨,在一波三折之间,打开园的多重维度,园中清晰大气的建构与生气盎然的虫鱼树石凝于一气。刚健而冰冷的金属与柔美而灵性的纸本水墨相融合,园林中的起承转合、冷暖阴阳在沈建国的作品中相拥共舞,一座崭新的园林期待观者觅得、踏入。
(15)、 “相异判断”(189b10-191a5)
(16)、可是那帮被他寻访的人虽然不聪明,但是很讨厌被人挑衅和打脸啊,于是大伙儿一合计(估计神也这么想):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不能要。他就被人弄死了。而且,为了追求心中的法律和正义,他甘愿一滴不剩地饮下那杯足以致命的毒酒。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其实就是个悖论:如果正义不存在,那你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些非正义的人制定的规则呢?换句话说,你为什么要用命去遵守它?不过,他也可能想明白了,他只是想以身殉道来换取国民的觉醒而已。
(17)、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多的一个问题。
(18)、新书丨《宙斯的正义》:柏拉图果真带来了理性主义危机吗?
(19)、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20)、反抗的思考丨西蒙娜·薇依写于反法西斯战争之时
(1)、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2)、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系统思想观的哲学家,开始了主体和理性、抽象思维,以自然神论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3)、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其母是助产妇。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4)、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5)、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6)、洪承畴(1593—1665),字亨一作字彦演,号亨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官陕西布政使、兵部尚书。洪承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7)、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法涂改的单行航线图,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和把握。有的人穷其一生,也只是庸庸碌碌、千篇一律地度过,有的人却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思索当下每一步的意义。当然,其结果的对比也是显而易见的。倘若“十年如一日”,那这样的十年、这样的人生,大抵也等同于白过。
(8)、本课程以柏拉图《理想国》为课本,采用课堂会读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会读侧重全书的论证脉络和情节转换,分角色朗读课文,适时评点,随机问答,试图达到对话情境与课堂情境的交融、经典与自我的互映,提高学生理解和化用经典的能力,借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
(9)、苏格拉底与人们讨论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是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是正义、节制、勇敢等等。这正是他做哲学的方式,如黑格尔所说,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他在讨论中谦和有礼、机智幽默,“同任何人谈话,都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充分并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但却会在循循善诱中尖锐揭露出很多人们既有的或社会流行观念的错误。苏格拉底的谈话正是古希腊哲学精神的体现:不以灌输结论为目的,又不盲从任何和“主流”,在自由、平等的讨论中践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10)、唐炯(1829—1909),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宣统元年,病逝于贵阳。唐炯系唐树义第四子。
(11)、摆脱这一循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他们做到了每日常新。
(12)、《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施特劳斯著,杜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用“高贵的谎言”教化群众——柏拉图《理想国》
(14)、古典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期讲起,像画卷般细腻而生动地描摹出一位位画家及其作品的鲜明面貌,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一种精微的方式揭露出作品与其背后整个思想图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作者和世界因此连成一个整体。作为艺术,绘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一个时代精神气象变化的痕迹总是潜移默化地隐藏其中。但这一痕迹却需要以恰当的方式绎读,因为绘画艺术总是首先直接诉诸于感知,比如,老布鲁盖尔的农民风俗画的新精神并不仅在于将俗世生活作为单纯的内容或题材引入画作中,而更在于其严整的构图完全服务于生活本身;而生活整体场景的动人与其中呆板的人物面孔的反差,则无疑昭示出布鲁盖尔作为冷静而嘲讽的尘世观察者的另一面。
(15)、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个雕刻家,母亲是个助产婆。父亲让他继承父业,据说他在雕刻上还颇有造诣。然而,对哲学的热爱让他放弃了雕塑。他一生中花了很大部分时间在大街上、市场上和体育场同各种阶层、行业、年龄的人讨论哲学——这也是当时雅典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闲逛闲聊中度过,工作基本都由奴隶完成,自由民工作被认为是不光荣的。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自述他这样做的原因来源于德尔斐的神庙中的神谕:世上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他说自己十分困惑:明明自己一无所知,而神又不可能撒谎,于是他只好到处探访被大家认为有智慧的人,来检验这条神谕。终,他发现所有这些人都并没有智慧,但他们却还自以为有智慧。后他得出结论说:神的意思是,唯有苏格拉底那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才是聪明的。
(16)、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越不过的一道坎儿,因为无能为力只好顺其自然。
(17)、(4)逐个讨论上述问题并讨论交流(80分钟)。
(18)、但是,在70岁的时候,服毒而死,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19)、先拿苏格拉底来说吧,坦白说他真是个有趣而倔强的老头儿。他的学生遍布雅典,而且其中一个调皮的学生曾经就“雅典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的问题向阿波罗神求签,结果神谕上写着:没有。于是他兴奋地告诉了苏格拉底本人,结果苏格拉底压根不相信。为了证明神谕是错的,他带着弟子到处寻访,找人聊天。目的就是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他先后拜访过政治家、诗人、工艺家等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结果交谈下来却发现,他失败了。
(20)、如果把孔子所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比喻成思想这个生命的一条腿的话,那么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就可以说是思想这个生命的另一条腿。思想的生命从而可以行走。思想有着思想进步的追求。思想的追求,作用在人类,使得人类具有追求和探索精神。这种追求造就了人类。使人类成为地球这个星球上有智慧的一种文明,人类不断探索和发现新大陆,思想随之逐渐进步。
(1)、一个人厉害不是真的厉害,一脉相承才是真的厉害苏格拉底的徒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徒弟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徒弟是亚历山大大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人物并成为古希腊三贤,亚历山大大帝更是通知了欧洲,每个人都成就非凡。
(2)、伯纳德特,《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柏拉图〈王制〉疏证》,黄敏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
(3)、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总会贪心地以为,“下一个现在”会比“这一个现在”更多、更好、更值得珍惜。
(4)、斯蒂芬·琼斯 ,《18世纪艺术》,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5)、苏:再假设一个小孩需要药物,但是又不肯吃,他的父亲欺骗他,使他相信药是好东西并吃了药,从而救了他一命。这一欺骗行为怎么样?
(6)、而在古典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甚至要求诗人向画家学习,因为“既然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诗人就应该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一个人的特殊面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对更好的人、更好的精神的模仿;那么,美好的艺术来自于美好的灵魂,同样,美好的艺术能够熏染人的灵魂趋向美好。
(7)、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9)、《色诺芬的〈会饮〉》,沈默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0)、这门针对近代政治经典的课程,古典政治思想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影子。戴老师的课堂以一种对比的眼光,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和近代政治哲学之间的张力。在这张力之间我们得以理解政治,也得以连接过去与现在,不断思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格拉底作品集精辟130条